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戏曲

  • 全元曲(全12卷)

    作者:徐征 编

    12卷本《全元曲》将元代现存全部杂剧和散曲作品集录而成700余万字的煌煌巨著,收录元代287位存名曲作家和诸佚名曲作者现存的所有作品,包括完整杂剧162种、残剧46种,着录佚目429种,共637种;包括散曲4609支(套),堪称有元一代杂剧和散曲作品的总汇。全书的注释,在尊重编著者个人学术见解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吸收近年来海内外学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使《全元曲》成为20世纪这一领域研究精华的集成。在所书的每一作家名下,除刊印其作品外,均附有作家小传,介绍其籍贯、简要生平、主要创作活动、前人的重要评述等。每一处杂剧还附有汇集与剧情有关文献资料的〝本事〞,罗列剧目的历史文献和版本情况的着录、版本等内容。本书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元曲整理、研究及出版的一项空白。
  • 桃花扇

    作者:孔尚任

    《梁启超批注本桃花扇》主要内容简介: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桃花扇注》即收录其中。清末民初,能结合文艺思潮来探索孔尚任《桃花扇》主旨的学者,首推梁启超。梁启超在《小说丛话》中揭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实质:“《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盖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 《梁启超批注本 》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品读该剧作,还能窥见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梁启超的历史观和思想观。文中梁启超的注均用红色不同字体排印,疏朗清晰。
  •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

    作者:[元] 王实甫

    《金圣叹批评本西厢记》内容简介: 金圣叹学识渊博,所作评点明快犀利,所发议论往往出人意表,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所评《西厢记》成书于顺治十三年(1656),从此风行天下。金圣叹的评语,对人情世态的体悟深刻而细腻,评点文字的表述机智而幽默。此外金圣叹的评点,对原作的最大贡献是明确反对“淫书”说,直接抨击了历代封建礼教维护者和道学先生对这部优秀古典爱情剧的诋毁,为《西厢记》在清代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云心水心玉簪记

    作者:白先勇

    【首批限量珍藏】 回春发芽,老树开花 昆曲的老灵魂,得以在舞台上 再次以青春姣好的形貌 翩翩起舞,倾倒众生 继二00四年青春版《牡丹亭》之后,作家白先勇带领原班人马制作新版《玉簪记》,将中国传统最雅致的琴曲书画,在舞台上赋予新意。 本书由白先勇总策划,制作团队共同书写:包括张淑香的新剧本、新观点,传承大师华文漪与岳美缇的现身说戏,书法家董阳孜的书法挥洒,画家奚淞的白描佛像与色空不二,王童、曾咏霓的淡雅服饰,王孟超的极简舞台设计,古琴大师李祥霆与千年唐代古琴“九霄环佩”剧中亮相,美学家辛意云的情爱新诠……将一出今日看来也毫不落伍的爱情戏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 《笠翁传奇十种》之《怜香伴》

    作者:李渔

    《 之 》是对清初戏曲家李渔《怜香伴》传奇的校勘、注释,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笠翁十种曲》康熙刻本为底本,以国家图书馆藏另一康熙刻本为参照,勘定、校正了少量错别字,特别是第二十九出《搜挟》京畿御史奉旨监场的一段宾白中本是京畿御史在说话,而几百年来各本均误为“旦”,今改为“末”;对书中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多方引证古籍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
  • 唐戏弄

    作者:任半塘

    这是一部从形式和精神两方面来阐明唐代戏剧发展状况的学术专著。作者广征博引,力求提示戏曲在宋代之前340年中的发展真相,介绍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问世后学者的种种分歧,以促使对戏剧起源和发展作进一步探讨。全书分总说、辨体、剧录、脚色、伎艺、设备、演员和杂考八章,并附有唐五代优语和唐戏百问等资料。本书最初于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84年由本社增订再版。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增补近十万余言,除了充实有关史料外,对周代蜡祭、唐代戏剧文体和钵头戏、参军戏、傀儡戏等,也多有新的阐发。
  • 锦堂风月落花尘

    作者:张漫

    《锦堂风月落花尘》讲述了:《锦堂风月落花尘》精选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美丽杂剧重新解读,用文字堆积起舞榭歌楼,编织成水袖流苏,重新演绎一波三折的姻缘,还原并升华那些我们错过的绝世容颜和盛世情事。 这里面有宫廷里的恩怨,有花园里的情仇,有小姐与公子的悲欢离合,失之交臂或者皆大欢喜,都同样动人。
  • 中国戏剧史研究入门

    作者:康保成

    目 录 导论 什么是戏剧?什么是中国戏剧史? 第一讲 学术研究的一般原则和戏剧史选题问题 第一节 潜心读书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前沿课题与“赶时髦” 第三节 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 第四节 避免“撞车”与学术规范 第二讲 怎样为戏剧史研究搜集资料 第一节 史书“乐志”及其他音乐文献中的戏剧史料 第二节 杂剧、传奇及其他剧本中的戏剧史料 第三节 历代笔记、小说与地方志中的戏剧史料 第四节 碑刻中的戏剧史料 第五节 口述戏剧史料 第三讲 戏剧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第一节 戏剧文学史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眼光向内,重新阅读和评价古典剧本 第三节 眼光向下,开展花部文学史研究 第四节 眼光向外,开展戏剧文体演变史研究 第四讲 开展跨学科的中国戏剧史研究 第一节 跨学科研究的前提 第二节 关于戏剧音乐研究 第三节 关于戏剧文物研究 第四节 关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关于“戏剧人类学”学科问题 第五讲 充分借鉴和吸收海外研究成果 第一节 英语世界的中国戏剧史研究 第二节 日本的中国戏剧史研究 第三节 韩国的中国戏剧史研究 第四节 海峡东岸的中国戏剧史研究 第六讲 重要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选介 第一节 研究成果类 第二节 文献资料类 附录 中国戏剧史研究重要论著索引 通史通论 断代史论 戏剧文学史 音乐声腔与剧种史 剧场、文物及服饰 优伶、戏班与脚色 乡村祭祀戏剧与濒危剧种 话剧史 比较戏剧史及其他 后记
  • 顾曲麈谈 中国戏曲概论

    作者:吴梅

    《顾曲麈谈》是吴梅先生的一部戏曲本体论的专著。从曲的源流、特征、音乐、文字构成等方面论述,并提出了他曲学上最重要最有心得的“曲律论”。 《中国戏曲概论》是一部描述金元直至明�时期包括散曲戏曲在内的曲的发展史的专著。
  •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汤显祖所作《牡丹亭》是明代重要戏曲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著描绘的是少女杜丽娘在婢女的怂恿下,走出闺房,开始了反抗封建礼教、追寻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历程,杜丽娘的反抗性超过了《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为中国文学史上又一光辉的女性形象。优美雅致的语言,起伏跌宕的情节,直刺人心的精神力量,难怪本著会在历代倍受尊崇。
  • 历炼精魂

    作者:张炼红

    20世纪中期的新中国大众文艺改造,以旨在改戏、改人、改制的戏曲改革运动为代表,可谓是一场影响力极大、牵涉面极广、整合度极强的社会主义文化政治的具体实践。它直接关涉到“新中国”如何通过大众文艺实践的“推陈出新”来创造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并以此重塑现代民族国家理想和人民主体形象,包括如何完善宣传机制、变革政治形态、培育文化认同、重建社会秩序,进而如何再造民众生活世界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等重大理论与社会实践问题。 本书在新中国“改戏”的社会政治文化大背景下,从不同类型和专题的代表剧目入手,选取神话戏、人情戏、历史戏、鬼戏、“样板戏”等等做戏曲个案研究,通过考察其具体的改编过程及相关阐释,分析所谓新与旧、雅与俗、精英与民众的价值观念和趣味之间彼此妥协利用的微妙关系,以及政治改造要求和实践限度或曰阻力之间拉锯进退的曲折历程,有力地揭示出戏改运动具体过程和历史意义。
  • 沧州集

    作者:孙楷第

    《沧州集》为《孙楷第文集》中之一种,是我国小说戏曲研究家孙楷第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沧州集》所收论文依其内容分为六卷。卷一、卷二皆论小说,卷三、卷四皆论戏曲,卷五论诗歌词赋兼论史事,卷六则涉训诂。本版据中华书局1965年12月第一版重新录排,据孙楷第先生手批本酌加校订。
  • 焦循论曲三种

    作者:[清]焦循

    全书包括《剧说》、《花部农谭》、《易馀曲录》三种。是焦循关于中国戏曲考证专著。为了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此次出版的整理本,力求雅俗共赏。整理者不仅对书中内容进行分段标点、增加标题,同时还配有大量相关的戏曲书影和戏曲版画,并撰写前言,全面介绍焦循其人、清代扬州戏曲发展以及《焦循论曲三种》一书的内容、版本情况。 全书装帧典雅、时尚,是广陵书社宣传扬州文化的又一部精品之作。 目录 : 前言 剧说 卷一 优之为技 弄参军 点戏 假面 院本 生旦净丑 再谈生旦净丑 中郎 参军 参军与苍鹘 副净 杂班 御前嘲笑不避贵戚 杂剧套数院本 张良才说评话 百乐具陈 海盐腔 倡优与傀儡 采莲队 黄义裥 馄饨不熟 樊恼自取 不识字官 红鞋饰带 乐之关乎治乱 女冠吴知古 影戏 杂剧曲词 窟儡子与翻金斗 海盐少年多善乐府 小说杂书 南曲与北曲 北主劲切雄丽南主 清峭柔远 南词与北词 燕会用乐之变 元曲与北曲 陈淳祖事 装旦之始 王留子杂剧 杂剧九色 行家生活戾家把戏 名娼乐名 爨孤妲酸 细酸 楔子 杂剧脚色 砌末 帮子腔皆本元人 《录鬼簿》异文 阳货王罐口气 茶茶 歌舞与宾白 《西厢记》自乱其例 曲名 邦老家门孤下家门 撅傈家门 《绿腰》即“六么” 合生 演戏以班名 河市乐人 三教论衡 优作木人 焦德讽蔡京 弄假妇人 优人讥张俊 伶官嘲何执中 中官刺汪直 剧说 卷二 董永与貂蝉 梁山伯与祝英台 董解元《西厢记》 《西厢记》之崔氏 《西厢记》种种 卓珂月《新西厢》 高则诚《琵琶记》 高则诚逸事 又一高则成 《荆钗记》本事 《荆钗记》用杨文公 祭皇后文 《荆》《刘》《拜》《杀》 《荆钗记》有不佳处 朱教谕补写《琵琶记》 《琵琶记》中黄允非王允 从张士贵杨业看 杂剧之诬 《琵琶记》二则 《西厢记》之俗语 兀喇赤 何元朗臧晋叔评曲 《牡丹亭》本事 《牡丹亭》传闻种种 《玉搔头》本事 昆腔 梁辰鱼《浣纱记》 吕蒙正事 《红线女》 《红拂记》 《祝发记》 《麒麟阁·换简》本事 《无双传》 《绣襦记》乃元人事 《绣襦记》出唐人书 《白练裙》本事 《玉簪记》 王翛然事 《量江记》 咏骰子诗 《东堂老》 《洞天玄记》与《归元镜》 《焚香记》 《隋炀帝牵龙舟》 《清风亭·认子》本事 剧说 卷三 冯小青故事 《小青》 别是伤心一小青 叶稚斐剧作 《五伦全备》 《十五贯》本事 《文星现》有据 唐伯虎遇秋香事 《唐解元三笑姻缘》本事 《唐解元》杂剧 《想当然》之作者 《霸亭秋》本事 《郁轮袍》 《西楼记》本事 评袁于令 袁于令改《瑞玉记》 《表忠记》本事 《燕子笺》刺倪鸿宝 《七子缘》不用旦色 《百子图》刺王绍徽 《杜少陵游春》本事 康海与《中山狼》 康海逸事 《鸣凤记》 《鸣凤记·上寿》本事 《精忠记·奏本》本事 《双忠庙》 《红梅苑》 《不卖嫁》与《不放偷》 《芙蓉剑》 思为三院本 余欲为《续邯郸梦》 东方朔事 《永团圆·设谋擒贼》本事 《奇团圆》本事 《杏花村》本事 《湘湖记》本事 《寻亲记》逸事 剧说 卷四 《陈仲子》出自《太和记》 《双珠记》本事 《钓金龟》本事 《钗钏记》本事 洛阳桥故事 《百顺记》 王阮亭不知《摆花张四姐》 所本 洪舁与《长生殿》 《崖州路》演寇莱公事 《西游词》与《西游记》 工金元词曲者 《筹边楼》 周稚廉善填词 沈孚中为明曲第一 《一文钱》有本 《清音阁传奇》四种 覆水非朱买臣事 评《鸳鸯棒》、《梦花酣》 《满床笏》 朱良卿、李元玉、沈宁庵 三家传奇 渡喧田故事 眼波眉黛不分明 《玉环记》改乔梦符语 《三元记》本事 段虎臣、张四维之曲 明宫戏剧 《姜诗》虽粗浅然 亲切有味 梁夷素、林亚清均 妇人填曲 自元人《西厢》而淫词 继作 《虎媒》事类 梅鼎祚、王介人之传奇 《万里圆》本事 《彩毫记》 《石榴记》 《双报应》本事 《雪中人》本事 《万事足》本事 夏惺斋六种曲 《伏虎韬》本事 皮包骨头人 万树所作传奇 赵太祖之铁棒 《杏花村》 作剧忌蹈袭他人 《一帆》与《双鸢》 卓珂月论作剧才情 《百宝箱》 《琼花梦》 《钧天乐》与《万金记》 《红拂记》 《花筵赚》 《蓬岛琼瑶》与《花目题名》 《海棠缘》 剧说 卷五 灌园记》本事 元曲中之吕布、貂蝉 吕洞宾事 《后庭花》与《桃符》 《范张鸡黍》 释“回施” 酒杯赚煞春风凹 宋代优语 《女状元黄崇嘏春桃记》 《北西厢》别本多所改窜 王实甫《西厢》逊董解元 《西厢》远矣 《琵琶记》异文 赏春香还是旧罗裙 填词高手 作曲须先识字 传奇当以张伯起为第一 《绣襦记》中乞儿口头语 吴石渠四种曲 释“务头” 释“赚” 《牡丹亭·冥判》 《熙朝名剧》三种 徐又陵剧作 来集之《两纱》杂剧 《四大痴》 《西游记》有二 吴承恩《西游通俗演义》 董说《西游补》 《闹门神》 郑西神三种 《义侠》、《水浒》 二传本事 王昭君杂剧 蔡文姬杂剧 秦桧事 《陌花轩杂剧》 《空青石》中有 《秽迹金刚咒》 花木兰事 《广陵月》本事 《樱桃宴》本事 《长命缕》与《烟花债》 《冯驩市义》能疗病 演《赐恩环》求昭雪 《谟觞阁破愁》四剧 《寇莱公罢宴》感人 《广寒梯》本事 王澹人剧作三种 女史王筠撰《繁华梦》 叶宪祖固有明第一手 剧说 卷六 商小玲演《还魂记·寻梦》 而气绝 陆次云重建玉茗堂 演《西厢记》 演《辞朝》 解元演剧 演《绣襦记》 演《霸王夜宴》 阮大铖《燕子笺》 陈明智扮项王 金凤扮严东楼 马锦扮严嵩 《鸣凤记》 观剧殴打秦桧 不伦帽 乐工骗银 张南垣观剧 所扮皆妙绝 李如毂亲度《梁州序》 老枣树班 演《水浒记》 为神鬼演剧 杂剧十二科与传奇十二科 鬼魂请包公伸冤 一声能歌两曲 禁以真刀演戏 不许扮演帝王圣贤 公宴选剧最难 梨园子弟产怪胎 不见己与不见人 西洋铜伶能演《西厢》 不观剧 观剧得小名 秦淮楼船梨园 文人串戏 周宪王作杂剧 称陈大声为乐王 演《苏子瞻贬黄州》 盛小丛善歌 李衮善歌 古人赖以传者有四 释“俏冤家” 猢狲称孙慧郎 何元朗好丝竹 唐荆川唱《西厢》 琉球所演戏文 戏曲中语 《拜月记》曲词竟作 谋反证据 袁于令逸事 演《杨椒山写本》 高则诚兄弟 《还带记》之语 杨文襄逸事 《西厢记》轶闻 熊潮戏术 神鬼面像 袁于令题《珊瑚鞭》 徐元美题《买花钱》 吴■次题杂剧 田山薑题《李白登科》 吕履恒题《秣陵春》 顾黄公题《水浒记》 以“黄粱梦”征诗 徐淑则题《长生殿》 花部农潭 《铁邱坟》 《龙凤阁》 《两狼山》 《清风亭》 《王霸》 《司马师》 《赛琵琶》 《义儿恩》 《双富贵》 《紫荆树》 易馀曲录 四声 五声 上声 十二律 词曲 张可久《风人松》 唐人传奇小说 元人曲止正旦、正末唱 杂剧名称考 措大与细酸 元曲之楔子 元曲脚色考 元曲之砌末 《点鬼簿》异文 《西厢记》不标脚色 兀剌赤 王西厢与董西厢 元曲中之张鼎
  • 西厢记

    作者:(元)王实甫/著,翁敏华/评点

    这本书是我国戏剧史上脍炙人口的名著。此次以彩图本的形式出版,加上著名学者翁敏华的点评,为本书生色,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导言 /5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6 第一折 /7 第二折 /13 第三折 /20 第四折 /25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一折 /29 楔子 /35 第二折 /41 第三折 /46 第四折 /52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58 第一折 /58 第二折 /63 第三折 /70 第四折 /75 第四本 草桥店莺莺杂剧 楔子 /81 第一折 /81 第二折 /87 第三折 /92 第四折 /98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 杂剧 楔子 /103 第一折 /103 第二折 /108 第三折 /113 第四折 /119
  • 桃花扇

    作者:孔尚任

    本剧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南明覆亡的历史,并总结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 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优美动人的言情传奇小说。唐德宗时,洛阳才子张君瑞在普救寺偶遇故相国崔珏之女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在丫鬟红娘相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代言人——老夫人设下的重重障碍,历尽悲欢离合,最终结为夫妻。本故事内容生动,情节曲折,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如同身临其境。
  • 纸上蹁跹

    作者:黄裳

    此书为黄裳随笔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收录作者用写意笔法写就京剧片段的妙文十余篇,既是对儿时剧场回忆的优美再现,更是老人童心来复的珍贵记录。书中所写京剧片断,如“捉放曹”、“长坂坡”、“空城计”等,不止对于京剧爱好者,对于所有中国文化人都是熟悉不过的场景,极易引起共鸣。作者文笔简丽清隽,泌人心脾;全书所配高马得绘京剧图二十四幅,妙趣盎然,与文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

    作者:元]高明 [明]汤显祖著,钱南扬校注

    《元本琵琶记校注》,南戏剧本,系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成,是南戏的代表作。《南柯梦记校注》系根据唐朝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而成。
  •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本书附有精妙评点,雅致插图,古风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