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戏曲

  • 中国戏剧史长编

    作者:周贻白

    《中国戏剧史长编》完整地介绍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评介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收集的材料丰富详尽。全书注重戏曲全史的研究,对中国戏曲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中国戏曲声腔的三大源流,即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的见解,并且做出详尽的论述;能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
  • 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

    作者:苗怀明

    在中国古代,虽然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同被正统文人拒于文学殿堂之外,受到主流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但细加辨别,两者的生存处境还是有所不同。 20世纪戏曲文献的不断发展、整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体现着百年戏曲研究的整体特色,同时也决定着戏曲研究的基本格局和走向。因此,在戏曲研究建立发展近一个世纪的今天,对这项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的回顾和检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这是学科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伴随着戏曲研究的过程,对戏曲文献学的归纳和总结也一直在进行中,从郑振铎的《中国戏曲史资料的新损失与新发现》、《记一九三三年间的古籍发现》、《三十年来中国文学新资料发现记》到中德均的《十年来中国戏曲小说的发现》,从俞琳的《简述三十年来的戏曲文献资料工作》到吴书荫的《论二十世纪戏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都是不同时期戏曲文献工作的总结,这些都是笔者作此书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参考资料。
  • 唐滌生的文字世界 ─ 仙鳳鳴卷

    作者:楊智深

    唐滌生,廣東中山人,一九一七年六月十八日出生。他是中山縣翠亨村紀念中學的畢業生,其後遠赴上海進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學習。日寇轟炸上海時,他返回香港進入「覺先聲劇團」做撰曲工作,後來轉為編劇。他的編劇師父是名編劇家南海十三郎。 唐滌生的作品在粵劇範疇中,如奇跡般的屹立了半個世紀。本書是第一本以粵劇作家為研究對象的著作,作者除了細緻地做了許多研究、考證、分析的工作,還對唐滌生的作品、仙鳳鳴的演繹有著極感性的體會。
  • 怎知春色如許 : 白雪仙珍藏相簿

    作者:編者邁克

    任劍輝, 1912-1989 -- Pictorial works. 白雪仙, 1930- -- Pictorial works.
  • 六十种曲(全十二册)

    作者:[明] 毛晋 编

    《六十种曲(全12册)》编于崇祯年间,分6帙,在3年内陆续出齐。初印本没有总名称,而是在每帙第一种的扉页上题“绣刻演剧十本”,每一种又题“绣刻某某记定本”,所以有人称这部书为《绣刻演剧十本》,或《绣刻演剧》。康熙年间重印时,6套同时出齐,才有了《六十种曲(全12册)》这一总标题。书中收集《琵琶记》等传奇作品59种,杂剧《西厢记》1种,共60种。59种中,既收汤显祖《还魂记》,又收硕园改本《牡丹亭记》。 《六十种曲(全12册)》原刻初印本不多见,除去复本公私庋藏现存约42种,流失国外者约30种。清初有重印本、重刻本。道光补刻本,错乱较多。1935年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本,部分作品按初印本作了校正。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调整了剧目顺序,恢复了原刻初印本的面目。1958、1982年中华书局有重印本。
  • 中国戏曲史

    作者:廖奔

    《中国戏曲史》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剖析中华戏曲,介绍了我国戏剧的形态、腔种、剧目、演出、艺人、典籍、交流、附论等内容。
  • 齐如老与梅兰芳

    作者:陈纪滢

    齐如老与梅兰芳,ISBN:9787546100999,作者:陈纪滢 著
  • 任劍輝讀本

    作者:邁克(編)

  • 许姬传艺坛漫录

    作者:许姬传

    许姬传(1900-1990)业余曲家、著名梅派艺术研究家。浙江海宁人,生于苏州。曾祖父许琏(珊林)研究古文字学。1908年因父许省诗(冠英)赴淮安腐安东知县任。乃随祖父许溎祥(子颂,晚号狷叟)居杭州;在杭州从外祖父徐子静(致靖)读书、习昆曲,初唱老生外,又唱官生,唱法宗叶怀庭一派,讲求四声和用气,得授《弹词》、《酒楼》、《别母乱箭》等几十出戏,尤以《弹词》唱口得徐之精髓,兼擅吹曲笛,1916年冬在
  • 昆曲日记

    作者:张允和

    《昆曲日记》主要内容:在这本被人誉为“奇人奇书”的日记里,记录着当年不少文化人所制作的构思奇巧、妙趣横生的曲谜,粗略算算,数十条之多。如谜面“酒阑人散”,谜底为剧名“罢宴”;谜面“老调子”,谜底为曲牌名“前腔”;“赤壁鏖战”的曲牌谜底是“满江红”;而唐诗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张允和制得谜底为两个戏剧人物“关羽、张飞”。日记记载,当年的吴祖光亦曾制谜一联,谜面是三国里的故事“辕门射戟,翼德低头”,而谜底就是故事的结局,竟是这本日记的主人“张允和”,这曲谜要细细琢磨,会让您豁然贯通,不能不感叹制谜人的智慧与幽默。绞尽脑汁去解读曲谜,大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让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昆曲日记》一书,不仅记载了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活动,还包括各地昆曲领域的大事,是一部珍贵的当代昆曲史料。
  • 我是小生

    作者:张军

    《我是小生》是“昆曲王子”张军的第一本自传体散文集。该书以“分享”为主旨,通过“巾生”、“穷生”、“官生”、“雉尾生”的展开,分别对应“舞台和理想”、“彷徨与现实”、“人生和抱负”、“情怀与追求”四个部分。 书里大量鲜活得影像和感性的文字,揭开了张军从自卑到广博逐渐敞开的世界,描绘了上海昆剧舞台历经世纪交替后的积淀和变迁,讲述了一名昆剧小生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磨砺与不悔,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对生活、对理想、对自我的认知,激扬感人且淡定从容。 更多内文预览与详情见张军官网:http://www.jeffreyzhang.com/
  • 清代伶官传

    作者:王芷章

    《清代伶官传》全书共分三卷:以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所选者为上卷;咸丰、同治两朝所选者为中卷;光绪、宣统两朝所选者为下卷。系统地记述了近四百位主要戏曲艺人的身世际遇、艺术生涯;艺人在宫中演戏及参加戏曲班社组织及艺人师承关系的戏曲活动情况;艺人在宫中演出所承应的戏目、时间和地点,艺人在戏曲班社演出的流行剧目、时间、地点;艺人表演艺术的风格、流派及品评咏赞;书中还涉及一些戏曲声腔、剧种的流变、融会及其相互影响等。该书的素材来源主要以清升平署档案资料为依据,并有作者旁征博引大量的戏曲史料及亲自调查访问戏曲艺人后代的第一手材料,故书中内容翔实可靠。正如作者在《清代伶官传》“例言”中讲到的“其事略则多方征求,用期详实,于拣取材料,更几费斟酌,慎重去留,而后乃作定稿,或有未尽者,则尚待异日之加入”。 京剧,与其他兄弟剧种相比虽不敢称历史悠久,然确实为集大成之作。京剧产自北京,但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徽汉调、秦腔进京,受到京都文化的熏陶滋养,经过融合提高,又从北京走向全国的一种民族文化精粹。 由于清代统治阶级的爱好和提倡,清代的戏剧文化十分发达。本书作者王芷章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清中末叶至民初戏曲文化,辑录清代曾在宫廷内当差演剧的“内廷供奉”演员、乐师及检场、衣箱等人的小传。内容涉及伶人生平事迹,从艺历程等,其中很多当时的名伶已是我们今天多数读者鲜有耳闻的了,因此显得本书史料弥足珍贵。 作为史料笔记类图书,从戏曲这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清末内廷生活的另一面,其中亦不乏如李后主、宋徽宗类清叹。
  • 我的昆曲世界

    作者:梁谷音

    梁谷音是一位难得的多面型昆曲表演艺术家,曾获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一、五两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从艺五十多年来,她严格遵循传统昆曲的表演规范,又善于吸收,博采众长,以自己本属的花旦行当为核心进行了丰富的艺术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烂柯山》、《思凡》、《借茶》、《活捉》、《佳期》等剧中都有出色的表演。她还数次赴香港、台湾等地演出和讲学,又先后赴美、英、日、丹麦和瑞典等国家演出,尽心尽力地传播着昆曲艺术。 《我的昆曲世界——梁谷音画传》以梁谷音的童年、学艺、青年、艺术生涯、出国交流等为线索,试图串连起一生的悲悲喜喜,同时配有大量鲜为人知的梁谷音的生活照和演出剧照。这是一部记录昆曲名家风采、展现“百戏之祖”——昆曲艺术价值的优秀书籍,全书浸润的是昆曲文辞的雅丽,散发的是淡淡而隽永的中华古朴之气。 本书附赠《梁谷音昆曲唱腔专辑》CD: 01水浒记·活捉[梁州新郎] 02西游记·认子[逍遥乐][后庭花] 03南柯记·瑶台[一枝花] 04蝴蝶梦·说亲[锦缠道] 05渔家乐·藏舟[山坡羊] 06烂柯山·痴梦[锁南枝][前腔][渔灯儿][锦渔灯] 07紫钗记·折柳[寄生草]
  • 俞振飞传

    作者:唐葆祥

    俞振飞(1902-1993)为当代著名京昆艺术大师。他将京昆表演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儒雅俊逸、富有“书卷气”的表演风格,为世人所称道。此书系传记体著作。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翔实的史料,对俞振飞的身世教育、思想性格、艺术成就、婚姻家庭,以及长达半个多世纪来他与其他京昆艺术家的社会名流们,诸如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马连良、穆藕初、陈叔通等人的合作和交往,作了真实的描写和记叙。其中很多史实属传主生前口述及首次披露,尤为珍贵。书末所附《俞门弟子简介》、《俞振飞诗词选》、《俞振飞活动大事记》,亦为研究俞派艺术难得之资料。 目录: 序 第一章 家世与教育 一、家世 二、三岁听曲 三、六岁习曲 四、从“同期”到“串戏” 五、艺术熏陶 第二章 雏鹰初飞 一、半是“拍先”半职员 二、为昆剧传习所筹款义演 三、昆曲保存社与粟社 四、学唱京剧 五、与“传”字辈同台演出 六、风波乍起 七、失败的婚姻 八、创办“新乐府” 第三章 拜师下海 一、程艳秋相邀 二、程继先破例收徒 三、北上拜师 四、学徒生涯 五、铩羽而归 六、暨大任教 七、梅家座上客 八、两次加盟 九、师徒之间 十、重组家庭 十一、拆档分手 第四章 艰难岁月 一、与南铁生同台 二、与新艳秋联袂 三、两难抉择选伴侣 四、当上“钻锅大王” 五、票友相助渡难关 六、加入梅剧团 七、再度与程砚秋合作 八、滞留香港 第五章 新的起点 一、与梅兰芳合拍《断桥》 二、《十五贯》的冲击波 三、首届南北昆会演 四、访欧巡回演出 五、加入中国共产党 六、创排新戏 七、拍摄《游园惊梦》 八、勉强的结合 九、重游香港 十、昆剧试演现代剧 十一、尽心称职的校长 十二、“文革”遭劫难 第六章 老骥伏枥 一、重建昆剧团 二、演剧六十周年纪念活动 三、花好月圆 四、昆剧界的两次盛会 五、巡回交流演出 六、为昆剧上书总书记 七、晋京汇报演出 八、昆剧走向世界 九、致书华文漪等同学 十、著作·录像·文学博士 十一、舞台生活七十周年纪念活动 十二、圆满的句号 [附录] 俞门弟子简介 俞振飞诗词选 俞振飞活动大事记 后记
  • 齐如山回忆录

    作者:齐如山

  • 孟小冬与言高谭马

    作者:丁秉鐩

    《孟小冬与言高谭马》对孟小冬、言菊朋、高庆奎、谭富英、马连良等几位须生名伶,从他们的家世、学艺经过、演出情形、艺术评价一直到个人的生活喜恶均有深入叙说,这对每一位名伶来说都是一幅忠实而完整的画像。 在近代须生中,孟小冬剧艺卓越地位超然,一九七七年病逝于台北,实在是菊坛一大损失。因此作者特别将曾在各报章杂志,所写有关其身世、剧艺、生活、及身后哀荣,遗音整理之文字四篇,荟集一起,可使读者对一代“冬皇”略有所识。 此版引进台湾大地出版社最新版本,在旧版的基础上再加入沈苇窗先生所著《一代奇女子“冬皇”之由来》,与刘嘉猷先生所著《记余派传人杜月笙夫人孟小冬》。这二篇文章,对孟小冬女士有深刻描写。 简体版增配了精美的照片和剧照四十多幅,添助了阅读的趣味。
  • 梨园外纪

    作者:徐慕云

    《梨园外纪》记述了20世纪初期活跃于京剧舞台的京剧名伶生活和艺术活动,他们的艺术造诣,成名经过,为人处世的态度,当时的社会兴论以及鲜为人知的轶事,以一系列的生动图景,成为中国京剧发展历史的形象映照。
  • 余叔岩传

    作者:翁思再

    本书力图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化史和整个京剧老生发展史的背景下,在社会演变的运动过程中,展现余叔岩的一生经历和业绩,体现他的文化价值。与此同时,作者也不愿为尊者讳,对他年青时的荒唐、晚年时的迷信、性格上的缺点、思想上的局限,都一一据实而写。作者翁思再,自幼受家庭影响,熟谙京剧典故,加之丰富的观剧经验,故而对京剧有精深而独到的研究。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语言流畅、生动,极富感染力。
  • 幽兰雅韵赖传承:昆剧“传”字辈评传

    作者:桑毓喜

    1921年8月,昆剧传习所在苏州创建,培养了一大批"传"字辈的昆剧演员。他们在动荡的时局中坚持演出,挽救、继承了即将消亡的昆剧艺术;建国后,他们又培养了大量的昆剧艺术接班人。昆剧"传"字辈在昆剧艺术史上,在中国戏剧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撰写《昆剧"传"字辈评传》一书,历十余年艰辛,四方搜集资料,寻访"传"字辈演员或知情人。此书均为第一手资料,内容详实,行文严谨,叙述了昆剧传习所的建立,"传"字辈建立"新乐府"、"先霓社"演出等情况,并有44位"传"字辈演员的生平经历,以及700余折(出)演出剧目的详细介绍。此书对研究近代昆剧,乃至整个戏曲的发展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 粉墨生涯六十年

    作者:赵荣琛

    《粉墨生涯六十年》内容简介:著名京剧大师赵荣琛回首粉墨生涯六十年亲历往事,批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逸事,再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诸多政要及文化名人的活动踪影,折射了中国社会变迁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