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戏曲
-
中国戏剧史讲座
《大家小书:中国戏剧史讲座》简练地介绍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对中国戏曲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尤其是对中国戏曲声腔的三大源流——昆曲、弋阳腔、梆子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梳理。而历史上重要作家、作品,材料翔实,评价公允,见解独到;作者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因此本书有的放矢,切合实际,是一部经得起考验的戏剧简史。 -
歷代曲話匯編
《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现已基本定稿,全书700多万字,收录了从戏曲形成时期的唐宋至戏曲转型时期的近代250多位曲论家的曲论专著或单篇评论(包括评点、序跋、书信及以诗词曲论曲等多种形式),其中专著近120种(目前规模最大的《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只收录48种曲论专著),关于散曲和戏曲的单篇曲论约150万字。《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由唐宋元编、明代编、清代编、近代编组成,并附有《人名索引》、《剧名索引》、《重要术语索引》、《曲牌名索引》。采用繁体竖排,加新式标点符号。 《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为唐宋元编,收录24位曲论家的曲论专著或单篇评论,其中专著17余部。 -
诗与政治
越剧在二十世纪的上海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从男班到女班的脱胎换骨。来自嵊县的乡下姑娘在改造越剧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命运。她们所演绎的梁祝、红楼、西厢等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凝聚着女性的生命体验、诗性想象与政治诉求,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人之私人情感世界 ,形塑了人们的婚姻、性别和爱情观。追踪这一段轰轰烈烈却未见于经传的历史,作者试图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之语境中探寻和思考越剧之意义。 本书以越剧在上海的发展为案例,研究上海都市文化在近现代的形成过程以及特点。越剧在三四十年代的迅速兴起,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象征着女性在都市公众领域的崛起。以越剧为透镜来观察中国传统性别结构及以此为基础的权力结构在近现代上海都市社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演变。 -
中国古典戏曲故事七篇
本书收集了张友鸾先生根据中国古典戏曲故事撰写的七部中篇说部。包括《十五贯》,《魔合罗》、《救风尘》等。这些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曾在上海《新民晚报》上连载;现在将七部作品汇编成一集,是为《中国古典戏曲故事七篇》。 -
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
本书包括《戊戌变法侧记》《谭鑫培的艺术道路》《梅边琐记》三部分内容。许姬传先生的外祖父、母舅等都是曾经参与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通过作者及其亲人的追忆,作者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不易为外人所知的一些点滴片断记录下来,这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史料。本书中《谭鑫培的艺术道路》一章,既是对谭鑫培艺术成就的分析与总结,使后人了解谭鑫培艺术的精髓,又是对京剧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概述。《梅边琐记》是1950年在上海《亦报》发表的关于梅兰芳舞台艺术生活的连载文章。许姬传先生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整理。从中可以看到解放初期的社会风貌与舞台艺术情况。 -
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
《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该书350万字,共收集宋代至清代的戏曲词语11000余条,是中国古代戏曲语辞集大成之作。该书把历代曲辞作为一个整体审视,纵观词义演变过程。其创新之处在于把历代词义相近的曲辞集中到一个辞条下比较异同,提高了训诂学水平,丰富了汉语语汇,成为学习古汉语和整理研究古本戏曲的必备工具书。 -
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代表作。 《桃花扇》一剧通过复社文人侯朝宗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弘光朝覆亡的历史,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此剧根据的史实大约从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到清朝顺治二年(1645)止,以李自成起义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始,以清朝顺治皇帝征求山林隐逸结,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各种复杂矛盾,意图揭示弘光王朝覆亡的原因,使广大读者明 -
幽闺记(又名拜月亭记)
《幽闺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而《琵琶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虽说戏剧风格不同,但二者都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读者可以借此了解元代南戏的概貌,并可直接品评这朵中国文学中的奇葩的原味。 -
中国戏曲通史(上中下)
我们研究和编写中国戏曲史的工作,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我们正式主持编写现在这部《中国戏曲通史》,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三年,用将近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国戏曲通史》的编写工作,并于一九六三年开始付排。由于林彪、“四人帮”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破坏,这部戏曲史在当时未能出版,并因此被搁置十多年之久。第二阶段,一九七八年春到一九七九年底,在“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我们才能重新对这部稿子做了程度不同的修订,并把书名正式定为《中国戏曲通史》。 《中国戏曲通史》是一部我国古代戏曲历史的专著,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起,到清代的地方戏勃兴止,大致结束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的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戏曲通史》共四编:第一编,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第二编,北杂剧与南戏;第三编,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第四编,清代地方戏。 《中国戏曲通史》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我国古代戏曲剧种、戏曲文学和戏曲舞台艺术发展的情况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并且试图通过古代戏曲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探索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为今天的戏曲工作提供借鉴。 -
吴梅词曲论著四种
《吴梅词曲论著四种》主要内容简介:论音韵、论南曲作法、论北曲作法、论作剧法、论作清,曲法、度曲、谈曲、曲原、宫调、调名、平仄、阴阳等。 -
梨园忆旧
本书曾经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过,此次打算重新策划出版,包括重新取名,重新装帧。本书遴选20世纪艺人言论,反映了那个时代丰富的背景与内容。 盖叫天:我为什么叫盖叫天 欧阳予倩:我怎样学会了演京戏 侯喜瑞:科班的生活 梅兰芳:幼年学艺的过程 周信芳:十年来的舞台生活 荀慧生:三分生 俞振飞:艺林学步 程砚秋:我的学艺经过 吴晓邦:留学日本 胡蝶:影后生涯(节选) 喻宜萱:我与音乐 曹宝禄:曲坛沧桑 赵荣琛:人名牌学府却与京剧结缘 袁世海:童年 戴爱莲:留学英伦岛的日子 周璇:我的从影史 张瑞芳:40年代在重庆扮演过的角色 张权:永不反悔的路 张君秋:我的少年时代 白杨:从艺之前 常香玉:爸爸和我 于是之:幼学纪事 赵燕侠:童年忆事(节选) 新凤霞:拜师难 侯宝林:自传(节选) 徐玉兰:我演贾宝玉 王文娟:回忆我的舞台生涯 侯少奎:答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问 -
牡丹还魂
二○○四年五月份,由白先勇领衔制作的全本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号召两岸文化精英戮力投入下,于台湾、香港与苏州首度公演,精心的编演、悠扬的乐舞以及融入现代剧场风格的新美学表现,引发热烈回响与激荡,堪称《牡丹亭》演出史上完美结合文学与舞台、传统与创新的一次划时代演出。 这本完整介绍《牡丹亭》还魂历程的美学经典,以多元的角度、丰富的资料,呈现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精髓与精辟评论,以彰显这次演出所象征的历史价值,以及数百年的古老戏曲文化,如何脱胎换骨、还魂重生,再现璀璨风华。全书从白先勇自述催生青春版《牡丹亭》而圆梦的心路历程起始,并由摄影家许培鸿提供精彩的现场演出记录,传神捕捉舞台上瞬间成永恒的美丽影像与动人情节,男女主角俞玖林、沈丰英以及编导、舞台制作团体,也首度发表参演体验与感想,最后则收录两岸三地文化界的评论赏析,以期为这次重要的演出留下真实美好的回忆与文化传承的记录,并引领更多读者领略昆剧艺术的绝美、精致与感动。 -
翁偶虹看戏六十年
翁偶虹为百年京剧史中独一无二的创作圣手,他的作品如《锁麟囊》、《鸳鸯泪》(《周仁献嫂》)、《将相和》、《大闹天宫》、《李逵探母》、《红灯记》等,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翁偶虹能编能唱能导能评,因此,他观剧六十年所写的文章,既是京剧史料的直观补充,弥补了我们无法欣逢京剧盛世的遗憾;同时,翁老笔下所记录的剧目等相关演出资料、精辟独到的点评更是给后世京剧研究者、爱好者的一笔巨大财富。 -
明代戏曲史
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明代戏曲,在我国戏曲史上,是继元代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伟大的戏剧家徐渭、汤显祖以及脍炙人口、至今仍盛演于舞台的传奇作品《牡丹亭》等,都产生在这个时代。本书勾画出明代戏曲发展变化的轨迹,论述明代戏曲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作者视野开阔,其纵横的比较、多角度的考察、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都是书中亮点。本书对戏曲史、文学史研究者,教学工作者,戏曲工作者和爱好者,以及希望了解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的人们,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 【本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明代戏曲概述 第一节 明代戏曲的繁荣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第二节 明代戏曲的分期与流派 第三节 明代戏曲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明代戏剧体制的嬗变 第一节 杂剧形式的变化 第二节 传奇的体制与声腔 第三章 明代的戏曲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教化论与言情说 第三节 音律至上与意趣为先 第四节 贵藻丽与尚本色当行 第四章 明初杂剧作家 第一节 藩王朱权和朱有炖 第二节 王子一 谷子敬 刘兑 第三节 贾仲明 杨讷 第五章 成化、嘉靖间传奇作家 第一节 丘浚 邵灿 第二节 苏复之 姚茂良 王济 沈采 第三节 徐霖 沈鲸 第六章 成化、嘉靖间杂剧作家 第一节 康海 王九思 第二节 许潮 冯惟敏 汪道昆 第七章 “奇人”徐渭 第一节 生平 第二节 南戏专著《南词叙录》 第三节 杂剧《四声猿》 第四节 杂剧《歌代啸》 第八章 开创传奇新局面的三部作品 第一节 李开先《宝剑记》 第二节 梁辰鱼《浣纱记》 第三节 无名氏《鸣凤记》 第九章 “昆山派”作家 第一节 郑若庸 陆采 第二节 张凤翼 屠隆 第三节 梅鼎祚 许自昌 第十章 “曲仙”汤显祖(上) 第一节 生平 第二节 文学思想 第三节 诗文创作 第四节 《紫箫记》与《紫钗记》 第十一章 “曲仙”汤显祖(下) 第一节 优美的爱情诗剧《牡丹亭》 第二节 政治讽刺剧《南柯记》《邯郸记》 第三节 “玉茗堂四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十二章 “吴江派”宗师沈璟 第一节 生平及著述 第二节 戏曲主张 第三节 《属玉堂传奇》 第十三章 “吴江派”作家 第一节 史盘 顾大典 第二节 王骥德 吕天成 第三节 叶宪祖 汪廷讷 卜世臣 第十四章 万历时期其他作家 第一节 高濂 周朝俊 第二节 陈与郊 王衡 第三节 徐复祚 孙钟龄 黄方胤 第四节 郑之珍 第十五章 明末“吴江派”作家 第一节 冯梦龙 沈自晋 沈自征 第二节 范文若 袁于令 第十六章 明末“临川派”作家 第一节 吴炳 孟称舜 第二节 阮大铖 凌蒙初 第十七章 无名氏传奇作品(上)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荔镜记》《霞笺记》《赠书记》 第十八章 无名氏传奇作品(下) 第一节 《和戎记》《古城记》《草庐记》《金貂记》 第二节 《珍珠记》《鱼篮记》 第十九章 明代散曲(上)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伦 王田 薛论道 第三节 豪放派散曲创作之集大成者——冯惟敏 第二十章 明代散曲(下) 第一节 王磐 金銮 第二节 陈铎 沈仕 黄峨 第三节 明散曲“一代之殿”——施绍莘 第四节 以小曲见称的刘效祖 赵南星 后记 -
宋元戏曲史
《宋元戏曲史》(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以宋元戏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寻根溯源,回答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特征,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中国戏曲文学的成就等一些戏曲史研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全书共分十六章,其主要内容简述于次。 一、第一章 略论上古至五代的戏剧,认为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流动的过程。 二、第二至第七共六章,着重阐述宋金戏剧的概貌。 三、第八至第十二共五章,分别叙述元杂剧的渊源、时代、存亡、结构与文章。 四、第十二至十五共三章,阐述元代的院本和南戏,着重在对南戏的考证。 五、第十六章“余论”有附录。 -
昆曲六百年
据电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补充、汇编而成。 -
桃花扇研究与欣赏
《《桃花扇》研究与欣赏》内容简介:一部作品能否流传?能否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是由作品的题材选取、思想内涵、文学造诣决定的。其次,作者的家世源流、社会地位、政治动向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显然,两者有主次之分。但在特定情况之下,有时主次之分相当难断,都各有其无可讳言的,或依稀可辨的种种因素存在,要进行梳理,那是颇为艰苦的工作。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属于这一种情况。孔尚任的《桃花扇》是在什么情况之下写作、完成的?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