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戏曲

  • 青楼集笺注

    作者:[元] 夏庭芝著,孙崇涛等笺注

  •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

    作者:钱南扬校注

    《永乐大典》自卷一三九六五至一三九九一,凡二十七卷,收戏文三十三本,详连筠簃刊本《永乐大典目录》。本《戏文三种》,乃是仅存的最后一卷。
  • 明清戏曲家考略全编(全二册)

    作者:邓长风

    本书是对明清戏曲家生平、著作的考述,分为四编。前三编已由本社出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作者苦读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精思而成的读书札记式的考述文章之结集,资料详备,可见人所未见,于明清戏曲家生平、著作多所厘清。四编初次付梓,是作者首次构建整体著述的尝试,讨论了包括清代与近代戏曲书录、如何为清代戏曲家分期、如何在历史的演进中大致明确杂剧与传奇的界限以及如何在能搜集到的所有可能资料的基础上做一些索隐辩误工作的例子,语言简练明晰,言之有物。 序 七位明清上海戲曲作家生平钩沉 附:關於拙作的幾點補正 倪蜕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述略 廖景文和他的《清綺集》 徐霖研究一兼論傳奇《绣襦記》的作者 附:徐霖和他的《绣襦記》(節錄) 五位明清上海戲曲作家的生平及其著作 許自昌和鄭若庸的生卒年 十五位明清戲曲作家的生平史料 《紫簫記》未成舆政治糾紛有關一一與徐朔方同志商榷 “枉築”難分、“强合”乃成的悲劇羣像一一《紫釵記》人物論 呂天成《曲品》庚戌稿本初探 《中國大百科全书·戲曲曲藝卷》疑誤擧隅 讀《江南訪曲錄要》札記 輪《傳奇彙考標目》别本的價值 關於幾部元雜劇作者主名之我見一一與莊一拂、邵曾祺先生商榷 關於《古典戲曲存目彙考》的幾個問題 周稚廉的生平及其家世钩沉 丁澎和他的《扶荔堂詩稿》 卓人月:一位文學奇才的生平及其與《小青傳》之關係 曹錫黼的生卒年和明清上海曹氏世系 《吳中葉氏族譜》中的清代曲家史料及其他一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一 關於葉紹袁家世史料的幾點補正一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二 崑劇演出史料鈎沉一一美國鄙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三 張損和他的《竹葉庵文集》一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四 《函海》的版本及其編者李調元一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五 附錄一 再談李調元的苦作總數 附錄二 李鼎元的卒年 康熙鈔本《雙冠誥》及其作者陳二白一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六 《笠閤批評舊戲目,的文獻價值及其作者吳震生一一美國國會圖普館讀書札記之七 《香草吟》和《載花龄》的作者之再探索一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八 周昂的生平及其《兕觥記》傳奇的本事一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九 瞿頡和他的《鹤歸來》傳奇一一美困國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十 九位明清江蘇、上海戲曲家生平考略一一美國國會圖畫館讀書札記之十一 十四位清代浙江戲曲家生平考略一一美國國會喇省館讀書札記之十二 四位湖北、四川清代戲曲家的生平材料一一美國國會圃密館讀書札記之十三 十位清代戲曲家生平考略一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讀書札記之十四 十四位明清戲曲家生平著作拾補一一美國國會圖書館讀醫札記之十五 也談清代曲家曲目著錄的幾個問题一一寄自地球另一端的讀書札記 後記 校後記
  • 傅惜华古典戏曲提要笺证

    作者:谢雍君

    本书正文收录了傅惜华先生撰写的《缀玉轩藏曲志》、《碧蕖馆藏曲志》、《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提要473篇,约22.5万字。《缀玉轩藏曲志》为24篇,《碧蕖馆藏曲志》为21篇,《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戏曲类”为447篇(包括弹词提要29篇)。 书末附《碧蕖馆谈曲》,并按本书凡例,做了点校和校记,为研究清末民初戏曲舞台演出状况者提供史料依据。 书末还附有著者索引和作品索引,以便读者检索查阅。
  • 汤显祖戏曲集

    作者:(明)汤显祖|校注:钱南扬

    《汤显祖戏曲集(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汤显祖(一五五○一六一六),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曾任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因上疏抨击时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史,后迁为浙江途昌知县。 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紫钗记》《还魂记》郎《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信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作品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虚伪,表现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在艺术上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 中国历代剧论选注

    作者:

    我国历代戏剧理论遗产十分丰富。《中国历代剧论选注》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试图以此概括反映我国戏剧理论史的发展轨迹,彰显其主要成果,让历史资料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为现实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服务,为建设祖国的戏剧学体系服务。编写《中国历代剧论选注》另有一个直接目的,就是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提供一本适用的教科书。
  • 太和正音谱笺评

    作者:[明]朱权 著,姚品文 点校 笺评,洛地

    《太和正音谱笺评(繁体竖排版)》是最早的北曲曲谱。此书内容大致可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有关北曲的论述及史料,包括曲的体例、流派、制曲技术、北杂剧题材分类、古剧角色源流考辨等方面。另一部分为北曲谱,依据北曲12个宫调的分类,列举各个支曲的句格谱式,详注四声平仄,标明正衬,选录元人或明人的作品为实例,是专为创作北曲制订的标本。
  • 读曲随笔

    作者:赵景深

  • 桃花扇(四大名剧)

    作者:孔尚任

    本剧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文学艺术价值。本书有久负盛名的岳麓出版社出版,同《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一起构成四大名剧系列。本书据兰雪堂本、西园本、暖红室本、梁启超注本互校,包装精美、错误率极低,是戏曲爱好者阅读、收藏之佳品。 如果有人问,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剧作是哪几部?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应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 以历史为题材的《长生殿》,是在王朝兴亡的背景下,展示杨李的爱情生活,那么,稍后于它的《桃花扇》,则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了。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生于1648年,山东曲阜人,孔子的六十四世孙。孔尚任于青少年之际,正值明清易代,战乱频仍。他目睹山河破碎,曾想隐居不仕。但后来清政权逐渐稳定,他也改变了初衷。当康熙皇帝到曲阜祭孔,他被选为御前讲经人员,受到皇帝赏识,以后奉召到京任国子监博士。跟着,被派往参加治河工作,在江南一带流连四五年之久。 在江南,孔尚任了解到人民的疾苦,结识了许多明朝遗老。凭吊过故国文物,思想上又起了激烈的变化。本拟在宦海扬名的他,陷入了深沉的反思之中,他回京后写出的《桃花扇》,正是经过体验反复思量的产物。 孔尚任为什么要创作《桃花扇》呢?他在《桃花扇·小引》中说得十分明白。这就是通过“场上歌舞,局外指点”,让观众“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达到“惩创人心,为末世一救”的目的。换句话说,孔尚任是要表现南明亡败的过程,总结历史的教训。 如何总结南明亡败的教训呢?出身于地主阶级、深受儒家封建思想影响的孔尚任,不可能全面、准确地分析南明的败亡的原因;受过清朝恩泽,而且处在民族问题上诸多讳避时代的孔尚任,也不可能秉笔直书满洲铁骑对江南的蹂躏。根据他的认识水平,他只能看到南明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福王任用了权奸。“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见《桃花扇·小识》)因此,《桃花扇》虽涉及农民起义问题,但态度是错误的;也涉及民族斗争问题,但笔调是隐晦的。孔尚任只把一腔怒火,尽情向马士英、阮大铖之类的权奸发泄。整个戏,也只围绕着马、阮和复社文人以及平民大众的冲突而展开。不过,话也说回来,权奸误国,的确是促使南明复灭的重要原因。作者虽然没有全面地反映出历史的面貌,把握住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揭露出当时存在的尖锐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足以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南明兴亡,时间虽短,但也头绪万端,如果在舞台上一味罗列史迹,势必如断烂朝报,使观者味同嚼蜡。孔尚任则以李香君、侯方域的故事为经,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纬,交织成南明时代的历史图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以侯、李定情的一柄扇子,牵动整个时代,“南朝兴亡,遂系于桃花扇底”。 《桃花扇》一开始,便写复社领袖之一的侯方域,在南京流连诗酒,爱上了江南名妓李香君,可是阮囊羞涩,两袖清风,无法如愿。那时候,阮大铖也在南京闲居,正受到复社文人围攻排斥,狼狈万分。为了讨好复社诸人,改变不利的处境,他拿出金银财物,请杨龙友赠送给侯方域,以便俟机拉拢。侯方域不晓得袖里乾坤,欣然接受杨龙友的馈赠,梳拢了李香君。 侯、李的爱情也和当时的党派斗争联结在一起了。
  • 画说昆曲

    作者:王悦阳

    《画说昆曲》包括单刀会·刀会、窦娥冤·斩娥、琵琶记·描容别坟、荆钗记·上路、牧羊记·望乡、跃鲤记·芦林、绣襦记·教歌、浣纱记·寄子、宝剑记·夜奔、南西厢记·佳期等昆剧名曲选段。
  • 中国昆曲地图

    作者:刘建春 姜浩峰

    《中国昆曲地图》是16世纪中国城市最流行的戏剧,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如此靡丽,却又生机勃勃。如今昆曲就像蛰伏了500年后得以还魂重生,当苏州才子刘建春在苏州大学的尊师轩聆听清唱,当青年报人姜浩峰来到北大的百年讲堂,他们发现的正是这样的景象。走遍中国,苏州、上海、南京、杭州、昆山……两位作者带我们走进一个唯美的梦。
  • 听园

    作者:肖伊绯

    作者浸淫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多年,有着很深的对园林意境的审美感悟。本书以晚明传奇中的园林意象为导引,结合曲词、戏文、典故、实景的穿插交融,为读者开启观赏园林的另一门径。全书分六篇,“《牡丹亭》:心扉•情境之始”;“《红蕖记》:山影•水影•船影”;“《西园记》:落花有无情”;“《燕子笺》:似曾相识燕归来”;“《梦花酣》:龙死藕花湫”;“《风流院》:新茧壳,旧情丝”。精选六部晚明传奇代表作,借助丰富的图像(中国传统园林摄影、明清古籍版画)、文献资料、以作者深刻的解读,给予读者轻松、知性的阅读享受。
  • 蓝花布上的昆曲

    作者:张琴

    “蓝花布”指的是指蓝夹缬,即用木版印染的蓝花布。蓝夹缬是唐代彩色夹缬的存传。唐代的夹缬曾经是皇室赠送外宾的国礼,至今大英博物馆、正仓院等世界一流博物馆,仍珍藏有中国唐代夹缬碎片。元明后,夹缬仅以单色——蓝夹缬传世,且仅在东南部的浙江温州地区保存下来。蓝夹缬在温州地区仅用做被面,每件上印着16片当年盛传于当地的戏曲纹样,多为昆曲。作者经过五年的田野调查,收集数千件老蓝夹缬,并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在书中以夹缬戏曲图案为依凭,说图,说戏,说工艺。
  • 中国京剧二十讲

    作者:骆正

    本书中,作者除了对京剧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外,还充分调到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京剧界的名家名剧进行了深入,系统,独到的分析和探讨。特别是对于传统名剧的赏析,作者观点鲜明,语言通俗风趣,读之畅快淋漓,如饮醇酒。
  • 梅兰芳游美记

    作者:齐如山

    本书所据即为台北联经版,全书未作任何删改,只是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另外增加了几十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照片说明中的人名与地名是按目前通行译法来处理的,个与正文不同;本书注解为编者所加。 几台戏,惹出美国男女多少如痴如醉情,却道“台词不懂心里懂”;一个人,走入华侨同胞几许思国思乡梦,真是“想见时难别亦难”。——梅兰芳1929年携带京剧赴美演出,成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值得钩沉的一段佳话。 作为此事从头到尾的“总编导”齐如山,描述了波折跌宕的全过程,也归真了彼时玉成好事的司徒雷登、黄恩施、李石曾、刘天华……无数中外名流。 齐先生女儿齐香笔录不苟,成就了这本洋溢学术价值和艺术趣味的文献。 风格细腻,情意绵厚,就是这本书。读来宛然啜饮陈酿的酒,掩后不禁吟哦久违的歌。
  • 京剧艺术漫谭

    作者:欧阳中石 欧阳启名

    《京剧艺术漫谭》内容简介:“说戏”一语,在“行里人”的理解是:一字一腔、一板一眼、一招一式、一场一韵的“教戏”。在一般“外行”群众的理解,就是聊一聊关于“戏”的事,或者是谈谈戏曲或戏曲界的轶闻、掌故,戏情戏理……甚或传来传去,牵强附会,胡拉八扯,再甚至“添油加醋”“望风扑影”……等等,都在“说戏”一语的范围之内。当然,要看是“谁”说。“意义价值”、可信程度要视“说”者而定。我现在看来,即使是一般观众,不是什么“权威”专家的话,也不见得“意义”就差,甚至对一个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者来说,也很可能极有价值。我很有幸,从我和“戏”结下“不解之缘”开始,陆陆续续,前前后后我接触到了许多“高人”或长辈或友好,都使我在“说戏”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教益。因此,我意识到:即使是闲聊的“说戏”,也应当列入学戏人的“不可或缺”的必要课程之中。
  • 非常说法

    作者:郭建

    戏曲小说之类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着丰富的人生,即使是神魔荒诞的故事,仍然是人生的一种投影。而每个人在阅读文学艺术作品时,也就是在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的所处的生活场景解读文学艺术作品。 法律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基本规则,人的一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受着法律的规范。法律的理念,法律的规定,作者以及当时人们对于法律的普遍看法和态度,很自然地会反映到文艺作品中去。同时,文艺作品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观众对于法律的看法和态度。这种互动的发展演化,是各个民族特有法律文化体系的重要侧面。 本书就是对于中国戏曲小说中这种法律文化现象的解析。既包括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我们所不熟悉的时代的法律现象,也包括当时人们对于法律的普遍看法和态度,以及作品流传过程中读者对于这些法律现象、态度的解读。
  • 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

    作者:吴小如

    《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继承了前两集的风格,内容以鸟瞰富连成为核心,评述了“喜”、“连”、“富”、“盛”几科的演员,行当齐全,附以旧时杂文,作者所写均是六七十年来观戏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