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牡丹亭

  •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作者:谢雍君

    本书是一部古代戏曲专题研究著作。绪论概要地说明了本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和内容。第一至五章,深入考察了《牡丹亭》所描述的经典阅读和自然感发两种情爱发生方式、感梦身亡和发情止礼两种情爱实现方式的文化内涵,及其对明清女性可能产生的情感教育作用。结语扼要论述了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基本特色与社会意义。书后附录“《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辑录”。有助于充实并推进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艺术教育、中国古代和现代女性教育的研究,也拓宽了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领域的学术空间。
  • 才子牡丹亭

    作者:湯顯祖

    《才子牡丹亭》是清康熙、雍正間,吳震生、程瓊夫婦為湯顯祖的戲劇名作《牡丹亭還魂記》所作的一部箋釋、詮講和評點的專著。 是一部帶著強烈的個性色彩來解釋《牡丹亭》的用詞用語,評點人物思想的戲劇評論。批者淹通書史,廣徵博引,舉凡子史百家、佛道文獻、詩詞曲集、稗官小說,無不為我所用,是一部具有豐富的知識內涵和鮮明的以史料文獻論曲為特點的文學評點之作。 批者在理論上張揚人性,肯定人的情色慾望,無情地批判「昔氏賢文」,尤其是宋明理學的禁慾主義,對男女性意識的自覺提出了許多重要和超前的觀點,是一部以情色論為基礎來闡述《牡丹亭》的創作思想的大膽奇異之作。 在《牡丹亭》的評點史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此書海內外罕見,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 牡丹亦白(平裝版)

    作者:

    :::內容簡介::: 台上一齣戲,台後也開著戲,一部寫著演員真實生活的戲碼。 外人,是看不見演員這般台後風光。 對演員而言,後台不需要風光,只要休息,只要安靜。 上台前,需要定下神來,醞釀這股力量。 有人口念台詞,捻手擺姿。 有人盤腿入定,與劇中人物神交。 有人對鏡子照了又照,不知是戀著劇中人還是鏡中人。 走道上,不時傳來尖吭的吊嗓聲,咿、咿、咿的拉著,吊嗓子! 青春版牡丹亭一路巡迴在各大劇場演出以來已經近一百場,走過台灣、香港、澳門、中國、美國等各大劇院的演出,文學家白先勇這股「美」的力量所造成的崑曲熱風靡四射,將崑曲演出與欣賞的藝術熱點帶到歷史的新據點。此時,震撼了戲曲界,也牽動了東方與西方文化的連接。擺盪、重整,形成一股莫名的力量 ,這股使命,召喚著許多社會菁英人士參與投入,沒有請帖,只有白先勇發出「美」的召喚。 攝影師許培鴻在白先勇的大力支持下,歷經三年的創作累積,萃取出一份最細緻的青春版牡丹亭後台創作。這份影像集,每一張照片都是感動,有故事的,從小演員到主角,從化妝到貼片,從舞台搭設到拆台,從演出到閉幕,每個畫面都傳達著一個故事。 如果每位演員都代表著一齣戲,那麼後台也同時進行著許多戲碼,活生生的戲。而三年,不算長,但是三年祇紀錄一部戲,那可是一部人生大戲。台上、台下風光,每個畫面的捕捉,盡是期待與等待的成果。每個角落都期待的未知以驚嘆出現,然而,畫面不會重覆,只有唯一。
  • 昆曲《牡丹亭》全本(简谱版)

    作者:汤显祖,叶堂

    《昆曲 全本(简谱版)》内容简介:昆曲是距今有近七百年的古老的剧种,昆曲产生于元末明初之际(十四世纪中叶),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因其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故名为“昆山腔”。昆曲具有完整的表演体系,它的声腔对其他剧种有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百戏之祖”。
  • 牡丹亭

    作者:赵清阁,汤显祖

    《中国古典戏曲名著: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个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和生活幸福,勇敢地同封建道德礼教进行斗争的精神。毋庸讳言,《中国古典戏曲名著:牡丹亭》这部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由于是以戏曲形式表现的,有相当部分读者阅读起来不便。
  • 牡丹还魂

    作者:白先勇

    二○○四年五月份,由白先勇领衔制作的全本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号召两岸文化精英戮力投入下,于台湾、香港与苏州首度公演,精心的编演、悠扬的乐舞以及融入现代剧场风格的新美学表现,引发热烈回响与激荡,堪称《牡丹亭》演出史上完美结合文学与舞台、传统与创新的一次划时代演出。 这本完整介绍《牡丹亭》还魂历程的美学经典,以多元的角度、丰富的资料,呈现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精髓与精辟评论,以彰显这次演出所象征的历史价值,以及数百年的古老戏曲文化,如何脱胎换骨、还魂重生,再现璀璨风华。全书从白先勇自述催生青春版《牡丹亭》而圆梦的心路历程起始,并由摄影家许培鸿提供精彩的现场演出记录,传神捕捉舞台上瞬间成永恒的美丽影像与动人情节,男女主角俞玖林、沈丰英以及编导、舞台制作团体,也首度发表参演体验与感想,最后则收录两岸三地文化界的评论赏析,以期为这次重要的演出留下真实美好的回忆与文化传承的记录,并引领更多读者领略昆剧艺术的绝美、精致与感动。
  • 牡丹亭选评

    作者:赵山林撰

    本书选择了《牡丹亭》中比较重要的三十六出加以评说,既突出重点,又统观全局,力求对名著的全貌进行全面、具体的介绍。
  • 人物、角色与心灵

    作者:[美]吕立亭

    呂立亭(Tina Lu) 耶魯大學中國文學教授。1998年獲得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明清文學研究。作品除本書外,還有《明清文學中的意外亂倫、割骨療親以及其他奇遇》(Accidental Incest,Filial Cannibalism,and other Peculiar Encount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Harvard,2008)、《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卷第二章《晚明文學文化》(「The Literature Culture of Late Ming(1573—1644)」i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Cambridge,2009)。
  • 牡丹亭/中国古代戏曲经典丛书

    作者:汤显祖

    《牡丹亭》 明・汤显祖作。写杜丽娘慕色还魂事。共五十五出。剧情是: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上。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中秋之夜,丽娘天逝。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这时,投降了金国的贼王李全,领兵围淮、扬,朝廷升杜宝为淮、杨安抚使,立即动身。杜宝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丽娘神位,又嘱托石道姑和陈最良照料。杜宝即带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军事危急,半路上杜宝让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临安,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柳春卿,因一天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才改名柳梦梅。柳梦梅去临安考试,路得进宝臣苗舜宾援助。走到南安时,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渐好时,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丽娘的春容匣子,回到书房,把那春容挂在床头前,夜夜烧香拜祝。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自己回家。丽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自称是西邻之女。他们两人的夜夜说笑声,惊动了石道姑。一天夜里两人正说笑,被突然来的石道姑冲散。第二天夜里,丽娘只好得向柳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柳生只好把实情告诉了石道姑,并求她帮助。第二天,他们挖坟开棺,使丽娘还魂。道姑怕柳生与杜丽娘事情被发觉,当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临安。陈最良发现丽娘坟被盗,忙去扬州告诉杜安抚。陈最良还没到淮安就被叛军俘获,李全听说陈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师,又得知杜宝还有夫人和春香,就听从妻子的计策,谎说已杀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后放了陈最良。陈到淮安见了杜宝,即把小姐坟被盗,老夫人、春香被杀的事禀知杜宝,杜宝听后大恸。后杜宝忍痛修书两封,让陈最良送给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许钱、招降了李全,淮安围解。丽娘他们到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试时,考试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是苗舜宾,才得以补考。这时,因淮、扬兵事,朝廷延期放榜。丽娘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后不久,来临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处恰与丽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扬州,听说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见杜宝。杜宝以为女儿已死,何以有女婿,并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临安侯审。杜宝回到临安,因军功升为宰相,陈最良升为黄门奏事官。这时,榜下,柳中了状元,可到处找柳不着。原来柳正被杜宝吊打,因为在柳身上搜出了丽娘的春容,在杜宝认为柳是盗墓贼。这时,苗舜宾听说后,赶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诉杜宝,柳生已考中状元。杜正气恼时,陈最良来到,说小姐确实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认为是鬼妖之事,请奏皇上,灭除此事。陈把此事告诉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来对证。金銮殿里,众人齐到,皇上用镜子照,看有无影子、断定丽娘确实是活人。杜宝硬说丽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变的,后经皇上裁决让他们父女、夫妻相认。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
  • 走进牡丹亭

    作者:胡明明

    昆剧以丝笛为其吹奏,高山流水,青山招手,绿水环绕。将所听,所见,所闻的流溢华彩的奏和萧瑟秋风的悲凉糅进了每一个黄昏与黎明。演绎不尽的是愁绪,是凋零,错错落落的是霓裳,是灵魂。神态嫣然,妩媚娇态,伴着遥遥清梦的笛声在耳边荡漾。流泻着秋愁春思,这是余秋雨的《笛声何出》,何时余晖吟唱。凝露着带梦的冷香,这是蔡瑶铣的《走进牡丹亭》,蓦然惊醒,纷乱了一地残梦。阵阵音符里,可见代代春秋疾驶,层层波诡云谲,世间沧桑交替,历历人事枯荣……...
  • 牡丹亭·西厢记(插图本)

    作者:

    《牡丹亭》是传奇,《西厢记》是杂剧,但都是戏曲,也就是今天的戏剧剧本。为了使读者在欣赏戏曲故事中为主人公的命运而牵动心弦,为男女主人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而慨叹的同时,对戏曲知识有所了解,我们此次做了以下工作:我们把唱词用黑体大字来表示,人物的宾白用小字来表示,把作者为人物所设定的舞台动作和念宾白的人物角色用小字表示,并括在方括号内,从视觉上使读者一目了然。由于两部戏曲都是由古代文人创作,人物的唱词和宾白中都包含很多典故,甚至一句唱词就包含几个典故,并且两部戏曲都是以诗行韵白为主体,所以我们在每出或每折作品后面都进行了详尽地注释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词语的含义和典故的由来,并且还对生僻字、古今异音字标示注音,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此外,还为《牡丹亭·西厢记》配有三十幅与之相匹配的精美古版画,并附上图说。图文并茂,再现戏曲故事中的场景,使读者在阅读之中获得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
  •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本版《牡丹亭》是汤显祖400周年彩印纪念版,据明万历初刻本重新修订。 南宋南安太守16岁的女儿杜丽娘,在一个春日里,第一次游玩花园,困倦之中,梦见个折柳书生。春梦醒来,书生不见。丽娘从此一病不起,临死之前,嘱咐家人把自画像藏在牡丹亭的太湖石下。此时金兵南下 ,太守将杜丽娘葬在梅花观,匆忙奉调镇守淮阳。 梦中书生是岭南柳梦梅。他家道败落,决定离开家乡,北上求取功名。路过南安,因缘际会间捡到了丽娘自画像。夜里,他见到了画上的女子——原来,得到阎王准许的杜丽娘离开了枉死城。她的魂魄来到梅花观,夜里和柳梦梅幽会。得知杜丽娘是鬼魂的柳梦梅并不害怕,他设法取得了灵药、掘开了坟墓,让丽娘起死回生。丽娘陪柳生去临安赴考。揭榜时,偏又遭变故,太守被围。乱世中,冲破了阴阳两界的杜丽娘,能否再和父母团圆,和柳梦梅终成眷属…… 49岁离开官场的汤显祖自云:“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这本书写尽了他对生活的理解。
  • 奼紫嫣紅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夢

    作者:白先勇

    16世紀末葉,東西方同時出現兩大劇作家,英國的莎士比亞跟中國的湯顯祖,兩人才情相當,遭遇卻大相逕庭。隨著大不列顛日不沒國的聲威,如今,莎士比亞成了西方文明的代表。湯顯祖卻因中國傳統崑曲的沒落,而逐漸為人所遺忘,其畢生代表作《牡丹亭》的演出,更成了空谷足音,難窺全本真貌了。 2004年海峽兩岸三地關心崑曲未來的文化界人士,在小說家白先勇號召之下,因應時代精神,就湯顯祖原著,重新編排《牡丹亭》一劇,賦予其嶄新生命,是為青春版《牡丹亭》。 本書內容除收錄青春版《牡丹亭》劇本、曲譜與相關演出照片之外,並由兩岸三地知名學者專文撰述湯顯祖事蹟、明清以來《牡丹亭》演出回顧,乃至青春版改編精神及時代意義等,並配以新舊圖片、版刻插畫近百幀,可說是《牡丹亭》一劇前所未見的歷史全記錄,也是被列為「聯合國文化遺產」的崑曲生命力的汩汩再現! [目錄] 出版緣起/王榮文 序文 大夢何嘗醒/許倬雲 【美麗的古典】 玉茗堂前朝復暮──湯顯祖與《牡丹亭》/鄭培凱 《牡丹亭》的魅力/朱棟霖 《牡丹亭》與蘇州/周秦 明清《牡丹亭》文獻選錄 一九一一年以來《牡丹亭》演出回顧/吳新雷 圖片選輯 【春春的現代】 牡丹亭上三生路──製作「青春版」的來龍去脈/白先勇 捕捉愛情神話的春影──青春版《牡丹亭》的詮釋與整編/張淑香 圖片選輯 青春版《牡丹亭》劇本(上中下) 《牡丹亭》曲譜選錄 參考文獻 編後感
  •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 白先勇说昆曲

    作者:白先勇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日本人有能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德国人有古典音乐,他们对自已民族这种“雅乐” 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 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昆曲。这种曾有四百多年历史、雄霸中国剧坛、经过无数表演艺术家千锤百炼的精致艺术,迄令已濒临绝种之危,如何保存我们唯一现存的“雅乐”,应是文化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访问中国当今昆曲第一名旦华文漪女士,畅谈她对昆曲的看法及学艺经过,希望能够引起文化界的注意,共同爱护保存昆曲这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 牡丹亭校注

    作者:湯顯祖 著,俞民為 校注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是我國古代戲曲史上繼《西廂記》以後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又一部傑作。故事取材於明代的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但湯顯祖又補充了許多新的內容。 《牡丹亭》的版本甚多,今以懷德堂本為底本,並校以文林閣本(簡稱文林本)、朱墨套印本(簡稱朱墨本)、汲古闊《繡刻還魂記定本(簡稱汲古閣本)、清暉閣本、獨深居本、竹林堂本、三婦合評本、暖紅室本、《格正還魂記詞調》(簡稱《格正》)、《牡丹亭全譜》(簡稱葉譜)。校勘以保持原貌並有助於對曲文的理解或對版本的流變有參考價值為準,一般不改動原文,原本有明顯錯誤者,則根據校本改正,並出校。註釋則以幫助讀者理解為準,對曲白中難懂的成語、典故、方言、戲曲術語等均加以註釋,有些意思晦澀深奧的句子則加以串講。
  •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本书附有精妙评点,雅致插图,古风古韵。
  •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 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牡丹亭》中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 姹紫嫣红《牡丹亭》

    作者:白先勇

    16世纪末叶,东西方同时出现两大剧作家,英国的莎士比亚与中国的汤显祖。然而,莎士比亚随着大英帝国的声威,成了西方文明的代表,汤显祖却因中国传统昆曲的没落,其代表作《牡丹亭》成了空谷足音,难窥全貌。值得庆幸的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昆剧之母”的《牡丹亭》,在2004年由小说家白先勇号召两岸三地热爱昆曲艺术的文化菁英齐聚一堂,根据汤显祖原著重新编排,赋予其崭新生命,是为青春版《牡丹亭》,堪称文化界的一大盛事。与此同时,白先勇先生特别策划《�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一书,出版意义尤为深远。 《�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可说是1598年《牡丹亭》问世迄今的全记录,由两岸三地知名学者专文撰述,从汤显祖创作背景、《牡丹亭》的魅力,一直谈到白先勇改编青春版的来龙去脉与现代诠释意义。全书包括青春版剧本、重要曲谱、民国以来演出回顾及剧照,最可贵的是,书中搜罗百余帧老照片、木刻版画插图,均为海峡两岸三地人士珍藏,得来不易,弥足珍贵。图文并茂、古今对照的《�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期许成为后世最权威、最完整的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