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楚辞

  • 楚辞讲演录

    作者:周建忠

    《楚辞讲演录》主要内容:楚辞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现象。楚辞的世界,博大精深;楚辞的世界,色彩斑斓;楚辞的世界,令人神往!屈原,仿若隐在云雾中的高峰,既令人敬仰,又令人却步!从屈原、屈平、左徒、三闾大夫到正则、灵均、美人,从湘累、楚狂、狂人、独醒客到爱祖国、爱人民的典范,从诗人、诗祖、东方诗魂到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侧面,都折射出不同的内涵与外延。二千多年的历史,不断感受、不断震撼、不懂转述、不断诠释,就有了近千种著作,七千多篇论文。 随着周建忠教授走进色彩斑斓的楚辞世界,穿越遥远的时空,冲破历史的尘封,我们将读到屈原那声泪俱下的倾诉,有血有肉的人生,如火如荼的抗争,永恒久远的回响!
  • 楚辞二十讲

    作者:

    《楚辞二十讲》精心选取蜚声学林的楚辞研究宏论力作,考证精密,识见正夫,精彩信美,实乃学习楚辞的扎实入门读物。楚辞体现了中罔人独特的审美精神,是深厚博大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楚辞代表作家屈原以其高洁的人格、丰沛的激情、奇丽的想象,光耀千古,衣被百世。因而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 泽螺居诗经新证 泽螺居楚辞新证

    作者:于省吾

    本书是我从前对《诗经》、《楚辞》这两部重要韵文典籍的考证,现在分别印入本集。其中《诗经新证》上卷,是由一九三五年出版的《双剑*诗经新证》删订而成。中卷包括《文史》第一、二辑发表的《泽螺居诗经札记》、《泽螺居诗义解结》有所删改。下卷是已发表的有关《诗经》考证的单篇论文,亦略有修正,因非一时所写,体例不一,今各仍其旧。惟于每篇之首编列篇目,以便读者查检。《楚辞新证》是一九六三年旧稿,一九七九年曾在《社会科学战线》三、四两期发表,因为未得到我的校对,讹字较多,现在均加以纠正。
  • 王力别集:诗经韵读楚辞韵读

    作者:王力

    以今音读古诗格格不入,由来已久。宋代距离《诗经》时代也将近二千年,那时格格不入的情况已经很严重。读《诗经》的人不知道古今音不同的道理,于是产生一种“叶音”说。
  • 离骚全图

    作者:屈原,宋玉

  • 楚辭今注

    作者:湯炳正,李大明,李誠,熊良智

    此书以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为底本重新作注,特点在于注释简明扼要,疏解融汇贯通。它不仅使二千年前屈宋鸿裁及两汉遗篇,能以清晰的面貌再现于今,为阅读、欣赏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注释出入古今,既取旧说之长,又采新说之精,颇能反映目前学术界楚辞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另外全书无论是注释字词还是疏解篇意,都以著名楚辞学专家汤炳正先生长年形成的理论体系为主导,在已出的同类书中自具“求真”务实的本色。
  • 草木零落,美人迟暮

    作者:潘富俊 著/摄影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文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介绍了《楚辞》中的诸多香草香木、恶草恶木。《楚辞》常以香草、恶草拟喻忠良奸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除了开状物比兴的文学先河外,也使文士因袭咏诵,对植物形成一套刻板的价值观,兰蕙秀美而萧艾杂恶,黑白两分,势不两立,而本书作者从植物生态特征细加整清,打破美恶分野,别具一功。
  • 从窈窕到苗条:汉学巨擘与诗经楚辞的变译

    作者:洪涛

    本书着重探讨了西方汉学家Waley、Pound、Legge、Steph Owen、Hawkes以及日本学人如青木正儿、白川静及中国学人如许渊冲、杨宪益等人,对我国传统典籍《诗经》、《楚辞》英译的种种问题,并联系清代汉学家对《诗经》、《楚辞》中的字词的训诂,比较上述学者英译时的理解与处理。反映了作者宏通的学术视野,对域外汉学研究、中国古典的翻译,均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楚辞

    作者:屈原,宋玉

    众所周知,中国先秦诗歌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是四言诗发展的黄金时代。这“先民的歌唱”被周人搜集、整理,编订成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以后整整三百年,中国文坛几乎被散文的光辉所笼罩,诗歌则处于沉寂时期。打破这沉寂局面的,乃是天才诗人屈原及其后学宋玉。他们创造了一种具有楚国鲜明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就是“楚辞”。“楚辞”和《诗经》迥然不同,它不是集体的歌唱,而是个人的创作;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浪漫主义的;不重自然的写实,而重主观的抒情;不是表现的北国风光,而是表现的南方景象;不是单一的比兴,而是整体的象征;句式不是板滞的四言,而是灵动的杂言;篇章不是回环复沓的短章,而是结构宏大的巨制;风格不是自然质朴,而是弘博丽雅。楚辞鲜明的地方特色,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有经典的概括:“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见《宋文鉴》卷九十二)因为楚辞这种新诗体的代表作,乃是“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的《离骚》,故后人又称其为“真骚体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往往“风”、 “骚”并称,以“风”来指代《诗经》,以“骚”来指代楚辞。考“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载:“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文献,把楚国人屈原、宋玉所创作的骚体诗和汉代人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刘向等人所创作的拟骚诗汇编成集,共十六卷,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遂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东汉安帝元初初年,王逸给刘向所编的《楚辞》作注,又加进他自己写的一篇《九思》,而命名全书为《楚辞章句》,为十七卷。刘向编的十六卷本《楚辞》久已亡佚,只有王逸的十七卷本《楚辞章句》流传至今,这就是现存最古的《楚辞》注本。《楚辞》一书是中国文学的古老经典,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文献分类法,《楚辞》属于“集部”,向来被称为“集部之祖”。打开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其中“集部”类的第一部书就是《楚辞》。故四库馆臣称:“集部之目,《楚辞》最古。”由于《楚辞》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楚辞的历史绵延悠久,研究楚辞的论著汗牛充栋,并因此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楚辞学。 作为一种诗歌体式,楚辞源于“楚声”、“楚歌”。在春秋时代,楚国的音乐和民歌被称为“南风”或“南音”。 《左传·成公九年》记载,楚人钟仪在晋鼓琴而操“南音”,被誉为“乐操土风,不忘旧也”。战国时楚国的地方乐曲如《涉江》《采菱》《劳商》《九辩》《九歌》《薤露》《阳春》《白雪》等曲目,还都可以从楚辞作品中看到。屈原的《涉江》《九歌》和宋玉的《九辩》,就是借旧题写的新诗。屈原以前的楚地民歌,有刘向《说苑·善说》篇所载楚康王时代(前559年至前545年在位)翻译的越族渔家姑娘唱的那首著名的情歌《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悦)君兮君不知广稍后数十年,又出现了《孟子·离娄上》所引、传为孔子所闻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两首诗歌都使用语气词“兮”,与后来的楚辞的基本形式相同,乃是楚辞的先导。但这样的民间小调犹如涓涓细流,倘若不被伟大的诗人屈原学习和采用,并创造出“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文心雕龙·辨骚》)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诗作,就不可能形成中国诗歌长河中骚体诗创作的狂潮,成就“一代之文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屈原的出现,是中国诗坛一次辉煌的日出。 然而,这位天才的诗人一生却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去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感受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吧! 屈原,姓芈(mǐ米),屈氏,名平,字原,与楚王同宗共祖。西汉东方朔在他的骚体诗《七谏·初放》中说:“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这里的“国”即国都,指的是楚国的首都郢都。屈原《九章,哀郢》中也有“去故乡而就远”、“发郢都而去闾”、“去终古之所居”等诗句明确表明自己的故乡是郢都。据诗人的自述和汉人的记载,我们可以断定屈原乃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人。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生于楚 宣王十七年(前353年)正月二十三日。
  • 楚辞集注

    作者:(宋)朱熹

    本书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晚年的一部力作。全书由三部分组成:《楚辞集注》八卷,对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主要作品作了注释讲解;《楚辞辩证》二卷,对《集注》作了补充说明,大多是纠正旧注之失的札记,内有不少真知灼见;《楚辞后语》六卷,根据晁补之《续楚辞》、《变
  • 楚辞选

    作者:马茂元

    本书是大学生必读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为依据,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马茂元先生的长篇小说《楚辞选》。 本书具有很强的经典性及学术性,该书不仅是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书籍,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加强人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读物。可供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阅读收藏。
  • 屈原集校注(全二冊)

    作者:金开诚,董洪利,高路明

    《屈原集校注(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简介:屈原在九章抽思中说“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说明他的有些辞作本为“献诗陈志”而作,并不限于个人抒发感情。史记列傅说屈原“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下面又说“令尹子兰闻之大怒”。道一事实也说明屈原辞谁多有违碍之言,但在当时却并不保密,而是在社会上有所流传的。又屈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主、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这进一步证明了屈原辞流传的社会性。可以想见,屈辞在楚国人士中的影响是不小的;至于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既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当然更会致力于屈辞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傅习。另外,还应充分估计到屈原辞通过民间渠道流传于后世的可能性。
  • 一人独洒一江愁

    作者:徐磊

    一人独洒一江愁:楚辞的美丽读法,ISBN:9787500118053,作者:徐磊 著
  • 楚辞选

    作者:屈原,马茂元 选注

    《楚辞》的出现,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确实又跨进了一个完全新的阶段。它的光彩像晴空的丽日一样,照耀着从周末到汉初的诗坛。风靡一时,衣被百世。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骄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本辞选《诗经》的十五国《国风》,所收集的基本上是北方的民歌。它的地域分布,以渭河流域为起点,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它的边缘也曾触及汉水和长江。江、汉都是楚国的领地②。《国风》里没有楚风,可以肯定为楚地民歌见于“二南”的仅有《汉广》和《江有汜》。其余像《芣莒》、《草虫》、《行露》、《野有死麕》等篇,也可能是同一地区的产物。就其风格而言,它们都有别于北方的诗歌,而独标逸韵。“二南”的时代是西周初期,当时楚国还处于草莱未辟的状态。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楚诗的一个光辉起点。
  • 楚辞译注

    作者:董楚平

    《楚辞译注》(图文本)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也可算是完整的楚辞读本了。楚辞不同于《诗经》,《诗经》就是三百零五篇,楚辞的篇数却没有固定的标准。如朱熹的《楚辞集注》一直收到宋代的辞赋作品。以后各种《楚辞》注本篇数也不一致。有的只收到《大招》为止,把汉人作品全部割掉。一般研究楚辞,都以战国时期的楚国作品为对象
  • 楚辞植物图鉴

    作者:潘富俊

    《楚辞植物图鉴》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楚辞》中的诸多香草香木、恶草恶木。《楚辞》常以香草、恶草拟喻忠良奸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除了开状物比兴的文学先河外,也使文士因袭咏诵,对植物形成一套刻板的价值观,兰蕙秀美而萧艾杂恶,黑白两分,势不两立,而《楚辞植物图鉴》作者从植物生态特征细加整清,打破美恶分野,别具一功。
  • 楚辭補注

    作者:[宋] 洪興祖

    《楚辞补注》是宋人洪兴祖为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作的补注,是现存《楚辞》注本中最古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补注不仅对旧注多所驳正,而且广征博引,保存了汉及六朝隋唐和宋人的部分遗说。书中还辑有《楚辞释文》佚文77条。
  • 楚辞

    作者:

    《楚辞》内容简介:当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战国时代的时候,我们无法不为这个时代绚丽辉煌的文化所惊叹、所倾倒。那正是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的人类文明的黄金时段,那绝对是一个大动荡、大沉沦、大崛起的时代,多少动人心魄的历史妙闻,多少让后人恨不起死从之游的先贤,中国各种经典的传统文化、思想与学术均在此期间喷射而出。这期间,出现了一位凝聚中国文人精神的世界文化伟人——屈原以及让千百年来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沉醉的一种文体——“楚辞”。
  • 楚辞

    作者: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