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代汉语

  • 古汉语词汇纲要

    作者: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由蒋绍愚编写的,试图对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另外,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汇研究方面有丰富的成果,在词汇理论方面也不乏精辟的见解。但这些成果大多比较零散,而且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对传统训诂学进行总结、整理和创新,而不能墨守传统训诂学的条例和方法。《古汉语词汇纲要》的另一个意图是在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中努力把传统训诂学的成果和现代语义学的理论结合起来。
  • 词诠

    作者:杨树连

    《词诠》是集释古代汉语的重要著作,之所以言其重要,是因为它代表了应用现代语法学并给合传统训诂学研究解释虚词的开拓性实践。作者在语法学初兴之时,写就《高等国文法》,中有论述虚词部分,因文法书的性质,不能尽言作者虚词研究心得,所以,另辟新章,写成专论虚词的著作。作者的虚词概念,不单包括通常无实在意义的虚词,也包括有一些实在意义的代词和副词,这是别有眼光的。全书收录3472个虚字,按照注音字母排序,每字下先分别词类,再续以解释,再举出例证。此书最突出的特点是既有意义训释,更强调虚词在语句结构中的功用描写,这是过往从训诂学出发单纯解释意义所未曾有的,是一进步。
  • 古代汉语基础

    作者:吴鸿清 编著

    《古代汉语基础》内容简介:“汉语言文学”这个词组出现得最多的地方,可能是在大学里,特别是在大学的中文系里。中文系,即“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应该是它的一个传统的主干专业。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上个世纪,这个专业还是十分兴旺和充满诱惑力的专业,在那里总是会聚集着令人羡慕的一批风华正茂的才子才女,几乎在每个校园里,都有他们留下的一串浪漫故事和美丽传说。当然,当时与中文系一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外文系,特别是当中文系的才子与外文系的佳人共同成为浪漫故事主角的时候。然而,大概也就在上个世纪末,随着整个中国大面积地出现的“外语热”和“阴盛阳衰”等现象,大学里的中文系和外文系也出现了类似的盛衰演变。而且,很快地就以不可遏制的趋势,迅速漫延出校园,形成一种十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 几乎就从那以后,“汉语言文学”这个词组,不但失去了学子们的宠爱,而且,甚至还逐渐地淡出学子们的视野,现在要大家再来念一念这个词,也有人会觉得别扭了。学子们或者是为了考研,或者是为了毕业后找到更好的工作,都主动或被动地几乎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血都投入了外语的学习之中。外文系的人天天学,中文系的人也天天学,几乎所有专业的人都天天学;大学里的人天天学,中学里的人也天天学,就连那些走出了学校的人也恨不得要天天学,特别是在要晋升职务和职称的那些日子里。于是乎,人们发现,外语,竟然成为衡量一个中国人学识高低、职称高低,甚至素质高低的“第一标准”!
  • 高等国文法

    作者:杨树达 著

    《高等国文法》中详列各类词汇,加以细密的分析。配合大量例句,读完此书,中国语法之特点不难自明,阅读古书就没有什么障碍了。清末马建忠以西方语法原理编写中国语法,着《马氏文通》,影响一时。虽当时有识之士即已注意到完全照搬西方语法来套中国语法,不通之处甚多,然反对者虽众,而能拿出学术成果与之抗衡者几微。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即是从研究实绩来揭示中国语法之特色,从而使中国语法之特点彰显于世人面前。要言之,中国语法重在词性多变,与西方重语序、重词形变化者不同。
  •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

    作者:张双棣,张联荣,宋绍年,耿振生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这本教程介绍古代汉语的一般知识,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一方面,学习者应当掌握所介绍的各种概念术语、基本观点和一般理论知识,而且其中的一些知识是要熟记的。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理解,掌握其基本含义,反对为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解,掌握其基本含义,反对为了应试硬性记忆。另一方面,要把对一般知识的学习和阅读古书的实践结合起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学习这门课程不是为了作专门研究,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所以特别提倡学习者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阅读中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知识。
  • 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

    作者:杨剑桥

    《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修订版)收录常用而重要的古汉语知识条目,按内容分为“总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版本学和校勘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人物”和“著作”十个部分。每一部分中的条目,又按知识顺序和内容相近与否,或时代先后依次排列。学科知识内容大致分为概况、术语、方法和理论学说,其条目按此顺序排列。
  • 上古汉语称谓研究

    作者:王琪

    《上古汉语称谓研究》是关于研究“上古汉语称谓”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具体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上古汉语的亲属称谓、上古汉语亲属称谓的分类研究、与父亲有关的亲属、子女及与其有关的亲属、上古汉语社会称谓的范围及研究方法等。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

    作者:王力 主编,马汉麟 等执笔,姜亮夫 叶圣

    名编名著 经典必读 畅销海内外50余年 古史新证 改谬补漏 勾勒趣味古典生活 插图第4版出版以来历经三次重大增补 精彩呈现中国古代文化生活 ▌编辑推荐 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最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最古老的酒瓶 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三次大规模变冷么? ◎经典必读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集体创作 书稿编写修订的时间总跨度有四十多年,倾注了三代编写者大量的心血,历经千锤百炼,是集体创作的成果。 ◎古史新证 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 ◎改谬补漏 本次修订在增加新知的基础上,针对古代文献未能准确诠释的部分,援引大量考古发现重新做了精确的解释,纠正了大众乃至学界的错误认识,呈现给读者一幅更具趣味性、更准确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 ◎编排精心 本书论述从创世神话到古代文明社会,内容精深,语言生动简练,精选的图片和鲜为人知的图片说明相结合,使读者更贴近古代文化生活,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方便读者阅读,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书的第4次修订版由北京大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和王力家属共同主持。这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 《世说新语》大辞典

    作者:张永言,蒋宗许,陈默 等 编

    《《世说新语》大辞典》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藏,在世界有一定的影响。 《《世说新语》大辞典》以常时生动传神的口语写成,时移语异,后世阅读已颇多困难。20世纪90年代的《世说新语辞典》为解读此书提供了方便。 《《世说新语》大辞典》在原辞典的基础上编纂而成,该辞典荟萃了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补充词目1200余条,匡补了原辞典的不足,从而成为解读《世说新语》以及中古其他典籍的重要工具书,同时也是研究中古相关学科不可或缺的利器。
  •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作者: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 第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0条。第1版收单字10000个,复音词24000条。 其主要修订工作: 1. 释义和书证是本次修订的重点,释义不妥或有硬伤的改正之,书证有误或年代较晚的更换之。更换书证,其时代按以下分期: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及以下。 2. 增加了一些有文献用例的单字,相应删去一些仅见于字书而没有书证的生僻字。复音词也做了某些调整,有所增删。 3. 通假音读本字的读音,不单立音项;凡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者,在通某之后,用括号标出所读本字的读音,如锡,通“赐”(cì)。 4. 异体字从严掌握,凡音义有别者,不做异体处理,如“修”“脩”,“雕”“琱”“彫”“鵰”等皆单立字头。 5. 引书体例略作修改,如《楚辞·离骚》改为屈原《离骚》,不出《楚辞》;《文选·东京赋》改为张衡《东京赋》,不出《文选》。 6. 根据《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重新编制了《部首检字表》。基本采纳《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字不做类推简化。
  •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全二册)

    作者:杨伯峻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修订本)》分上、中、下三编,共约80余万字,上编为概述,对古汉语的特点、词法、句法作了简要的论述。中编为词类,尽量吸收众多学者对词类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将可列举的词类的成员全部列举。下编为句法,对谓语的各种结构及复句的构造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下编为句法,对谓语的各种结构及复句的构造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同时还扼要地分析了语段。全书共有例句8027例。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修订本)》名为《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在研究和举例上,我们以秦汉时期的古汉语为主,而在所谈问题需要联系历史发展时,则或向上追溯及甲骨、金文,或向下推论至唐宋以及明清。《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修订本)》不是语法史,它的任务不是面面个到谈论汉语语法的历史演变。我们是以介绍古汉语语法体系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某些重要的语法问题上联系其发展变化。在词类方面,尽量介绍各类词的历史面目、新旧成员的更替,而不着重讨论它是如何发展来的。
  • 中国语言学史

    作者: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是我国第一部《中国语言学史》著作,所叙述的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简史,严格地说,应称为汉语言研究简史。它详尽地论述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及研究成就,对我国两千多年来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给予系统的阐述和科学的总结,建立了中国语言学史的科学体系。
  • 读古文入门

    作者:鲍善淳

    《读古文入门》从最基本与必备的古文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并力求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为说明问题,几乎每一章节,都举出实例,释疑解难;关键处还附详细表格,化繁为简。要之,知识含金量高,一本在手,阅读古诗文的困难便能迎刃而解,是这三《读古文入门》的主要特点。 愿该书能成为您打开传统文化殿堂之门的金钥匙。
  • 王力古汉语字典

    作者:王力

    《王力古汉语字典》(精)主编为已故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编著者系王力先生的学生,均为当代语言学界和辞书学界的知名学者。王力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设计了理想字典的模式,酝酿了四十多年,于1984年才着手编写。全书收字一万多个(依《辞源》而稍有变动),其义项的设立独具特色:本字典努力理清一词多义之间引申发展的轨迹和线索,在释义中努力表现出词义的时代特点,并将僻义或文献传注中不可靠的义项列入备考。
  • 古语趣谈

    作者:许嘉璐

    本书汇集了许嘉璐先生有关古代汉语学习方式、方法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知识性、趣味性方面的短文四十五篇,对于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朋友了解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和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古文观止译注

    作者:[清] 吴楚材,[清] 吴调侯 编

    《古文观止译注》内容简介:《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由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年间编选。《古文观止》选取了从先秦到明代共222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文章,既有儒家经典、历史散文,也有传记、书信、论辩,乃至游记、寓言小说。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而译注者的论述分析精辟中肯,注解简明,译文通俗流畅,是《古文观止》的上佳读本。
  • 中国语历史文法

    作者:[日]太田辰夫

    本书初版于1958年,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现代汉语语法是如何形成的,对于汉语语法从唐代直至明清的历史发展的描写尤为细致,可以说是近代汉语语法史的开创之作。此书以十分丰富、翔实的语言材料为基础,对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作了详细、深入的论述,得到世界各国汉语语法研究者的高度评价,其材料和论述经常为人们引用。直至今天,仍是研究汉语语法史(特别是近代汉语语法史)的一本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 马氏文通

    作者:马建忠

    《马氏文通》出版已经有八十多年了,可还是值得一读。它是我国第一部讲语法的书,研究中国语法学史的人当然非读不可。可是我说值得一读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把它当作考古学标本向读者推荐的。我推荐它是因为我们还可以从它学到些东西。 首先,《文通》收集了大量的古汉语例句,大约有七千到八千句。比它后出来的讲古汉语语法的书好像还没有一本里边的例句有它的多。这些例句里边有不少,作者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就是现在也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分析。但是《文通》把它们摆了出来,而后出的书,包括我自己的,却把它们藏起来了。也许,为了教学的方便,不能不这样做,但是对于这门科学的进步,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足取的。 其次,《文通》的作者不以分类和举例为满足,他要尝试指出其中的规律。例如,疑问代词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都是《文通》第一次系统地论述的。又如吾、我、予、余用法的异同,尔、汝、若、而用法的异同,作者都尽可能加以分辨。有时连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也不放过,例如他说:“吾、我、予之为偏次也,概无之字为间,而余字有之,故特表之。”尽管这些规律不见得概括得很周到,这种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又其次,作者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例如他说:“偏正两次之间,之字参否无常。惟语欲其偶,便于口诵,故偏正两奇,合之为偶者,则不参之字。凡正次欲求醒目者,概参之字。”又如:“樊哙传,《史记》云:‘东攻秦军于尸,南攻秦军于犨’,《汉书》云:‘东攻秦军尸乡,南攻秦军于犨。’曰‘尸’曰‘犨’,两地名皆单字,皆加于字以足之;至‘尸乡’,则双字矣,不加于字者,殆为此耶?”又如:“凡外动字之转词记其行之所赖用者,则介以以字。置先动字者常也,盖必有所赖用而后其行乃发,故先之。《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诸句,其转词皆介以字。又若《尽心上》:‘附之以韩魏之家’……诸句,转词介以以字置于止词之后者,盖止词概为代字,而转词又皆长于止词,句意未絶耳。”又如:“《孟子•滕文公下》:‘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于义当云‘梓匠轮舆之志……’,用其字,所以缓其气也。”这样的话,全书很多。语法和修辞是邻近的学科。把语法和修辞分开,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把语法和修辞打通,有利于作文的教学。后者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晚近许多学者所倡导,在这件事情上,《文通》可算是有承先启后之功。 《马氏文通》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它用“字”表示汉字和语词两个意义,它把皆、众、具、悉、徧、都、咸都归入代词,等等。这些都容易看出来,也可以不算大毛病。对读者说来,主要缺点有两个。第一,《文通》分析句子成分,既有“起词、止词、表词、转词”这一套,又有“主次、宾次、偏次、同次”这一套,体系殊欠分明,论述自难清晰。第二,“句”和“读”轇轕不清,虽经何容(《中国文法论》作者)爬梳,其间仍多疑义,只要细读卷一和卷十所列整段文字所加句、读,就知道这个问题还远远没有闹清楚。 至于书中取例不分时代,论述自然笼统,那当然是不够科学。可要是想到在《文通》问世八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在这方面也还没有比它前进多少,那末,我们就更应该多要求自己而少责备《文通》的作者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作者:罗宗强 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史2(本科段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其职责就是在高等教育这个水平上倡导自学、鼓励自学、帮助自学、推动自学,为每一个自学者铺就成才之路。组织编写供读者学习的教材就是履行这个职责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这种教材应当适合自学,应当有利于学习者掌握、了解新知识、新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形成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 古代汉语词典

    作者:本词典编辑部

    这部《古代汉语词典》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使用的中型语文工具书。本词典由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商务印书馆汉语工具书编辑室儿位同志集体编写,开始于1985年。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问先做卡片,对古代以正统书面语写作的有代表性的典籍,诸如《论语》、《孟子》、《国语》、《战国策》、《荀子》、《老子》、《庄子》、《孙子》、《吕氏春秋》、《论衡》、《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庸宋文举要》等等,都做成卡片。确定收词的范围和原则,主要是根据本词典的性质和读者对象,从实际需要出发。收单字10000余个,除常用的单字外,还兼收一些难字和常用的异体字。收复音词24000余条,在以语浏为主的原则下,又兼收了少量的百科性条目。对于义项的确立,我们力图突破先人为主的框框,从语言的实际材料出发,进行客观的归纳。在释义方面,尽可能做到准确、简练,一般不采取两说并存或模棱两可的说法。 点击链接进入: 《古代汉语词典 (精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