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汉语
-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内容简介:这几年我很看过几本讲现代汉语语法的书,得到一个印象是这些书的读者对象不明确,不知道是为谁写的。好像是谁都可以看看,看了都多少有点收获,但是谁的收获也不大。因为它既不能在理论上有所贡献,又不能在实用上有所裨益。最近刘月华同志把她和潘文娱同志、故桦同志合编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校样拿给我看,我愉快地把它看完,觉得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会受到它的读者的欢迎的。 -
文字侦探
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说:解说文字好比侦探破案,进程曲曲折折,必须从典籍里翻查主证,又须从词语里找到旁证,还须从百科知识里觅得印证,更须有胆有识,推倒权威的旧说,自创切实的新解。在本书里,他不仅解出每个汉字的写法、意思,还解出这个字的创造过程,历史演变,承载的文化内涵。中国几千年积累的典故、掌故,凡是和这个文字有关的,流沙河先生都能信手拈来。这就是这本书的特点。同时,这本书比《流沙河认字》更加通俗易懂。 -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合订本2006)》主要内容:2006年,《咬文嚼字》继公布最容易错的100个别字后,又发动读者检查了央视“春节晚会”和全国12家电视台的荧屏用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2期的“众矢之的”栏目,也许会让你想起“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诗句。 毋庸置疑,电视是强势媒体,然而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它并不具有强势,相反留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请给荧屏亮分”活动虽然结束,但本刊仍会一如既往地关心电视荧屏。你在观赏精彩节目时可别忘了咬文嚼字噢。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我国自古以来重视语文学习,讲究炼字、遣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热爱母语,要下功夫去学习语文,本刊物就为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刊物虽小,但很有看头,很有内容。该书在“一针见血”的精神之外,还“咬”得入情入理,“嚼”地有理有据,既指出其错,又道出其理,被“咬”被“嚼”者心悦诚服,读者也因此长了见识,懂了道理,丰富了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本册是其中的2006合订本。 -
现代汉语(增订3版上)
《〈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增订3版)增补了词义的分解、语义场、语境和词义、短语、句群、语体风格等节。1997年7月出版的“增订二版”主体框架不变,但调整了部分内容,吸收了新的科研成果,如语音章增加了发音操练、语法章增加了语义、语用和变换的分析等。这一次的“增订三版”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仍分上下两册出版。 -
语法讲义
《语法讲义》中某些论点以及提到的一些语言事实,曾经跟王还、陆俭明等同志讨论过,得益很多。此外,当年在班上听课的同学们提出的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和问题,对作者的启发是很大的。 -
训诂学
本书原为作者上世纪80年代初编写的讲课教材。1982年北京全国高校训诂学教材编写经验交流会给予好评。此次为最新修订单行本。该书的独创性与实用性强,多年来被一些高校和地方作为文科学生和成人教育的教材。全书共十章,书末附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与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富有指导性与参考价值。 -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ISBN:9787100034777,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
龙虫并雕斋琐语
“正经的文章不能多产,要多产就只好胡说”指的是通例,王力先生却是特例。所以做正经著作《古代汉语》的王力颇为多产,写胡说散文《龙虫并雕斋琐语》的王了一并不多产。学问家而文字清通、妙趣橫生者实不多见。如此妙文自然不可不读。 -
语文常谈
全书共分八章,重点分别为:一、语言与文字的辩证关系,二、汉字的语音、音韵;三、文字三要素的形、音、义;四,语句的结构;五、词义和句义;六、古今语言的变化;七、各大方言及推广普通话;八、汉字改革与汉语拼音。别看篇幅短小,这却是一本很有分量的普及读物,有实用价值,知识性也很强,如旧字典中的反切法、古典诗词中的压韵问题,都有精要的叙述。 吕叔湘先生还是一位翻译家。《未晚斋杂览》收录的七篇读书札记,就是介绍外国作家和作品的,曾在《读书》杂志刊出。一这些文章既生动幽默,又可见学者的修养与识见,1994年亦结集纳入“读书文丛”。 1998年,“三联精选”第—辑选人《语文常谈》;时隔八年出版的“中国文库”本将《未晚斋杂览》收作附录,因读者喜欢,今复收入本文库。 -
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
汉语思想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经学传统中的注疏、经义、语录,子学传统中的论著体,文章学传统中的论、议等说理议论文体,都是重要的思想文体。这三大文体传统各有其形成渊源、形式特点,彼此交融互涉,共同建构了汉语思想的传统表达方式。 近代以来,汉语思想的表达传统,面对外来冲击,发生巨大转变,西学思想表达的论著体式,进入中国,并逐渐取得支配性的地位,严复、胡适、梁启超等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将详细分析这一过程,并指出,这并不是一个由论著体简单取代注疏体的过程,而是西学论著体式与汉语三大思想文体传统发生了复杂的冲突与交融。今日所谓“汉话胡说”之“胡说”的独特面貌,与这个交融的过程有密切的联系。 到20世纪以后,思想史上的“怎样说”日益受到关注,中国思想的内容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之间同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中国学界对汉语思想“怎样说”的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关注。《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揭示汉语思想表达的文体传统,从文体的角度说明,在中国历史上,“汉说”究竟意味着怎样的一整套丰富的表达方式。显然,重新认识汉语思想表达形式的独特内涵,对于今天国人的“思”与“言”意义重大。 -
古代汉语(第三册)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3册)包括三个内容:1、文选;2、常用词;3、古汉语通论。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个单元包括为文选、用词、通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说明、背景介绍,对于研究学习古代汉语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大有帮助。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ISBN:9787100042857,作者:王力[等]编;蒋绍愚[等]增订 -
诗词曲语辞汇释 (上下)
《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叙述了诗词曲语辞者,卽约当唐宋金元明间,流行于诗词典之特殊语辞,自单字以至短语,其性质泰半通俗,非雅诂旧义所能赅,亦非八家派古文所习见也。自来解释,末有专书。然词为诗余,曲为词余,诗词曲三者各为分流,仍属同源,窃意汇而释之,事或较便。汇之之法凡二:因其分流,则诗证诗,词证词,曲证曲,是为自汇;因其同源,则三者或二者互证,是为互汇。综合各证,得其解释,则假定为一义。一义不足概括,则别求解释,复假定为他义。凡属于普通羲者,在囊括众义,取材因而从宽,诗词并及题序,剧曲并及白文。采掇所及,往往有列证至十余或更以上者。 -
爆裂中国語
出版社/著者からの内容紹介 語学の本だと敬遠されることなかれ。本書はスラングを通して、中国人の生活にディープに迫る本。エッセイ風の著者の体験談にまじって登場するのは、「役に立たない」中国語ばかり。つかみ合いのケンカ言葉やラブレターの文句など、自分ではまず、使いそうにない単語や文例のオンパレードなのだ。辞書には載っていないHなコトバもちゃんとわかるスグレた一冊。 内容(「MARC」データベースより) 著者の笑いを誘う体験談を交えながら、中国語の日常生活のくだけた話し言葉で頻繁に使われる表現、慣用的ないいまわしやスラングを紹介。食事や病気に関することからラブ&セックスまで幅広く紹介。〈ソフトカバー〉 -
古代汉语(第四册)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作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韻、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養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韻、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養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
古代汉语(第二册)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韻、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養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韻、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養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北京大学1959年度的古代汉语讲义只印了上中两册,1960年经过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册,都没有公开发行。讲义编写主要由王力负责,参加工作的有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业1957级同学也参加了1960年度的古代汉语中下两册的文選部分的编写工作,研究生陈振寰、进修教师徐朝华也参加了上册的部分编写工作。 1961年5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選计划会议开过后,成立了古代汉语编写小组,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並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进行改写,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科书。 编写小组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师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古代汉语教学方面一部分人力,分工合作,进行编写。 本书除由主编王力负责全盘工作外,编写小组内部再分为文選组和常用词通论组。文選组由萧璋负责,常用词通论组由马汉麟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文選部分执笔人: 萧璋(北京师範大学)刘益之(中国人民大学) 许嘉璐(北京师範大学)赵克勤(北京大学) 常用词部分执笔人: 王力(北京大学)吉常宏(北京大学) 通论部分(包括绪论及附録)执笔人: 马汉麟(南开大学)郭锡良(北京大学) 祝敏徹(兰州大学) 编写小组的任务是艰钜的。北京大学的讲义只是初稿,距离公开出版的要求尚远。这次几个学校的同志在一起合作,除了肯定文選、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结合的总原则以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補充。文選部分更换了一些篇目,重写了解题和说明,特别是在注释方面作了很大的变动。常用词部分变更了一些体例和解释,並且随着文選的更换而改变了词修的次序。通论的章节和内容也都作了很大的变动。 每一篇稿子都经过组内讨论,组外传观並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人决定。有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还经过全体讨论。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这种讨论方式;我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贯徹百家争鸣的精神和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书的质量。 1962年1月,上册讨论稿出版。在这个时候,召集了座谈会,出席者有丁声树、朱文叔、吕叔湘、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诸先生,姜亮夫先生也提出了详细的书面意见。会议共开了一个星期,主要是讨论上册的内容,但最后也对中下册的内容交换了意见。 上册讨论稿分寄各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后,陆续收到了回信。有些是集体的意见,有些是专家个人的意见。从1962年1月下旬起,我们开始进行上册的修订工作,同时考虑到,上中下三册应该压缩为上下两册,以便更适合于教学计划的要求。体例上也作了改动,把文選各篇的说明移作注解,或迳行删去。我们的修订工作除充分地吸收专家们和各校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外,还趁此机会再深入发现问题,改写了不少的地方,上册增加了一个单元,其他单元也进行了部分的改写。因此,直到同年7月底,才算把上册修订完毕。 本书全稿曾请叶圣陶先生审阅。 总起来说,这一本《古代汉语》上册已经四易其稿。我们知道其中的缺点还是很多的;如果有若干成续的话,那是和党的领导分不開的,也是和全国专家们以及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师同志们的鼓励和帮助分不開的。我们编写小组虽然祇有九个人,但是这一本书的编成,则有千百人的劳动在内。我们谨在这里向曾提宝贵意见的专家们和同志们表示深切的谢忱。 最后,我们希望读者特别是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志们随时不吝赐教,让我们能够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来修订这本书,使它逐渐趋于完善。 王力 1962年7月 -
余光中谈翻译
书中选收余光中译论散文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作者认为:翻译须用纯净的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 -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韻、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養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韻、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養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 北京大学1959年度的古代汉语讲义只印了上中两册,1960年经过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册,都没有公开发行。讲义编写主要由王力负责,参加工作的有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业1957级同学也参加了1960年度的古代汉语中下两册的文選部分的编写工作,研究生陈振寰、进修教师徐朝华也参加了上册的部分编写工作。 1961年5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選计划会议开过后,成立了古代汉语编写小组,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並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进行改写,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科书。 编写小组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师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古代汉语教学方面一部分人力,分工合作,进行编写。 本书除由主编王力负责全盘工作外,编写小组内部再分为文選组和常用词通论组。文選组由萧璋负责,常用词通论组由马汉麟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文選部分执笔人: 萧璋(北京师範大学)刘益之(中国人民大学) 许嘉璐(北京师範大学)赵克勤(北京大学) 常用词部分执笔人: 王力(北京大学)吉常宏(北京大学) 通论部分(包括绪论及附録)执笔人: 马汉麟(南开大学)郭锡良(北京大学) 祝敏徹(兰州大学) 编写小组的任务是艰钜的。北京大学的讲义只是初稿,距离公开出版的要求尚远。这次几个学校的同志在一起合作,除了肯定文選、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结合的总原则以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補充。文選部分更换了一些篇目,重写了解题和说明,特别是在注释方面作了很大的变动。常用词部分变更了一些体例和解释,並且随着文選的更换而改变了词修的次序。通论的章节和内容也都作了很大的变动。 每一篇稿子都经过组内讨论,组外传观並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人决定。有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还经过全体讨论。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这种讨论方式;我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贯徹百家争鸣的精神和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书的质量。 1962年1月,上册讨论稿出版。在这个时候,召集了座谈会,出席者有丁声树、朱文叔、吕叔湘、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诸先生,姜亮夫先生也提出了详细的书面意见。会议共开了一个星期,主要是讨论上册的内容,但最后也对中下册的内容交换了意见。 上册讨论稿分寄各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后,陆续收到了回信。有些是集体的意见,有些是专家个人的意见。从1962年1月下旬起,我们开始进行上册的修订工作,同时考虑到,上中下三册应该压缩为上下两册,以便更适合于教学计划的要求。体例上也作了改动,把文選各篇的说明移作注解,或迳行删去。我们的修订工作除充分地吸收专家们和各校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外,还趁此机会再深入发现问题,改写了不少的地方,上册增加了一个单元,其他单元也进行了部分的改写。因此,直到同年7月底,才算把上册修订完毕。 本书全稿曾请叶圣陶先生审阅。 总起来说,这一本《古代汉语》上册已经四易其稿。我们知道其中的缺点还是很多的;如果有若干成续的话,那是和党的领导分不開的,也是和全国专家们以及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师同志们的鼓励和帮助分不開的。我们编写小组虽然祇有九个人,但是这一本书的编成,则有千百人的劳动在内。我们谨在这里向曾提宝贵意见的专家们和同志们表示深切的谢忱。 最后,我们希望读者特别是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工作的同志们随时不吝赐教,让我们能够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来修订这本书,使它逐渐趋于完善。 王力 1962年7月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