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内容简介: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
田园将芜
本书是一部保存了中国南方乡村民间文化记忆的散文读本,也是一部讲述城市化进程下的中国大陆乡村现实命运的纪事文集。 作者江子先生是乡村后裔,他凭借描绘江西赣江边一个叫下陇洲的村庄的地理经纬、历史记忆、身体疼痛和现实境遇,表达了他对五千年乡土中国的眺望和思考。 当乡村被逼到坍塌边缘,中国精神昔日赖以维系的乡土已瓦解时,我们的家园是否有重建的可能?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乡土中国,将会走向何方? 这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同时也是一部具有社会学价值的乡村读本。 -
皮皮鲁分身记
《皮皮鲁总动员之橙黄系列:皮皮鲁分身记》同时收录了《五个苹果折腾地球》:外星人路过地球,把一盆外星水倒在了一棵苹果树下。结果这棵苹果树只结了五个苹果,但是谁吃了这种苹果就会变成超人。皮皮鲁变成两个了。一个按照家长和学校的安排当了工程师,另一个凭着自己的兴趣当上了大画家。若干年后,他们碰面了,感慨万分。 -
死囚牢里的陪号
上世纪80年代的秦城,一名老记者在欢宴上突然被警察带走,随即莫名其妙地被投入监狱,后又转入死囚牢,做起了死囚牢里的“陪号”。在死囚牢里,他亲历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事情:女人的一句话决定了男人的生死;同是沣河两岸的两个杀人犯,生死两重天;一个小囚犯在光天化日之下离奇越狱;无意间的一句 “杂碎”竟阻截了一个罪犯的逃脱;古城大盗临刑前却做起针线活…… 一个个或残酷、或悲哀、或凄美、或遗憾的犯罪故事,透射着人性深处那隐隐的善与恶…… -
定西.孤儿院纪事
定西专区是甘肃省1958年到1960年饥荒的重灾区,灾难的三年过去,定西专区紧急成立了一个专署儿童福利院,接纳了几百孤儿。同期,定西专区的各县、镇、重灾县的各人民公社都成立了儿童福利院或是“幼儿园”。这些大大小小的儿童福利院收容了大约五千左右的孤儿。 杨显惠在本书中以忠实史料事实和当事人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一个个具有高度典型性和独特性的作品。完全是白描的手法,纪实性的语言,平实的语调,将一幕幕饥饿与死亡的惨烈情境撕裂在人们眼前。 -
如愿
她被誉为中国最“哏”的段子作家,她的文字是当下社会市民的经典生活阅读手册。她说:生活,很有趣。翻译成方言就是:“我们的日子,倍儿哏儿。” 王小柔继《有范儿》《乐意》之后再次推出新书《如愿》,轻松诙谐的段子式随笔,生动风趣,令人捧腹之余又解生活原味。 书名《如愿》亦指向我们生活的美好愿景,不论日子如何平淡困惑,只要乐观向前,总会达到我们所期待的一切。 -
茧
两个生于八十年代的年轻人,遭受着缺失父辈之爱的痛苦。他们追寻上一代的足迹,循着线索不断走向秘密的核心,最终发现了一个庞大而不堪的真相。1967年雨夜,废弃的德军建造的水塔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根铁钉如何造就了两个家族截然不同的命运?荣耀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悲剧? 一个是受人敬仰的院士,一个是意识全无的植物人。两人的交缠,渗透在儿孙背后的绵长岁月中,使他们永远活在爱与罪的阴影里…… 张悦然暌违十年带来最新长篇力作《茧》。以80后一代人的视角,直面祖辈、父辈的恩怨纠葛,通过一桩骇人罪案层层抽丝剥茧的漫长过程,将几代中国人的现实际遇与心灵困境展开在读者面前。超过20余人不同时代的青春,层层追溯,同辈,父辈,祖辈,于我们,是隔断不了的牵引。 张悦然不仅挑战自己,更挑战历史和记忆。这部一定会改变人们对八零后作家的整体印象。——程永新 《收获》主编 -
身体的沦陷
本书顾问:孔庆东 朱大可 朱建军 李国文 江晓原 苏三 吴言生 一部裤裆里的政治史。 作为历史上非常活跃的一股政治力量,阉人至少导致了秦、东汉、唐、明四个强盛王朝的衰亡,所以在政治上我们不能忽视他们;阉割的目的是对性的驯服,但阉人实实在在不是无性人,他们各有其宣泄性的方式,所以在生理上我们需要了解他们;肉体上的阉人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精神上的阉人仍然活跃——本质地讲,我们在精神上从未停止受阉,如果说肉体阉割只是一种刀具加身的技术,那精神阉割则要精妙得多……家庭、国家甚至就是一台台精微的阉割机器。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消费,全球化,复制,标准化……都是一个个阉割隐喻。 -
谎言帝国:中国鸡年纪行
2005年在中国农历中恰巧是鸡年,中国各地发生难以胜数的反抗事件: 农民暴动、 宗教造反、工人罢工、民运份子请愿、环保运动等。 随着中国日益向世界开放,借网路资讯之助,消息更为灵通的人民, 纷纷 挺身反抗共党独裁统治。作者索尔孟于鸡年期间亲赴中国,倾听这些追求自由的反抗者心声; 他借此书让他们畅所欲言,引领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真实现况,造访内 地各村各省,与西方对中国的惯性想象相距甚远。 -
中國的未來
这是一本书的序言,是一本专栏文章的结集。不是百鸟归巢那种,而是刻意地在专栏写一系列有连贯性的文章,然后结集成书。二十多年前我有两本这样以一个大题材写一系列文章而结集的书:《中国的前途》与《再论中国》——文章是先在《信报》发表的。都很成功:自己满意,畅销,认真读的人多,有些北京朋友甚至认为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起了点作用。其后一九九三年,要带佛利民到北京会见江总书记,那里的朋友要求我写一系列评论中国经改的文章,带到北京去。我于是写了《中国的经济革命》那系列,文章不多。这本小书价格相宜,销量高,但因为迫着动笔,时间不够,文章的重量就比不上此前的两本了。 《中国的未来》是今年三月底起在《南窗集》发表的关于中国的一个大题材的系列文章的结集。动笔前就有这样打算,但不敢肯定,因为文章不易写,没有信心可以写出一个可读的整体。毕竟写完了,而考虑到题材的困难,自己满意。原来共十八篇,但隔了一期发表《扶农大纲说》,认为有关而重要,于是编为十八,原来的十八改为十九。此外,这结集加了一个附录,是二○○四年一月初写好、二月十六日在《信报》发表的《还不是修宪的时候》。这篇长文重要,因为有先见之明,首先提到中国的地区竞争制度独步天下。 我为解释这地区竞争制度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而终于得到完整的解释,要靠两个因素。其一是地方政府的朋友有问必答,绝不隐瞒,有关的文件有求必供。其二是自己在经济学上作过研究的学问,刚好与今天的中国地区制度有关。没有作过类同的研究,我不可能成功地解释这制度。 在「中国未来」这系列中,有五篇是解释上述的地区制度的。不厌其详,用不同的角度反复申述。侯运辉与萧满章等懂经济学的朋友投诉有不明之处,高斯也要求我再解释。高斯不懂中文,他的助手译了一篇给他看,他认为重要,要求我详述。其后他两次要求我用英文写出来。七十岁还能解通中国的达文西密码,宝刀未老,上述朋友的投入有助焉。 说过多次,中国的地区竞争制度妙绝天下。读到北京提出的改革地区的一些建议,感受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搞出来的制度是那么优越。以五篇文章解释,最后一篇写得萧满章说完全明白,于是心安理得。解释得清楚,北京当局应该知道哪方面可以改进,哪方面不要动,算是作出贡献了。至于北京的朋友读不读我的文章,或听不听我的解释,则不能顾及。不应该顾及:北京要怎样做是他们的决定,书生之见只是书生之见而已。 不是书生之见那么简单。是科学之见。经济是一门科学,可以解释现象。解释现象的发生——即是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与推断或推测现象的发生是同一回事。说过了,预测与推测不同。前者要靠水晶球,或看风水,后者则要指明在怎样的情况下某些现象会出现。简言之,这里说的「情况」就是经济学说的局限条件了。科学逻辑称「验证条件」,经济逻辑称「局限条件」。 我坚守的从史密斯传统发展下来的经济学,指定局限条件的转变是推断现象发生必需的。很困难,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局限条件的变化多而复杂,不容易简化,更不容易拿得准。其二是局限条件的转变要与真实世界发生着的大致吻合,不可以子虚乌有地作出来。不容易,但如果掌握到真实世界的局限转变的重点,基础理论——主要是需求定律——运用得宜,经济解释或现象推测可以很准确。原则上可以万无一失——实证科学应该这样——但面对世界的复杂,拿不准局限转变的要点,理论掌握不足,失误频频似等闲也。我自己是幸运的。过于高举自己是人之常情,在经济现象的推断上,我对自己的准绳有点自豪。不是没有失误,而是命中率高。对需求定律的掌握自成一家,前无古人,而对真实世界的局限变化的观察,不遗余力近五十年了。 一九八一年我推断中国会走市场经济的路,反对的行内朋友屈指难算。最亲近的巴赛尔也反对,但认为我的理论天衣无缝,半点错漏也没有(见拙作《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的第三章)。问题是当时我对中国的局限转变是否看得准。一天晚上,无意间,我把中国改革制度的交易费用一分为二:知道市场运作的讯息费用与说服既得利益接受改革的费用。一九八一年,看得清楚,这二者正在下降,没有理由不继续下降。 重读当年对中国改革的推断,给自己打一百分。可惜当时不同意的师友那么多,自己不敢推断细节。话虽如此,当时我写下,中国改革最困难之处,是有垄断权的国营企业。 今天看中国未来,远比二十五年前复杂了。形势好,发展动力九十分。然而,明显地,一两步大错会败下阵来。地区制度可以小修,但不要大改。这方面我有信心。货币制度大致上要坚守朱镕基划定下来的,千万不要改走欧美的制度。这是说,人民币要坚守一个固定的锚(虽然我认为以一篮子外币为锚不是最佳的选择),不能让人民币大幅升值。这方面,虽然支持升值的言论多(包括北京的智囊),我也有信心。写了数十篇文章解释,北京不可能不知道,人民币大幅升值,农民的生活不容易搞起来。改善农民生活是今天北京政策的重点。说过了,这方向不可能错。不能大搞福利经济:小搞可以,大搞完蛋。这方面也不会是大问题:在目前的制度下,大搞福利,地区不会接受。 国际政治不论,战争或恐怖活动我是门外汉。我不同意佛利民不久前说的:中国不搞政改,早晚会有大动乱。佛老没有跟进这些年中国地区的政制改革。改了很多,有好有坏,好多于坏,我不是专家,不敢多说。要说的是外人看中国的政治制度,永远只看北京,是大错。权力下放了那么多,很多方面北京要管也管不着。说过了,中国的制度自成一家,我们不应该戴着有色的「民主」眼镜看。 今天最头痛的问题,是宏观调控。这个通胀低(约年率百分之二)的经济「过热」的头痛,除了中国,历史没有出现过,其它国家求之不得也。我不知何谓经济过热,但北京的处理手法多而常变。老实说,他们的经济专家(好些是朋友,一些跟过我这位大师)的分析与言论难以恭维。有点搞笑,有点发神经。会另文跟他们搞笑一下,与这结集无关。有关的是北京的宏观调控会不会把中国的发展杀下马来。机会不高,因为北京不会那样蠢,见势头不对还要调控下去。问题是一不小心,「调控」过度,把经济搞垮,翻身不易。另一方面,动不动就宏观调控,调来调去,对投资者的意图与信心肯定有不良影响。这是影响了投资者的前景预期,对经济可以有很大的杀伤力。困难是预期的形成,经济学到今天还没有掌握到解释。如果北京的宏观调控重复又重复,甚或变本加厉,促成了无可救药的不良预期,经济一蹶不振,翻不得身,会是见笑天下的大悲剧。经济逻辑说可以发生,虽然历史没有出现过。 为恐读者不买《中国的未来》这本书,书内的重要推断,这里不谈为上也。 -
言说抵抗沉默
目录 序一 我的老师郭初阳 / Suncharl 序二 一个人在途中——记我的朋友郭初阳 / 蔡朝阳 序三 什么是公开课? 《项链》 1.《项链》教学简案 2.《项链》课堂实录 3.《项链》: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莫泊桑 4.《项链》:一堂价值巨大但缺陷明显的课 / 范美忠 5. 阵阵来风:关于《项链》的对话 《珍珠鸟》 1.《珍珠鸟》教学简案 2.《珍珠鸟》阅读材料 3.《珍珠鸟》课堂实录 4. 笼外之笼——我是如何解读《珍珠鸟》的 5.深度阐释之后 / 干国祥 6.思想与叛逆 / 赖配根 7.解放灵魂的课改案例 / 贺忠顺 《愚公移山》 1.《愚公移山》教学简案 2.《愚公移山》阅读材料 3.《愚公移山》课堂实录 4.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 / 王荣生 5.碎片:移山之后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想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实录 3.一场精致的风暴——评郭初阳《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魏勇 4.尘土还很重:关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对话 《父母的心》 1.《父母的心》教学简案 2.《父母的心》阅读材料 3.《父母的心》课堂实录 4.难度•长度•速度•限度——评郭初阳老师的《父母的心》 / 戴文军 代后记 对话录:封闭时代的开放教学 -
20世纪最后的浪漫──北京自由艺术家生活实录
北京自由艺术家群体是大陆中国在本世纪最后10年的一大人文景观。 自本世纪下半叶起,大陆中国的艺术家被纳入由政府供养的体制──领着工资,报销 创作和医疗等等开支,等着分配住宅,直到养老送终。 在上一个10年(本世纪80年代)里,大陆中国的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脱离官方轨道, 曾经从大陆的各个角落向中心城市汇整,向北京聚合。但是那时,由于大陆中国社会还未能 形成艺术市场,这些脱轨的艺术家最终没能在都市生活下去。他们或者把艺术作为一种手艺 转向直接为商业效力,或者带着他们的艺术跟着洋情人去向了海外…… 历史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在最初的几年,在中国的北京,终于崛起一批特立独行的 艺术家。他们是最先为传媒所关注的圆明园画家、摇滚乐歌手以及从事实验戏剧、地下电影、 现代舞的自由人。他们丢掉了政府分配给的公职,丧失了生活和创作所需的经济保障,其中 许多人甚至脱离了严格的户籍管制,成为“盲流”。但是他们创作出大量前卫性艺术作品, 受到全世界同行的热切关注;他们极端艰难的生活状况,成为各类传媒的热门话题。 北京的这些自由艺术家来自全中国以至海外,北京是大陆中国自由艺术家的大本营,当 今中国,只有北京还能蔚成如此人文景观。本书是对这一景观真实而完整的报道。 本书涉及美术、音乐、戏剧、影视、舞蹈等各个艺术部类,是至今为止对北京自由艺术 家生存状况的最全面的写真。 本书采用“新新闻”写作方法。作者与自由艺术家们长期交往,材料出自于作者“追踪” 日记和被报道者向作者提供的个人档案,是不加“水分”的真正的记录。 -
凋落的红颜
这是一部奇特的历史书。这部书的奇特在于它绝对不是那种传统的庙堂式的历史书。这部书的奇特在于它所讲述的历史是民间的、是家常的、也是草根的。甚至连作者在网络上发表这组文字时使用的ID“招福”,也透着一种惠山泥塑般的民间情趣。 这部书的奇特在于它把历史和故事给结合得非常完美。——这是否因为听故事是我们从襁褓到坟墓一直都有的需求?总之,它得到了极广泛的网络回应。呵呵,不信,你可以去网络上搜一下:) 这部书的奇特还在于它不需要“意义”、“价值”之类的废话。否则就如同在中国南方的天然山水间建造了一座中世纪的城堡,会透出一种诡异。话就说到这里,你也可以当它是序。现在,让我们搬个板凳继续听招福讲故事。 -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收集的,大部分是我1995年回国到北大任教以后为报章杂志陆续写下的文章。回头一看,时间过得很快。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收在“另眼看垄断”栏目下的文章,其实差不多都是我参加水工研究的“副产品”。作为一个“电信经济问题专家”我是1998年秋“卷入”电信开放市场的论战的,大部分有关文章已经收入了三联书店出版的《数网竞争》一书:我对网络产业经济问题的认识全部来自“I水工”。更一般而论,大凡在所谓“自然垄断”、“规模经济”之上加上了“国家行政垄断”的行为,经济逻辑如出一辙。《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的一些文章,放胆去“碰”教育、邮政、股市,分析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只是各业的具体约束不同,“碰”起来多彩多姿,各有各的意思。 -
中国饮食文化史
《中国饮食文化史》为“专题史系列”之一。总结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理论”(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味主张、孔孟食道)和“五大特性”(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肴馔制作的灵活性、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各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提出了“饮食文化圈”和“饮食文化层”的理论,追溯了中国饮食审美思想的历史发展,考察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酒文化、茶文化、麦文化、菽文化、饮食滋味、饮食风俗、饮食礼节等,概述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基本上勾画了从夏商周三代以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概貌。 -
朱光潜谈美
《朱光潜谈美》(彩色图文本)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由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觉悟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怕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作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禁。 -
生活中的经济学 (平装)
《生活中的经济学》共有三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经济体制。第一篇微观经济学触及到搬家、超级市场、旅游环境、能源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的方面。第二篇宏观经济学中触及到银行、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等美国社会的宏观方面。第三篇经济体制中联系中国当时的发展状况。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