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皇权与绅权

    作者:吴晗,费孝通 等

    《论绅权》之后删除胡庆钧《两种权力夹缝中的保长》、《从保长到乡约》两篇。
  • 312号公路

    作者:齊福德

    中國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在312國道的旅途上,我試圖從卡車司機、農夫、 手機推銷員身上,尋找解答。 中國正在塑造自己的未來,不盡完美,也非常艱苦,但沿途滿是希望。 經過三十年的市場改革,今日中國已巍然矗立,展現全然不同的新風貌。不僅撼動原油及大宗物資市場,成為世界工廠,也即將超日趕美,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一般認為,中國遲早會是下一個全球超級強權。仔細觀察,仍有一些危機隱隱浮現,顯示中國未必如表象所見的穩固,例如城鄉貧富差距愈見嚴重、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安全網已經崩解、急速發展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貪腐貫穿整個社會、政治缺乏制衡力量。 本書作者齊福德跋涉三千多公里的312號國道之旅,就是一趟見證中國脆弱之旅。從沿途遇到的卡車司機、阻街妓女、雅痞與藝術家、農夫、手機推銷員的身上,齊福德看到了現代中國的複雜多樣,也試圖為中國的未來尋找解答。
  • 童年

    作者:杨小兵,贾平凹,李蕾

    《童年》讲述了:中国人将来就没有童年了。现在的中国小孩就像老鼠,一出生就有胡子。正因为没有了童年,我们才珍惜这些图片。镜子般的原生态记录,直观展示行进于巨变中的中国人精神和生活状态,尝试的视觉记录,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深刻观察和思考,也必将成为一种集体的记忆。 《童年》中100多幅照片由杨小兵拍摄,贾平凹、李蕾、杨小兵3人共同附文,追忆各自的童年。该书是纸上纪录片系列的其中一部。纸上纪录片系列丛书主要选取近数十年来我国优秀纪实摄影家专题作品。
  • 足球无疆

    作者:罗文

    《足球无疆》作者于上世纪80年代.从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国来到中国,足球——这一没有国界的运动.成为他了解中国的最佳媒介。他组织留学生足球赛,创立万国群星足球俱乐部,傲电视台足球评论员,为中国业余足球的发展呐喊助威。同时,他也见证了中国职业足球运动的沉浮荣辱,认为阻碍中国足球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只有精英足球,没有草根足球。《足球无疆》还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反映了中国20多年来的变化。《足球无疆》英文版于2008年在英国出版后,受到《华尔街日报》《泰晤士报》,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的高度评价。 中同人到底爱足球么?中国足球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一个英国人眼里的中国足球,也许,中国足球,不仅仅输在球场上,而是早就输了。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这样的思考,中国人自己也不是没有,只不过,由一个外国人说出来,至少不会被骂作“卖国贼”了。那么,为这样的忠言和良药大声叫好是不是也有风险呢?我想是旨定的。但是,当丁个老外部可以为我们的事情如此认真、较真的时候,我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躲避吗? 都好好地看看这本书吧,别再不切实际地清淡足球,拿足球当做安慰剂了。足球,远不是我们生活里最糟糕的东西,或者说,足球运动本身,本来就是美好的,魅力入穷的,是我们自己把她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还给足球一个清白吧。感谢罗文,为了中国的足球,你做了我们很多人应该做而没有做不敢做的事。谢谢! ——著名足球节目主持人 黄健翔 这是我所见过的第一本写中国业余足坛的书籍,其实作者更是想通过足球这一载体反映中国过去20年的变化,非常值得一读。 ——著名足球评论员 周枫 罗文的观点和声音,总是最为尖锐激烈的。我们都想看到中国的足球也能站上世界台面,哪怕好高骜远,也都觉得悄有可原。然而罗文从来下沉迷于幻想、从来不回避现实的困顿。心中有话,他总会百无禁忌地脱口而出。只有一个真正热爱中国足球和中国的人,才能如是真诚。 ——《体坛周报》副总裁、体育记者 颜强 罗文目前正在从事他的”草根足球”计划,这刘普及和推广足球在普通百姓中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足球在中国沒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如果没有孩子喜欢踢足球,那中国足球何谈走向世界? ——著名足球评论员 徐阳 通过与中国热爱足球的人们的互动,他把自己的情感也融人了其中。 ——《华尔街日报》网站 芮莎玛·帕蒂 《足球无疆》指出了中国足球面临的根本问题,只有精英足球却没有草根足球。 ——路透社驻北京记者 尼克·穆雷 一个英国人试图让中同人也接受他所喜爱的美丽运动。却成了电视人。深刻,明智而且非常有趣味。 ——《泰晤士报》网站 里克·伯德本特 或许你可以鄙视足球,但你仍旧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记录今天中国新奇和辉煌。……它是一木精彩充满诙谐幽默的书,它深度反映了这个国家以及那里的人民。 ——《中英商务评论》 汉弗莱·肯李斯德 作者坚持自己信仰,把痛若和失望揉进了一本充满趣事的书中。……甚至对那些不喜欢体育的读者来说,也很容易跟随作者的感情进入状态。栩栩如生的章节描写,文化视角以及对数个重大事件的见证组成了他对过去20年中国的印象。 ——《中英商务评论》网站 基德·吉列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而且写作优秀的书,讲述了一个男人用一个足球闯荡中国的故事。 ——足球365网站 皮特·梅 自序 运动精神 第一章 学会忘记规则 第二章 足球是圆的,场地是方的 第三章 致富是个伟大目标 第四章 宣传 第五章 自由旅行 第六章 同父异母 第七章 美丽的运动 第八章 多元文化疯狂的途径 第九章 足球博学家 第十章 快餐足球 第十一章 我们不可战胜,你们傻X 第十二章 计划革命 第十三章 中国的足球自杀指南 第十四章 左乃右,右即是左 第十五章 从农村包围城市 第十六章 利物浦的故事 第十七章 一个“非典”,两场赛事 第十八章 拍皇马屁 第十九章 还需要足球快餐吗? 第二十章 学足球,踢足球,以球为生(循环往复) 第二十一章 叶公好龙 第二十二章 现在或者以后的中国 后记 中文版结束语 ……
  • Niubi!

    作者:Eveline Chao

    You can study Chinese for years, but do you really know how to talk like a native speaker? The next book in Plume's foreign language slang series, Niubi! will make sure you learn all the colorful vernacular words and phrases used by Chinese people of all ages in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including flirting and dating, wheeling and dealing, and even specific Internet slang-not to mention plenty of Chinese words that are . . . well, best not to mention. Accessible and useful to complete novices (Niubi! newbies), intermediate students of Mandarin Chinese, or just anyone who enjoys cursing in other languages, this irreverent guide is packed with hilarious anecdotes and illustrations, mini cultural lessons, and contextual explanations. So whether you're planning a trip to Beijing, flirting with an online acquaintance from Shanghai, or just want to start a fight in Chinatown-Niubi! will ensure that nothing you say is lost in translation.
  • 彷徨的帝国

    作者:连清川

    这是一个正在经历着从未有过的晕眩感的民族,一个在迅速变化中失去了方向感的国度。 不幸的是,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是世界经济的龙头,它是文化的输出者。失去了方向,它会成为所有人的心腹之患。 两处战争废墟,一场金融危机。心理分裂的国家,挑战四起的世界。十万进退两难的士兵,千万失去保障的中产。满怀狐疑的盟友,周围遍布的暗敌。进再难恣意挥洒帝国的荣光,退无以从容安顿破碎的市场。 这便是奥巴马和他的美国歧路。这便是罗马之后最伟大西方帝国的彷徨。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他对西方传媒的实地考察,对美国选情的即时报道,以及由此带来对“9·11”之后全球化浪潮的深入思考。他已经进入政治学和历史学的领域,突破了国内传媒界青年记者的狭隘眼界。如此进步,让我感到欣喜。”——朱学勤,著名学者,上海大学历史教授 “连清川赴美三年,正是经历了“9·11”袭击之后的三年,也是经历了伊拉克战争和美国大选的三年,一个中国记者,能够于斯时斯地作近距离的观察,无疑是十分难得的机缘。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作者对国家权力、公民社会、新闻伦理等的思考,不仅清醒,而且独到。”——江艺平,南方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南方周末》前总编辑 “多年以来,美国是一个不断被我们谈论,而我们却仍对其知之甚少的国家,它既让我们心生渴望,也带来不断的焦虑。很多时刻,我们不正是通过观察别人来了解自己的吗?年轻作家连清川不断继续他的观察与谈论,为我们增添了一种清新、独特的声音。”——许知远,知名作家,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连清川,一个新媒体人,他曾供职于中国最出色的南方报业;他仔细观察过广州、纽约、上海;他用中文写作、思考,也用英文交流、阅读;他纵论国际事务,也描述春天的第一枚绿芽;他知道《南方周末》与《纽约时报》的新闻,也明了《大西洋月刊》与《纽约书评》的议论;他走,他看,他写,于是有了这本书,它可以向你展示新一代媒体人的功力与眼界。”——连岳,《南方周末》等多家主流媒体专栏作家
  • 民国文人风骨

    作者:韩石山

    《民国文人风骨》民国文人,以其个性学识改变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说法,更以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刚烈书写着风骨与担当。《民国文人风骨》作者韩石山先生潜心研究现代文化,熟知民国文人的经历与掌故。他书写民国文人,不被既有的定论所囿,不人云亦云给人物贴标签,而是从翔实的史实,从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处剖析人物个性,展现人物全貌。十四位民国文人由他娓娓道来,细致生动,鲜活有趣。可敬、可佩,可亲、可感,读后只会觉得,他们不是活在历史里,而是我们中的一员。
  • 318国道

    作者:骆丹

    镜子般的原生态记录,直观展示行进于巨变中的中国人精神和生活状态。深度的视觉记录,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也必将成为一种集体的记忆。
  • 台北故宫

    作者:周兵

    《台北故宫》涉及历史和当代,重在展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以及历史和文化的流迁。讲述一段不应忘却的历史和一些不得不面对的真相,记录一件件国宝的远离、迁转、颠沛以及它们曾经的传奇和现在的精彩!为什么一些记忆值得人们去珍视?为什么一段历史总被人们说起?为什么一种怀念总是游荡在一些人的情感里? 希望《台北故宫》能给您带来真实、自然、亲切之感,能让您安静下来细细品味中国人曾经拥有的艺术精神与人文故事,更希望它能对两岸的理解、交流、和谐有一些积极之用。
  • 春秋大义

    作者:辜鸿铭

    《春秋大义》旨在尝试解释中华文明之精神,且揭示其价值。余有言告诸欧美人,值此文明濒危之际,惟中国之文明财富,其价不可估也,此者毋庸置疑。于交战各国之人民而言,战争之惟一出路者,当碎裂目前之《自由大宪章》,而订新宪,即我国良民宗教所涵盖之《忠诚大宪章》。 《春秋大义》是关于研究中国民族性的专著,旨在尝试解释中华文明之精神,且揭示其价值,《春秋大义》中具体包括了:中国人之精神、约翰•史密斯在中国、中国语言、中国妇女、中国学等内容。
  • 中国觉醒

    作者:丁韪良

    丁韪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要远比其他西方汉学家更为深刻,对于中华民族的感情和同情心也要比绝大部分西方人更为深厚。 本书在介绍清末的地理、人文以及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的同时,着重描述了作者所亲身经历的1902—1907年间清政府所推行的新政和改革,并试图解释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潜在力量,表达了作者对于中国光明未来的极大期盼。 作者的特殊身份和背景决定了他所阐述的观点偶有偏颇,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以及同情心仍跃然纸上,读来备感亲切。
  • 名流

    作者:吴虹飞

    本书是《南方人物周刊》新锐记者吴虹飞第三本访谈录。《名流》将给读者带来什么?海岩、赵涛、郑钧,还是艾未未、阿来、慕容雪村?抑或,只是吴虹飞?《名流》依然延续吴虹飞一贯的思考和手笔,将各路名流一网打尽,毫无疑问,这是一份关于历史、文字、艺术等领域在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底稿。 A 书写的快乐 多么浮躁多么甜俗的现世!世界越来越支离破碎,我们越来越无法取得共识。书写和文字,或许给了人们另一个幻想的可能。这些人,或者轻,或者重,或者真诚,或者矫饰,这一切,都不再重要。只是写那么多字,不知道心里是否孤单呢? B 艺术的光影 让我们感动于生命,它的卑微、琐碎、麻木和恳切。这里有着生活的无奈,还有着不明不白的爱情,无中生有的忧伤,不知所以的尊严,以及无意中流淌过的时间。 谁来为虚空作证、反思?谁为热闹非凡的人间图景做了另外的注解?人们继续狂欢,继续遗忘,大步奔向前。脚步太快了。谁来守望着逝去的时间碎片,谁来记录人们已经忘怀的,内心的隐秘世界? C 歌唱与声音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歌唱?因为爱?因为虚荣?因为无休无止地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 一场恩宠,一场虚荣。一切不能从头来过。荒芜的岁月,那些等待,一低头的温柔,那些期盼、倔强和深深绝望。昙花一现,不值一提的温存。再不相爱就老了。 D 历史的回声 一个民族要形成自己独立的健全的精神谱系,逐步建造一个足以与世俗世界抗衡的精神共同体。中国还有可能重新塑造这样的一个精神共同体吗?必须扣问历史。
  • 话题2008

    作者:杨早 萨支山编

    2008年是历史感涌流泛滥的一年,有太多的事件值得书写,最好的与最坏的,最善的与最恶的,翘首以盼的与不可相遇的……奥运、抵制家乐福、台湾大选、汶川地震、范跑跑事件、艳照门、金融风暴……这些,在本书中你都会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2008,带给我们哀恸、愤怒、骄傲、惶惑、反讽五种情绪的2008,留下了1217位学者们个性化的思考。精彩评说,彰显个性色彩和学者气质,深刻反思,体现人文关怀和道义担当。
  • 家国沧桑

    作者:林春

    《家国沧桑:改革纪行点滴》是林春教授的论文集,《家国沧桑:改革纪行点滴》收录24篇有关中国改革的文章,分为“为改革呐喊”和“改革方向辨”上下两篇,展露了一位长期游学、工作于海外的中国学者关爱中国,关注中国的发展与改革的心迹。林春教授的文章观点鲜明,文笔很好,读她的东西如沐春风中深受教益。改革三十年,祖国已沧桑巨变。得失之间充满矛盾甚或悖论,乃至经常发现争辩的各方都自有道理,无法做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判断。
  •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作者:汉宝德

    中国人建屋为什么要建成那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形式?屋顶上为什么有曲线?为什么那么五颜六色?为什么用木材而不用砖石这些都是独特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所造成的。建筑是文化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建筑。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反映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想与生活,比如知识分子怎样求得心灵的安顿,统治者怎样展示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凡此种种,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空间架构上;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予以修改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 突围

    作者:李岚清

    《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是李岚清同志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作者以自己的所知、所为、所见为素材,回顾了对外开放初期的有关重大事件,再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以故事叙事,图文并茂,采用了大量文献、档案、领导人手迹和照片,很多史料属首次披露。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事件,作者都画龙点睛地加以评述,有的则用印章加以映衬,把历史还原得生动活泼。
  • 谁在收藏中国

    作者:吴树

    这是国内第一部全方位揭秘当代中国文物市场真相的长篇纪实作品。记者耗时5年,周旋于国内主要古玩市场、拍卖公司、盗墓现场、文物制假基地,暗访了近百名文博界专家学者、古玩商贩和文物走私犯、盗墓贼,获得了大量业界内幕、黑道秘闻。本书采用文字白描加插隐拍照片的纪实方法,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记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交易、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古玩骗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国宝之战……
  • 温家宝地质笔记

    作者:温家宝

    本书收入温家宝同志1968年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工作、学习笔记160余篇,手迹影印件632幅。这是作者从现存45本、400多万字的笔记中摘选的。本书还收入作者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照片50余幅。本书所收笔记、回忆文章及照片均为首次公开发表。

  • 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作者:罗振宇

    在本书中,作者罗振宇提出:中国为什么有前途。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与所有中国人命运攸关的话题。关心每一个活在这个领土上的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成败利钝,要把握住什么样的机会,这个国家会把我们的命运带向何方,这是一个基本的坐标系问题。
  • 古乐之美

    作者:苏泓月

    《古乐之美》根据中国古代乐器按照不同制作材料制定的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将全书分为八卷,甄选六十种古乐器,从乐器形制、历史背景、制造工艺、文学艺术四个角度为读者讲述中国古乐器的源流发展及美学意义,从音乐与文学、艺术与历史中解读涵盖在乐器中的天地人伦、五行节气,以及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脉络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