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何為「中國」
本書中討論的是什麼是「中國」,現代中國是怎樣從古代中國逐漸形成的,這個包含了眾多民族、複雜文化和龐大疆域的「中國」,在當下面臨著什麼樣的問題?研究中國歷史繞不開這些大問題,觀察現實中國也不能迴避這些大問題。最近,迅速膨脹的中國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中國與亞洲和世界,究竟在文化、政治和經濟上如何相處?我們要承認,現代中國已經遇到很多麻煩,比如高句麗問題、東海與釣魚島問題、南海與西沙、南沙問題、外蒙古與內蒙古問題、新疆的東突厥運動以及伊斯蘭教問題、西藏及藏傳佛教問題、中印邊界問題、台灣問題,甚至還有可能死灰復燃的琉球問題等等。 當我們討論「中國」時,也不可避免會涉及「亞洲」的鄰居,比如日本和韓國,甚至涉及到西方世界。生活在這樣一個互相聯繫又互相依賴的世界裡,我們希望反思歷史所帶來的理性,可以讓我們抑制情感驅動的民族主義立場,在同一個世界中彼此尊重。 這本小書中討論這些關係到你、我、他的大問題。本書從「歷史」出發,不僅通過歷史知識認識自我,而且通過歷史知識與周邊鄰居形成一些共識。 -
真的假的啊?
“说谎的人,会被月亮割舌头喔!”“真的假的啊?” 从小我们就生活在真真假假的故事中,被各种泡泡般飘浮又易破的说法迷惑。小时候以为真的,长大后却发现是假的;年轻时以为是诓骗吹牛的,多年后才知道那是不敢正视的真相。泡泡漫天飞舞,让人往往难以分辨,只能三不五时大喊:真的假的啊? -
十八個中國
18個城市的味道與記憶,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氣質, 城下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中國縮影, 18座城市,你將看到18個中國! 建築架構了城市,但人文造就了城市。 但在一個地方裡生活生活久了,身體的氣息反倒會散發出這個城市的特質,一種純粹屬於這個城市的精神能量。 杭州南路的清粥與小菜、南京東路的百貨與下午茶、長春戲院的電影與爆米花、重慶南路的書香與書店、成都路的年輕人與西門町、廣州街的龍山寺與萬華夜市,以及長安西路的當代藝術館,這些都是台北人熟悉的生活記憶與城市意象,但這些街道名稱卻有他們各自的城市歸屬,在對岸那遼闊的中國大陸上,是我們不曾真正瞭解的城市。 劉二囍,一位來台陸生,上一本書寫台灣,所以這一本書決定寫大陸,他以短暫過客的角度挑選十八個城市進行書寫,然後邀請在地友人以當地人的眼光寫出家鄉的味道,期盼透過文字,讓自己成為兩岸文化的溝通橋樑,所以這本書讓我們看到十八個城市,與它們交織在一起的三十六個面向。 這不是一本旅遊書,但它對每一個城市的描寫,卻比任何一本旅遊書都要來得深刻而親近,遊歷於文字與城市之間,你會看見最像中國,卻也最不像中國的中國。 -
2013语录
内容简介: 新周刊10年经典品牌。全面梳理2013年,盘点专家《新周刊》与知道分子联手编选。 把一个年度的时代现场,浓缩在由l000条语录构成的口述史里。2013我们一起走过,共同见证。 迄今为止,新周刊《语录》已连续多年登上各大城市畅销书榜,成为最具有现场感,最个性化、最有趣的“中文甜点”。每年年底上市即抢购一空,成为各色人等的案头必备和年度珍藏。一定有话语在《语录》中遗漏,它来自你的偏爱;但也一定有声音从《语录》中走出,直接进入你的内心。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经历和见证的时代。这也是我们共同记忆、感知和聆听的世界。还原2013,且翻《语录》。 看点: 1、新周刊语录出版至今,已经是第十个年头。盘点是新周刊的招牌菜,语录最是原汁原味,已然成为读者年终盘点不可或缺的读物,有固定的优质读者群,有很高的品牌热度,是一部有滋有味的年度口述史。 2、这是新周刊唯一一个不以杂志形式发行的内容读物,国内外时事政治,文化生活,娱乐体育,包罗万象,有趣有种,好看好玩。在最热辣最过瘾的语录中,感受2013嘴上风暴。 3、在资讯碎片化的年代,新周刊的年度语录图书所做的,就是经过编辑、筛选,把散落在各大媒体及网络平台的、反映本年度各个领域的声音收入一本书,希望为这个时代补白。因其五花八门、南腔北调、原汁原味,读者可以将之视为一盘原声带,一个简易记事本,一册在手,可以回顾这一年度发生的大事小事。 4、最佳马桶读物。短小精悍,妙语不断,让你拿得起,放不下。 5、因其忠实记录,年度语录图书已经拥有固定读者群,包括传媒、创意、广告等界别人士。也作为政府机关一年盘点的必备参考。 -
冲绳好好玩
提起冲绳,我们最多想到的便是一望无际的蓝色——天空与海洋的界限已经被模糊,终日高照的太阳——耀眼又迷炫的阳光,色彩鲜艳的花朵以及属于冲绳独特的自在感。或许你已经去过东京、大阪等日本的著名旅游城市,而冲绳却与他们的感觉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那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冲绳会让人忍不住想放慢脚步,享受“慢节奏”带来的治愈感,翠绿的森林、阳光照耀的海洋,开满花朵的小岛,目及之处无一不极致地展示着来自自然的恩惠。 本书记录了落落带领的文艺风象团队于夏日里的一场为期六日的冲绳之行,全深度游览冲绳本岛以及周边三个离岛,诚意介绍冲绳非常好玩又值得好好玩的地方。从历史、文化、传统、娱乐等方面多方位解读冲绳之姿,摄影风格秉承文艺风象一直以来的精致唯美,最大限度地提升阅读上的心灵感触和视觉上美的享受。 ********** “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疑问,有时候或许只要有一片蓝色的海,就什么都解决了。所以,我们冲绳见吧。”——落落 先以文艺的眼睛看世界 再用文艺的笔触记录世界 《文艺风象》推出第二辑单行本“好好玩”系列第一本——《冲绳好好玩》 南国耀眼而明亮的日照 路边茂盛之姿生长的色彩明艳的植物 开朗纯朴的岛人的笑颜 乘风传来的三弦琴音 古老的红色屋顶的民宿 令人怀念的原生形态至今依然存息的海岛 当然,还有随处可见的无限蔚蓝又接近透明的天空与海洋 无一不是吸引我们心无旁骛前往“冲绳”这个蔚蓝梦境的理由 它们直接而又纯粹地显示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与生命力 那种鲜明的力量好像再经过多少年月也不会消亡一般地鲜活着 现在,就随我们一起去往那个迷人的冲绳吧! ※重磅附送8张精美绘图风明信卡 独家收录落落全新图文特辑《重生很蓝》 -
徒步穿越中国
本书是100年前英国人丁乐梅在中国的徒步旅行游记。文中记录了当时中国的自然环境、社会状态及变革情况。作者的这趟行程长达1600多公里,从文明开化的上海一直走到西藏、云南等尚处于原始状态的边陲小镇,其旅行线路如今已不可复制。在克服了语言障碍、道路艰难、食宿低劣、伤病侵袭、暴动袭击等多种困难,几乎死在云南之后,他终于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朋友的帮助和中国人的友善走完这段旅程。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加入了他拍摄了大量百年前的中国乡村珍贵图片,非常值得一看。 -
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
《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选取了十五位中国杰出青年历史学人,希望从他们的访谈和代表作里找寻这个时代的“志气”。如果说民国时代的历史学者面对的挑战,是让史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成为近代的历史学,那么我们今天的挑战则是摆脱阶级和革命史观的叙事,创造一个更新的,同时也还原一个曾经的历史学。 -
影子银行内幕
美国部署退市,当大部分人以为金融海啸危机已过之际,却忽略了中国累积了二三十年的信贷泡沫!而全球新一浪的金融海啸,源头极有可能来自中国的「影子银行」! 你还以为影子银行与你何干? 真相是它们无处不在。 小额贷款、信托投资公司、民间借贷、典当,甚至银行里千奇百怪的理财产品都属于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今天中国面对的流动性过剩、低利率、信贷扩张、通胀、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更与影子银行环环紧扣,无论你是寻常百姓还是做生意的、卖大白菜的抑或是股民,都逃不开这股愈演愈烈的漩涡。 被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家”的张化桥,从人人艳羡的国际投资银行跳进小额贷款的行业,旋即被封为“小额信贷年度人物”。本书将揭示张化桥经历三年惊心动魄、在希望与绝望中游走的日子。他看到了金融业的内幕,体会到影子银行业的辛酸和黑暗,并在本书中分析了当下中国金融体系中最大的风险,预示下一波次贷风暴的起点。作者预言:“中国创造了地球上最大信贷泡沫,如未能及时将泡沫释放,将很可能成为新一轮环球金融海啸的源头。” 本书英文版在海外引发极大关注,甫一出版即登上亚马逊金融及银行类畅销书第一名,更获《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彭博、英国广播公司等全球知名媒体争相采访报道。 -
石述思说中国2:一个国家的伤痛与希望
解析经济问题,把握财富走向,著名时评人石述思再度出击。 中国社会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迭积的局面:国家对内要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对外要与其他国家展开各种博弈;民营企业步履维艰,面临着融资、信誉、技术等多重危机;个人理财难寻出路,低迷股市不敢轻入,投资房产政策受限,银行储蓄不断贬值。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现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本书观点独到,解剖犀利,读者不仅看到了一个时评人的良知,也看到了中国人都应为之忧虑与反思的社会经济现状。 -
历史教会我们的爱与痛
这本书是一个怪咖作者的黑色幽默。有帝王将相的得失,也有才子佳人的爱恨,有怪力乱神,也有对文化现象的追忆和对往事的回忆。从金銮殿到小县城,从甲骨文到当代诗歌摇滚乐,风趣的文笔让你大笑着读完每一篇。 -
最好的你,在路上
momo实现了梦想,来到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好的动画学院——加州艺术学院(CalArts)。她遇到了超级怪咖——“法国地租”同学;备受Gay喜欢的纯情“圆规”弟;一见钟情的“嫩草”小学弟;让人抓狂咆哮的种种烂桃花……他们的出现很快消除了momo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生活又开始变得多姿多彩。 实现梦想的momo并没有止步不前,她又有了一个新的、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她相信自己可以再一次站到梦想的面前。当我们一步步走向梦想的时候,梦想也在一步步走向我们。因此,活着,就要永远在路上。 -
谁收藏了圆明园
★ 海内外第一部圆明园流散文物图录! ★ 一代皇家御园身在何处,700余件奇珍异宝重现真容! ★ 150余年的建造经营,150余年的流离失所,一本书,一段历史,共同感受一代御园的兴衰荣辱。 ★ 700余幅高清彩色图片精彩呈现,辅以稀见珍贵老照片和详尽的文字记述,一个个流转于海内外的圆明园文物尽收眼底,真实可触。 ★ 铜版彩印精装书,了解圆明园的典藏之作。 ★ 随书附赠彩色高清版《圆明园盛时鸟瞰复原图》及精美书签。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是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在150余年间,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所建造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东方凡尔赛宫”。 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之后,从晚清到民国,圆明园历经多次盗抢、拆毁,属于圆明园建筑的各种物件、园中藏品流散于海内外。这些珍贵文物现落何处,为何人收藏,向为世人所关注。圆明园青年研究专家刘阳,集15年收藏、研究结晶,将失落在海内外的700余件文物的相关图片,悉数加以收集整理,辅以文字说明,首次形象再现了圆明园的原貌,引领读者体验一代皇家御园曾经令世界惊叹的辉煌胜景。 -
物象与心境
为什么中国文化会产生这样的园林? 中国的园林何以成为读书人性格的写照? 在本书中,作者从古代绘画、赋文、器物以及现存名园中,寻找园林精神的蛛丝马迹,勾勒出中国园林思想的发展脉络,也映射出中国文化内在的矛盾与张力。 -
改革的逻辑
十八大之后,对于中国往何处去,改革应该怎样继续,无论是专家学者、舆论,还是大众,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与中国每一步改革密不可分,也因此成为政府、媒体和大众关注的改革焦点人物。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应对更激烈的全球竞争,周其仁教授对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各个方面解读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未来走向,既有对过去的回望和梳理,也有对关键问题的深刻解读,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周教授长期以来注重实地调研,他对于改革的看法都从实际土壤中产生,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改革力作。 文摘 自序 把这些年来作者有关改革的文字集成一本文集出版,是中信出版社编辑的建议。我自己觉得,这些文章在网上都可以找到,其中部分已编入其他文集,再编一本,可有可无。不过,出版社对读者的需要总有更多的了解,那就听她们的吧。书前也没有特别要交代的话,前一段在不同场合发言提及改革,把文字修一修拿来作为序言。 不久前我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再进一步问,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这里有不少感慨。不是吗?中国这个要改革的体制,从1952年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到1978年,总共也不过就是28年。其实在1958年之前,很多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元素还在,农民要入的是基于土改而成的劳动者私产的合作社,在理论上还可以退社。农户自留地的面积蛮大的,此外尚没有搞政社合一,没有城乡户籍控制,也没有从这个产业到那个产业,这不准、那不准的那一套。 换句话说,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命令体制,应该是在1958年到1978年期间形成的。总计20年时间,搞成了那么一套管得死死的体制。可是要改这套体制呢?从1978年算起,到2013年已经35年了,人们还在呼吁改革、讨论改革、建言改革。这么一个现象里面,必定有一些道理。为什么我们过去形成的那套体制,改起来特别难? 现在一个认识是,维系老体制的既得利益太顽固。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改革以来国民经济壮大了多少倍,所有既得利益也一起壮大了。现在一件事情,背后都是多少亿、多少亿实实在在的利益。即得利益很大、很顽固,于是改革就难了。 但是,哪个国家在哪个历史时代都有既得利益问题。一套体制就是一个即得利益格局,从来如此。改革要改游戏规则,也就是要改变经济竞争的输赢准则。游戏规则改了,原先的赢家不一定继续赢,当然不可能高高兴兴就退出比赛,总还想维系老规则,继续赢下去。这是人之常情,天下都一样。所以要问的,是中国的既得利益为什么显得特别严重? 我的看法,计划命令体制不是从实践中自发建立起来的。她是按照一种理论构想、按照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构造出来的体制。如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一家超级国家公司来处理,那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市场里是出现过一些大公司,但要让公司大到覆盖国民经济,以至于可以消灭全部市场关系、完全靠“看得见之手”来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那还是要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一旦把这么个超级国家公司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唯一形态,谁能随便改一改呢?明明行不通,一改就碰上“主义”的大词汇,碰不得,只好拖来拖去,把毛病越拖越大。 所以恐怕还不是一般的既得利益,而是包上了“大词汇”的既得利益,才特别顽强,特别难触动。谁也碰不得,一碰就成了“反社会主义”——50年代的中国还有一个罪名叫“反苏”——本来是怎样搞经济的问题,非常实际的事情,水路不通就走旱路,高度依赖经验和实践效果。要是意图老也实现不了,不妨考虑改一改方法吧。但是“大词汇”当头,点点滴滴改进的难度骤然变大,一静一动之间好像都触犯了制度底线,既得利益就变得很僵硬。 推进改革,首先就要回到经验的基础上来,也就是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的理想要坚持,但究竟怎么在中国一步一步实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也要根据实践效果来调整。非要人民公社,非要政社合一,非要搞得种田的人吃不饱饭,才叫“社会主义”?久而久之,人民对那套“大词汇”就不会有信心,也不会有兴趣。 其实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互相比赛一件事情,那就是纠错能力。哪有不出错的制度?资本主义了不起,《共产党宣言》说它创造了超越以往一切时代的革命性的经济成就,但为什么老要闹经济危机呢?还不是那个体制会出错?过去以为搞了计划经济就可以消除了危机,实际上无论在前苏联还是在中国,经济决策同样也会出错,否则为什么隔几年就来一次“调整”?经验证明,出错不可免,问题是纠错能力强不强。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个优点,但前提是决策要对。决策错,又集中,那错误也大,且纠错比较困难。 改革无非是系统性地纠错。这里存在一个悖论:计划体制本来就是因为纠错能力不够强,非积累起很多问题才需要改革。但打出改革的旗帜,我们体制的纠错能力就自动变强了吗?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偏向,千难万难,改革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因此取得了一些经济成就,有一种舆论就认为我们的体制是全世界最灵光的体制,再不需要改了。 既然改革这么难,那么干脆不改了行不行?干脆宣布中国已经建成了新体制,再也无需改革,行不行?想来想去,答案是不行。因为改了一半不再改,大的麻烦在后面。大体有三个层面。 第一,不继续在一些关键领域推进改革,不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不推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政治改革,很多社会矛盾会呈现连锁爆发趋势。 浏览最近新闻,刘铁男案、刘志军案、东北四天里的三把大火、还有延安城管的暴力执法,看得心情不能不沉重。当然也可以说,这么大个国家,总有负面新闻,也总有偶发因素、纯个人的因素。不过个人感受,这些新闻事件还是反映出高速经济增长的中国社会机体里,带有令人不安的体制性疾病。中国是比过去富了很多,但富得不很健康,到处可见富态,也可见病态。 以高官贪腐案为例,涉案的金钱数目巨大,本身就够刺激。更要害的地方是,那可不是抢银行得手的巨款,而似乎是“正常工作”的副产品。“利用职权”能带出如此数目巨大的非法收益,不能不判定现行的职权利用体制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仅办贪官,不改体制,老虎、苍蝇生生不息,没完没了。 一个国家粮库,一次过火面积就是几万吨存粮。网上议论,向着“天下粮仓”的方向去破案。究竟如何,要看调查结果,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不过以过去的经验推断,仓储存粮数目过于巨大,与价格机制被严重干扰总有某种间接的联系。现在财政对粮食的补贴,到每户农民头上的还不算多,但总量已经不小。这对粮食总供求当然有影响。不补贴呢,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似乎都有麻烦——是为两难。出路之一,是适度提高粮食种植经营规模。为此需要进一步厘清土地承包权、发展农地转让权。就是说,需要土地制度方面的进一步改革。延缓地权改革,只靠粮食补贴,财政能力是一个问题,补来的粮食压库,社会成本过大,管理负荷过重,怕是过不长久的。 还有吉林那把大火,工厂里面工人在干活,但车间门被反锁,着火了人也跑不出来,活活烧死!经济发展当然要支持民营经济,但民营企业也一定要保障工人权益。这些不同权利之间的平衡,不可能仅靠各方自觉就可以自动实现,要有政府来充当履行市场合约的第三方。可是平时管东管西、查这查那的很忙,偏偏人命关天的环节就没检查、没监督。说此案暴露“政府缺位”,总不冤枉吧?问题是缺位了怎么着?用什么机制来监管政府,使之不再缺位呢? 管也不能用延安城管那样野蛮的办法。众目睽睽之下,身穿国家制服,跳脚猛踩小商户的脑袋——这样的官民关系,离“官逼民反”不很远就是了。说是“临时工”所为,可事发整整七天之后,延安城管局长才现身道歉。他到底忙什么去了?官员不忙正事,老百姓也奈何他不得,如此官制不改,就不怕国将不国吗?这件事发生在延安,那是共产党夺天下的圣地。要是当年也是这样的官民关系,毛主席能坐进紫禁城吗? 联系到当下的经济形势,总特征是高位下行。老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就是下坡时容易出问题。很多的矛盾在高速增长时被掩盖,但往下行时,平衡的难度就加大了。所以现在论改革,还不是摆开架式做最优的顶层设计,或慢慢摸到石头再过河。很多问题久拖不决,正派生出更多的问题。我写过“接着石头过河”,就是挑战一个接一个飞过来,逼你出手招架。这是第一层次。 第二个层次,更年轻的人群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对体制、政策、以及自己所处环境的评价,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新参照系,也有他们对理想社会更高的预期。比如说,对经历过1959-1961年大饥荒,经历过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这代人来说,看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变化,再怎么说也觉得进步巨大。但是,对80后、90后来说,他们的参照系生来就有所不同。他们生活在较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那样的,要是不达标,他们就不满意。 现在社会人口的主体,也就是产业结构中最活跃的人口,消费结构中最活跃的人口,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人口,他们的参照系究竟是什么,他们的预期值又是什么?他们对社会公正、对现代文明的标尺是不是比过去更高了一点,对改革不到位带来的负面现象觉得更不可容忍?要看到,中国经济总量已是全球第二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自己国家的期望,就比过去更高。我们不能动不动就讲改革前怎么样,更不能讲解放前怎么样,老靠“忆苦思甜”来维系人们的满意度。 一个国家有希望,一定是一代一代对自己社会的期望值更高。所以改革还要和正在成为主流人口的期望值相匹配。要是改得过慢,跟不上年轻一代人对社会的期望,也会出问题,也可能让失望情绪弥漫,那就无从动员一代代人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个层面,现在很多制度性的变量改得过慢,老不到位,正在激发越来越多的法外行为、法外现象。现在很多事情,法律上说一套,本本上说一套,人们实际上另做一套。不少人不在法内的框架里,而在法外的世界里讨生活。 看到这类现象,人们习惯于批评中国人有法不依,没有尊纪守法得好习惯。这个问题存在。但有得情况下,也实在是因为我们不少的法,定的不合理。我举过一个很小的例子,民航客机落地时,广播里一定说请大家不要打开手机。可是前后左右,差不多人人都在开手机。可是搭乘香港国泰或港龙的班机,人家一落地就广播说现在可以打开手机了。我的问题是,要是落地之后开手机没啥不良后果,干嘛不痛痛快快让大家开手机得了?这是说,有的情况下,改一改法或规章,不难做到有法必依。现在不少经济管制,或曰法规或曰政策,根本就很难执行,弄来弄去大家非得不守法,才容易过日子。 不少城市都有“黑车”,为什么?常常是“白车”经营的门槛过高、负担太重。凡白车服务不到的地方,黑车常常应运而生。再看所谓“小产权”,法律上没地位,现实中有市场。单单天子脚下的北京,有多少法外物业?还有早就过时的人口控制政策,催生了多少“黑户”?挺大一个小伙子,交谈几句就告诉你他是被罚了几十万元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对我们这个社会,会怎么看?金融改革讲“利率市场化”,讨论很热闹。可走近生活,哪种利率模式现实里没有哇?所以,法外世界很热闹,到处都是“中国式过马路”。 讲到这些现象,“小道理”盛行——这个不让碰,那个不让改。但似乎忘了一条大道理,那就是要让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行为,在合法的框架里进行。在一个变化很快的社会,改革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为,把对他人与社会无甚损害的法外活动,尽可能地纳入法内框架。否则,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败。 改革本来就难。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改起来更难。但是拖延改革,不是出路。现实的局面,改革不但要跟腐败或溃败赛跑,还要和越来越年轻的社会主体的期望值赛跑,并有能耐把大量法外世界的活动,吸纳到体制里来。在这三个方向上,要是跑不赢,大麻烦在后面。 这本文集讨论的,就是一个很难改的体制,如何在不改更难的预期下,继续改革的逻辑。是为序。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朱元璋(全新增订版)》内容简介: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南京,四十岁的农民朱元璋,在万众瞩目之下,爬上龙椅登基称帝,大明王朝就此诞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亲手建立的庞大帝国。明朝从建立到灭亡总共276年,其中有七张独特的面孔,时至今日依然 影响着我们: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凭借人脉设计和高超政治手腕成功上位的朱棣,无视官场潜规则的硬骨头海瑞,在权力顶层呼风唤雨的大傻子魏忠贤,身兼政治墙头草和变态杀人狂的张献忠,在险恶政局中两面三刀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吴三桂,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反清复明并一举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
南明那些事儿
《南明那些事儿》内容简介: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引发的历史潮、明朝热,也激发了民间写史之热情。作者以散文风格,辅以小说笔法,沿时间的轴线,书写晚明一段历史,展现了乱世之中的民族抗争,透析了古代官场的权谋党争。忠臣义士与奸佞小人、内战与外侵、野蛮与文明交织成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 《南明那些事儿》史料详实,采纳广泛,包括古代史学家编著的《明季北略》、《明季南略》、《小腆纪年附考》、《南渡录》、《三垣笔记》、《东华录》,以及现代史学家编著的《明末农民战争》、《南明史》(顾诚)、《南明史》(钱海岳)、《南明史》(美•司徒琳)等著作,尊重历史,展现事实。 -
还是咬人画的
《还是咬人画的:温暖又简单的生活》是咬人继《咬人画的》之后的第二本系列书。不同于上一本,《还是咬人画的:温暖又简单的生活》将更多的着眼点放在了日常生活上——用粗犷的线条记录下细腻朴实的情感,旁人一点点不经意的小事,在咬人笔下总能散发光芒,令读者也能与咬人一起感同身受这份美好。 书中除了收录网友熟悉的《猫屋》、《聚会散记》等,还将咬人独创的“宅人食谱”系列涂鸦重点推荐,希望能将咬人做饭的省时、省事、省厨具的“三省”原则发阳光大。 咬人的书就像他的家常菜,用你意想不到的料理搭配方法处理最基础的原料。这份原料就是我们的生活,可以很简单,也同时不那么简单。 -
China Goes Global
Most global citizens are well aware of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deed, China has famously become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 Yet, while China watchers have shed much light on the country's internal dynamics--China's politics, its vast social changes, and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few have focused on how this increasingly powerful nation has become more active and assertive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China Goes Global, eminent China scholar David Shambaugh delivers the book that many have been waiting for--a sweeping account of China's growing promin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Thirty years ago, China's role in global affairs beyond its immediate East Asian periphery was decidedly minor and it had little geostrategic power. Today however, China's expanding economic power has allowed it to extend its reach virtually everywhere--from mineral mines in Africa, to currency markets in the West, to oilfields in the Middle East, to agribusiness in Latin America, to the factories of East Asia. Shambaugh offers an enlightening look into the manifestations of China's global presence: its extensive commercial footprint, its growing military power, its increasing cultural influence or "soft power," its diplomatic activity, and its new prominence in glo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But Shambaugh is no alarmist. In this balanced and well-researched volume, he argues that China's global presence is more broad than deep and that China still lacks the influence befitting a major world power--what he terms a "partial power." He draws on his decades of China-watching and his deep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and exploits a wide variety of previously untapped sources, to shed valuable light on China's current and future roles in world affairs. -
公平中国
《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内容简介: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时期内,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不是经济衰退,不是环境恶化,不是通货膨胀,而是社会公平!《公平中国:开启未来十年新奇迹的钥匙》论述了公平所涉及的最重要的14个问题:农村、义务教育、高考、大学、养老、医疗、住房、食品安全、慈善、税、公共预算、央企、外汇储备、计划生育。在所有这些方面,我们都需要以公平为准绳,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革,否则,我们将离和谐社会越来越远。 -
自然而然
自然而然·限量精装礼盒。全国限量500套。 有些日子里,你一觉醒来,诸事完美。 十年光阴,不忘初心。 写作,一开始就是我的地方。 十年的时光里,你在哪里。十年的时光里,我在这里。 继《无尽意》之后,暌违两年,带来十年典藏•内心独白录——《自然而然》限量精装礼盒。 我愿意做 一道光,不高傲,不张扬,不刺眼,不泯灭,就 在你不远不近的地方,带你走过漫长的黑暗隧道,指引你,抵达新天新地,前往你下一个十年。 我想带领你,和真实的自己重逢,带你重温曾经的感动与旧岁里的温暖。 一场不愿苏醒的大梦,一段自我探寻的内省。这本书,我最后的自白录。 电影里说,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但我想说,十年里,我们邂逅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久别重逢,而是故人归来。 (正在采用) (你提供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