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吾命如此

    作者:老村

    本书为出版过争议作品《骚土》的作家老村真情自述,这是一本当代中国文坛极少甚或从未有过的书,它的意义不只在于它是一本作家的自传、传记,也不只在于它记述了一位作家的道路与经历,而在于作者通过这一切,体验并领悟到了一种有关人生和文学的基本规则。同时对时下作家或“卖文而生的人”及文学的成长、发展、现状及对思索未来走向也提供了一个珍贵样本。(书中插图为老村亲笔手绘)
  • 柏子集

    作者:沈从文

    看一看水上人的情爱,看一看山里人的情爱,它自然、健康,有时也不免一点苦涩。在有些人眼里,也许还是非“道德”的。 绅士淑女们的呢?不乏“高雅”,可是那份琐碎、做作,难说不有悖于“人性。” 两组文字构成一种对照,“前者单纯,后者复杂”。 从文生前,曾有过这样愿望,想把自己的作品好好选一下,印一套袖珍本小册子。不在于如何精美漂亮,不在于如何豪华考究,只要字迹清楚,款式朴素大方,看起来舒服。本子小,便于收藏携带,尤其便于翻阅。 这套选本和以前选法编法不同。我们在每本小册子前面,增加了些过去旧作以外的文字。有杂感、有日记,有检查,有未完成的作品,主要是书信——都是近年搜集整理出来的,大部分未表过。不管怎样,这些篇章,或反映作者当时对社会、对文艺创作、对文史研究……的一些看法,或反映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内心矛盾哀乐苦闷,把它们发表出来,容或有助于读者从较宽的角度对他的作品、对他的为人以及对当时的环境背景有进一步了解。 ……死去了的人,死去了的日子,死去了的事,假若还能折磨人,都不应当留在人心上来受折磨;所以不是一个善忘的人企想[幸福],最先应当学习的就是善忘。 我近来正在一种逃遁中生活,希望从一切记忆围困中逃遁。与其尽回忆把自己弄得十分软弱,还不如保留一个未来的希望较好。
  • 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

    作者:秦晖

    《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历史演变过程的阐述,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从社会主义革命角度谈农民问题。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要走公有制、集体化的合作化道路等。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家庭经营是落后的,要被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不是被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就是被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由秦晖所著。
  • 鲁迅散文全编

    作者:金隐铭

    为使这本书成为鲁迅散文多种版本中最为准确的一种,本书由鲁迅博物馆专家金隐铭编订,除收录齐备之外,编订者还以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为底本,参照现存鲁迅先生手稿和其他版本进行会校,订正了一些讹误,择善而从。 本书附录鲁迅论述散文、散文集《韩花夕拾》和《野草》的文字。 同时又从鲁迅杂文集中钩稽出了其他散文,如美文,随感,纪实散文,怀人散文,书信、日记散文,序跋散文,讲演散文等。抒情性和文采相对淡薄而偏重于析理辩难的正宗杂文概未收入。
  • 民国的角落

    作者:张鸣

    《民国的角落》内容简介:历史向来有正、野之分正史我严肃端庄之作,野史则多戏说演绎之辞,故史家多重正史而轻野史。张鸣先生此书合正史与野史二者之优长,史料考据皆稳妥可靠,而观史之角度则焕然一新,所谓史料正儿八经,观点野趣盎然是也。
  • 瓷之色

    作者:马未都

    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喜欢就事论事。研究瓷器是这样,研究者喜欢以包围之势将对象看穿,而不顾其生成的原因以及周围的环境。瓷器颜色缤纷,成长分先后,有的贯穿始终,有的昙花一现;过去我常常被其苦恼,弄不明白,遂惦记在心,终于有一天柳暗花明。 我开始知道文化不可单一形式,陶瓷同样也是。科学、文学、美学、哲学乃至玄学都为此层层加码,让简单包涵玄妙,使单色成为五彩。而成功表达这一成就,个人就显得力不从心,语言苍白。偶然一天,看见墙上悬挂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顿悟: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瓷之色亦如是。
  • 鲁迅箴言(中日双语版)

    作者:鲁迅

    2010年,三联书店策划出版了《鲁迅箴言》一书。该书由鲁迅研究界几位专家在多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编选,收鲁迅文字365条,分为12类,囊括了鲁迅先生关于人生体验、读书作文、历史、国民性等方面的言论,较为全面地呈现了鲁迅思想的面貌。该书出版后,广受各界好评。 201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三联书店与日本平凡社决定联袂出版《鲁迅箴言》中日双语本,并在中日两国同步上市。此次印行的中日双语本,由中日两国学者翻译并经日本著名翻译家审订。此外,本书还特邀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担纲平面设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亦专门撰文深情推荐本书。 大江健三郎推荐:“鲁迅的一篇篇小说、随笔是世界近现代散文之王,选取一行行就成为最好的诗集。 我要从森林中的村庄去城市学校的早晨,母亲默默给了我一本鲁迅的短篇小说集。第一次回乡探亲,被问:读了《故乡》吗。 就这样我与文学相遇,学会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态度。这是我迄今经历的最不可思议的幸运。”
  • 君子爱财

    作者:李开周

    作为一个博学多闻兼心理变态的家伙,李开周用这本书为圣贤和隐士一一打上鲜明的财务印章,让一切不靠谱的浪漫都回归于泥土。 ——王小山 有人说历史就像比基尼,露出来的部分固然诱人,没有露出来的部分才是真正要命的,这本书用独门武器“审计之刀”挑开了比基尼,让我们看到了一帮历史大腕的贪婪和无耻,独立和良知。 ——叶倾城 李开周是当下玩专栏的人当中,春秋笔法用得最好的一位,他的文字带读者忽而进入深邃的历史深处,忽而把读者放倒在灼热且焦躁的现实空间,其语言兼具嫩滑与老道之味,品后余香袅袅。 ——韩浩月 写历史写得生动不难,难在字字有来历;字字有来历也不难,难在事事于今天都能为借鉴。故此,我自从无意中发现开周兄的博客后,就列入为每天必看的文章,如今欣闻结集成书,我可以夜夜反复捧读了。 ——杨智深
  • 人论二十五种

    作者:刘再复 编

    在本书中,作者以坦荡的心怀、冷峻的文孚,描绘了二十五种中国人,写尽人性的荒谬和病态,笔触所及,透辟入里,忍俊不禁之余,令人掷笔三叹。国乏信仰、人乏信念的悲哀,却又激唤起作者反抗荒谬、反抗绝望的不解追求,发人深省。作者在文中着墨之处主要不是人性之恶,而是人性之丑。作者在深切的爱中把自己审丑的结果,奉献给那些干净的孩子们和尚未被社会污染的纯洁心灵,愿他们与种种病态人格保持批判性距离,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别一种境界。
  • 打捞中国愤青

    作者:廖保平

    回顾愤青的光辉历程不难发现,愤青不仅排斥西方先进文明,而且对本民族的传统文明也是一次次痛快的打砸。愤青破坏的热情往往大于建设的热情,当愤青得势的时候,正是全民疯狂的时候,也正是整个国家民族遭殃的时候。中国愤青为冷战招魂,全球树敌,仇恨文明,主张决裂,会断送现在的大好局面,会把中国推向深渊。对这样的民族主义愤青,我们要坚决说:不!对这样的逆流,我们要坚决狙击!划清界限的时候到了!为愤青群体清理门户的时候到了!打捞中国愤青的时候到了!作者通过对愤青群体的特性和行为,心理和精神,政治和经济,从铁血腔、名人移民海外、抵制家乐福、崇洋媚外与崇中媚内、北京奥运会等进行深度解剖式的分析,揭开愤青的老底,一一点破愤青带给中国未来的危害,从而对愤青做出尖锐的抨击和批评。
  •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朱生豪情书精选

    作者:朱生豪

    本书是一本朱生豪先生写给他的爱人宋清如的情书精选集。 朱生豪与宋清如写了整整九年的信件,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1933年相识到1942年两人结婚,再到1944年朱生豪去世,这些情书见证了传奇而悲壮的爱情。正是由于伟大的爱情和患难与共的知己,才成就了一代译莎巨匠。书中共精选了朱生豪先生的188封情书。这些情书无不展示了他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这或许是他的同学、友人都不曾认识到的,因他在旁人面前不爱开口,所有的幽默、聪敏与遐思,只对他亲爱的“好友”宋清如讲。(以下内容均来自当当网)
  • 内地研究

    作者:萧开愚

    萧开愚的这首长诗,以一种类似地质勘探、田野考察的方式,用错落的、锋利的长短句,劈开地上地下的重重痂壳,分别从地质土壤、文化传统、农村状况、司法监狱、地方财政、环保产业、精神处境等诸多方面,如泼墨般自由书写,总括“内地”的历史现实,辨析当代中国人的知识与心灵。 在语言上,诗人创造了一种文白夹杂、骈散交替的特殊语体,它的伸缩性、扩展力极强,能波澜运势,将描写、考辨、讽刺、质询、想象,贯通于盘旋的语言气脉之中。……一系列谐音与反义的流畅滑动,当然符合自由衍变的游戏诗学,但传达给读者的绝非如此轻薄的快感。在自然与历史的宏大现场与慢悠悠的个体剪影的交叠中,地方传统的溃败、全球化的覆盖、荒凉的农业现实以及集体性的神经官能症,如此密集地放送、传递,让人不得不佩服其中灵活的诗艺。(姜涛)
  • 故国 身影 沉默

    作者:林天宏

    我们都是大时代里的芸芸众生,被记录或被遗忘,都像是一种宿命。 这是一本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它写出了盛世背后普通中国人的飘零与挣扎、迷茫与忧伤、尊严和生命。它讲述了北京“7•21”大雨中被洪水冲走的60岁农民飘零的一生;它刻画了汶川地震中翻山越岭,背儿子回家、修路的父亲孤独的努力;它写出了老无所依的史学大师的寂寞孤独;它讲述了参加过中国远征军的美军少校与中国老兵的命运无常…… 其实,中国的故事永远都不只有一面。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了国家荣光阴影下的另一面。在这里,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中国。
  • 正午故事001

    作者:正午

    本书收录了正午一年来最好的文章。正午创办于互联网时代,是一家新媒体。速度、阅读介质都已改变,但它承载的内容,丝毫不减印刷时代的优美与专注。 《正午故事001》是正午系列的第一本。开篇栏目是“写给正午的话”,每期我们都会邀请一位名家,谈谈他所在的领域。“特写”是正午的主打故事,我们尽力去寻找那些被忽视的人、被遗落的事。在“随笔”栏目,我们希望添加更多的文学性,以一种更自由的叙述方式去写作。“个人史”其实是口述史,是去挖掘那些被埋没却值得纪念的回忆。除了叙事之外,我们偶尔也会推出“访谈”系列,偏重思想和观念。“视觉”是正午比较特别的一个栏目,我们试图在影像和文字之间、影像与美术之间,建立一种张力。本书的最后,是正午团队偏爱的“长故事”,它的“长”,不在于字数的多寡,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上述所有故事,我们都力图打破传统报道的套路,希望它们能引人入胜。在其深处,是我们对人、对生活的理解。
  •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

    作者:刘苏里

    梁文道、萧瀚、于向东、高全喜、阎克文、卢跃刚、金雁、钱永祥、郑也夫、刘小枫、止庵、吴思,十二位当代中国学者鼎力助阵,与刘苏里围绕“重温经典”这一主题展开对谈,看似离散的话题 、貌似无关的书籍,为你带来不一样的角度与思考。本书所讨论的对象包括潘恩、韦伯、凯恩斯、马基雅维利、老子等,他们或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观念领域,或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实践。刘苏里站在一个历史上稀有的“原点时刻”进行思考与发问,与和他旗鼓相当的十二位谈话对手,以开放的、富于政治想象力的、尚未被技术化驯服的思维,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智慧转化为中国智慧的可能。
  • Smoke and Mirrors

    作者:Pallavi Aiyar

  • 视觉地图(全彩文图藏本)

    作者:白莹

    绘画、雕塑和建筑,是该书作为视觉艺术类书籍关注的主要内容。从公元前30000年直至公元20世纪,产生于各种文化形态中的视觉表达都跃然纸上。该书对全球各大洲视觉艺术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而且对同一时代不同文化形态中产生的艺术作品进行了直观的比较。在比较中揭示了各种文化形态的艺术作品的深刻差异,以及发人深省的无数偶合。 这是一部编写结构十分奇妙的视觉艺术之书,是一部试图澄清个人审美视觉的基本读物,是一部较为完备地绘制出自视觉艺术出现以来各大洲美学图景的现代读本。经由这部书,你也许仅仅用双眼就司以接触到无数艺术大师的非凡灵魂。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世界上古视觉艺术 第一章 史前视觉艺术 第一节 石器时代视觉艺术 第二节 欧洲视觉艺术 第三节 亚洲视觉艺术 第四节 非洲视觉艺术 第五节 大洋洲视觉艺术 第六节 美洲视觉艺术 第二编 文明形成时期的视觉艺术 第一章 早期文明时期的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古文明艺术 第二节 亚洲古文明艺术 第三节 非洲古文明艺术 第二章 古典文明时期的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古典文明时期视觉艺术 第二节 亚洲古典文明时期视觉艺术 第三节 美洲古典文明时期视觉艺术 第三编 中世纪与过渡时期的视觉艺术 第一章 中世纪时期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时期视觉艺术 第二节 亚洲中世纪时期视觉艺术 第三节 美洲中世纪时期视觉艺术 第四节 非洲中世纪时期视觉艺术 第二章 15-16世纪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15-16世纪视觉艺术 第二节 亚洲15-16世纪视觉艺术 第三节 美洲15-16世纪视觉艺术 第四节 非洲15-16世纪视觉艺术 第四编 近现代视觉艺术 第一章 17-18世纪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17-18世纪视觉艺术 第二节 亚洲17-18世纪视觉艺术 第二章 19世纪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19世纪视觉艺术 第二节 美洲19世纪视觉艺术 第三节 亚洲19世纪视觉艺术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视觉艺术 第一节 欧洲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视觉艺术 第二节 美洲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视觉艺术 第三节 亚洲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视觉艺术 附:20世纪80年代后的主流视觉艺术
  • 崩溃的帝国

    作者:曾讲来(主编)

    晚清时期,中国封建王朝已无可挽回地走上了衰亡之路:西方列强频频入侵、统治集团昏聩腐朽……曾经的“中央帝国”内外交困、危在旦夕。 本书聚焦于这一段令国人屈辱又难以忘怀的历史。编者用了多年的时间,从海内外收集了三百多枚晚清的明信片、照片、画片及邮票、封函等,以人物、事件为主题,按时间顺序编辑成册。书中不仅展现了以“末代王朝的代表人物”“清末的监狱和酷刑”为代表的帝国没落景象,更展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日甲午战争”“台湾的开发与‘台湾民主国事件’”“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等等使帝国遭受重创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形象直观地再现了那一段风雨飘摇、令人欷歔的历史。 在本书收录的图片当中,明信片是当之无愧的主体,数量占到了90%以上,这批明信片的内容多为当时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纪实摄影,也有少量绘画作品,它们大多由 八国联军的随军记者和外国传教士绘制,由当时的各国在华邮局发行,又由西方人购买并从中国寄走后在海外辗转流传。这些明信片上的“东洋景观”也许不尽真实客观,也许会令人不快甚至深以为耻。但是,“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对今天的读者而言。它们打开了一扇形象地了解晚清历史的窗口,其史料价值和镜鉴意义自不待言。
  • 创业时, 我们在知乎聊什么?

    作者:知乎

    ★前所未有的互联网出版实验,500万知友亲手甄选内容,知乎三年创业问答精华大集结 ★史上最真诚创业书,用互联网思维讲透创业的逻辑 ★在知乎,最强大互联网创业群体真实分享创业路上的荣耀与隐忧 ★从Idea到步入正轨,创业公司如何招人、做技术、卖产品、找融资、建团队、处理法务? 他们在知乎聊创业: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 天使投资人 徐小平 小米科技创始人 雷军 微信之父 张小龙 美团网创始人 王兴 搜狗创立者 王小川 奇虎360创始人 周鸿祎 虾米网创始人 南 瓜 VeryCD创始人 黄一孟 啪啪创始人 许朝军 知乎联合创始人 黄继新 鲜果网创始人 梁公军 课程格子创始人 李天放 手机之家创始人 高春辉 …… 他们这样聊创业: 创业的理由有100种,但不论你选了哪一个,你所要面对的事情也许都是一样的 你这个创业项目如果腾讯跟进了,完全复制你的产品模式,你怎么办? 创始人之间越是熟悉,越是要“先小人后君子” 平常心,不吹牛,不畏惧 我不止一次看到创业者“拍脑袋”,凡事都是“我觉着吧”,而不是“用户觉着吧” 不赚钱的企业是没有存在价值的,这一点,所有创业的人都必须记在心中 人才,团队,周报 不理智的完美主义是很危险的事 看一份商业计划书就像和一个人交谈。把这个‘人’写好,无论从内容还是风度。 唯有用户与爱,不可辜负 …… 知乎创始人周源第一次创业失败,去和创新工场的同事聊,发现其实前两年自己创业时,闭门造车开发一个软件,和世界有些脱节,他意识到如果能更方便地让许多行业里的朋友把自己最懂的事分享出来,其实能避免很多创业的错误,不久他发现了 quora 模式,然后就有了知乎。 《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出版实验。 知乎作为目前最高质量的知识型问答社区,聚集了中国互联网上科技、商业、文化等领域里最具创造力的人群。由500万知乎用户亲自甄选出近百篇知乎上的创业问答,最终成就本书的出版。 《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是一本关于梦想、创新、如何引爆流行并赢得尊重的青年创业手册。 本书的回答者包括:互联网行业最成功的创始人、创业家、最具创新精神的投资人、最活跃的产品经理、法律专家、财务分析师、网络工程师、连续创业者、无数知乎控,他们推心置腹地回答每一个创业问题,分享自己隐秘的创业经历,讲述创业路上的荣耀和忧患。 每个人都可能是创业者,而这些专业级的分享,会让创业者不再孤单。
  • 我不原諒中國教育

    作者:钟道然

    近幾年,北大清華高考狀元紛紛選擇港校求學,令眾多人對大陸的教育發問質疑。 中國教育的弊病可謂人盡皆知,然而在其巨大的慣性和龐大的利益鏈面前,人們往往又都敢怒不敢爭,除少數能選擇送孩子出國出境或在國內讀國際學校接受純國外教育者外,幾乎無一倖免地屈從於中國教育的運作體制,主動或被動地捲入中國教育的巨大旋渦,苦苦掙扎或推波助瀾。 《我不原諒中國教育》一書作者,以自己14年親身經歷中國應試教育的體驗,代言千千萬萬深受中國教育之苦的學生,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地描述了中國大陸學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苦不堪言的學習歷程,對中國教育現狀進行了發人深省拍案叫絕的控訴批判和反思,將被中國教育扭曲的層層面面,上至社會、學校、教育機構,下至老師、家長、學生本身,以獨有的視角進行了審視和剖析。作者在對中外教育進行大量考察借鑒和比較的基礎上,特別是在對人性進行深刻挖掘和反思的基礎上,對中國教育何去何從提出了建設性思考和諫言。書中涉及的問題不僅局限於應試教育,而是擴展到中國人才培養、人格塑造等深層次問題,以及在這種被束縛被壓抑的教育中青年人應該持有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等等。此書很好地解讀了大陸學生「計算能力世界第一,想像力倒數第一」、高考狀元為甚麼紛紛選擇海外留學的原因,對海外人士了解研究大陸教育,是極好的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