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隐痛与暗疾

    作者:魏邦良

    理解他人,不易;认识自己,更难。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笔者在本书中解析了一个又一个他者,不如说笔者在本书自剖了一次又一次自我;与其说笔者在诊断他人的“隐痛”,不如说笔者在探寻自身的“暗疾。
  • 中国何以文明

    作者:许纪霖

    中国的崛起已经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而文明的道路却依然漫长。我们之所以会在富强与文明的路口犹豫不决,并非我们真的有多特殊,而是中国还无法与自己在近代的屈辱历史和解,也就无法与当日之列强今日之主流世界和解。所以我们一昧追求国家之富强,却忘了文明也是与世界、与自我历史和解的一种方式。本书精选许纪霖关于“富强与文明”这个话题的十多篇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崛起之后,如何走上富强与文明的和谐共生之路。 《中国何以文明》是著名学者许纪霖深入思考中国文明和富强之关系及未来走向的最新力作。许纪霖指出,富强不等于文明,光富强只是等于土豪而已,文明之路才刚刚开始。《中国何以文明》犀利观点直指当下,针砭时弊,像一盆令沸腾中国清醒的冷水,令读者理性反思
  • 扯经

    作者:自扯自蛋

    比丘僧与师傅、小北的聊天记录
  • 老梁观世界

    作者:老梁

    《老梁观世界》是著名主持人梁宏达首部杂文集:裸婚、物价、拆迁、医改、公共服务……说的都是咱们身边的事儿,《老梁观世界》视角独特;反腐、炒作、食品安全、财富移民、自主招生、世界杯……侃的都是咱们关注的话题,他观点独到;曾国藩、李鸿章、巴菲特、霍英东、莫言、林书豪……细数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他独辟蹊径。纷繁芜杂的时事热点,条分缕析为你层层剥开背后真相;博古通今、鞭辟入里、又不乏来自民间的体恤与关怀;深度、广度、高度,一个都不能少;广博、睿智、犀利、幽默,酣畅淋漓,让人拍案叫绝。听铁嘴老梁掰扯这些事儿……
  • 常识与通识

    作者:阿城

    阿城先生的《常识与通识》是中华书局推出的“作品”系列之第二种,“作品”系列为文学大家的文化随笔。之后会陆续推出阿城先生的《闲话闲说》以及沈从文先生和汪曾祺先生的经典作品。 *《常识与通识》是阿城先生一部关于文化的随笔集,其经典性无需多言。每看一遍,有一遍的发现和收获。 *《常识与通识》以布面精装的形式重新出版,阅读收藏两相宜。 《常识与通识》为阿城先生的一部经典随笔。阿城先生近二十年前思考的问题,诸如基因、人性中的攻击、艺术与催眠、情感与化学等等至今还让人脑洞大开,见出了阿城先生的开阔和大气象。
  • 人生十论

    作者:钱穆

    本书汇集了作者讨论人生问题的三次讲演,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骤”,一为“中国人生哲学”。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谈论“心”、“我”、“自由”、“命”、“道”等终极问题,而不离人生日常态度,启发读者追溯本民族传统的根源,思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 斯文

    作者:易中天

    编辑推荐 ◆ “文人原本是怪胎”——“公知”为何坍塌?“斯文”如何扫地?易中天系列文章,厘清中国文人的品格和品类,清算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红”与“黑”……杯具啊杯具,无意招谁惹谁,只是想说就说。 ◆ “改革是没有任期的”——反对票不该是奇迹,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最该以人为本的,最不拿人当人……谈教育、论时事、辩儒学,针针见血。 ◆ “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离奇荒诞的红歌往事,以及黄歌、蓝歌、白歌、黑歌、灰歌、绿歌……睡觉还早,一起聊聊。 本书为易中天教授谈文化嘴脸的诸文结集。 “文化人的分野”系列文章,从孔子时代追溯文人的源头,探求文化人的品格和品类的分野,在对士人、学人、诗人、文人等类型的区分中,考量风骨、气节、担当、性情、学养和理想,穿透皮相,排列出文化人的精神光谱,烛照中国文人在历史和当下社会中扮演的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角色。在人格光谱的比对中,分明映现出中国古今文人的红与黑。 另有长篇访谈《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的“红歌”往事,透视“红歌”岁月的荒诞和离奇。此外,又有系列专文,就儒家的遗产,与秋风论道;从药家鑫的悲剧,反观中国教育的缺失及教育官僚的职责与担当,伸张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以“方韩之争”,辨析公民的权利与言论的自由。 在《我的父亲易庭源》一文中,易中天深情追忆父亲那样一位老派共产党员的点滴往事。
  • 记得青山那一边

    作者:钟叔河

    《海豚文存:记得青山那一边》讲述了:俞晓群兄主政辽宁教育出版社期间,组织出版过“国学丛书”、“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等书系,格局宏放,影响深远,创造了中国当代出版史的一段奇迹。沉潜蕴藉数年后,俞兄从沈阳到北京,出掌海豚出版社,重出江湖,不负初衷。短短一年多时间,赓续旧梦的“海豚书馆”六大系列已陆续面世三十余种,包罗万象,蔚为大观。他兀自意犹未尽,于是又有了“海豚文存”。 承俞兄抬爱,邀约我担任“海豚文存”总策划。即将出炉的“文存”是与“书馆”平行的一套书系,各具特色,相辅相成。相对而言,“文存”不作细致的划分,来路比较野,内容比较杂,不那么经院,不那么学术;若较诸新鲜感、冲击力和可读性,则容有一日之长,或将不遑多让。
  • 马未都说

    作者:马未都

    《马未都说(厕上篇)》作者早年喜欢过文学,错以为文学是一生的事业,后来发现人生有许多事情比文学还绚烂多彩,就势利地离文学远去了。走进文物领域,深知此处积淀之厚,非一世之功不可攻人,故兴趣盎然。世上凡能成事的人都要保持这种兴奋,持之以恒。王安石所以说:君子不可以不知恒。
  • 英伦采风

    作者:林行止

    这本书于1970年代在香港出版,后多次再版重印。里面收录了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写的短文,不仅记录了1960年代中期作者在英生活的鳞爪,亦反映了一个好奇的中国难民对英国传统习俗的看法。 这些年来,作者重访英国多次,表面上,英国的确随时代的进步而改变,但英国人的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丝毫未变;就此角度看,这本书所记,对了解英国仍有一点参考作用。
  • 建筑的意境

    作者:萧默

    这是一本关于建筑艺术欣赏的随笔集。 本书是建筑史家萧默关于中西建筑史的学术随笔,文章短小,浅显易懂,可读性强。 作者把中西建筑置于思想文化的背景下解读,清晰地展现出了各种风格的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气质。让读者深入了解中西建筑大到宫殿小到民居的形态和制式所含藏着的文化内涵。 书稿通过文化解读建筑,为中西建筑的每一种造型每一个细节都找到了文化的脚注。 同时还比较了中式建筑和西方建筑大相径庭的审美意趣,揭示出了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
  •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

    作者:范希衡

    本书是一本比较文学研究专著。第一部分追溯了赵氏孤儿本事的演变,探讨了纪君祥为影射时事,抒写当时反元复宋的共同意识而作此剧的命意所在,进而对《赵氏孤儿》和《中国孤儿》两剧的背景和艺术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比较。第二部分是作者精心翻译的伏尔泰《中国孤儿》的中译本。
  • 单向街 003

    作者:郭玉洁 主编

    本期是围绕复杂• 性这个永恒主题进行非虚构类写作。 《单向街003》坚持“纪录、探索、批评”的理念。 《单向街003》提供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 《单向街003》杂志书,双月刊。本期是由郭玉洁主编,专题:复杂•性。撰稿者和采访对象有:许知远、关锦鹏、何春蕤、哈金、黄丹、孙歌等。 单向街系列,坚持“纪录、探索、批评”的理念。以非虚构类的报道、评论,摄影作品为主。将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引入中国,鼓励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吸引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情绪中去。《单向街》的特性,在于它思维的更年轻化与更敏锐的时代感。内容与时代贴得更近,中国正是一个各种社会实验的万花筒。在设计上他更与国际潮流接轨,在写作上它则试图树立非虚构类写作的标准。它还建立起一支以调查性记者、年轻学者、摄影师、艺术家为主的作者队伍。
  •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曾巩

    作者:康震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曾巩》内容简介:韩愈,一个倔强的儒家道统的倡导者,以继往圣绝学自任;柳宗元,一个形单影只的被流放者,在边荒之地面对自然吐露内心的苦闷;欧阳修,一个以“醉翁”自居的宰辅重臣,依靠宽容与长远的眼光,提携了一批青年才俊成为北宋文化的柱石……《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所做系列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 在傻子和英雄之间

    作者:徐贲

    芸芸众生的群众常常被看成是既愚又傻的群氓,“群氓是挣脱了锁链的民众,他们没有良知,没有领袖,没有纪律,他们是本能的奴隶”。至于那些尚未能挣脱锁链的傻子群众,他们更是只有两种活法:“一种是像狗一样跟着主人的单个奴隶,另一种是像牛那样聚集在一起的集体奴隶。他们都被主人的禁止和规定死死困住,是没有变化可能的苟活者”。 但是,《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说,“上帝挑选了世上愚蠢的来挫败聪明的,挑选了那些柔弱的来挫败那些强悍的。”傻子就是上帝挑选出来挫败权贵的弱势英雄。面对他们所无力对抗的权威和秩序,群众选择的是“傻”和“愚”的假面扮相,进行的是弱者的狡黠抵抗。当傻子和装傻子于是成为一种深藏若虚的坚韧、深沉和机敏。 那些拥有两张不同面孔的普通庶民,他们的世相混杂着难以捉摸的偏执和高尚、残忍和善良,既是专横的,又是理想的,看似一览无余,却又深不可测。本书中的34篇文章从多个角度讨论了与当今“两面群众”有关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的公共伦理、集体记忆的表现特征、群众与暴力的内在联系。这些既是“群众”的问题,同时也是“民众”、“人民”、“公民”和“人”的问题。 两面群众的不断产生和繁衍不绝,根本原因在于人真实存在的异化,以及公民民主环境的缺失。群众的涣散、懦弱、猥琐、犬儒、盲从和暴力并不是他们作为人的全部。当今中国的群众危机,从根本上说,是公共生活和公民社会的危机。相信群众会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这个危机,是基于对人有自我完善能力的信念,也是出于对民众要成为堂堂正正公民的期待。
  • 钱钟书作品集

    作者:钱钟书

  • 细读红楼

    作者:叶沙

    《细读红楼》的内容最早出现在《相伴到黎明•子夜书社》节目中,二〇〇二年三月和二〇〇五年十二月,每周一次,作者叶沙为沪上著名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她介绍了《红楼梦》中的七个人物,并整理出文字稿。之后三四年,在上海社科院张文江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下,作者不断修改,几经易稿,终于成书。该书不同于往常的红学研究读物,作者将她的个人观点深藏于小说般的行文之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原著蕴蕴如渊的深层内容,几乎无一言涉及红外。是又一部探索《红楼梦》的的新奇之作。
  • 闲来翻书

    作者:黄荭

    本书由作者近年来的书评结集而成。
  • 中国心绞痛

    作者:张鸣

    《中国心绞痛》为张鸣先生近来撰写的时评文章结集,谈及文化、政治、民风、民族、教育、自由、学风等社会让人不忍目视的林林总总。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力和思想见地,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使得人读之如醍醐灌顶。在快感与痛感之间,催人省思,给人启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中国心绞痛》集合了张鸣先生近来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天下有心人自当体会张鸣先生的良苦用心!
  • 人物与掌故丛谈(上下)

    作者:苏同炳

    历史与掌故学家苏同炳先生就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经搜罗考据,深入肌理地展开史事与人物的讲述与分析,表达作者独到的见解,避开平庸乏味的角度,思考历史与阅读历史的乐趣自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