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日出而作
作者上世纪90年代曾在《读书》杂志上开专栏“日出而作”,现用作本书题目。本书是作者搜集开掘历史资料,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徽州学研究之余的随笔,分为与中日文化交流史有关的随笔、与徽州文书研究有关的文字、与中朝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文化嬗变有关的文章三个部分。作者虽然是严谨的学者,但随笔文章却是典雅多姿,有趣而知识性强。比如九连环这种古代流传下来的益智玩具,如何进了安徽的目连戏,流传到东瀛;而风水先生的家传秘本,如果让常人看,味同爵蜡,不知所云,然经过作者反馈,则生辰八字、摆灶、安床等,都有成了家族、风俗等“隐私”的索引;今天报道有海外婴幼儿奶粉免费派送到医院,吊起婴儿口味,而作者据九十年前的美国奶粉广告分析,打开市场突破口首选是医院,然后是请“托”,“古今广告之套路其实并无二致”。 -
读库1002
一套失落民间的相册,引发了摄影界、学术界的无尽话题,也成为人类学研究的生动标本。 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连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福州的叶景吕先生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六十二张,还有他 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四十年和六十年时和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从第一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同胞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 一年一照,是人生的仪式。一站一坐,年度交替,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六十几张照片,叶景吕的目光始终淡定从容。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但他对世间的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正是这种内心的充盈和强大,人格的独立和坚定,才造就了表面上一如既往的恬淡与笃定。他的一生,没有奇迹,也从无荒诞,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让身边人都享受着与他共处的阳光与温情。 “叶先生安息四十年后,我偶遇了他,不惑之年的我,也重新认知了自己和生活。”对这套照片做出详尽考证工作的收藏家仝冰雪说。 肖逢先生的“私人编年史”进入到1998年,以兼并、破产为主要方式的国企改革“攻坚”阶段,在这一年的搏杀尤其惨烈。他所在的钢铁厂也没有逃过这一劫,并上演了一出悲剧:“我去了车站,看见全厂大部分职工和家属以及很多周边居民聚集在铁路两旁。路基下,武警部队陆续开来,本地警方在维持着秩序,一些工人和家属给现场的人们送来开水。停止行驶的列车没有开门,旅客们很平静地看着外面这沉重的一幕。没有人来协调劝解铁路上的人们散去,等到武警部队集结布置完成,指挥的高音喇叭响起,我们最不愿看见的事终于发生了……当天晚些时候,铁路恢复了通行。” 前不久,我参加杨葵老师的新书《过得去》读者见面会。他当年编辑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正版销量将近二百万册。那个年代,中国家长望子成龙之切,让我突然联想到肖逢老师文章中的一段话:“破产后的厂里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孩子们读书普遍用功了。重工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子弟校的教学水平比不上地方,加上厂里劳动密集型的用工机制能完全解决子女的就业,读大学本不是必须的选择。也许是破产和“铁路事件”给所有人都烙下太深刻的伤痛印记,促使孩子也懂事了很多……” 《北京四中》一文,是诗人北岛的个人回忆录。“1965年暑假收到录取通知,我终于考上北京四中。”过后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四中从此正式停课。“听到这一消息,我跟同学一起在教室欢呼雀跃,但自知动机不纯:那正是我数理化告急的关头——期末考试在即。”经历了两年的荒诞岁月后,他们又被裹入“上山下乡”的洪流,“北京火车站成了我们最后的课堂,新的一课是告别”。 《联大八年》是上下两册旧书,由西南联大的一个学生社团“除夕社”所编,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1946年出版。六十年前西南联大学生记录下的一百零二位教授,应该是最“原生态”的西南联大研究资料了。 对于研究回顾西南联大来说,这两册小书是珍贵的史料。收藏此书的张家荣老师说出对其的观感: 一是真实的教授。这些教授走着坐着、笑着骂着,支持或反对,学问或者政治,都在学生的面前一一展现,令人感佩。 二是真实的文字。虽是联大教授的小传,但应当是我看过最有趣也是最好的人物小传(所见有限),不是新八股,没有ABC,没有一二三,感性文字,感性人物。里面的人物以细节示人,使人的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与当下介绍人或者名人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稍稍对比一下就发现了。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写?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三是真敢写。写这些教授小传的多为学生,有的很言辞很激烈,有的还用不断的反问,有的很冷静,有的很幽默,不但语言风格不同,而且里面人物风格和政治观点也不同(他们居然都能很好地相处)。还让人有点感慨的是,这些“同学”所写的教授,有的还是当权的人士,喜笑怒骂,居然不“害怕”报复。 四是编者的执着。这两种小册子印制恶劣,错字漏字不少,字迹模糊,纸张也很差,看不清楚,为了录下来,我连猜带蒙,费了不少时间,大致也就是目前这个样子了。但是当看完《后记》的时候,就会由衷地佩服编印者,并向他们致敬。 “那部分‘联大精神’失掉,实在太可惜了。”他说。 仓央嘉措活佛的诗如今风行坊间。而在《仓央嘉措圣歌七十首》的译者龙冬先生看来,“从历史背景和他生活信仰中剥离出来的仓央嘉措,已经变成一个‘情圣’ 了。这是对他的误读”,“仓央嘉措同他的作品,是现实、历史、文献、愤怒、沉痛、讽刺、隐喻、批判、孤独、压抑、冤屈、厌世、反抗、沉郁、缅怀、坚韧、信仰、感悟、意念、叛逆、理想、矛盾、宿命、率真、早熟、敏锐、豪放、焦虑、敏感、慈悲、预言。他无所不包,唯独不是一个‘情圣’”。 本辑藏书票为李晨老师绘制《鲁迅与他笔下的人物》。 -
一沙一世界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 林毅夫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易纲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 联袂推荐 风靡网络的通俗经济学奇葩《人渣经济笔记》精粹 有史以来最受追捧的经济学博客 挑战国人在经济领域中偏执而谬误的固定思维模式 呈现大众最关注的经济现象背后独特的经济学视角 分享浮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理性而清澈的学者声音 经济学者郭凯博士集集四年来人气爆棚的博客《人渣经济笔记》之精华,以独特富于个性的视角、轻松不乏幽默的笔触,将最关乎民生、最具争议性与迷惑性的焦点问题信手拈来,为你一一解读、一一呈现。 最生活的经济现象:堵车、刷卡、看病、肥胖…… 最热门的经济话题:房价、通胀、就业、股市…… 最经典的经济概念:价格、供需、效率、均衡…… 本书作者通过对当代世界特别是中国社会与经济现象的洞察与反思,辅以鲜活而细节化的独特视角和切入点,引领读者随着他的思想路线看到了诸多问题的真相。见叶知秋、见微知著,作者用常识、逻辑和理性的力量探索与叩问这个时代的疑惑与焦虑,透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经济现象小切口,折射出了理性的思想光芒,帮助我们洞见中国的未来。 郭凯是一位读通了经济学,在主管全球宏观经济事务的国际货币基金工作,又具有中国传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胸怀的知识分子。在这本《一沙一世界》中,郭凯用简单又最基本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娴熟地剖析了近几年发生在中国和全球经济中的一些大家熟悉且关心的大事小情,视角独特,充满智慧,深具功力,很值得一读。 ——林毅夫,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一沙一世界》充满了对世界的理性思考,从经济学视角为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值得一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易纲 理性沉稳而不乏激情,观点独到而出之平易,持论较严却充满机趣。《一沙一世界》的书名恰如其分。上乘的博客文章应随手拈来、皆成妙谛,却也极易流于碎片、芜杂。作者之文单篇选材不拘一格,角度多变,结集起来又体系严密,思想一以贯之。这都有赖于作者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 ——胡舒立 财新传媒总编辑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涉及范围广泛,从古到今,从文化界到官场,描述了复杂的社会现象,嬉笑怒骂淋漓尽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深具学术功底的随笔和杂文。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书情书色二集
《书情书色二集》内容简介:买得珍爱之书打死也不卖,一乐,笑傲江湖也,卖掉某书顿时后悔复高价买回,一乐,收本复失地也;见好书流落地摊,虽自己有藏仍坚决购回,一乐,救风尘也;在书店见自己大作单卖特价即尽数买回,一乐,领走失的孩子回家也…… -
观念的水位
作为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刘瑜的文字向来拥趸众多,之前的作品更多关注美国民主,与中国相关度不高。而本书更多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比如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赞比亚等,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而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这无疑让这本书更生动,更接地气。 喜欢刘瑜文字的人,在本书中仍然可以找到惊喜,她是幽默的:“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她还是犀利的:“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书中内容,包括、国际时政、政治书评影评以及一些个体化思考的杂论,更为多样化,阅读上带有跳跃感,但并不会有断裂之感,相反,用刘瑜自己的话说:“我相信这些文章集结在一起所传递的信息,相比它们零散的存在,其重量和清晰度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值得被反复和清晰地传递。” 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环节,而本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 -
浆果与流转之诗
《浆果与流转之诗》是诗人、青年批评家茱萸的第一本文化随笔结集,是作者“立此存照”、“结束铅华”的少年之作,无腰封,无前辈序言,无名人师友所撰之荐语,亦无心趋附阅读潮流,是一本素净之书。 该集第一编由一组以人体各部位为书写对象的随笔组成 ,旁采诗词、哲学及社会学诸领域材料,以独特的话语方式言说肉身;第二编收录两篇解读古典空间的长文、三组专栏文章、一篇话题性随笔以及一篇艺术评论。 集中大部分作品已在2009-2011年间陆续见诸《山花》《艺术世界》《青春》等刊物。作者诗人出身,更自身边师友处得益既多,故笔端不只有诗人式的细致入微,更兼有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反思与批评之锋芒。 -
台湾,我不是来玩的
一个陆生,和他所知、所见和所爱的台湾。 -
石述思说中国
《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层矛盾分析》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分为政策之思,价值之辩,富贫之觞,教育之考,文化之思,时事随笔等几部分,分别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各阶层的矛盾。《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 层矛盾分析》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情色夭夭
《万象》杂志,创刊于1998年,得到知识界、读书界的支持和关爱,在海内外旧雨新知中获得了广泛好评。《万象》以奉献思想美文、雅趣小品,满足广大读者的不同阅读情趣为标准,为书香人间尽绵薄之力。 大作家的情色执照 陶杰 中国的“圣娼” 施康强 情色和身体 康正果 怕老婆和偷汉子的故事 方平 世纪“同志”英雄榜 迈克 假性经:男界•艳遇 迈克的同性恋散文 陈子善 非常男性与非常女性 刘心武 单身汉并不总是快乐的 刘铮 闲话“那话儿” 刘铮 色情不尽低级 方非 治疗性无能的开山祖师 董鼎山 娜塔丽,她的沙龙和女人 毛尖 从同性恋市长说到权力游戏的妙用 陈彦 一生专注于女人的身体 马振骋 被亲吻过的嘴唇 谈瀛洲 探戈定义了爱的行为 陈耀明 阅读,旅行与爱情 苏友贞 花都青楼往事:一八三○至一九三○ 甲马 XX XY:说不尽的男男女女 张恩华 带着孩子去看色情艺术展 李公明 西门庆的书房 扬之水 洗澡水的色情想象 孟晖 情欲夹万的密码 迈克 别谈这个好不好 江晓原 威尼斯,同志们的天堂 毛尖 古今多少床事,尽付笑谈中 小白 像一个塞满胡桃的褐色避孕套 黄灿然 从《诗》三百到《夹竹桃》 情诗之中国篇 江晓原 -
第四节是物理课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成长笔记,有的人保留在记忆里,有的人记下来,时时捧读。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黄思路愿把她的这本成长笔记奉献给读者。随着她的笔,我们仿佛走进了她的生活,走进她的心里,和她一起感受快乐,感受苦恼,感受温暖,感受爱…… -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
《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内容介绍:年轻、有激情、雄心勃勃——这就是荷兰建筑师约翰范德沃特2004年在快速现代化的中国事业起步时的样子。作为NEXT建筑事务所的台伙人,他想要把NEXT国际化的理念在中国付诸于实践。 接下来的时光相当地忙碌,上百万平米的设计成果在中国的土地上成为现实。约翰的西方思维架构在中国的背景下需要被不断地重新审视,他遇到大部分的限制和状况都是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关系的不同所导致的:不理解对抗、误解、接受、认识、形成共识,最终达到互惠互利。 约翰·范德沃特编著的《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改变你--一个荷兰建筑师的中国工作手记》是作者个人的、心平气和的,偶尔还带有幽默感的对真正建筑的热衷的真实记录,也阐释了一个问题:西方的设计如何才能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比如中国,做到持久耐用? -
谈美
本书写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成书的三年之后,以书信形式,以青年读者为对象,谈艺术与美,但着眼于美化人生,与“十二封信”一脉相承,被称为“第十三封信”。这本美学入门之书,也是“通俗叙述《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朱先生在聊天的过程中给与读者美的启示、美的教育,引导读者逐步认识美,理解美,掌握美的体系。 -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
诗意的文字、如画的情境,刘墉追溯爱的原乡,除了触动每个人心中那概弦外,更有大千世界的感念。 栩栩如生的人物、既熟悉又惊奇的事件,读者从这些故事中,看见刘墉一颗浪漫易感的柔软心。 本书精选刘墉各个时期的私房书,书中的故事主角都是他,只是或以小说或以散文形式呈现,有笑有泪有智慧,是了解刘墉私密心情的新通道。 -
转角遇见李清照
《转角遇见李清照》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意识解读宋朝著名词人和词作,在讲述词人生平、解剖古人心态和情愫的同时,也串联编织出两宋时代的人文画卷。《转角遇见李清照》将对诗词的解读,融入历史风貌的描述和世态人心的剖析中,达到词、史、事、人交融。既有故事亦有情意抒写,缅怀盛世古人时亦不乏风趣的指点评价,是关于宋人宋词的独特读本。 -
这个天国不太平
有人热捧有人臭骂的太平天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民间史学巨著《天国志》作者陶短房新作《这个天国不太平》从历史的细节剖析这个天国的各类人物与事件,揭露光怪陆离的天国表象之后的真相。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洪秀全身边的女人、子侄及其驸马、妹妹的故事;第二部分细究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如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重要人物的历史与命运;第三部分剖析太平天国不为人知的一些现象:如国宗、女营、花旗、文官、小兵以及读书人的地位等。作者文笔细腻,论据翔实,使人对太平天国的历史真相有真切的了解。 【读者评论】 初见陶短房写的历史随笔,感觉非常不同。他的文字,若非在史海里浸润多年,无论笔下如何生花,都办不来的。这本太平天国的历史随笔,写得好。 ——知名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鸣 有理有据,读史佳篇! ——网易网友:历史长河 太平天国像是笼罩在一团迷雾中,经常让人感觉是神神鬼鬼的,难得你梳理得这般清晰,其中花费的坐冷板凳的功夫,怕是难与人言,佩服佩服。 ——网易网友:张永久 看这些文章,尤其是其中一些颠覆性的文章,真让我感到异常惊喜。尤其是陈玉成的。 ——百度网友:雁小驴 -
烹宰为乐
本书写出了蔡澜先生走遍天下、吃遍天下的独特体验。从果、茶、酒、药、各式小吃,到天香楼、南北行小巷、梵蒂冈的酒吧,及豆芽、泡菜、猪耳朵等极其普通的食材,还有菜场买菜、夜半与友人分食萝卜干、美女怀中吃海鲜、法国的饕餮大餐等等;短文短句,谈吃、谈喝、谈文艺、谈风物;大食肆有份,小炒饭也讲,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文字间透出诱人的食物之香,更有清亮厚实的生活原味,快乐、苦闷、风光等诸种人间烟火之妙尽显笔端,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
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
这是一本真诚感人、质朴无华的心灵悟语、散文随笔集,作者退休后离开繁体喧躁的北京城,隐居乡下或海滨时,每日独对日月星辰、海浪潮涌、四季轮转,写下这些文字。作者自言,“我是个冥顽不灵的无神论者,难道我就不可以有精神生活?我准备在此记录我的静修心得,因此将此书定名为《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其中所有文字只是直抒胸臆而已,并无探索哲学、启迪大众之意。这本书是我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我内心矛盾、挣扎的记录。我想,正因为这一点,或许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这些心灵悟语,从无神论信仰入笔,既写了静修生活和心得,并对存在、自由、激情、爱情、快乐、生死等反复思考,充分体现一位大学者的内心细腻情怀和理性哲思。这部作品,风格清新、大气从容,不仅有梭罗的超然、罗素的自由、海子的自然,还有叔本华的虚空和福柯的激情。当然,她的文字最少不了的是灵魂深处对王小波的思念,和自己当前生活的知足感恩。 -
拙匠随笔
本书称得上是一本“大师小书”。染思成先生以随笔的方式,漫谈中国的建筑,文笔优美,深入浅出,立论清新,言之有物。是一本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优秀读物。这本书收入梁先生的8篇科普作品,另外还收入1950年写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 建筑界业内人士、青年学生以及文化爱好者,都是本书的读者对象。 -
世界观2010
《世界观2010》内容简介:一人一副眼镜,看世界;一人一种态度,说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名人在此,变成了人名。他们脱去了公众形象的马甲,露出血肉,内心开始独白。在这里,名声如浮云,成功学显得可笑。各人被当代社会情境所激发的思考和选择,才真正与公众心意相通。多位当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透过《新周刊》和朱慧憬等采访者,向读者打开。你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困惑、折腾、反思、坚持、狡辩、偏执,也可以看到他们如何自恋、自律、自我暗示、自圆其说、自我解嘲、自我激励。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