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浪迹中国

    作者:[英国] 马建

    上世纪80年代马建在中国3年的流浪经历。一路上他靠干苦活儿———给人理发、绑沙发、算命,卖纱巾、尼龙绳、假洁牙灵或给人画像———挣路费走完了中国。80年代的中国刚刚开放,人们匆忙地钻进了发财致富的浪潮里寻找身份,成了物质的牺牲品。这个叫马建的人辞掉公职去流浪,他知道无法到达什么目的地,他在空旷的大自然里梳理自己的头脑,从反叛社会到反省自我。他觉得流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更能突显个人的处境,也更容易与历史对话。小说揭示了一个人与社会的存在关系。获2002年托马斯·科克国际旅行图书奖。
  • 读史有学问(上.下册)

    作者:冷成金

    读史有学问(上下),ISBN:9787544221603,作者:冷成金著
  • 高原的百合花

    作者:三毛

  • 我的宝贝

    作者:三毛

  • 敌后武工队

    作者:冯志

    《敌后武工队》主要内容:我所以要写《敌后武工队》这部小说,是因为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日日夜夜地冲激着我的心;我的心被冲激得时时翻滚,刻刻沸腾。我总觉得如不写出来,在战友们面前似乎欠点什么,在祖国面前仿佛还有什么责任没尽到,因此,心里时常内疚,不得平静! 的确,心里的不平静,已有十三年了! 十三年前的那年冬天,也正是日本鬼子刚刚投降三个多月,在集宁驻防时,我就想抓起笔来,将武装工作队在敌占区和敌人酷斗、鏖战的一大段生活写一写。党组织给了我力量,鼓励我写下去,同志们也以最大的关怀要我去写。但是,由于当时的文化、政治水平很低, 而主要的是蒋介石又点起了内战大火,所以想写的念头,不得不暂时放下,去参加解放战争。 虽说写它的念头放下了,写它的意愿并没有打消。战斗空隙间,武工队里的战友们的面影时常出现;武工队的一些惊险、感人的故事,也经常让我回忆起来。每当忆起,好像昨天发生的一样。人民解放战争刚刚取得胜利,我便开始动手写这部小说了。 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一九四二年遭到鬼子的“五一”大扫荡,整个局面起了变化以后,冀中九军分区的党,正确执行了党中央的方针,立即组织了一支短小精悍的武装工作队,深入到敌后的敌后,去开辟工作,去打击敌人。
  • 缘缘堂随笔

    作者:丰子恺

  • 鱼目集

    作者:卞之琳

    圆宝盒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捞到了一只圆宝盒,装的是几颗珍珠:一颗晶滢的水银掩有全世界的色相,一颗金黄的灯火 笼罩有一场华宴,一颗新鲜的雨点含有你昨夜的叹气别上什么钟表店听你的青春被蚕食,别上什么骨董铺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你看我的圆宝盒跟了我的船顺流而行了,虽然舱里人永远在蓝天的怀里,虽然你们的握手是桥――是桥!可是桥 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或他们也许也就
  •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

    作者:沈从文

    书中收集了作者的《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中国古代陶瓷》、《古代镜子的艺术》、《谈广绣》、《蜀中锦》、《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等文章。
  •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乡土中国》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经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40年代后期,根据作者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
  • 长安幻夜(1)(2)

    作者:韩露(编绘),面堂兄(原著)

    你心中的长安,是什么颜色呢? 扫平六合的始皇帝的宫阙,被兵马俑拱卫的沉默之城,似乎是青铜色的冷光。 威加海内的大汉帝都,榴花与天马携来了玉门关的沙尘。那是火红与黑暗交织的风烟。 豪华绝代的隋室京城,下扬州的龙船还不及回銮,凄艳的胭脂色已随琼花玉树凋零。 而那个有着牡丹烈酒,有着李白杜甫,有着霓裳羽衣的长安呢?是富贵的绯红,还是灿烂的金黄?抑或是艳丽神秘的翡翠绿?也许是有着更多不可思议的颜色吧?像敦煌壁画,像飞天乐舞,各种奇异的色彩卷成云朵,把那座梦中的大城,托起在更高更远的所在,让后世的人们在仰望的同时,又生出似幻似真的熟悉之竿,在朱雀街上牵着白马的书生,是你,不是你呢? 当月亮升起,当夜色飞来,总会有些奇异的故事被书写,他们蘸着月光为墨,写在风上,写在水上,曙光初露就会消失不见。瞥见了残影的你,会为它画上什么颜色呢?为这个属于幻想和夜色的大唐长安。 故事背景: 开元年间,盛世大唐,正是古中国最灿烂的黄金时代。因为国力的强盛,和外国的交往也兴旺发达——搞不好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大唐是世界的中心吧……总之!长安做为神话般富丽伟大的都城,吸引了无数外国人来寻找机会与奇遇。而在居留长安的近十万外籍人士之中,屡屡出现在传奇小说中的“波斯胡”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群。 “波斯”其实在唐朝人的观念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就是指古代“波斯帝国”的概念,在今天的伊朗高原。广义就是指整个中亚与西亚地区的城邦小国。(在今天的伊朗——阿富汗——中俄边境地域)主要居住的是粟特人种,在整个西域以“善作生意,善于敛财”而闻名,日夜奔走在东西商道之上——说粟特人控制了整个丝绸之路的经济运转也不为过~ 粟特人建立的诸多小国家,在唐朝史书中被称为“昭武九姓”,康国、安国、米国、曹国、石国等等,而他们来到长安后,就以国为姓,在长期生活中越来越汉化了。看到这里列位就明白了——《长安幻夜》的男一号安碧城,就是来自“安国”(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绿眼睛波斯美少年~哟~ 粟特人不但擅长作生意,而且擅长作珠宝、香料类的高端生意,他们控制的高级进口消费品,也决定着长安城的奢侈梦幻,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开在长安西市的“水精阁”,就是这样一家专营珠宝玉器的精品店——卖出的宝物,也许只会成为装饰或者财富,但是,也有可能,在某个夜晚成为神秘的故事,带你进入一段想不到的奇遇…… 在某个美丽的黄昏,一位李家皇族的少年,薛王府的九世子李琅琊,走进了水精阁,遇到了漂亮而爱钱的波斯店主,买下了一件玉器——也从此开始了长安城里一个个幻夜的传奇……
  • 我的心在高原

    作者:叶多多

    本丛书所编为非虚构散文,广义的散文,不拘记叙、抒情、议论,不限文章、日记、书信,重要的是同大地的关联。这其中,有泥土的沉重、朴实、芳香与苦涩,有水的柔润,也有干旱及焦渴。地丁是一种野草,地丁是“地之子”,开紫花者为紫花地丁。紫色,是血的深红外加了幽黯的颜色,可以看作是一种身份或品质。紫花地丁原产中国,具本土性,民间性,全草入药,是古来草野小民常用的疗治诸疮肿痛伪良药。矜贵的君子固然大可以卑贱视之,但似乎这也并不怎么妨碍它的生长,自然也不妨碍对它的利用。这里拿来做丛书的名目,用意在强调它的野性,与大地的联系;究其本义,简括一点说,也就是为人生罢。
  • 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Yasheng Huang

    This book presents a story of two Chinas - an entrepreneurial rural China and a state-controlled urban China. In the 1980s, rural China gained the upper hand, and the result was rapid as well as broad-based growth. In the 1990s, urban China triumphed. In the 1990s, the Chinese state reversed many of its productive rural experiments, with long-lasting damage to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 weak financial sector, income disparity, rising illiteracy, productivity slowdowns, and reduced personal income growth are the product of the 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990s and beyond. While GDP grew quickly in both decades, the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growth differed substantially. The book uses the emerging Indian miracle to debunk the widespread notion that democracy is automatically anti-growth. The single biggest obstacle to sustainable growth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n China today is its poor political governance. As the country marks its 3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s in 2008, China faces some of its toughest economic challenges and substantial vulnerabilities that require fundamental institutional reforms.
  • 老盖仙谈民俗

    作者:夏元瑜

    “老盖仙”夏元瑜于老北京生活近半世纪,对民国风俗浸润颇深,点点滴滴,由《老盖仙谈民俗》呈现,皆沾染一种淡淡美感:吉祥画、聚宝盆、吸大烟、传饭统、老爷升堂、小民聚赌、丧礼、鬼节、扶乩的、要账的……种种可爱与无奈,无不折射出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特性。民间生活习俗,自有一种鸢飞鱼跃的生气,历经现实动乱仍得传承,为百姓生息提供一方绿荫,这也是民俗一再让“老盖仙”牵挂的原因。 --------------------- 目录 掌故新说 土包子考 / 王八蛋考 / 盖仙考 / 拍马屁的来源考 / 长生不老的秘术 / 不腐的尸体 / 北平扶乩的趣闻 北平的财神种种 / 刘海戏金蟾 / 吉祥画儿 / 老爷升堂 / 砍人头…… 讲古论今 吞云吐雾福寿膏 / 人类伟大的发明——赌 / 五彩缤纷刺人皮 / 童发十五式 / 穿皮草的学问 / 看了八百年的历书 / 汉唐百戏 / 告别式 / 简化身后事 / 想当初…… 弘扬饭统 饿人谈吃 / 六十万年传饭统 / 进补说人参 / 千年干海鲜 / 三道古名肴 / 皇上的伙食 / 满汉全席 / 汉魏烹调 / 食其肉不知其味——品尝一百十八道牛羊肉记 / 三千年前的食谱 / 酸梅汤和信远斋…… 奇风异俗 春节闲话 / 财神会议 / 访五月花神 / 七夕离恨天 / 千古大情人 / 鬼节•鬼话•鬼画 / 阴历七月的鬼魅 / 庆中秋,嫦娥降世 / 闲话重阳 / 灶王爷升天 / 八戒禅师来的电话…… 附录 从自己胸中流出 梁实秋
  • 中国现代思想散论

    作者:袁伟时

    ——《中国现代思想散论》新版跋 袁伟时 这部小书从交给出版社算起,整整十年过去了,上海三联书店认为此书仍有可取之处,愿意出个新版。责任编辑彭毅文小姐是个责任心很强的新锐,要求笔者为这一版写个序。我想偷懒,把一篇答记者问《我和我的书》交给她作为代序。她意犹未足,先是发来邮件:“先生,我觉得对话的形式有点老土和矫情,没劲!”。后来不打自招,说: “先生,再版序,你得好好考虑一下!我认为《我和我的书》是不错的,但必须换一种写法——袁氏制造的,袁氏风格的,别什么记者采访,假情假意的哈!”或褒或贬,变着法子逼迫我另写,而且还要什么风格的!害得笔者猪年春节不得安宁,老想怎样完成这个颇为刁钻的任务。 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所谓“袁氏风格”的文字;假如有的话,又有哪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大部分中国人都识字,总会写点什么。但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模子里印出来的,有给人们深刻印象的独特风格,谈何容易!何况自知从小没有在文字上下功夫,又长期生活在学舌是免祸不二法门的环境中,要养成个人风格更是戛乎其难!这个编辑小姐要笔者交出有“袁氏风格的”再版序,岂非刁钻? 童年在家乡,不时可以看见路边或山坡有砖砌的小火炉,嵌着一块刻上“敬惜字纸”的小石碑;给十几家人放牛的老汉官生常常把捡到的有字的纸张放到里面去,用火燧点着烧掉。他不识字,行动却那么自然和虔诚,想必是表达对创造和传承文字和文化的圣人的敬意。民心不古,此景早已消逝;但私心以为白纸黑字,字字体现着学养和人格,对文字实在怠慢不得。 在中山大学哲学系承担的主要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从开天辟地至20世纪初,中国其实没有纯粹的哲学;哲学史云云,大都说的是思想文化史。与教学相适应,研究、写作主要关注中国19、20世纪的思想文化。在这个领域如果说我有些微贡献的话,可以归结为不肯讲假话,努力讲真话,因而终结了若干神话。本书初版自序题为“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这是我不悔的追求和信念,本书各篇应该是其中的佐证。 “人是观念的囚徒。”知识分子的天然职责是守望历史和社会,观察,分析,创造,推动观念变革。不过,回顾19、20世纪中国史,往往新不敌旧,偏激压倒理性,过时的思想桎梏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谓触目惊心。在本书的自序中说及我当时的一些忧虑。十年过去了,当时提及的后现代思潮仍旧是知识阶层一些人自娱自乐的话题;民族主义却更加瞩目惊心。 本书写作和初版前后,以日本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为师,吼叫“中国可以说不”的浊浪在神州大地翻滚。初版自序有感而发,用一页多的篇幅四大段话批评了“扭曲了的民族主义情结”。“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些话不同的读者自然有不同的感受。不幸,十年过去,字字句句好像是针对今日的时评。 任何国家面对被侵略、被压迫的境遇,眼泪,空喊,鲁莽,都与事无补。高呼打倒洋鬼子,非常容易;但是民穷国弱的状况不会因嗓门大、声浪高而改变。 19世纪的大清帝国为什么会一再被侵略者打得一败涂地?拒绝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 20世纪的中国为什么还是那么坎坷?不愿认真接纳以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为标志的现代主流文化。三分之一时间视之为敌对力量,其余日子则摇摇摆摆、扭扭捏捏,当权者只要对他有利的部分,而拒绝其余。 2001年中国毅然参加WTO,1997、1998中国在联合国两个主要人权公约上签字,总结和巩固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既是制度选择,也是文化选择。是沿着这条康庄大道前进,还是一步三回头地徘徊?这将决定21世纪中国人的命运。在思想领域,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和斗争哲学孑余是冀图把历史进程往后拉的三驾马车。 以民族主义来说吧,它的狂热信徒在这十年间,似乎没有多少长进。他们和19世纪的先辈一样,词穷理拙之际热衷鼓动民族情绪,给反对自己观点的人们戴上“汉奸”、“卖国贼”的大帽子!被愚弄的人们跟着起哄,严肃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讨论演变为情绪失控的骂街! 近代中国当然有背叛正义出卖国家利益的罪犯。20世纪30、4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汪精卫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文武官员与侵略者合作,出卖被侵略国家的利益,践踏了正义,谴责和惩罚他们的叛国罪行是罪有应得。但是很多所谓汉奸、卖国贼却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 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是这些“汉奸”、“卖国贼”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第一.信口开河,哗众取宠。 最新的一个例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新闻研究所前所长喻权域和腾讯网记者一段精彩对话: 喻权域:“比如人民日报有一个人叫马立诚,他到日本出了一本书叫做《日本不必向中国道歉》,这不就是汉奸嘛。日本侵占中国在抗日战争死了好多万人。 主持人:马立诚说日本不必向中国道歉的直接理由是什么呢? 喻权域:我没有看这本书。” 太惊人了!没有看过别人的书,就据以断定人家是汉奸!进一步考察,问题更加严重:马立诚根本就没有在日本出版过所谓《日本不必向中国道歉》的书,也没有发表过有这样意思的言论。 更深一步看,能够以言定罪吗?判断言论的是非非常困难;凡是创新的言论,更非一般庸众所能立即理解,却对国家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所以,现代国家都把言论自由视为不能侵犯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进器。加上马立诚不过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记者和编辑,没有掌握国家权力,有没有机会接触国家重要机密尚待考证,更没有出卖国家机密的记录,怎样“卖国”? 好在马立诚大人大量,深知“最高的轻蔑是无言”,不屑与这位过去的顶头上司(此公曾任《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和编委)计较,不然的话,毁谤罪是逃不掉的。 这不是此公偶然的失误。他说当代中国史学家有否定日本或其他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汉奸言论”,同样是没有看过或者没有读懂有关文章而想像出来的。这样的人居然以爱国主义典范自居,太搞笑了! 第二.无知。 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恭亲王奕訢,长期担任大清帝国朝廷最有权势的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领班大臣。他运用手中的权力力图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支持者。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状况下,他反对轻易挑起与列强的争端,实行必要的妥协,争取一个有利于中国稳定和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于是,一些文人称之为“鬼子六”。他是皇族,与汉族无缘,要当汉奸也不够格;自强运动的中坚被诬“卖国”,黑白颠倒,莫此为甚。 署理过广东巡抚的郭嵩焘,1876年奉命出使英法,是大清帝国第一位驻外公使。湖南家乡那些穷酸秀才们居然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商议要烧掉他的房屋。有的人还编对联骂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把奉命出任外交官看作是“事鬼”——为洋鬼子服务,是判定“汉奸”大罪的主要根据! 如此给“湖湘文化”抹黑的典型事例,不是偶然发生的。“湖南知识阶层中一些勇于接受外来文化的人士成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先驱。但这个省的城乡又是内地最为封闭的地区之一,加上素来民风强悍,三合会等秘密帮会人多势众,排外风波层出不穷,令地方官员穷于应付;连挂设有线电报线路都一再遭遇麻烦,不得不中断。” 例如,1892年5月,郭嵩焘出使归来已经十多年和魂归道山了,电报公司在湖南澧州(现澧县)挂电线,“电杆木料运至马家河尚未起坡,讵有乡愚聚集多人,将营勇殴伤,幷烧去电杆四十余根。”后来愈演愈烈,“津市电杆一千二百余根……被痞匪纠众烧毁净尽”, “澧民将已立未立电杆烧尽”, 工程只好停止。 第三.偏执。 在近代中国,曾国藩是身负骂名最久的“汉奸”了。1943年,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撰写长文:《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大骂“他成为百年来一切出卖民族的汉奸与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的开山祖。”理由呢?慈禧等人“知道了挽救满清的统治不能依靠满人而要依靠汉奸”;“曾国藩及其领导的一群人,丝毫没有民族思想。他甘心做满洲皇族的忠实奴隶,屠杀汉人。对新来的侵略者,又甘心当忠实代理人”。 关于曾国藩等晚清洋务派的外交政策,不少专著已有系统论述,1992年出版的拙著:《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增订新版改名为《晚清大变局》)也已表述了一得之见,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言。他把汉人为满族人做皇帝的大清帝国服务视为划定汉奸的主要标准,实在不伦不类,无疑是这位史家的一大败笔。 有趣的是,个性张扬的毛泽东不吃这一套。同一年,八路军《军政杂志》全文出版了《增补曾(国藩)胡(林翼)治兵语录白话句解》,并于1945年再版发行,要共产党的军事干部好好学习。 毛泽东当时是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没有他的首肯,此事是办不成的。与此同时,“在延安,他(毛泽东)还向一些干部提议阅读《曾文正公家书》。” 把这位“汉奸”捧为治军和修身齐家的典范了! 第四.治学不够严谨。 1919年五月四日的爱国大游行,高喊“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国贼指的是: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壮烈的一幕是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与日本的交涉有没有犯下卖国罪行,是有争议的问题。以二十一条的谈判来说,作为外交总长的陆宗舆可谓想方设法减轻了中国的损失。 要是说五四当天学生们烧别人的住宅是爱国情绪支配下的过激行动,时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还有一些学者指斥他们“卖国”,就有治学不严谨之嫌了。认真研究过20世纪30、40年代抗日战争史的多数学者都会承认,这一时期,尽管华北傀儡政府和僞汪政权曾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列为“咨询委员”、“顾问”之类的帽子强加在他们头上,但他们都拒绝到任,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合作,在重大历史关头选择了正义。史学家理应冷静、全面作出经得起推敲的结论。 第五.别有用心的捏造。 制造敌人,凸显自己的存在无比重要,是政治斗争中常见的现象。于是,一些政客惯用的伎俩是宣布自己不喜欢的人乃外国反动势力的代理人,是出卖国家利益的异己分子,冀图挑起公愤而谋私。 抗日战争期间,陈独秀对外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对内维护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反对蒋介石独裁专制统治。王明、康生之流,居然闭着眼睛说瞎话,诬蔑他是“每月拿三百元津贴的日本间谍”,连鲁迅都上当受骗,信以为真!可是,弄巧反拙,1938年3月15日开始,《大公报》、《武汉日报》、《扫荡报》相继刊登王星拱、梁寒操、高一涵、张西曼、陶希圣等九位著名人士的公开信揭露这个谎言,说一些报刊“诬及陈独秀先生为汉奸匪徒曾经接受日本津贴而执行间谍工作,此事殊出情理之外。独秀先生生平事业,早为国人所共见,在此次抗战中之言论行动,亦国人所周知。汉奸匪徒之头衔可加于独秀先生,则人人亦可任意加诸异己。此风断不可长。鄙人等现居武汉,与独秀先生时有往还,见闻亲切,对于彼蒙此莫须有之诬蔑,为正义,为友谊,均难缄默,为此代为表白。” 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些荒诞不经的言论居然有不小的市场? 愚意以为这样的现象与中国文化的几个根本缺陷息息相关。 一是没有自我反省的精神。 中国缺乏深厚的忏悔传统。个人修养还讲点“一日三省吾身”之类的话,就民族文化而言,总是认为已经达到极致,出现问题不过是执行圣贤教导不力所致。 19世纪以降,中国成了一个一再被侵略者打败的国家,一个现代化迟迟不能实现的国家。古方正药已经不足医治痼疾。除了谴责侵略者的凶狠,分析客观困难外,走出困境的基本方略是找出自己的弱点,学习一切人的长处,勇敢地改造固有制度,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障碍。 强者从来不害怕反省;讳疾忌医是弱者自我毁灭的蠢行。不幸,百年中国的悲惨遭遇,使一些人染上被迫害的强迫症,不但自己不愿也不准别人反思本国的弱点。谁敢违反这个潜规则,谁就是大逆不道!胡适的“买办文人”帽子就是这样戴上的。 二是不讲形式逻辑。 学术界多数人早有共识,从先秦起,中国没有发展起形式逻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缺陷。这个弱点与历代专制统治者的愚弄民众的意识形态相结合,变为中国人沉重的思想枷锁,既妨碍现代科学诞生,也妨碍社会转型。当下的狂热民族主义者继续在这个泥淖中打滚。一说19或20世纪的大清帝国或民国统治者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有错误,他就说你是为帝国主义辩护,是汉奸、卖国贼!把A和B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搅成一锅糨糊;如此弱智,令人哭笑不得! 三是有深远的盲目的民族自大心理。 天朝大国的狭隘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这是妨碍中国人吸收现代文明先进成果的绊脚石。挨打时一味痛骂敌人是蛮夷,以中化道德文章举世无双而安慰自己,坚持不能“以夷变华”。几经挫折,不得不学习洋人的本领,开始走上经济发展的快速路,又来胡吹中国传统文化有别人永世无法企及的特殊基因! 四是没有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传统。 一个现代国家,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公民对历史和现实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议论,非常正常。不过,中国的传统是思想统一,“群言淆乱衷于圣”,泛道德化,泛政治化,以圣贤和圣上的是非为是非,不准越雷池半步!依傍权势或企图依傍权势的棍子党就应运而生了。 知识阶层中的学者群体肩负传承和创造知识和文化的重任。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用批判的眼光观察历史和现状,是这个群体履行职责必备的品格。这些特性是否完全具备,是制约其学术和思想成就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与以宣扬上级或雇主旨意为职志的知识阶层的另一群体(旧时的清客、侍从、御用文人和后来的宣传干部等等)迥异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知识分子居然一再成为“问题”,基本原因就是没有弄清两者的基本区别。知识阶层的品格不应也无法改造。个人乃至整个群体消磨了这些特性,意味着创新锋芒消失,学术棱角磨平,是个人或群体犬儒化的标志,不但是个人的悲哀,受到伤害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一切大话、空话无补实际,真正关怀国家命运,请从维护学术和言论自由开始。 中国曾经沦落为被侵略和被压迫的国家。历史记忆化为道不完的国家和民族的恩怨情仇;但是,思考、观察这段历史请勿忘掉人类文明发展的全局。 任何民族都由吃人生番演化而成。从累见不鲜的血亲复仇开始,群体或个人互相砍杀,归根到底是人类野蛮史的一页。战争当然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对战争罪行,应该桩桩件件弄得一清二楚,让人们永志不忘,不要重蹈覆辙。但记住仇恨是为了化解仇恨。以协商、谈判、民主、法治代替杀戮为解决个人、集体、民族、国家的矛盾,是人类文明不可抗拒的进程。全球一体化及其过渡步骤:地区自由贸易区、地区共同体也将一一化为现实。欧洲共同体以化解仇恨、促进发展的榜样,再一次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前列,21世纪我们应该也能够听到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降生的福音。 2007年3月初稿,4月17日星期二修改定稿
  • 我的教师梦

    作者:钱理群

    《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是钱理群老师巡回五地,连续15次演讲的教育演讲稿合集。“梦想”正是钱理群老师教育演讲的中心词。而大谈理想的背后所隐含的是对于年青一代生命的关注,对民族未来的焦虑。因此,这不是一本以教育专家的身份、眼光、学养来谈教育的书,这是一个从教四十余年的老教师生命体验中的教育,这是一个人文学者眼里的教育。于是,也就有了钱理群老师的两个教育关键词:“生命”与“立人”。《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关注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教育,其着眼点始终是处于身体发育和精神发育不同阶段的生命个体,所遭遇的具有不同特点的教育问题。而对农村教育和打工子弟教育的关注,则贯注着教育“平等”与“权利”意识。
  • 闻香识玉

    作者:知缘村

    《闻香识玉:中国古代闺房脂粉文化演变》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关于妇女文化方面的书。《闻香识玉:中国古代闺房脂粉文化演变》将重点推荐和介绍:闺房脂粉文学、服饰珠宝文化、裙带佩饰文化、化妆梳理用具与脂粉文化。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把握与分析。至于其他类型,我们可视情况和需要,作辅助性介绍。一一列举,难免有所疏忽、省略和大意,不能完全展现出来。其实窗帘门饰壁挂及房内装饰文化、闺中茶具酒器、闺房游戏式样及其宠物玩具种类、婚嫁文化、绣楼用品及其文化如:家具洁具、女工针线、刺绣织物、床上用品、琴棋书画。
  • 中国之欧洲(修订译本)

    作者:艾田蒲

    《中国之欧洲》是饮誉世界的汉学家、比较文学大师艾田蒲教授几十年致力于中国学研究的一部比较文化力作。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开阔的东方意识,从翔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对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历史作了十分精当的描述和独到的研究,并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批驳了“欧洲中心论”,有力地论证了中国思想、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西方学术史和比较文学发展史来考虑, 《中国之欧洲》是20世纪比较文学和西方汉学牵手、搭桥的先驱之作,艾田蒲顺应近代西方学术潮流,为国际比较文学界贡献了这部跨文化、多学科联姻和对话的典型范本。如今,这部大着已经走进中国大学课堂,是无数专攻比较文学和中外文化关系的年轻学子必读的经典著作。 上卷目录摘要 追忆艾田蒲(代修订译本序) 中文版序 法文版序 前言 第一部 契丹寻踪 第一章 契丹寻踪 第二章 耶稣会传教团之前在中国的犹太教和基督教 第三章 阿拉伯世界发现中国(1) 第四章 阿拉伯世界发现中国(2) 第五章 从阿拉伯人的游记到马可•波罗纪行 第六章 马可•波罗(1) 第七章 马可•波罗(2) 第八章 马可•波罗(3) 第九章 中国艺术与锡耶纳复兴 第十章 中国和佛教对魔鬼和地狱表现的影响 第十一章 佛教的重新发现(1) 第十二章 佛教的重新发现(2) …… 下卷目录摘要 前言 第一部 罗马教廷否认耶稣会士眼中的中国之欧洲 第一章 图尔侬事件结局不妙 第二章 梅扎巴尔巴在中国与伏尔泰的缄默 第三章 孟德斯鸠的中国 第四章 欧洲仍在中国化 第五章 为欧洲“爱术”所利用的中国(1) 第六章 为欧洲“爱术”所利用的中国(2) 第二部 17和18世纪欧洲戏剧中的几个中国侧面 第七章 伊丽莎白戏剧 第八章 司马迁的《中国孤儿》 第九章 纪君祥的《中国孤儿》 第十章 从纪君祥到伏尔泰 第十一章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第十二章 《中国孤儿》在英国、德国和意大利 …… 译后记 人地名中外文对照表 书刊名中外文对照表
  • 鬼吹灯外传

    作者:天下灞唱

    鬼吹灯外传,ISBN:9787806899786,作者:
  • 冰魄寒光劍

    作者:梁羽生,卢延光(图)

    梁羽生所著武侠小说,最早在香港正午报刊登,连载时书名为《幽谷寒冰》。 讲述武当北支掌门之子桂华生在西域的传奇经历和其与华玉公主的爱情故事。 (以下梗概由梁羽生家园的天山游龙整理): 武当掌门人“天山七剑”之一的桂仲明之三子桂华生,只因几年前败在天山门人唐晓澜、冯瑛夫妇剑下,因此决心远游名山大川,寻求奇人异士,自成一家创立剑派。一日,他横越昆仑山来到西域,遇到了因受魔鬼花之毒而昏迷不醒的葛腾龙和四川暗器名家唐家唐赛花的养子唐灵,并替他们驱除体毒。与葛、唐分手后,桂华生独闯神秘的魔鬼城,在这里发现了尼泊尔国王的侄子即现任的尼泊尔王子暗中发展国外势力,勾结白、红、黄三派的部分势力,篡夺王位。不久白教长老麦士迦南奉新法王之命宣布与王子断交,尼泊尔王子十分气愤,随后红教的藏灵上人与尼泊尔王子勾结盗取冰魄寒光剑和冰魄神弹。此时一声清笛飘扬,来了一位白衣女子,赶走了尼泊尔王子。她叫华玉,与桂华生相见后,二人情投意合结为兄妹。 桂华生和华玉二人来到念青唐古拉山玉女峰天湖旁,遇到盗宝的魔头藏灵上人,双方展开了一场恶战,藏灵上人败阵而逃。华玉在桂华生帮助下琢冰刨石获得冰魄寒光剑和冰魄神弹两大珍宝,华玉依冰川走向自练冰川剑法,初有所成。两人几天相聚,恋情暗生,而桂华生仍然不知道华玉的来历,分手之后,不禁怅然若失。 桂华生受麦士迦南之托去拉萨参见黄教达赖活佛,在布达拉宫他却意外见到了华玉,而她却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女护法。桂华生不能接近她,心中更加迷茫。桂华生完成了麦士迦南的使命后,南游尼泊尔国,途中遇到印度占婆国王子,龙叶大师的弟子雅德星。雅德星向他索取了一株天山雪莲,去尼泊尔求亲。 桂华生来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结识了名医巴勃。此时国王的身体欠安,不见好转,正请巴勃治疗。巴勃与桂华生调查后知道,尼泊尔王子为篡夺王位,伙同御林军总管和摩兰国师施毒暗算了国王,国王是以得疾。摩兰国师勾结阿拉伯国师提摩达多杀害桂华生。桂华生打跑提摩达多后与巴勃参见国王,却意外遇到了奉献雪莲的雅德星。国王得到天山雪莲疗毒,病体即愈,答应把公主嫁给他。但公主不同意,坚决要求比武招夫,桂华生因钟情于华玉,对比武招亲不感兴趣。 摩兰国师在事败后与提摩达多携宝潜逃。国王请桂华生、雅德星和王子捉拿。与提摩达多拼斗,雅德星身受重伤,桂华生亦是险象环生,恰好华玉赶到,联手打败了提摩达多。王子为杀人灭口而杀死了摩兰国师。至此桂华生才知道华玉就是尼泊尔国的公主。华生不惜耗费内力为雅德生治好了重伤,雅德星感激万分,代华生向国王求婚。但国王却嫌华生出身低微,没有同意,于是华生决定参加比武招亲。在此期间,巴勃要去玛法勒寺为住持治病,华生陪同前往。不料在路上被龙叶大师的师弟阿迦罗所困在山洞中,并一度失去内力。原来阿迦罗误信尼泊尔王子的谎言,认为华生是伤害雅德星的凶手。比武招亲的日期将至,桂华生十分焦急。所幸龙叶大师和雅德星及时赶到,消除了误会,并帮华生恢复了功力。 桂华生回到皇宫参加了比武招亲的赛事,波斯武士邓南遮是报名中武功最高强的人,他与尼泊尔王子相勾结,企图陷害桂华生,却被华玉以高超的武功征服。比武会上,华玉打败了邓南遮,然后与桂华生过招,二人心心相印,一套冰川剑法震惊了在场的武林高手。国王终同意招桂华生为驸马。在婚礼举办之前,王子挑拨国民反对桂华生当驸马,幸得新任的御林军统领拉汗图的解救,才平息了事端。桂华生与华玉结婚后,逍遥尘嚣之外。几年后他们回到了玉女峰天湖隐居,自创了绝世的冰川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