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皮皮鲁和红桃老K

    作者:郑渊洁

    《皮皮鲁总动员之橙黄系列:皮皮鲁和红桃老K》郑渊洁,中国文坛传奇人物,有“童话大王”之美誉。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影响了两代中国孩子。而皮皮鲁是郑渊洁童话中最酷的男一号。《皮皮鲁总动员》是作者近千万作品中皮皮鲁故事的首度汇集,同时以皮皮鲁形象为线索,串连了郑渊洁童话中其他最受读者欢迎的精彩故事,堪称“郑渊洁童话观止”。本套书保持了郑渊洁一贯的文笔风格,语言轻松幽默,流畅风趣,而又不乏思想的深度,在字里行间依然闪烁的是奇异深邃的思想火花。每《皮皮鲁总动员之橙黄系列:皮皮鲁和红桃老K》采用图文混排的形式,让作品的趣味性显得更加浓烈。《皮皮鲁总动员之橙黄系列:皮皮鲁和红桃老K》是《皮皮鲁总动员之橙黄系列》之一。小朋友们,快来和皮皮鲁一起挑战想象的极限吧!皮皮鲁、鲁西西和舒克贝塔打扑克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张红桃K。原来这张牌跑到皮皮鲁身体里去了,它叫醒了皮皮鲁的所有脑细胞,让皮皮鲁变得无比聪明。这样的皮皮鲁用零点八秒就能制作出顶级的恐怖片,还能将自来水变成可乐。
  • 荷花镇的早市

    作者:周翔

    今天是奶奶70大寿,小男孩阳阳和姑姑一起到早市买东西。这个生活在大都市的小男孩对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情兴奋不已。作品从阳阳第一次回到水乡给奶奶过70岁生日时的情景展开,通过阳阳的视角向读者们描绘出一派诗意盎然的水乡景色和朴素温暖的水乡人情。 阳阳睁大好奇的双眼,看着都市生活里从未出现的新鲜事物和乡俗风情:米酒、小猪、斑驳的船影、刚出壳的小鸡、露天的大戏、接新娘的花轿……随着阳阳的视野,江南的诗意缓缓流淌于绘本之中。水乡的水灵动而清澈;水乡的人聪颖而淳朴。在远离喧嚣的沉静与安宁里,江南人不事张扬、心无芥蒂地生活着,江南温暖、纯净如梦中的家园。在车水马龙的世界里,孩子还需要一方安静的角落;在花团锦簇的繁华里,孩子还需要一份质朴的诗意。也许,这就是画家的心愿,他在回忆里追寻渐渐逝去的美,在追寻里为孩子保留一处永不褪色的风景。
  • 欧游心影录新大陆游记

    作者:梁启超

    他说:天下最繁盛者宜莫如纽约,天下最黑暗者殆变莫如纽约。”“社会革命恐怕是20世纪史唯一的特色,没有一国能免。”“资本主义,必非国家终局之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说起科学破产来。”“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惟患本国学术思想之发明。”“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者,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物质。”……
  • 叫我如何不宰你

    作者:邬敬民

    导游行业中到底有多少“猫腻”?游客消费中有多少是被“宰”的?出版前就曾引起巨大争议的《叫我如何不宰你》一书,本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正式推出。 本书作者接到了很多死亡威胁的恐怖电话,甚至被迫离开了自己喜爱的旅游行业。旅游业难道是黑社会吗?本书为你揭开一切谜团! 低价团、零团费,是馅饼还是诱饵?收入少、待遇低,宰客成为导游的不二选择。旅游途中都存在哪些悬机?旅游者怎样做到理性消费?《面对面》王志专访深圳导游邬敬民,大胆披露:“叫我如何不宰你”。
  • 中国通史选读

    作者:雷海宗

    不争两字见平生,全部工夫铸史成。 ——潘光旦(1899—1967) 他走进教室,摘下那顶旧呢帽放在台子角上,一枚校徽老是倒插在上面,他真没工夫管这些。你看他,喘着气,脸上的红潮还来不及退,他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战国之社会经济”,信口讲了下去,讲来又是那么的轻快、流利、生动,使历史上一个个人物都活了起来,一件件事都在墙壁上来回地撞…… ——《教授印象记》(《清华暑期周刊》第九卷第八期,1934年) 1934年我考入清华大学读书,必修课中有中国通史,教师是雷海宗先生。我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情景。我们将近一百人的一年级学生坐在生物馆的阶梯教室里,气氛极其安静,又稍有一些紧张,等待讲课的雷先生。上课的钟声还没有响,一位衣着朴素的先生走进教室,把几支粉笔放到讲桌上。他没有带书,也没有讲稿,和蔼但又有些严肃地看了看学生们,首先说了学习祖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就开始讲课。他讲话声音不高,极有条理,我们都全神贯注地听着写笔记。最使我们敬佩的是,一次讲课有许多人名、地名、年代,他记得那样准确,那样熟练。全年讲课都是如此。入学时间长了,接触三、四年级同学,才知道雷先生学识渊博,对欧洲中世纪史的研究造诣很深,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对秦汉史的研究,也造诣很深,是贯通中西史学的学者。我们都为能听到他的教诲而感到高兴。 ——王永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在1932-1933年听中国上古史,1936-1937年听中国通史……在我听中国通史时,先生已编有《中国通史讲义》930叶,分订七册,供同学课下阅读。……雷先生谓世界各民族文化只有一大周,独中国文化有两大周,现在向第三周迈进。在1932-1933年“中国上古史”课上,以西晋灭亡为下限,至1936-1937年“中国通史”课上,则以淝水之战为第一周和第二周的界限。可见雷先生的观点是逐渐明晰的。雷先生说第一周是纯华夏民族的古典中国,第二周是胡汉混合、梵华同化的综合中国。第一周,除所谓史前期外,分五个时代。第二周也分五个时代。兹列简表如下: 第一周 第二周 一 封建时代(前1300-前771年) 南北朝、隋唐、五代(383-960) 二 春秋时代(前770-前473年) 宋代(960-1279) 三 战国时代(前473-前221年) 元明(1279-1528) 四 帝国时代(前221-88年) 晚明盛清(1528-1839) 五 帝国衰亡与古典文化没落时代(88-383年) 清末中华民国(1839- ) 雷先生谓:“第一周的时代各有专名,第二周的时代只以朝代为名。这并不是偶然的事。第二周的各代之间仍是各有特征,但在政治社会方面一千五百年间可说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大体上只不过保守流传秦汉帝国所创设的制度而已……只在文物方面,如宗教、哲学、文艺之类,才有真正的演变。” 雷先生说,华夏民族,在世界民族勉强,已创建了唯一的历史第二周。只是最近百年来,外力入侵,中国文化遭受极大冲击,第二周已快到结束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再创造第三周,就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去争取了。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卞僧慧(天津社科院研究员) 我通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教学科研卷”,发现1938-1939年钱穆的中国通史列为甲组,雷的通史列为乙组;自1939-1940年起吴晗授甲组中国通史,雷师的通史列为乙组;1942-1943年,吴晗、孙毓棠、雷海宗分别讲授甲、乙、丙三组中国通史。当时的理由是甲组较详于史实与制度,最适合人文社科学生的需要,乙组史实及制度稍为简略,宏观视野及分析综合比较适合理工及不以历史为专业学人的需要。 当时雷先生为历史系主任,始终践履先人后己的原则。在此之前他早已解释过何以他在中国通史故意略于制度:“著者前撰‘中国的兵’,友人方面都说三国以下所讲的未免太简,似乎有补充的必要。这种批评著者个人也认为恰当。但二千年来的兵本质的确没有变化。若论汉以后兵的史料正史中大半都有‘兵志’,正续《通考》中也有系统的叙述,作一篇洋洋大文并非难事。但这样勉强叙述一个空洞的格架去凑篇幅,殊觉无聊。反之,若从侧面研究,推敲二千年来的历史有甚么特征,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探求。” 对历代宰相制度、内廷外廷、宦官等等,雷师也采取类似的简化处理。再加上采用施本格勒的形态文化史观把国史分成两大“周”,当然不免引起少数同仁的明讥暗讽。 但可喜者有三。 一、当时联大助教学生求知若渴,胸怀开朗,决无门户之见。例如1939年秋我初抵昆明,丁则良学长即兴奋地告我,年前钱穆先生的中国通史,尤以唐宋间经济重心之南移,甚为精彩,其《国史大纲》即将问世,不可不读。钱氏之长无伤于我们对雷氏通史的服膺。我们那时吸取各家之长还来不及,怎会尽先去挑剔老师们的短处。 二、当时助教、学生中不少人相信欲知中国文化的特征,多少必须略知人类史上其他文化的同异与盛衰兴亡的各个段落,否则难免井蛙之识。翁同文早在六十年代初在巴黎期间即接受我的请求,对雷师的通史作一扼要忆评。他强调指出雷师为介绍当时风弥世界的文化形态史观“到中国之第一人。虽形态史观之价值尚无定论,且施本格勒、汤因比(Arnold Toynbee)诸人原著因篇幅巨大亦尚无译本,但开风气之功,实舍雷先生莫属”。再则,“雷先生本人中西史讲义既依形态史观架构编制,其影响及于清华联大后学之任历史教席者必不在少数。就所知丁则良学兄授西洋史即沿其体制,弟去国前滥竽授中国史亦复循其规模……”三十多年后应该补充的是武汉大学吴于廑教授。我个人在海外讲授中国通史四十余年,亦大多采取雷师的看法,因早在三十年代他已纠正施本格勒对两汉以后中国文化长期停滞,丧失生命力的错误看法。甚至当时联大学生方面,历史系最优秀的刘广京和任以都都是选雷师的乙组通史。…… 三、尽管六七十年前雷师以施本格勒《西方的没落》理论架构应用于国史,引起一些不可避免的评讥,但经雷师修正以后的文化形态史观,确颇有裨于中国通史的宏观析论。盖两河(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罗马、回教、欧西七大文化各有其不同的特征与风格,此即所谓的形态之异;但以上七大文化亦标示彼此之间确有类似的发展阶段、历程,以及最后大一统之出现、崩溃、没落的共同之处,此即所谓的形态之同。因此,仅置中、西两文化于一个视景(perspective)之下,本已是加深洞悉中、西文化特征及其同异的最有效方法。遍观二十世纪治史或论史对象最“大”的史家,施宾格勒外,如英国的汤因比,德国的雅斯贝斯(Karl Jaspers),中国之雷海宗,美国与我同僚及学术关系久而且深的麦克尼尔(W. H. McNeill)等无一不预觉到世界之进入“大一统”局面,无一敢深信这行将一统世界的大帝国(及其盟属)能有最低必要的智慧、正义、不自私、精神、理想和长期控御无情高科技的力量而不为高科技力量所控御。今后全球规模大一统帝国继续发展演化下去,是否能避免以往各大文化的最后没落与崩溃,正是关系全人类命运不能预卜的最大问题。治中国通史不能仅凭传统经史的训练,必须具有近现代世界眼光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回忆清华和联大的岁月,我最受益于雷师的是他想法之“大”,了解传统中国文化消极面之“深”。当时我对国史知识不足,但已能体会出雷师“深”的背后有血有泪,因为只有真正爱国的史家才不吝列陈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弱点,以试求解答何以会造成千年以上的“积弱”局面,何以堂堂华夏世界竟会屡度部分地或全部地被“蛮”族所征服,近代更受西方及日本欺凌。 ——何炳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雷先生毕生从事于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研究和讲学,故能从世界历史的背景观察中国历史,并酝酿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求之于当代史学界,是颇为罕见的。他的历史理论脱胎于斯宾格勒的历史形态论,而加以自己的改造,即每一种历史文化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但唯独中国的历史有两个周期,他期待着中国迎接自己第三期的历史文化。他的这一文化形态史观,可能为许多历史学家所不同意,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提出的许多新颖而独到的见解是启人深思的。例如,他从中国的“兵”的角度来界说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又如,他从君臣关系的演变来观察中国皇权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与恶化;二战期间,他还介绍了当时西方流行的地缘政治学。无论读者同意作者的见解与否,大概都不会不同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学术和思想进步的最重要的保证。以雷先生为代表的文化形态史学派,要不失为20世纪中国历史学园地中不可忽视的一家。 ——何兆武(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1992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因研究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的关系,曾到洛氏基金会档案馆查档案,忽然发现几份饶有兴味的文件。 1943至1944年间,中国抗战最艰苦的年月,时任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官员的著名中国通费正清与清华大学美国教授温德联名给洛克菲勒基金会写信,大意谓,中国最著名的一些人文社会科学教授现在生活陷于极端困境,连温饱和健康都难以保证(其中提到闻一多罹患肺病等等),为抢救这批对中国的复兴极为宝贵的知识精荚,建议洛氏基金会有选择地分批资助一些教授赴美讲学,既可以对他们改善生活不无小补,又可以加强美国的中国学。由于中国知识分子自尊心很强,直接由基金会出面,他们可能不肯接受,因此建议由美国国务院出面与中国政府谈,作为两国文化交流项目,中美双方共同协商决定名单,再由洛氏基金会拨款给美国有兴趣的大学,由他们出面聘请对等学科的教授。这一方案果然付诸实施,名单分A、B两批,A是被认为不但著名而且最有创造力的学者,雷海宗在这一名单上。其他有闻一多、费孝通、冯友兰、梁思成、罗常培等十几位教授,多数都应邀成行,利用这一机会,在学术上成绩斐然。例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英文原著)就是在此期间完成的,冯友兰也是在这一年中开始与卜德教授合作翻译他的《中国哲学史》。雷海宗先生却婉拒不就,理由是现在正是学校最困难时期,西南联大需要他,他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梅贻琦校长曾亲自动员他接受邀请,但是他留意已决,终于没有去。这一情节见于基金会在华工作人员向总会汇报工作的信中,完全事务性一笔带过,未加任何评论。而这几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引起我很大的心灵震撼。 ——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先生生活在20世纪上半期苦难的中国,大气蓬勃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文化自觉是先生思想的“大本大原”。他以世界史的眼光治中国史,给予中国史新的解释,描述中国历史文化既往历程,寄希望于未来的开展,从而为当下注入精神动力;其研究有意侧重中外比较的观察角度,但绝非盲从外国史的观念和理论,而是始终保持民族文化独立的警觉。 ——刘桂生(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 中国各阶层的分析

    作者:杨继绳

    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8年过去,什么人先富了起来?国家垄断经营初步放开时期,双轨价格运行时期,金融资零起始时期,国有资产重组时期,为什么成为红顶商人聚敛财富的四大高潮?私营企业是怎样成为人人要吃的“唐僧肉”的?在贫富差异上,中国的基尼系数已逼近0.5,城乡收入差距之大已成世界之最,社会动荡的“黄色警戒灯”是何时亮起的?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布满地雷的富矿”? 数据及答案,全在本书之中。
  • 中国之武士道

    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一书写于1904年10月。 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梁启超32岁,因为戊戌变法失败遭到清政府的编辑,流亡在日本。 国家的衰朽,政治的腐败,国民精神的懦弱,造成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岐视,当时西方和日本都认为“中国之历史,不武之历史也,中国之民族,不武之民族也。”这刺激着梁超敏感的心灵,他激动地说:“吾耻其言,吾愤其言,吾未能卒服也。”于是愤而下笔,著成此书。 梁启超选取了七十多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作为中国武士道精神的体现者,追寻他们超拔豪迈、慷慨悲歌的一生,缅怀他们为了个人的名誉或国家的利益不惜以命相争的牺牲精神、不为瓦全的铮铮风骨。 梁启超历年主张要革新国家,就要先革新国民的精神和思想,他写作此书也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以先民的武德民作为子孙后代的模范。
  • 茶酒闲聊

    作者:黄苗子

    “苗老汉聊天”是作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小品随笔自选集。 本书以茶、酒、饮食为中心,但也涉及其他事物,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总之是茶余酒后消闲遣兴的读助。作者闲聊茶酒旧事、饮食趣闻、器物掌故、鲜花修竹、动物奇谈的小品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的文字。宋朝的茶事、清代的钟表、豆腐瓜菜、玫瑰紫藤……聊典故旧事,时不时画龙点睛地点评一句或者“幽他一默”,顿时趣味横生。听作者闲聊食物、器物、植物、动物,即是休息,又长见识。
  • 飘邈之旅3·逆天宝镜

    作者:萧潜

    帮助莫怀远修成散仙后,李强为了“修神天荐章”这仙界的奇宝,不惜惹上仙人,在茫茫无边的宇宙中被追得昏天黑地,最后仍难敌仙人法力,被丢在勾蓝星上,而他所处的战圈大陆竟是仙人游乐场…… 自从修炼天荐章后,李强被久久地困于二欲天的第一个境界“始动之心”,不料当战圈大陆的碧梧子想设计将他烧死时,李强却在火精甲的帮助下,顺利地进入第二境界“黑暗之心”。至此,他才算正式踏进修神的大门。 在仙人追杀的阴影下,李强最后碰运气,撞上了一个修真圣地——霖明星。然而就在他喜出望外地在该星球大肆搜购仙石时,仙界一道上仙令已下达霖明星各大门派,一场围堵李强的大规模行动铺天盖地展开了……
  • 智慧和信仰

    作者:周国平

    《智慧和信仰:周国平哲理散文》作者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占有重要一席,其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是那些急功近利、好为人师、胡乱解读和“感悟”生活的作坊匠们无法企及的。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我喜欢想人生的问题。所谓喜欢想,并不是刻意去想,而是问题自己找上来,躲也躲不掉。我对人生有太多的困惑,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借用佛家的话说,便是色与空。色代表情感的困惑,包括爱与孤独、男人与女人、欲与情、爱情与婚姻这一类问题。空代表生命意义的困惑,包括生与死、幸福与苦难、肉体与灵魂、世俗与神圣这一类问题这两类问题,想来想去,到头来还是困惑,想不出一个清楚的结论。不过,想的好处是,在困惑中仿佛有了方向,困惑中的寻求形成了人的精神生活。因为色的诱惑,男人走向女人,女人走向男人,走进彼此的心灵,由色入情,于是有了爱。因为爱的疑惑,人类呼史世界之本相,呼唤神,由空入悟,于是有了哲学和宗教。人的精神生活正是在这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情感生活,它指向人,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使我们在尘世扎下根来;另一是沉思生活或信仰生活,它指向宇宙,其实质是人与宇宙之间的精神联系,使我们有了超越的追求。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轼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 发誓者竭力揣摩对方的心思,他发誓要做的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是他以为对方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如果他揣摩的是天上的神的心思,那就是亵渎了。
  • 邪风曲卷四

    作者:血红

    本书结合古典风范再掀奇幻潮流,王者一出,谁与争锋,中国奇幻顶级作品!一部离经叛道,令人浴血沸腾、爽至极点的叛逆之作!全亚洲最具争议的玄幻小说,送你400分钟爽快时间!新玄幻掌门人血红,倾情巨献东方玄幻宝典!
  • 天涯故事

    作者:Yu Qiuyu

    《天涯故事》作者余秋雨可谓暴得大名又饱尝诽议。但当你随他走进千年庭院,触摸华夏古国的千年文脉;当你随他走进茫茫大漠,手指王道士泪洒敦煌;当你随他走进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感叹旷世大才栽在小人手下;当你随他走进一个王朝的背影,沉思三百年的是非功过……你会恍然一悟:余秋雨的成名自有道理!   寓历史于长谈里,融文化于美文中,笔下沧桑尽显,文中情感奔突。读之,让你感让你悟,让你唏嘘让你沉思,让你扼腕长叹,让你潸然泪下,让你热血沸腾,文化历史大散文有此境界者,当今文坛惟有余秋雨!
  • 三毛流浪记

    作者:张乐平

    喜欢三毛、同情三毛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因为他流浪儿的身份,因为他贫穷却依然执着乐观的性格,他的喜和悲似乎都和我们息息相关!三毛是那个过去时代的历史写真,但也同样鞭笞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教会他们勇敢、善良和乐观。这部不朽的连环漫画曾在我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张乐平是以眼泪和着笔墨来画《三毛流浪记》的,他表达了对受苦孩子的深切同情,也融入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他曾经说过:“画三毛就是画我自己。”
  • 三国演义连环画(1-60)

    作者:于绍文

    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全套60本,插图,装祯都和小时候读过的一模一样,值得重温,值得收藏。
  • 诸子集成(全八册)

    作者:国学整理社

    《诸子集成(繁体竖排版)(套装共8册)》汇集了先秦到汉魏六朝「诸子」著作二十六家的注释本或校本共二十八种。原书由国学整理社纂辑,抗旧战争前由世界了书局排印出版。本局曾于一九五四年、一九五六年及一九五九年用原纸型几次重印。原书收录梁启管子评传、麦梦华商君评传、陈千钧韩非新傅和韩非子书考,与全书编辑体例不一致。 《诸子集成(繁体竖排版)(套装共8册)》收集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子书,计22家28种,其中不少书有较好的注释,有的甚至有两种注释。《诸子集成(繁体竖排版)(套装共8册)》是一部资料集中而完备的丛书,多年来为古代哲学、文学、历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方便。
  • 护生画集(上下)

    作者:丰子恺

  •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作者:Zhejiang Education P

    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双色版)作为中国第一部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1991年儿童节出版以来,一直热销全国,被誉为国内图书市场的“常青树”。 1998年1月1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出名为《书香七载俏依然》的专题节目,用12分钟时间介绍《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畅销多年的情况。节目播出后的7天里,该书就销售10多万套,当年销售近70万套,单品种销售额突破1亿元,被誉为“虎年第一畅销书”,并引发了整个中国的“少儿百科”图书热。从1992年到1998年,在连续八年四届全国书市上,被评为“十大优秀畅销书”之一。1997年,与上海少儿版《十万个为什么》一起被团中央等四家单位评为“全国最受少年儿童欢迎”的两种书。2004年相继入选团中央颁布的百套全国青少年最喜爱的优秀图书及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至2006年底,丛书累计印数已高达300万套。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孩子、不同家庭的多层次需求,2007年1月,浙江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全新彩色图文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丛书分四卷,共收6000余个知识条目,6000余幅彩色插图。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吸收、借鉴了世界上先进的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的编撰思路和成功经验,以多视角、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出发点,筛选出少年儿童最感兴趣、最想知道、最需了解的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注重通过阅读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把一座精彩丰富、奥妙无穷的知识殿堂展现给孩子们。 6000多个知识条目、200多万字的阐述说明,在少儿类的百科书中堪称“巨无霸”,沉甸甸地诠释着世界的丰富精彩,也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有问必答的满足。6000多幅生动精彩的彩色图片结合国际流行的版面设计大大提升了百科全书的视觉表现力,让阅读者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享受。版面上精心设置的各种小栏目更在细节处展现了新一代百科全书对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手段的吸收运用。贯穿全书各个不同知识领域的“参见”栏目如网络上的“链接”一般,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举一反三的自主学习能力。趣味盎然的“拓展阅读”则像多媒体软件界面上的按键,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主动联想的思维模式,使他们在探求、思考中获益、成长。与以往种种传统百科全书相比,这套彩图版百科全书以更加新颖、多样、前沿的表现形式,涵盖了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法律、宗教等诸多领域,为中国少年儿童架构了一座国际化的知识体系,在广度、深度和新度上代表了当前百科全书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水平。
  • 李劼思想文化文集(全5卷)

    作者:李劼

    简单的逻辑,深邃的推理,从哲学形而下到意识形态,讲解了一个民族悲剧,当然,你也可以从这历史车轮里看到喜剧的心态,想知道具体写啥自己耐着性子去本书吧。
  •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然.环境

    作者:王德胜

    自然,环境是哺育人类的摇篮,从远古到今天,它不断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类应当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自然 环境》卷包括宇宙的演化,大地的变迁,生物的进化,动植物形态,人体构造等广泛领域,把大自然的一切,大到宇宙洪荒,小到微生物界,这些千变万化的奥妙和秘密,现象和本质,规律和变异,现在和将来,形象地展现在小读者面前,让他们从小领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风貌,无穷复杂的变化;了解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巨大进展,汲取有益的营养。
  • 三毛流浪记全集

    作者:张乐平

    《三毛流浪记》所描述的三毛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一份答卷。因为了解过去,了解历史可以让成长的脚步更沉着、更坚实,可以让视野更宽广,心胸更博大。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新鲜的空气,灿烂的阳光以外,更需要的冷静的思考,以及心灵的感动和震撼,而这些,在阅读三毛的时候,我们都能够得到。 三毛已经永远地沉淀在无数人成长的记忆中,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三毛依然会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东西,让我们体验苦难和不幸,也学会同情,学会关怀和珍爱。 《三毛流浪记》为什么经久不衰?因为它有益于人们的心灵。柯灵先生在香港版序言中写道:“《三毛流浪记》是一部很有趣味的小人书,也是一部给成人看的警世书。三毛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阴影,也带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向世界呼唤和平,呼唤公正,呼唤仁慈,呼唤同情,呼唤人道,呼唤文明!” 所幸的是,三毛不单只是流浪,他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同步。在上个世纪的作十年代,三毛已经是个爱科学、学法律的孩子了。 张乐平先生生前曾说,三毛是他献给全国少年儿童的礼物。我们希望三毛不断有新的故事告诉热爱他的读者,成为孩子们永远长不大的好伙伴。《三毛流浪记》利用电脑技术对原画精心着色,并配以详尽的文字解说和注音,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三毛流浪记全集为彩图注音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