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亲历历史

    作者:张贤亮,杨宪益,叶兆言,冰心,徐友渔,万

    张贤亮见证的死刑和性,叶兆言的文革记忆,朱正琳的铁窗岁月,徐友渔的大串连,许志英的“五七干校”,邵燕祥妻子的生活碎片,杨益宪的四年牢狱生涯,还有冰心老人写给家人的温馨感人的书信……在本书这些著名作家的回忆中,文化大革命不再是个宏大、抽象的字眼,不同角度的叙述将人带入了私人的、日常的细节之中,一个时代变得具体鲜活,记忆被赋予了见证的力量。
  • 大美人生

    作者:朱光潜

    朱光潜是以美学的杰出贡献赢得广泛声誉的,然而他却是一位通才,不但在美学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就,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通俗读物,尤其是他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写作的知识性随笔,更是把哲理与文采结合在一起,具有明快,朴实,清晰的特点和浓郁的精神感染力。朱光潜从小就浸润在传统文化中,又留学西方多年,形成了自己的美学体系。他的随笔作品立足于中西文化的深础之上,游刃在古今中外的知识海洋,形神兼备,理趣盎然,达到了随笔写作的至高境界。美与人生的结合使他的随笔独树一帜。在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中,阐发了极具操作性的真知灼见。这部随笔集分为美的情调,美学散步,美与人生三部分,精选他近七十年的随笔41篇,代表了他一生随笔写作的成就,堪称学与文结合的文章精品。 【目录信息】 美的情调 无言之美 旅英杂谈 慈慧殿三号——北平杂写之一 后门大街——北平杂写之二 花会 谈美感教育 人文方面几类应读的书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春天》之欣赏 诗的意象与情趣 谈中西爱情诗 音乐与教育 文学的趣味 回忆二十五年前的香港大学 《凤凰》序 美学散步 《谈美》开场话 刚性美与柔性美 写作练习
  • 长短经(上下)

    作者:[唐] 赵蕤

    如果说兵家谋略以《孙子兵法》为代表,主要侧重于军事领域;法家谋略以《韩非子》为代表,主要侧重于政治领域;纵横家谋略以《鬼谷子》为代表,主要理于外交领域的话,那么,唐代赵蕤的《长短经》则集中国古代谋略之大成,大到治国用兵、识人用人,小到世故人情、生活智慧,一网打尽,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的谋略思想。本书在恢弘的历史画卷的展示中升华出谋略的内核,在鲜活生动的历史事件和生活故事的叙说中剔透出谋略的真谛,读之,既回肠荡气,又情趣盎然,令人掩卷难忘。
  • 百家姓

    作者:刘建超

    百家姓,ISBN:9787805030036,作者:宁斧成书
  • 马王登基

    作者:郑渊洁

    本书收入了《幻影号》、《马王登基》、《飞马牌汽车》、《金鱼马》4篇童话。
  • 宗璞散文

    作者:宗璞

    《宗璞散文》(插图珍藏版)讲述了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二零零五年,我们在此基础上选出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二辑出版。
  • 沉疴

    作者:冉云飞

    余杰:山坳上的中国教育——评《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 余杰 1949年以来的半个世纪,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误,获取了太多的教训。有的失误是能够弥补的,有的失误却正在并将长期地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巨大障碍。有人指出,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问题,教育方向所造成的恶果短期是看不出来的。越是一时看不出来,积累下来的问题就会越多,隐藏着的恶果也就必然越大。为什么一方面是教育本身已经危机重重,另一方面却是人人都采取鸵鸟政策、避而不谈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近十年以来,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放弃了“社会良心”的角色、放弃了现实批判的使命,心安理得地以某一方面的“专家”自居。即使是许多身居高校的教授,也对当下教育的状况漠不关心。他们不仅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基本功能,而且连一个普通“公民”的职责也没有尽到。当我在1999年的春天、20世纪最后一个春天读到朋友冉云飞的力作《沉疴》的时候,仿佛是听到了斧子砸开冰面时凛冽的声音。这种声音我已经久违了。 《沉疴》一书,有三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展示中国当前教育的现状,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从大学教育到师范教育、成人教育,从宏观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到微观的师资力量、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几乎“一网打尽”,但又重点突出、有条不紊。材料的丰富与立论的准确相得益彰。例如,作者在分析考试制度时,从“杀人的分数”入手,一直深入到中国人国民性中鲁迅先生所说的考试的“遗传症”上面,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中国教育的病根在于“整人压制人、把人当奴才使唤”,可谓剥皮见骨、鞭辟入里。第二条线索是纵向梳理中国的教育发展史,将病根追踪到中国漫长的专制时代,正如朱总理所说,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伸,那么,当下教育的危机和弊端,也跟传统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条线索是横向对比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作者时时以西方教育的传统和现实为镜子来比照中国教育的传统和现实。这面很管用的镜子果然照出了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例如,在分析中西教育的文化哲学背景时,作者指出,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始终是人本主义教育占主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教育则是以教化为要求,把人当作驯化工具。显然,如果没有对西方教育思想的深刻领悟,是很难建立起这一参照系来的。全书三条线索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精彩之处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真正的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把人引导向更加自由的境界的教育。早在2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陶行知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是现代的国家,如果是现代世界的一个国家,那么它的教育,便不能不顺应着时代和世界的教育趋势,而伴随着竞进”。70多年以后,我们再读到陶行知的这几句话,简直要羞愧而死了。冉云飞在《玩乐的权利与身心健康》一节中痛切地描述了中国少年儿童被剥夺起码的玩乐权利的悲惨境遇。联合国《儿童权利保护公约》郑重告示:玩耍是儿童的权力。然而,我国公布签署该公约6年之后,并没有几个家长和老师把它当作一回事。中小学生的正当玩乐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个中学生把爱情流行歌曲《最爱你的人是我》作了如下的改编:“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让人忍俊不禁,却又觉得无比辛酸。本来,孩子应当在游戏中长大,通过游戏获得知识和身体上的训练,并且能够从中学会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具有“健康体魄、农人身手、科学头脑、艺术兴味、改造社会精神”的现代人。但是,枯燥的教材、繁复的内容、陈旧的教学法、巨大的升学压力,让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丧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最多成为掌握了某种技能的工具。作者总结说:“不把人当作一个活物来看,不把人当作千差万别的个体来对待,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一个必须长期清算的顽疾。”读到这里,稍微有点良知的人,哪能不痛心疾首!所幸,领导层已开始重视这些问题,最近对中小学生的“减负”,反映一些举措正在出台。 《沉疴》其实讲述的是一些“常识”。然而,这些常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受到了遮蔽和掩盖。申明这些常识,意义比发明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甚至还要重要。教育的问题并不是太复杂,一说大家都明白。但是,大家谁都不去捅破这层纸。冉云飞自己说,他写作这本书是站在一个“公民”的立场上,这种表态让我很感动。他不是居高临下地以“专家学者”的姿态发言,而是意识到了作为现代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他在书中多次强调,“应从小给学生进行尊重个性,尊重个人,尊重创造,发展潜力,尊重其权利,知晓其责任的公民教育。”他尖锐地指出,当下的所谓“德育”教育,充斥着假、大、空、死的知识,高不可攀的榜样、不着边际的好人好事,已经与当今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思想资源严重冲突。只有重视“公民”教育,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国民来。而公民教育应当贯彻这样的一个原则:尊重个人的发展与自由,尊重个人的人身权利等方面的权利不受侵犯。 《沉疴》是一本由一个有良知、有热血更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国公民所写的书。它值得每一个有良知、有热血也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国公民阅读。 摘自2000年第4期《博览群书》
  • 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历史上所有的大奸大雄,无一不是“厚脸皮、黑心肝”……《丑陋的中国人》作者柏杨在作品中屡屡提到“厚黑”二字。“厚黑”从何而来?一读本书便知。《厚黑学》是解放前讽刺官场弊病的轰动全国的一部力作。他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脍炙人口。本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作者文笔犀利、讽刺辛辣,许多观点令人拍案叫绝,诸如《做官六字真言》、《办事二妙法》、《怕老婆哲学》等读来也饶有风趣。
  • 打眼

    作者:白明

    打眼是古玩收藏之路的必修课。新上路者往往像一个踌躇满志的猎人,刚愎自用,趾高气扬,无视路途荆棘密布,野兽出没,满眼只有猎物,没有危险;而长途跋涉者遭遇过蛇咬,变得缩手缩脚,常怀井绳之虞。以愚之见,这门课程的复杂深奥超出任何初学者的想象。 私有意识出现于人类社会那一刻起,生活变得丰富起来,随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戒贪。人性的弱点是会被人利用的。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本书的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示收藏的专业书籍。读者应该珍重白明先生经验之谈,切肤之痛。勇于面对收藏之路的荆棘乃至陷阱,关键是事后的总结修正。读书不单是听别人上当的故事,而是要弄明白人生的一个道理。
  • 江青传

    作者:叶永烈

    “苦孩子”出身的山东李云鹤,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一身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欲,使那原本活泼率直的天性变成阴险歹毒,“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变为人民公敌而沦为阶下囚。本书是作者一部力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示了江青不寻常的一生,成为有关江青的一部权威之作。
  • 中国的品格

    作者:楼宇烈

    《中国的品格:楼宇烈讲中国文化》北京读书人俱乐部2007年春隆重推出,一次深入浅出的中国文化全景展现,唤醒大国崛起中的文化自觉,揭示我们血脉中传承千年的中国品格。读者评论:我们这一代人普遍都没有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候又感觉确实需要懂点这方面的知识,楼先生的这个系列讲座深入浅出、全面细致,对我启发很大。我觉得对现代人而言,这本书可能是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的最好教材了。中国正在崛起,我们的GDP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可是我们不能只靠玩具和衬衫这些低端产品去跟别人竞争,在繁荣背后,我们更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根本和底蕴。楼先生的这本书适时而出,厚积薄发,为所有希望体会中国文化真谛的人提供了养料,功德无量。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作支撑。否则,我们很难在这个全球化的舞台上保持自己的从容与独立。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中国文化到底赋予了我们怎样的品格与精神! 只有在全面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经济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国家的自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多支离破碎,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为此应运而生,它是对中国文化精粹的一次全景展示。作者以其在北京大学五十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挚爱,厚积薄发,以聊家常般的平实语气,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体系,总结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
  • 我的行走笔记

    作者:毕淑敏

    笔者内心里渴望旅行中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发生,不喜欢一切都在计划的桎梏中亦步亦趋。同时又害怕意外频发命运多舛。这就立场游移界限不清,时而循蹈矩按图索骥,时而又摩拳擦掌尝试探险,于是成了面目可憎的骑墙派。   具体到细节中,也是这般举棋不定。到某地出游之前,看不看别人的游记和有关的介绍呢?如果不看,瞎子摸象地出发了,回来才发现有一些美景失之交臂。比如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看到当地很多售卖海豹海狗的小模型,模样煞是可爱。心中喜欢,却想这也不是当地的特产,不过是因为靠近北冰洋(贝加尔湖只有一条出湖的河流,叫做安加拉河,注入北冰洋),仗着地理优势,把那里的特产顺手牵羊了。
  • 李雷和韩梅梅

    作者:出木杉太郎 编绘

    在上亿80后的热切呼唤下,风靡网络的漫画“人教英语”和谐版——《李雷和韩梅梅》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作者从80后最宝贵经典回忆——人教版中学英语课本中选取了大家熟悉的经典形象——李雷,韩梅梅,Jim & Kate,Lucy & Lily等进行了人物改编,编汇成一本情节迭荡起伏却又令人啼笑皆非的漫画。 漫画2007年底在各大网站连载,在读者中引起巨大的反响,网络点击量过千万,遭到了天涯观光团、猫扑观光团、豆瓣观光团的相继“观光”,还被《南方周末》作为80后怀旧专题介绍了这段“李雷和韩梅梅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被网友们亲切喻为“神作”,争相膜拜,并引起热议“为什么李雷都这么牛了,韩梅梅却不喜欢他?”
  • 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作者:谢泳

    《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是国内较早从学术角度研究西南联大的著述。作者努力从问题出发,在丰富的西南联大史料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视角并做出分析。《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有关西南联大的研究中具有独特风格,曾在相关专业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对今天的西南联大研究仍具有启发意义。
  • 帝国往事

    作者:朱学勤 主编,高怀举,魏迪英 编著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 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 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走马观花集

    作者:吴吞

    献给柳遇午: 你说你尝尽了自由的苦头,现在渴望受到束缚。所以它是你的
  • 形象工厂

    作者:汪民安

    本书作者以一个观看者的身份,抓住观看艺术作品时独一无二的经验,并将之以文字表达出来。这些文字及艺术作品的汇聚,形成了《形象工厂》。 艺术作品的身体是熠熠发光的,但观看者在看到它们时第一时间所需求或追问的作品意义(假如确实存在的话),确是含混的,是迷团状的。批评家的职能在于用文字照亮这些谜团,让观者看清作品所分泌、放射或辐射出的意义的光彩与形象。这样说,仿佛艺术作品的意义空间与秩序完全是自主性的,是自为存在的,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批评家以文字不仅照亮了艺术作品的意义空间,把艺术作品的意义纳入一种秩序,而且,他还让作品的意义形象更清晰、更饱满,他用文字文字提高了艺术作品的 力量强度,让作品所蕴含的能量更具爆发力,让作品所辐射的力量走的更远。从这一意义上说,批评家的文字是艺术作品意义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真正的批评家应该体现出这种能力。我们能在本书中看到,汪民安正体现出了这种能力。
  • 毒辣端庄

    作者:方希

    《毒辣端庄》为其散文作品集。方希自诩《毒辣端庄》是边缘散文的集子。她在书中大谈所有感兴趣的事,包括男生宿舍后半夜的话题,优雅从容又极尽刻薄毒辣之能事。她的文字呈现出独特的激情和凛冽……她带有邪恶感的智慧,结合着女巫与婴孩的混合气息。 方希,70年代生人。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硕士。专业出版者,领域主要关注管理、大众文化、医学人文。《毒辣端庄》为其散文集。方希的散文数量不多,可每篇都让人稀罕。用个不直接、很缭绕、疑似过气文青的说法,那就是:方希散文冰山上三分之一的部分俗意盎然,而那冰山下三分之二的湍流诡谲神秘,深不可测。
  • 明朝那些事儿3

    作者: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典藏本) 第三部 太监弄乱的王朝 大明王朝通过永乐大帝朱棣的努力,已经进入盛世。《明朝那些事儿-叁》中,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经过政治斗争坐上了皇位,也就是明朝的仁宗皇帝,由此拉开了 “仁宣之治”的序幕。但“仁宣之治”前后却不过只有十一年的时间,之后的明朝便进入了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土木堡之变”导致英宗被俘、二十万精兵毁于一旦。幸得于谦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然而,即便是智勇道德如于谦,也难免被人迫害。这一切追本溯源,都是因何而起?土木堡之变,英宗为何对王振言听计从?而王振明明是个自阉入宫的宦官,却又怎么成了皇帝的老师?千古名臣于谦,为何在关键时刻抛弃了英宗,转而辅佐英宗的弟弟登基,这中间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本册高潮迭起,历经仁宗、宣宗、英宗、景宗、宪宗五朝,可谓在波澜起伏的乱世中,英雄小丑纷纷登场,演出的连台好戏!
  • 明朝那些事儿4

    作者: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典藏本) 第四部 妖孽横行的宫廷 在《明朝那些事儿》典藏本第四部的一开始,明孝宗朱祐樘坐上了皇位。他清除前朝的奸邪小人,整顿吏治,明朝进入了短暂的盛世。但也由于他的兢兢业业,年仅三十六岁,他便驾崩了。从此进入了明朝历史上最贪玩的一个皇帝——正德帝的当政时期,因为正德的贪玩与不理朝政,明朝的政权自然难免地落在了刘瑾等太监小人的手中,明朝也由太平盛世进入了妖孽横行于宫廷的时期。 当然,除了正德帝的贪玩好色,以及因此引起的政治动荡黑暗外,这一时期仍然有着文化的繁荣。 正德无后,他死后,兴献王之子朱厚璁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支持下上台了,这便是嘉靖皇帝。在嘉靖当政的前期,他是一个好皇帝,直到那件差点制他于死地的事件的发生——宫女杨金英等人深夜的刺杀,本部书便在这个历史的谜团下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