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论语

    作者:孔丘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王子安集注

    作者:[唐]王勃,[清]蒋清翊 注

    王勃,字子安,是唐初诗坛上转变一代诗风的重要代表作家。在初唐四杰中,他虽然享年最短,只活了27岁,但其文学成就要高于其他三人,位列四杰之首,当之无愧。“海内存知已婚,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千古传颂不衰的名句,就是由他创作的。王勃的诗文自宋代以后便多有亡佚,清代蒋清翊在前人收辑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广,并为之详细作注。这是目前所能风到的最完整的王勃集子,也是王集的第一个注本。蒋氏为注此书,尽心竭虑,三易其稿,历时十二年,为后人研究王勃诗文提供了方便。
  • 第三代诗新编

    作者:洪子诚,程光炜

    本书承继我社出版的《朦胧新诗编》,对二十世纪出现在“朦胧诗潮”后,“九十年代诗歌”前的第三代诗歌运动进行了回顾。 “第三代诗”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和内涵的概念,它空前的反叛性使得人们对于它与传统的关系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它的称谓乃是一种基于中国新诗史的自我定位,而其诗学观念与艺术探险更是完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人--英雄--个人”的历程。在美学风格上,它的冷静客观、整体呈现及对于语感的强调,也为中国新诗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质素。本书对二十世纪出现在“朦胧诗潮”后,“九十年代诗歌”前的第三代诗歌运动进行了回顾。
  • 火车记

    作者:于坚

    中国散文档案:先锋文丛 目录: 火车记 治病记 住房记 装修记 城市记 看画记 绳子记 运动记 一日记 翠湖记 山洞记 高原上的高原 大地记 看见斯布炯神山 梧桐树在周围 滇东北雄狮大峡谷 高原上的葡萄 虎跳峡记 癸未三峡记 谈散文 ……这就是结婚的好处,便于互相监督。而单身呢,那就难说了,谁也不知道你会把什么藏起来,无法监督。所以要求住集体宿舍,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但夫妻二人在床上两个人互相监督,比起八个人隔着蚊帐互相监督来,毕竟要舒服多了,一日夫妻百日恩,互相监督,但相亲相爱,互相信任的时候还是多数。就是他或她是睡在你身边的定时炸弹,也比和八只老虎睡在集体宿舍要好。在集体宿舍,你真是翻朝在怕小王听见,翻朝右又担心睡心不睡,在假寐。呆在宿舍里要考怎么说话才能和同舍的和睦相处,不在宿舍又怕别人翻看你的日记……
  •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

    作者:吴承恩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由明朝叶昼托李卓吾进行了全面的评点。他的评点理论虽不及金圣叹全面系统,但他上承李卓吾,下启金圣叹,对《西游记》的奇幻性格,提出了独特见解,要比否定贬斥《西游记》艺术成就的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高明得多。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当然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批点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像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密切相连的。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读《西游记》者,不知作者宗旨,定作戏论。余为一一拈出,庶几不埋没了作者之意。即如第一回有无限妙处,若得其意,胜如罄翻一大藏了也。篇中云:‘释厄传’,见此书读之可释厄也。若读了《西游》,厄仍不释,却不辜负了《西游记》么?何以言释厄,只是能解脱便是。”托名李卓吾的《西游记》批评文字诸如此类,要言不烦,点到为止,却能够直指精髓,发人深思。
  • 雅舍小品(上、下)

    作者:梁实秋

    梁实秋的作品在国内已有众多大大小小的版本,且风行不衰。为了展示梁公散文的总体面貌,我们从他作品中遴选了有代表性的散文、小品、杂感、札记、随笔、短评,合成四卷《雅舍文集》付梓,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本书共了四集,详细内容包括雅舍小品·第一集、雅舍、孩子、音乐、信、女人、男人、洋罪、谦让、衣裳、结婚典礼、病、匿名信、第六伦、狗、客、握手、下棋、写字、画展、脸谱 ;雅舍小品·第二集、旧、洗澡、树、读画、手杖、牙签、睡、垃圾、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观光、脏、狗、老年、聋、敬老、退休、头发、怒、沉默、窗外、吃相、雪;雅舒小品·第三集、书房、送礼、排队、爆竹、腌猪肉、萝卜汤的启示、喜筵、年龄、痰孟、搬家、看报;雅舍小品·第四集、让 “啤酒”啤酒、守时、对联、图章、钱、勤等。
  • 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此次出版《阅微草堂笔记》(共8册)(精装),是由著名书法家沈鸿生先生手书全书,他的笔法遒经有力,前后似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可谓彰显功力,页页皆艺术。2005年是纪晓岚逝世200周年,此书的出版是对他的极好纪念。
  • 中国人的精神

    作者:辜鸿铭

    《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的主旨,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倡导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一战前后(即五四时期)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出版后,立即在西方、特别是在德国引起轰动,各种报刊纷纷摘录和译载。很快,德文译本(1916年)、法文译本及日文译本也相继问世。 《中国人的精神》中文版初版于1996年,至今已是第三版。译者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对《中国人的精神》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核校、修改与润色。为了准确地再现原作风格,译者对有关部分还进行了补译或重译。另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辜鸿铭其人其事,译者还特别增附了众多名家记叙辜鸿铭的文章。
  • 群氓时代

    作者:赫连勃勃大王

    《群氓时代》是一本具有思想深度的著作。书中从作者赫连勃勃大王的亲身经历出发,记述了他平日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追逐名牌、购买轿车、淘宝收藏、网络性行为等等,旨在揭示当今中国人的思想现状:奢侈、势利、焦虑、恶俗、虚假、纵欲、跟风。人群中这些浮躁而盲动的思想状态,是一个“群氓时代”开始的标志。作者以自身为箭靶,用辛辣的笔锋对生活中的丑恶进行了激烈的讨伐,化自身为药汁为这个世界消毒。
  • 中国人的心灵

    作者:鲍鹏山

    《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为《中国文学史品读》修订本,在作者看来,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以降众多名家、名作的新异解读和诗意感怀,作者试图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与思想,力求展示这个民族三千年的理智与情感。在书中我们不难看到,感情热烈而思想敏锐的鲍鹏山,是如何以其极富个性的文字带领读者,去寻找那些在文学中避难的心灵,去无限接近古人的真实情怀,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鲍鹏山讲孔子: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百家讲坛书系)
  •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作者:李逸安 译注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蒙学系列著作的代表,《三字经》用简明易记的三三一句押韵短文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经久不忘,奠定后世蒙学读物的基调。其内容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而且像《三字经》这样用生动的口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各个方面,传播“人之初,性本善”等积极人生理念,同时具有指导道德修养和学习次第顺序的功能,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完整明确的人生信念,被认为是古代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百家姓》集中国常用姓氏之大全,认祖归宗追根溯源,为人人必读,家家必备的常用书籍。《百家姓》广泛引证相关历史资料,对500多个姓氏起源作了简明准确的注释,能使读者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繁衍至今的持久生命力。《千字文》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朝萧梁才子周兴嗣编撰的一篇奇文,构思巧妙,寓意于理。《弟子规》是清人李毓秀编纂的一部集中于儿童道德训示的蒙学教材,出世后风行海内,至今不衰。 当前随着国学热的深入,以传授优良道德规范和文化常识为目的的传统蒙学读物,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次译注作者在详细注释有关历史典故的基础上,采用与原文类似的韵文体把四篇读物译为白话文,读来琅琅上口。即保留了蒙学读物的优点,又简洁流畅,易于记诵,是同类读物中的优秀之作。
  • 中国不高兴

    作者:宋晓军,王小东,黄纪苏,宋强,刘仰

    这本书作者们在书中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严厉批评。 这是一本同道人自由组合而为的时政奇书,一本外界认为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相对更舒服的时代里诞生出的直刺盲目乐观心态的醒世之作,一本呼吁“正视内政的愤懑”“呼唤高尚集团”“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这本书等待着的,一个是主流知识界某些人“国家主义”的解读,另一个是以2008年“五月青年”为代表的希望积极介入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的思考。
  • 稻草人

    作者:叶圣陶

    《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叶圣陶的早期作品笔调抒情,风格唯美,后期作品却因为意识到“在成人的灰色的云雾里,想重视儿童的天真写儿童超越一切的心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企图。” 而开始一变为着力描写现实中的不幸与苦难。
  • 两天

    作者:罗尘

    《两天》作者罗尘,“你这么多年来都做了些什么?”“迷茫。”……我一再地怀疑,在我行将枯萎的年头,用混沌的内心世界去构织一个所谓的童年,它是否成立?这样的想法是否太过卑鄙?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小说家应该完成的事情。这不是我的故事,而是你的追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该死的成年人。
  • 上流社会知识竞赛

    作者:沈宏非

    杂文集《上流社会知识竞赛》是沈宏非专栏文字的汇编。内容涉及“衣食住行”,写饮食男女,既不动声色,娴雅从容,又冷隽幽默,入木三分,讲饮食论男女继而高谈人生,令人捧腹之余,又满口余香。
  • 红楼哲学笔记

    作者:刘再复

    从哲学的角度来把握《红楼梦》一书,认为其异端性的诗化心学内涵,内与儒释道相关而自成一格局,外与西方诸哲学家相逢而自立一高峰,有一种举世无双的哲学大自在。此外,本书还抓住《红楼梦》悟性哲学的特点,以直觉的方式把握其哲学要害,从而表述得生动明快,谈玄而不空洞,悟虚而充满实情实境。
  • 青楼文化

    作者:孔庆东

    青楼,也是一种文化?青楼亦有文化乎? 其实,青楼是文化艺术之乡。唐诗、宋词、元曲、明朝的小说,哪一样能离得开青楼?可以这样说,青楼与[色]的关系有深,青楼与文化的关系就有多深。 研究中国文化而企图绕开青楼,或者谈论青楼而不涉及文化,就如同入庙而不访僧,登舟而不问水,至少可说是三分迂阔也。以宋词为例。宋词若是离了青楼,简直就溃不成军,只剩下几个[豪放派]的傻老爷们,手持铜琵铁板,干吼着[大江东去],知道的是唱宋词,不知道的还以为要表演硬气功呢。 青楼一词,原意是用青漆粉饰之楼。它起初所指并非妓院,而是一般比较华丽的屋宇,有时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但由于华丽的屋宇与艳丽奢华的生活有关,不知不觉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开始与娼妓发生关联。唐代以后,偏指之意后来居上,青楼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与平康、北里、行院、章台等词相比,不过多了一点形象感,多了一丝风雅气息而已。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青楼关系密切。知识分子是介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一个弹性群体,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使他们与同样命运无常的妓女之间达成了心灵的默契。因此,中国古代的爱情也大多产生于士与妓女之间。如果没有青楼,知识分子的能耐恐怕就要打五折了。然而,不利的地方是,知识分子常不把天下看成是自己的天下,总希望遇到“知音”。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把士与妓的这个相似之处揭示得十分醒目。当兼济天下的志向破灭后,青楼正为他们提供了逃避现实的最好隐身之所。 此外,青楼还产生着艺术,消费着艺术,保存着艺术,发展着艺术。中国古代的音乐、美术、舞蹈的辉煌成就,都与广大妓女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 梁实秋读书札记

    作者: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他早期写诗和杂文,也做评论。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后任大学教授、报刊主编等。1949年6月迁居台湾。著评甚丰,主要有文学评论集《浪漫与古典的》、《偏见集》、《秋室杂文》等,并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等。
  • 鸡王画虎

    作者:郑渊洁

    本书选取郑渊洁作品中的故事《鸡王画虎》《鸡家族的荣耀》《作曲家,鸡和野猫》《黑母鸡白母鸡》《地球上还剩一个鸡蛋》《虔诚的鸡博士》等多部童话故事,向读者传达友爱、自信等积极向上的主题。
  • 兔王卖耳

    作者:郑渊洁

    兔王总觉着自己这个大王当得没人家的大王神气。瞧虎王、狮王、狼王,威风凛凛,或率领部下出击,或接受臣民仰拜。而自己呢,没什么王气,只会带着部下逃避灾难,天天生活在惊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