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中国
-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主要内容:军阀之脸谱,武夫之性格,文人之脾气,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重臣之分量,张鸣品人,勾勒晚清至民初之人物群像图。 -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钱氏以自学成名家,一生为学,兼涉四部,著作等身。《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为其80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与钱氏同事的胡适、汤用彤、孟森、顾颉刚、陈寅恪等现代著名学人,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此书亦多有展现。 -
晚清七十年 【贰】
《晚清七十年》 人物與時代交互作用的歷史鉅構 長江三峽的曲折動盪,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帶;「鴉片戰爭」,開啟了晚清滄桑的序端,也為19世紀後半一段段外強進逼,寫下了中國二千年一遇的「社會文化大轉型」現象。在旅美史學大家唐德剛的慧眼中,「人文史觀」一如「自然史觀」,1840年的一場戰役不僅掀起了中國社會政治型態的大變革,也使歷史潮流中的三峽,尤需歷時二百年的詭譎動盪,方能進入壯闊的太平洋。 這場轉型之旅,唐德剛交融三峽史觀與人文探索於《晚清七十年》,成就一部客觀而深入的中國近代史書,為國內當前空乏的史書出版挹注巨浪。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第一卷 斷裂與延續
一套忠於史實、觀點開放的中國當代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每卷約六十萬字、八百頁; 完整反映出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至1981年的發展全貌。 ‧ 各卷作者均是長期從事中共黨史和國史研究專家,多次研討,分工撰寫,歷時七年;各卷獨立成篇,又首尾相貫。 ‧ 以中央及地方檔案史料的發掘和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對關係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的重大史實作出詳盡考訂和分析。 ‧ 以時間為經,重大事件為緯,通史與專題相結合。既有反映高層決策和鬥爭的重大事件揭示,又有表現芸芸眾生的喜怒哀樂、社會風貌和流行思潮的生動畫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是目前最具規模的大型中國當代史研究著述,是中外各圖書館、大學、研究機構,以及學者和教師的必備參考用書。 本套書的特點: ‧ 十一位功力深厚的中國當代史家 ‧ 歷時七年,合力撰述,總逾六百萬字 ‧ 全景式歷史紀錄,通史與專題結合 ‧ 倚重檔案、考訂詳盡、辨析充分、觀點開放 十卷目錄及第一批出版六卷的內容和作者簡介: 第一卷 斷裂與延續(即將出版) Ÿ ISBN 978-988-172-741-1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1949-1952) 楊奎松 第二卷 向社會主義過渡(即將出版) Ÿ ISBN 978-988-172-742-8 ──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轉型(1953-1955) 林蘊暉、辛石 第三卷 思考與選擇 Ÿ ISBN 978-988-172-743-5 US$55 ──從知識分子會議到反右派運動(1956-1957)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1956-1957年被稱為「多事之秋」。作者充分利用十幾個省市的檔案、俄國解密檔案、當時的報刊雜誌、當事人的口述記錄和回憶錄,以及現有的研究成果,對中共中央知識分子會議的目標和結果、蘇共二十大在中國的反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提出和推行,中共八大的作用和局限,中國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和影響,整風反右運動的起因、轉變和結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過程,作出翔實的描述和分析。 第四卷 烏托邦運動 Ÿ ISBN 978-988-172-744-2 US$55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 究竟毛澤東提出的超英趕美戰略,如何在中共高層取得統一,又何以得到基層群眾的積極回應?一再縮短的趕超時間表是如何編織出來的?在發動大躍進的過程中,有多少中共省級領導人被打成了右派分子?1958年的中共軍委擴大會議為甚麼要拿粟裕開刀?1959年在廬山罷黜彭德懷的真實原因何在?造成大饑荒的主要原因是天災,還是人禍?大饑荒的非正常死亡人數究竟有多少?為挽救危機,中共中央又採取了哪些措施?本卷依據第一手資料,作出詳盡敘述和剖析。 第五卷 歷史的變局 Ÿ ISBN 978-988-172-745-9 US$43 ──從挽救危機到反修防修(1962-1965) 從1962年起至文化大革命發動前夕,是一個色彩紛呈、複雜變幻的時段,有人稱其為「變局」。這種「變局」,是在大躍進運動遭受重大挫折、外部世界對中國施加愈來愈大壓力的局勢下,中國人在理論、觀念、政策作出一系列求變求存的調整和應對而發生的。它根本改變了60年代中國歷史的走向:那些最為重大、最為精彩的政治變動和思想流轉,都發生在這個時段;同時,它又開啟了更為激烈變動的十年。 第六卷 「砸爛舊世界」 Ÿ ISBN 978-988-172-746-6 US$55 ──文化大革命的動亂與浩劫(1966-1968) 本卷簡明地描繪出1966年5月至1969年4月文化大革命的全景圖像與過程:從1965年底批判《海瑞罷官》至1969年4月召開九大期間,文化大革命從發動到形成高潮,從奪權到天下大亂,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成立革命委員會,到最後召開九大。作者批評文革研究中不實事求是、為尊者諱、粉飾歷史、大而化之等弊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從史料出發,力求還歷史之本來面貌。 第七卷 新秩序和新衝突(即將出版) Ÿ ISBN 978-988-172-747-3 ──從中共九大到林彪事件(1969-1971) 高華 第八卷 難以繼續的「繼續革命」 Ÿ ISBN 978-988-172-748-0 US$55 ──從批林到批鄧(1972-1976) 1972年至1976年文革結束,發生了一系列至今仍眾說紛紜的重大政治事件,例如毛澤東曾考慮哪些人當接班人?周恩來為甚麼要做痛苦的反省?中阿、中越為甚麼翻臉?譚甫仁中將為甚麼被刺殺?公安部長李震是自殺還是他殺?毛是否因「紅都女皇」事件要把江青攆出政治局?周恩來對美國人說了些甚麼而被批判?八大軍區司令對調是防備誰?批鄧是毛的決策還是「四人幫」的挑撥?「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是毛的遺囑嗎?誰首倡粉碎「四人幫」鬥爭?「四人幫」有沒有政變計劃?作者利用檔案資料,一一嚴肅考辯,揭示箇中真相。 第九卷 革命的終結(即將出版) Ÿ ISBN 978-988-172-749-7 ──從「階級鬥爭為綱」到「經濟建設為中心」(1976-1978) 韓鋼 第十卷 歷史的轉軌 Ÿ ISBN 978-988-172-740-4 US$55 ──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1979-1981) 文革結束後,中共怎樣清理毛澤東的政治遺產,重新闡釋自己的意識形態,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找到正當性?人們的思想如何不斷獲得解放?數以千萬計的冤假錯案如何得以平反?如何促成華國鋒下台,確立鄧、胡、趙新體制?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是怎樣起步的?改革為甚麼在農村率先取得突破?黨內黨外何以會出現民主化思潮?中共提出政治改革又何以迅速地退縮?對於歷史大轉軌中頻繁出現的各種意識形態爭論和衝突,作者都盡可能依據第一手資料作出詳盡敘述。 “把当代中国惊心动魄的岁月转化为历史著作,是对中国历史学家的考验。”(总序)
-
唇间的美色
《唇间的美色》内容简介:他们收集山间崖草夜露酿制“秋露白”“色纯味洌”,收集荷叶荷花上的晨露酿制美酒“清芬特甚”“香扑烈”;她们收集新鲜雨水煮白糖制作提糖,浸鲜花鲜果,色艳味甘,享唇间美色,齿颊芬芳。天子经行处,拂尘撒香,红霞帔紫霞帔们如云追随;细褶密密的“荷叶边”镶在男性贵族长袍底缘,是汉代官服必不可少的饰物;闷骚男雍正帝挺费心思地为自己设计样式独特的熏冠架,关心的是如何用鲜花熏香那顶皇冠……本书兴味盎然地探考千百年来的古人生活,多方查考资料,还原历史真实,让我们见识古代王卿贵族、平民百姓各色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方式。 -
贾志刚说春秋之二
《说春秋之二:秦晋恩怨》:齐楚争雄,桓公野心高涨,楚王枕戈待旦,南北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晋室血雨腥风,勾心斗角,摇摇欲坠;大秦崛起边陲,倾慕中原,与晋联姻,道不清恩恩怨怨…… 公子重耳十九载颠沛流离,幸得非凡团队忠心不贰,走南闯北,忍辱负重,终至王者归来…… -
这样事和谁细讲
左右搖擺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常態。左是「改造」出來的,右是「原生」的。 時值中共建國六十年舉世矚目,然章詒和藉筆下知識分子命運,呈現一個不一樣的共黨歷史面貌。承繼《往事並不如煙》,《這樣事和誰細講》以更多元的史料,細膩鋪陳中國民主同盟一代知識分子的才情壯志、幽微無奈,從其進退見風骨。歷史的無情檢證與荒謬,章詒和領受、回首人生種種孤絕冰寒,但亦清晰清淡。 《這樣事和誰細講》涵括四位人物:翦伯贊、千家駒、羅隆基與李文宜,他們隨時浮沉,其中翦伯贊不幸自殺,千家駒終身反省贖罪,羅隆基自認心靈「無家可歸」,而李文宜則選擇一輩子對共產黨忠誠。一幅幅工筆的知識分子肖像,與中國近代史相互糾纏,映照出政治的殘酷與人性的脆弱。 誠如章詒和在自序所言,二○○九年是高度敏感的一年,「我們民族很偉大,也很悲哀」,這樣悲哀到流淚的一本書,或許在這敏感的時刻,還可以讓人記起一些自己信仰過的價值。 -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百家计坛,坛坛都是好酒。 本书以作者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吕后》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里占据重要地位的一本书,也是《百家讲坛》里最引人关注的题目之一。作为中国大一统之后第一位权重一时的皇后,吕后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从不谙世事到叱咤风云;从贤妻良母变成宫廷魔女。王教授在本书中,从现代立场深刻地解剖了吕后的一生。 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独揽皇权的女人,她阴狠毒辣,掌权十五年,诛功臣、杀皇子,满手血腥,这样一个女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吕后的复杂一生。 本书最大卖点: 第一,专门介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权皇后的书。 吕后是中国大一统之后第一位权重一时的皇后,她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从一个不懂事的女孩子,变成叱咤风云的人物;从贤妻良母变成,宫廷魔女,在这中间有许多历史故事,作者从现代立场,深刻地解剖了吕后的一生。 第二,客观地评介吕后。 过去往往将吕后残暴的一面描述得十分充分,例如吕后诱杀功臣韩信、彭越,砍去戚夫人的手脚,将其变成“人彘”,吓晕亲生的而且已经当了皇帝的儿子,饿死皇帝的兄弟,可见残酷的一面。同时,她还有其亲情的一面,同时在政治上有其非常成熟的一面,与匈奴和亲,就是一个例证。汉代与匈奴的关系,在本书里介绍,反映了处于休养生息时期的汉王朝如何化解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表现出吕后为代表的最高统治阶层具有很高的智慧和手腕,这为汉王朝以后的发展、繁荣赢得时间,并带来良好的契机。 这里,不仅有吕后作为人的种种性格以及生活的情趣,而且也有了她“称制”之后作为政治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手段,以及与皇族、家族和大臣之间的互相利用、互相仇杀等内容,都一一进行充分展现,真实地再现了吕后的一生。与此同时,作者在叙述吕后的时候,并且没有一味地讲述她的阴暗心理,同时也将她具有政治家的气度和胆略展现出来,这样丰富了吕后的人物形象,她不再是过去我们所熟悉的那么一种面目,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第三,将宫廷内部的冲突与斗争展示得淋漓尽致。 本书将吕后自嫁给刘邦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特别是在刘邦死后,她所导演的各种各样事件,都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一方面暴露了吕后的强烈的政治野心,另一方面也把刘邦家族与吕氏家族,以及朝廷功臣之间的勾心斗角表现无疑。 第四,本书还给了我们历史的知识,将汉代初期广阔的历史场面进行陈述,同时也将宫廷内部尔虞我诈的争斗,以及各位大臣在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嘴脸进行了深刻具体地描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另外,本书稿现在已经摆脱过去在中央电视台纯粹讲稿的性质,有了一定的可读性,具有强烈的美文色彩,能够吸引当代年轻人的胃口。同时文章还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一步一步叙述,引人入胜。即使是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吕后”节目的人,再来读读这本书,依然可以获得“王立群读史”的无限乐趣。 本书增加数十幅插图,并请知名画家为本书进行配图,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图文并茂的图书。 -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
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传统家具的10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0章,既有对家具收藏史、家具用材、家具辨伪、家具沿革等层面所做的宏观把握,亦包括对中国传统家具中交椅、床榻、椅凳、桌案、柜架、屏几等具体物件的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0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
中国制度史
中国制度史是吕思勉先生史学论著之一。全书把我们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分成十七个题目,自古到今,作了概括而系统的论述。 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必须具僃各種重要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系统知识,束则就不可能比较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更不可能作系统的探讨和研究。过去的许多通史,往往对这方面注意不够,不能使读者系统地了解这种得要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源流和变化。过去一些断代史,往往着重于一代典章制度的论述,而未能同上一代和下一代连贯起来论述。本书主要论述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把社会经济部分,分成农工商业、财产、钱币、饮食、衣服、宫室、婚姻和宗教等八个题目;政治部分又分成国体、政体、户籍、赋役、征榷、官制、选举、兵制、刑法等九个题目。这样分成十七个题目,作概括而系统的论述,很便于读者了解各种重要制度的源流和变化。 -
万物
作者雷德侯是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教授,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艺术的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本书一经面世即引起西方汉学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书中的观点被广泛引述。 作者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按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 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作者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他们不寻求忠实地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
身为“中华民族”的我们,是否曾想过,何以我们称为“中国人”?“华夏民族”之形成所由何来?究竟什么是中国人?——这问题不仅困扰许多研究中国的学者,也困扰许多居于中国认同边缘的人,本书即尝试解答此一问题。作者认为,由线性的历史溯源,以及对所谓“典型中国人”的研究,都难以解答 这个问题。因此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中国人族群边缘的形成、维持与变迁——来了解中国人的本质。本书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中国人)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非华夏。 以中国人为例,作者借着历史、考古与人类学资料,探讨与人类族群认同相关的资源竞争与分配关系,社会历史记忆与失忆的过程,典范与边缘观点争论中的社会本质,以及历史的现实意义等问题。作者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思考自身的认同问题(为何我们要宣称自己是中国人),以及思考当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认同问题。 王明珂提出一个讲法,他认为我们要探讨什么叫作中华民族,或者什么叫作中国人,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地、正面地,去对“中国人”的内容或者内涵下一个定义,而是想办法去透过“中国人”这个族群的边界,来找它大概的意思。——凤凰卫视主持人、评论员、专栏作家 梁文道 这是一部对中文世界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著作。作者从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变迁这个特殊的角度,来探讨华夏民族生长和扩张的历史,从而以十分新鲜并充满魅力的论证,为推进中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罗 新 基于对华夏形成一元论和多元论的质疑,作者利用多种工具,提出并论证“边缘理论”在华夏形成、变迁中的重大意义。“族群认同”、“历史记忆”,是支撑此一理论的两个关键概念,作者对此所做的历史、逻辑叙述,令人信服。我更想指出的是作者学思的根本立脚点和志向,即学问与生命的关系——在学术职业化、工具化的今天,这一学术立场尤为可贵可敬。本书为华夏一族通向自我认知的道路打开了一扇大门,远非就事论事者所能比拟。我由衷地向作者致敬!——学者、万圣书园创始人、中国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 刘苏里 王明珂对华夏的界定,采以绘画“烘云托月”的手法,有别于华夏中心主义的传统视角,他被称为学界的“毒药猫”,在打通历史、人类学、人文地理的扞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人开阔视野。——民国学术史、文化史、地方史研究者 岱 峻 -
三百年来伤国乱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晚清民国大乱局下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风大气凝重,画面感极强,语言犀利老到,并注重史料的钩沉、考据,从各个历史事件中牵出对传统、历史的的思考和回溯。其质疑历史、还原历史真相,以之关照现实当下的写作态度至为难得。作者以睿智优美的文字将过去300年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化一一呈诸笔端,洞察力深刻却不炫耀,行文恣肆,余味无穷。 -
许倬云观世变
许倬云先生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稔西方历史,擅长将其它学科当作精研历史课题的工具,有如此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人文素养,作者谈论起中国与世界、中国的特质、历史与变化等诸多关乎世界、历史、人世的大变局,自然是出乎意外而又入乎情理,发人所未发之思,给予我们穿透历史时空、文化地域的启迪。 ------------------- 目录 序 许倬云/1 中国与世界 从中国历史看世界未来/3 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结合/17 古代国家形成的比较/30 中国古代文化与两河流域文化的比较/48 中国古代文化与埃及文化的比较/58 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的比较/71 东汉与西罗马帝国崩解的比较/85 试论伊斯兰文化体系与东西方两大文化的互动/96 体系网络与中国历史上的分合/106 汉末至南北朝时期的气候与民族移动的初步考察/112 中国的特质 中国历史特质/129 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147 中国文化发展的点和线/156 从考古学看中国古代文化发展/161 古代中国的面貌——从现有的考古资料说起/173 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182 文化与亲缘——中国人双重认同的根源/192 孔子论仁及其延伸的观念/203 神祇与祖灵/211 汉之为汉——中国人自称汉人的文化意蕴/223 中国古代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变动/228 历史与变化 历史与变化/263 寻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284 我们走向何方——试论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292 文化调适过程中的态度/308 良渚文化到哪里去了? /313 元中都考古怀今/339 有一点不同的中国历史——从生活史角度谈中国的饮食文化/343 中国中古时期饮食文化的转变/347 编后记 许医农/364 -
北京古建筑地图(上册)
北京古建筑地图(上册)的内容以1949年之前建成,现在保存完好、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为主,也记录了今年拆除或重建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历史建筑。本书分为两册,其中第一分册所收录的范围是现在的二环路以内,亦即明清北京城以内。该册精选了302处较为重要而完整的古建筑,图文并茂地介绍其特点和艺术成就,另选择了719处尚存或刚刚毁去的古建筑,列表注明其地址和保存状况。在对各个建筑单体或建筑群进行剖析和介绍之外,本书还尽可能地从街区或城市的角度来介绍这些建筑作为城市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为便于各行各业的人士使用,本书还对文中涉及的一些建筑学或中国历史的背景知识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在北京这样的一座古城,带上一份地图去穿越大街小巷,寻访帝都遗韵、市井民风,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体味历史变迁的沧桑,这实在是旅行者或闲暇者的一大乐事,又是建筑、规划、历史、艺术等专业从业人员和学生的重要功课。《北京古建筑地图》编写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那些穿行在城市历史时空中的人们,那些和我们一样热爱北京,热爱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人们。 -
许倬云谈话录
许倬云,1930年生,一生辗转变动,是真正从中国走向世界的知识人。 本书上篇为许倬云口述,从无锡世家许家谈起,回忆抗战军兴迁徙不断,杂读群书,胜利后受教辅仁中学,入台湾大学名师云集,赴芝加哥大学大开眼界,积极参与民权运动,回台身经砥砺,后任匹茨堡大学教授至今,其间与文化大家切磋学问,构建思想体系,心系台湾起飞,关注大陆改革,推动两岸高等研究院。泛舟万古江河,探索历史变幻与价值重建,思考中国转舵与世界融合。下篇从访问者角度,杂记谈话因缘,讲者动情,听者会心,相激相荡,直观呈现智者人格魅力。此外四十余幅影像,展示出一个人、一个家庭百年来的历史气象。 -
辛亥·计划外革命
《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以1911年的中国作为大舞台,刻画了中央权威丧失,各种政治势力在改革的名义下忙于争夺权势;民营资本大举进入铁路投资,带来一地鸡毛;地方官场的明争暗斗,北京的政争混乱激烈,川路公司挑动民粹,会党势力与革命组织结合的纷乱景象,剖析了辛亥革命的起源真相。 -
微历史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内容简介:微历史,顾名思义用微博体写史。涵盖了国学大师的真性情、文人风骨、军阀的趣闻逸事、小人物的话语等百年语录精粹。并配有大量稀见图片,影像连缀,俨然1840—1949历史剪影,现代版《世说新语》。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两册)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先生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力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共叙五十一个学术人物的思想,指出汉学家对不天下治乱之用心所在。该书引证广博,考证精深,与梁启超的同名著作各领风骚,并行于世,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