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嗜血的皇冠

    作者:曹昇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 在《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中,曹昇复活了千古一相李斯的风采,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刻画及其精神世界的重建,更是入骨三分,力透纸背。 而这一次,这个史界第一才子,将他睥睨的目光转向了古代第一帝王——汉光武帝刘秀。 新作《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在曹昇天马行空之文笔下,重现新朝末年至东汉初年历史的风云际会,历史的血色风流,将刘秀,刘縯,王莽这一个个人物,隔着绵长的时间带到读者面前,带给我们另一种理解历史的境界。
  • 青衣

    作者:毕飞宇

    青衣和女人,戏剧与人生,孕育与流产,无法谢幕的舞台上演着一场没有结果的悲剧,在戏剧中找到角色,在生活中失去自我,在现实与幻想中,圆一个破碎的凄美之梦。《青衣》,一个具有预言和哲学意义的当代佳作。著名青衣演员筱燕秋,把持《奔月》中的A角而丧失理智,二十年前把滚烫的开水泼在师辈演员李雪芬的脸上,二十年后《奔月》复出,她继续霸占舞台,不容于亲传弟子春来上戏。自私与孤傲,导致神形疲惫,走向崩溃。 毕飞宇表示“筱燕秋无所不在。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使她们在作出某种努力的时候,通身洋溢出无力回天还挣扎、到了黄河不死心的悲剧气氛。”
  • 流言

    作者:张爱玲

    《流言》是张爱玲的随笔散文集,可以说是大珠小珠满玉盘。张爱玲称爱默生“警句很多”。在这本书中我们倒可以看到张爱玲满篇的警句佳句。如“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到底是上海人);“中国人喜欢法律,也喜欢犯法”(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多数的女人非得‘做下不对的事’方才快乐,婚姻仿佛不够不对的”(谈女人)等,不胜枚举。 《流言》的初版本配有多幅张爱玲自己创作的幽默生动的插图,张爱玲的绘画天才从中得到了清晰的显示。初版本同时刊有三幅各具神韵的张爱玲个人玉照,照片说明文字分别是她《再版序》中的两句名言:“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 世界政坛女首脑传记丛书

    作者:巴金

    家春秋,ISBN:9787207032799,作者:巴金著
  • 天涯明月刀

    作者:古龙

    这部小说被古龙自己称为在创作过程中经历最多痛苦的一篇作品。也正因如此,是古龙最成功的力作之一。傅红雪“漆黑的刀,苍白的手”,已成为古龙作品之代表人物之一,是一本超值的好书。
  • 上海魔术师

    作者:虹影

    著名作家虹影首部暖爱小说,转型之作,《饥饿的女儿》朴实文风与《K》细腻笔法的完美综合,充满朦胧、奇妙、神秘的少年情愫,一改往日凄楚与不完美的结局,讲述了一个温暖人心的情感故事。 流浪的犹太人“所罗门王”和他收养的中国孩子“加里王子”,遭遇到古灵精怪的杂技女孩兰胡儿和她的杂耍班子。在1945-1948年的上海大世界,时局诡谲,西洋魔术与杂耍班为时局所趋,同场谋生,各怀心事。奇幻的魔术,惊险的杂技,困惑的兄妹之谜,两个少年的成长被朦胧、奇妙、神秘的情愫照亮。默契的配合演绎出精湛的绝技,一次次从死亡中挣脱,他们终于明白,此生无法分离。
  • 长安古意

    作者:小椴

    世事一场冰雪,花间几度红棂。 一个妇人,一个稚童,一卷书。 一场残忍酷烈而又温情脉脉的江湖追亡。 一个人要经历怎样的磨难才能读懂这个江湖?要拥有怎样的爱才能依然对这个江湖抱有信心? 江湖险恶,世事冰雪。但总有那么一股风骨在——那肝胆相照的风骨。 纵使江湖上再也没有人可以承担“肝胆”两个字的重担,那——何妨裙钗与登坛!
  • 新宋Ⅲ·燕云1

    作者:阿越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纪年为1069年,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开始。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改革,从政治、军事,到农业、商贸,它触及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曾布、吕惠卿……这些北宋的杰出之士因为变法而展开了明争暗斗。 新宋Ⅲ·燕云:大战之后的帝国变得极其虚弱。西北兵乱,东南危局,大宋再次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而石越却因震主之功被闲置。与此同时,北方的辽国在内外交困下,毅然对宋朝发动了进攻……
  • 史上第一混乱·第三季·武林大会

    作者:张小花

    我,小强,没招谁没惹谁,被一个名叫刘老六的神仙老头忽悠成了神仙预备役,也就是见习神仙,专门接待穿越而来的历史大佬。 育才文武学校参加全国武术大赛,为了不使身份暴露,来历不明的好汉只得装傻充愣,笑料不断。怎料方腊八大王疑似重 生,处处找小强麻烦……
  • 王朔文集

    作者:王朔

    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 碧血剑(全二册)

    作者:金庸

    明末年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袁崇焕屡破清兵,但却为不辨忠奸的昏君崇祯所杀。焕之子袁承志为忠臣所救,长大后被送上华山习武,期间无意中发现金蛇郎君之秘笈,武功大进,志学成下山,结识了李岩,时闯王率兵起义,两人合之助之。 志遇上温青青,因此被卷入温家的纠纷中,其后两人闯荡江湖,建立了真挚爱情,后志与祯之女阿九相遇,九被志深深吸引,一段三角关系由此而生…… 闯王进占京城后,闯军军纪败坏,奸淫摅掠无所不为,闯王亦沉迷酒色,甚至听谗言而杀害虫忠心耿耿的岩,志痛心疾首,逐隐居不问世事。
  • 少年天子

    作者:凌力

    《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但刚刚入关的满族并不能脱离原来民族的一些野蛮的耳惯,与顺治帝的一系列改革产生矛盾,最后导致济度亲王的政变,政变未果,顺治帝后染上天花命归黄泉。庄太后扶持玄烨继位使其成为康熙大帝,为大清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初顺治入关后,由于多年的操劳,母亲庄太后身体有所不适。顺治帝的弟妇襄亲王妃进宫伺候,顺治帝与其一见钟情,双方都为对方的文采风度所倾倒,但这种感情只能埋在心中。乌云珠美丽端庄,温柔识大体,深得庄太后喜爱,太后认其为义女。为庄太后在宫内办圣寿节时,顺治帝福临向往乌云珠,想借寿宴之机接近她。于是开宴后他与乌云珠进行了试探性长谈,庄太后完全明了儿子的心思,她没有阻止。但在福临与乌云珠终于冲破束缚私自结合后,庄太后身为皇太后要维护满洲内部的团结;身为母亲她不愿儿子承受失德的罪名终于阻止他们的来往,致使福临重病不起,最后庄太后终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成全了乌云珠与福临的爱情。襄亲王病死后,顺治马上册封乌云珠为贤妃,后又晋为皇贵妃入主承乾宫。福临爱情成功后,政治上面对一系列矛盾及其要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这一年顺天乡试考官受贿,使一些汉官被捕入狱,七人正法。于是乎法网越拉越大。各地应参加复试的新举人,像囚徒一样,被府县衙门拘捕,汉官士子震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这一科场大狱不知什么时候了结。顺治为巩固大清江山改变满族的文化素养,安抚汉官士子。豁达宽容不牵连朝廷内的汉官,反而送给王熙父子一卷亲自所绘的图画,平息了这场风波。顺治为了使军民百姓能平安生活,停止了圈地法令,使流离失所的汉民回到了家园。乌云珠入宫后,官内的矛盾给她很大压力,皇后、康妃、谨贵人、淑惠妃对她都有微词,原因之一是乌云珠的母亲是南方汉人父是满人,之二乌云珠深得皇上宠爱,又温柔识大体,太后对她更是喜爱。皇上微服出访斩杀了谨贵人的侄女儿,使谨贵人迁怒于皇贵妃乌云珠。顺治曾废过一个皇后,他喜爱乌云珠的文采和胸怀要册封她为皇后,乌云珠以大体为重坚决不从才稍微平息了内廷的矛盾。康妃所生的皇子三阿哥玄烨染上天花,谨贵人和康妃怕乌云珠所生之子四阿哥日后册为太子,谨贵人秘密地把三阿哥的肚兜给四阿哥穿上,使四阿哥染上天花夭折,乌云珠含着巨大的悲痛陪皇后渡过了重病在床的日日夜夜,皇后终为其感动称其为妹妹。三阿哥病好后,谨贵人事露被赐死。由于顺治每日处于满汉矛盾之中心理负荷很大,他有一种要解脱的愿望。在遇见和尚后更有此种感觉,每次会见后他都觉得轻松了很多,出家的愿望也就增加了一分。顺治要大批任用有才华的汉官,效法明制设六院。这样大大削减了满贵族官员的势力。一时间朝廷内沸沸扬扬,每日满族王公大臣进见劝诫皇上不要效法明制。顺治为了巩固大清江山果断地实行了这一措施。入关后的清朝并没有四疆平和,郑成功在南方高举义旗攻破三十余县州,朝廷的汉官也有些蠢蠢欲动。福临性格的另一面,不安易暴躁显露出来,他吓得跑到太后处要回到关外,庄太后痛斥儿子又使福临要御驾亲征。淑惠妃嫉妒乌云珠又不甘心受冷落便到福临处诬告乌云珠宫内的太监和宫女干一些不可告人的勾当。福临听后暴怒之下把乌云珠打入冷官。太后知后,教育儿子,乌云珠是有善良的天性才没有申诉。福临后悔却又碍于尊严不能下令回宫,最后在太后的开导下把乌云珠接回宫中。乌云珠终于病倒了,福临痛苦万分。因为乌云珠是他政治上的知音,生活的伴侣,文化修养上的志同道合者。他不能失去她却又无回天之力,乌云珠终于心力交瘁离开了他,福临悲痛欲绝一度产生自杀念头。福临为完成自己的心愿,要让乌云珠以皇后的资格发丧。乌云珠死后福临只有一个愿望——出家。福临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改革,触怒了满族王公大臣,他们认为福临败坏祖业要废掉他。以简亲王济度为首要在福临狩猎时废掉他,福临知道此事后,政变未果,虽然政变没成功,福临却已经心灰意冷了,他没有心思再治理这个国家,加上他偶感风寒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出家愿望,终于落了发成了一位无发的皇帝。大清的江山已经基本稳固,郑成功也失败了。福临像一只上满弦的弓突然弦松了一样,染上天花一病不起。庄太后痛心疾首地望着病危的儿子,一夜间苍老了许多,她像一个平常人家的母亲一样,无力地望着儿子的离去。顺治终于离开了他们去找他所钟爱的乌云珠去了。庄太后为了大清的江山,修改了顺治的遗诏。扶持玄烨登上了皇位,使大清的江山繁荣稳定的发展下去,玄烨就是后来的康熙大帝。
  • 美食家

    作者:陆文夫

    《美食家(毕业了)》中朱自冶的父亲在上海开房地产交易所,发了大财。本来家住上海,在苏州也买下了一大片家产。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一颗大炸弹落在朱家房顶上,全家只有朱自冶幸免于难。因为那天他来苏州外婆家吃喜酒了。这时朱自冶20多岁,上海的家没有了,只好孤身一人住到苏州来。他以出租房屋为生,收入很多,一应事务又有经纪人代为办理,所以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想办法吃、喝、消遣。他不仅吃得又精又细,而且能把吃食讲得头头是道。中学生高小庭和妈妈是朱自冶的远亲,寄住朱家,不交房钱,朱自冶便让高小庭课余时间给他当跑街的、采买各处的风味小吃。高小庭在学校读书,懂得一点历史地理、自由平等、三民主义、人的尊严什么的,所以对朱自冶的寄生虫生活忿忿不平。1948年冬天高小庭投奔革命到解放区,没想到解放后被分配回苏州干商业工作。这时朱自冶仍然有钱,仍然包着阿二的黄包车,趾高气扬地进饭馆、上茶楼。他不抽不赌不嫖,没干过坏事,镇反镇不到他头上,他反说共产党把天下治得太平了,可以放心吃喝了。高小庭心里有气,劝阿二别再给资产阶级寄生虫当“牛马”。于是阿二真的不再给朱自冶当“牛马”,但这样一来没有了收入。阿二的爹只好去摆小摊,见了高小庭就狠狠地翻白眼。朱自冶没有车坐了,也对高小庭怀恨在心。高小庭暗暗得意,认为自己使朱自冶学会了自食其力。后来组织分配高小庭去一家名菜馆当经理,他决心不再为资产阶级寄生虫服务,而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于是把名菜馆“改造”成大饭铺。受其影响,其他名菜馆也开始敷衍了事。朱自冶及其“食友”们无处可吃,丢了魂一样蔫头蔫脑。 朱自冶责怪高小庭糟蹋了苏州名菜,后来便偷偷跑到孔碧霞家吃了起来。孔碧霞本是一个政客兼教授的姨太太,解放前夕政客逃住香港,把孔碧霞、3岁的女儿和一座大房子留在了苏州。孔碧霞烹饪技术奇妙无比。她和朱自冶一个会烧,一个会吃;一个会买,一个有钱。于是由同吃而同居,最后宣布结婚,天天两人挽着手上菜场。高小庭看到朱自冶逃避改造非常气愤,没想到许多干部、工人也对他那大饭铺饭菜质量低劣表示不满了。一位老战友还责备他毁灭了苏州的饮食文化。60年代初国家陷于贫困,饥饿威胁着每个人,连朱自冶也和高小庭一起偷偷去码头拉大南瓜了。拉南瓜的时候饿得皮包骨头的朱自冶沉浸在对曾经享用过的美味的回忆里,居然在幻想中创造了一道名菜“南瓜盅”。到了“文革”,高小庭和朱自冶一个是走资派,一个是寄生虫,都成了批判对象。高小庭还被赶出苏州下放到农村。“文革”后落实政策,高小庭仍回苏州那家菜馆当经理。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小庭思想解放了,又把大饭铺恢复成名菜馆。他还冒着大雨去拜见已退休的名厨师杨中宝,请杨中宝回来给青年厨师讲课。连朱自冶也被请来专门谈“吃”。朱自冶1938年开始在苏州吃馆子。这还没算他在上海的吃龄,一直吃到“大跃进”之前。3年困难时期一度中断,但并未停止理论探讨。据外界流传,他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写了一本食谱。“文革”中什么都肯交待,唯独把食谱包好埋在假山下。朱自冶本不善言词,但来菜馆谈吃却口若悬河。讲着讲着还插进一些情节和典故,甚至把大姑娘唱小曲、卖白兰花、叫堂会等夹在菜里。朱自冶因为谈吃,名气居然大起来,来请讲课的络绎不绝。有心人还借此机会成立烹饪学会,录下朱自冶的讲话印成讲义。不久,当年的黄包车夫阿二要娶儿媳妇,约高小庭星期天晚上去吃酒席。阿二刚走,烹饪学会又送来请柬,约高小庭参加星期天中午在孔碧霞家举行的庆祝烹饪学会成立的宴会。星期天中午,高小庭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了孔家那黑漆斑剥的大门。庭院幽雅、紧凑,有池塘、树木、花草、石竹、水轩、石板桥……。孔碧霞的女儿年轻美丽,年过半百的孔碧霞也是那么高雅脱俗。朱自冶身穿西服坐在大圆桌前,旁边是几位苏州的“各界人士”。各种冷盘在桌上摆成一朵硕大无比的花,随后送上来的各种菜都新奇而味美。朱自冶的解释和指挥头头是道,孔碧霞美丽的女儿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过池塘上的石板桥来上菜的姿态也优美无比。宴会中,会奉承的人把“美食家”的雅称送给朱自冶,还要求高小庭的菜馆聘朱自冶为技术指导,按月发工资。高小庭急忙借口参加阿二家的婚宴逃出孔家。阿二家没有虚伪的应酬,也谈不上奢糜,但气氛欢乐、融洽。人们以小孩子为中心,递食品,逗笑。有人把一颗硬糖塞在高小庭小外孙的嘴里,那孩子立即吐了出来。有人递上一条巧克力,那孩子抓过来就往嘴里送,吃得直流口水。人们轰笑起来,而高小庭心里却燃起了无名火:这孩子长大也要成“美食家”了吗?他一把夺过巧克力,把一颗硬糖塞进孩子嘴里,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作品鉴赏] 中国“文化热”的兴起是80年代中期的事,但《美食家》确实是一篇较早在比较深刻的意义上思考文化问题的作品。它以探讨文化问题为主,但又不局限于探讨文化问题,所以意蕴深刻而丰富。对于文化这个最深刻意义上的主题来说,小说中的人或物都是一种表象。或者一种象征。欣赏这篇小说首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小说的选材是奇特的。它主要写一个以品味佳肴为职业的人“吃”的历史、生活际遇及其精神风貌。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并非仅仅把“吃”作为一种生活现象、一种生理需要来描写,而主要是把“吃”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来描写,挖掘其社会、历史意义。在小说中,“食”是一种“文化符号”,而且这个符号具有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如在小说第5章,作者借高小庭之口议论道:“文化大革命可以毁掉许多文化,这吃的文化却是不绝如流”;在第6章,丁大头又对高小庭说:“苏州的吃太有名了,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如果把这种文化毁在你手里,你是要对历史负责的!”显然,作家是通过对“食”这种特定文化形式的描写思考整个文化问题。作家对文化的理解与评价主要是通过朱自冶和高小庭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形象体现出来的。关于朱自冶,就阶级成分而言,他无疑是剥削阶级、有闲阶级的代表,不劳而获,生活条件优越。高小庭有充分的理由把他看作“寄生虫”。但是,他代表的那种精细、高雅的文化却又不容简单否定。因为那是人类进步和文化的结晶。小说的这种价值观体现在高小庭形象的转变上。显然,读者不应把高小庭和小说作者等同起来。高小庭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角色,小说作者在他身上寄予了两种情感:肯定和讽刺。作为革命者,高小庭从小受民主主义、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否定朱自冶的寄生虫生活,这当然没有错。但他因此否定朱自冶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文化形态,则是一种偏见,甚至是一种愚昧。这种愚昧具体表现为“极左”和“革命”行动:将苏州名菜馆改为大饭铺。但随着社会的变革,思想的解放,他终于意识到当年那种“革命”行动的简单幼稚,能够重新评价朱自冶的“美食”。小说第9、10章关于高小庭把大饭铺恢复成名菜馆、请名厨师杨中宝、美食家朱自冶来传授经验的描写,实际上是暗示身为革命者但代表一种低级文化形态的高小庭对高级文化形态的认同。无论是对于朱自冶还是对于高小庭,小说都是有褒有贬的:朱自冶体现着高雅的文化,但这高雅却建立在以剥削为主的生存方式上;高小庭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却曾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愚昧。这两个人物身上被肯定的因素的统一。高雅的文化形态与健全的生存方式的统一,才是理想的人生。改革之后那些凭自己的劳动所得理直气壮地到名菜馆来享用名菜的人们,就把自食其力与文明高雅统一起来了。作家实际是想说:在物质条件比较丰富的情况下,人就应当而且必然追求高雅的生活。文明,就是这样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小说最后写的高小庭外孙吃巧克力那个细节,就是揭示人固有的一种天性。把朱自冶、高小庭等作为文化的表象来认识的时候,我们得出了上面的结论。但在小说中,他们又是生存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有血有肉的人。朱自冶曾经有过天天坐着黄包车吃馆子、上茶楼、泡澡堂的优越生活,3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也落魄得提着草包在街上乱转,拼命钻进人堆里买点红薯、萝卜、花生米。“文革”中挨批斗,改革开放后却吃得更体面。高小庭以革命者自居,3年困难时期却把自己的老婆饿得浮肿,自己半夜里偷偷摸摸去码头拉南瓜。“文革”中他被作为革命对象下放农村,改革后回到苏州。又要为他当年深恶痛绝的“吃”而苦心经营。这类描写实际上是对特定历史时期某种社会现实的反思。它与文化反思结合在一起,使小说具有了文化、历史、社会、人生等多重探索相统一的品格。艺术上,这篇小说值得注意的是其朴素的叙述风格,对苏州风土人情、美味佳肴的描绘形成的地方气息,以及从高小庭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而产生的反讽刺特征。
  • 飞刀,又见飞刀

    作者:古龙

    李坏是个孤儿,他脸上的微笑仿佛永远不会消失。从来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世代簪缨的家族!他的爷爷更是近百年来江湖中独一无二的名侠“小李飞刀”。 漂泊多年,李坏凭借亡母的锦囊里藏着的一张宝图,独处七年,练成了天下无双的飞刀,找到了富可敌国的宝藏。 为了心中不灭的理想和爱情,李坏回到少年时的山城寻找心上人方可可。可惜一切带给李坏的只有无边噩梦。李坏被怀疑与皇宫大内的失窃黄金有关,一时成了江湖人人必诛之而后快的大盗。 然而世事难料,奉皇命捕杀李坏的“月神”薛采月竟然爱上了李坏。他们排除万难,有了一个温暖的家。直到有一天醒来发觉已怀了他骨肉的月神不告而别,只留下一张字条,说和李坏情缘已尽。原来月神要向李坏之父李曼青挑战,她要摧毁“小李飞刀”这个江湖神话,替亡父报仇。但是李坏血脉里流着属于“小李飞刀”的血,他绝不可以令家族荣誉受污! 李坏和月神终于站到了彼此的对面,月光如雪,刀光如血,在生与死的边缘,在婴儿的啼哭声中,李坏和月神不约而同想起了在那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曾经有过一个属于他俩的家…
  •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王小波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 动物凶猛

    作者:王朔

    《王朔文集:动物凶猛》包括《给我顶住》、《动物凶猛》、《你不是一个俗人》《许爷》四个中篇小说。王朔的小说很好读,给人以阅读的快感。他很会讲故事,尤其是善于写对话,标准的一个北京侃爷。这些作品写出了北京这个城市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伤感与无奈。
  • 火并萧十一郎

    作者:古龙

    《火并萧十一郎(绘图珍藏本)》内容简介:她嫁给了杨开泰,但却又在洞房花烛的那天逃走。想起杨开泰那四四方方的脸,规规矩矩的态度,想起他那种真挚而诚恳的情意,她也觉得自己实在对不起这个老实人,但却连她自己也无可奈何。因为她忘不了萧十一郎!她痴痴地看自己光滑、晶莹、几乎毫无暇疵的胴体,眼泪仿佛已将流了下来……突然间,“砰”的一声响,窗户、门、木板墙壁,同时被撞破了七八个大洞。……
  • 断裂丛书第2辑

    作者:楚尘 主编

    新生代”小说的四员干将最近推出了他们最新的小说选集:韩东的《我的柏拉图》、朱文的《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张的《爱情与堕落》和鲁羊的《在北京奔跑》。这是他们自1996年以后首次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均由作家自己选定篇目,安排次序,由近年活跃于文坛的小说家楚尘出任主编,由著名 的新锐设计家欧宁设计封面。 断裂文丛:另类最好的小说 ■书评 □林舟 两年前,由朱文、韩东发起的“断裂问卷”事件招致的非议之一是,发起者以外部的动作代替了文学的创作,他们没能拿出令人信服的作品来。这四部小说集的出版可以看做对上述非议的回应。这四部作品集是作为《断裂丛书》第2辑来编辑的,与一年前韩东主编的《断裂丛书》(6卷,由楚尘、吴晨骏、顾前、贺奕、金海曙、海力洪六位作家加盟,海天出版社1999年出版)在精神上一脉相承。这些小说作为一种标志,不仅以其文学立场和文学观念鲜明地区别于当下文学格局中的各种小说写作,向我们提示小说叙事的意义在于同自由、创造的心灵的关联。 韩东的《我的柏拉图》,收入了他在七年的时间里创作的九个中篇小说。这些作品描写了穷途末路者的生死存亡及活动场景,表现卑微的生命活动中情感的斑驳图景,人类基本的情感生活———爱情、男女之情、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间的感情,在他的笔下获得了精确入微、深刻犀利、细腻曲折的展示。在这样的过程中,生存的情感往往被抽象为“关系”,对“关系”的梳理和编织是韩东小说的特殊兴趣所在。单纯的质地,明晰有效的线性语言,透明、简约、超然、平易、流畅、直接和尖锐,是这些小说带来的独特的美学感受。 朱文的《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收入了他近两年来创作的15个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一如既往地带给我们新鲜和刺激,向我们展示着朱文那狂野不安的心灵和卓尔不群的叙事才华。在这些小说中,毫无诗意的日常生活、卑琐的欲望、暖昧的情感、无聊的场景,经过释放着无穷魅力的艺术语言的敲打和锻炼,渗透进了疯狂而乖戾的因素,从而引爆了沉闷灰暗的现实,消弭了生活与写作的僵硬的界限,在奔涌的语言之流中涌动着反抗现实的冲动、拯救自我的激情,在窥见种种流行观念的虚妄中隐现着对温情、纯粹、真实的人性世界的期待。 与生存的环境格格不入,与文坛诸种流行的文风格格不入的鲁羊,这次出版的小说集《在北京奔跑》再次向我们显示了他独特的不容混淆的写作面目。收录在这个集子中的小说,善于在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心理错位中,看见联系和张力,看见痛苦,看见美,看见分裂,看见梦想,流渗着悲悯、同情和唯美的情怀。清洁朴素的语言,细密的感性呈现与高度的抽象意味并行不悖,敏感入微而又深沉豁达的情感,以及变化莫测的表达方式……所有这一切使其作品在自由自在中,表现出思想与叙述的极端张力,给人以清醒如狂、温柔如痛的美学体验。 张的《爱情与堕落》收录的作品突出地体现了作者在艺术追求和人性关怀等方面一贯的执着努力。这些小说始终注意在一幅幅光怪陆离的当代生活图景的描摹中凸显一个令人困惑的主题:一方面,当代生活为人与人的交往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另一方面人之内心的困扰却愈演愈烈。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醒目地看到,两性之间的关系比以往变得更密切、更丰富,也更大胆和更富有挑战性,但是,其间的男男女女们却每每面临“爱与堕落”的困境,心灵深处更显痛楚。这些小说着意于内心体验和想象,探求心灵空间的真相,在题材的非道德化的表面下,是对人的灵魂处境的焦灼而冷峻的审视。 与我们每日都在相遇,并每每为之蛊惑的成功与进步的小说不同,与我们同样并不陌生的悲哀、凄惨、血腥、煽情却充斥着陈腐之词的“故事”不同,这些小说倾向于引领我们体验卑微的生命和生命的真实,引领我们感受为匆忙喧嚣的节奏所淹没,为枯涩单一的模式所削割的心灵细节。在根本上,这些小说贴近写作者生活本身,服从于写作者内心的召唤。这不是说他们仅仅是一群以琐屑生活和无限欲念为资源的抄写匠和码字工,恰恰相反,化腐朽为神奇既是他们艺术才能的体现,也是他们艺术创造的目标,为此他们经历着艺术的反叛,寻求着接近真实、灌注着灵魂声音的言说方式。
  • 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

    儒林外史,ISBN:9787020051625,作者:(清)吴敬梓 著;张慧剑 校注
  • 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

    作者:赵志明

    《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是一部用下里巴人的语言写作的乡村家族史。作者在文中对人、对事、对家庭进行了分解和拼装,用不乏戏谑、冷静、想象力的鲜活语言,再现了一个逝去的世界。在魔幻、梦境、呓语、恐怖的表面下,尽显一种对生命的难以释怀的真诚体验。书中收录了《还钱的故事》《I am Z》等人气高分作品,其中《还钱的故事》在豆瓣阅读虚构类排行榜长期雄踞第一位。 我大约记得这本书的其中一篇我以前曾经看过,可能是《钓鱼》,发在《延河》上。这次一下集中了这么多让我看,拖拉看了好几回,看样子作者的勤奋程度是很值得肯定的,这一点和我一样。看内容,几乎都是叙述,语感显得西欧的影子比较浓烈,读起来有些陌生,但它是文学表达的一个境界。当然这个境界的抵达也是和技巧分不开的,作者的小说技巧高超,张力好像缓慢的钢丝,能走好这根钢丝,他后面还能写好。 ——贾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