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读库1403

    作者:张立宪主编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托口遗梦》,《稻米歌》,《咱们学生》,《撂地卖艺》,《秋风秋雨》,《六朝遗石》,《“一扫米英之色!”》,《边裁囧境》以及《办你的学习班》。 托口水电站是湖南省在建水电站中规模最大、建期最长、移民最集中的一座。如今水电站已经建成蓄水,托口,这个因沅水流过而生的千年古镇,已永沉江底。从2009年起,旷惠民开始拍摄托口古镇的搬迁与消亡,用相机记录下古老生活方式的破碎、繁华河街集市的衰落、众多豪宅大院和宗祠庙宇的破败,以及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与习俗,追寻少年时代的记忆,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影像。《托口遗梦》选登了其中六十幅图片。 《稻米歌》是绿妖继《果蔬吟》之后的第二篇台湾现代农业考察笔记。因为粮食的特殊性,为保持粮价稳定,粮食采取特许经营制,粮商需进行登记并取得牌照。因此,相比于台湾的蔬果有多种销售渠道,稻米的销售渠道相对单一;同时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加剧了稻农的困境。稻农在通往现代化的瓶颈中挣扎,在政策失灵之地,自行寻求新的出路。 艾苓是姜淑梅老太太的女儿,也是老太太的写作老师。她在绥化学院上学毕业,然后又回来工作,《咱们学生》里讲了一些她接触的年轻学生的事。 张永熙先生艺名张宝康,出生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师从赵少舫,跟随师父及诸多相声前辈行走全国各地鬻艺为生。《撂地卖艺》是由他口述,吕海云整理的。他说,拿笸箩收钱也有规矩,手心朝下,中指食指在内,三指在外,因为手心朝上就成了要饭了,我们凭本事吃饭,卖艺并不是乞讨。 时代的悲情、忧伤,个人生活的苦闷、彷徨,加上天性的刚猛、好强,共同锻造出独一无二的秋瑾。她好像横空出世,实则早有伏笔,其来有自。王鹤的《秋风秋雨》带我们再次回顾了这位鉴湖女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建筑最精华之遗存,可以扼要概括为北朝石窟与南朝陵墓,二者一北一南、遥相辉映。比之北方石窟遗存的浩浩荡荡,南方的六朝遗存却是稀若星凤。然而这些荒冢遗石,不论是神道石兽、石柱、石碑,或是地下墓室,皆有众多极富趣味的话题可供讨论,包括其在中国建筑史中的渊源与流变,乃至于同欧洲、西亚、印度古代建筑及雕刻之关联,不一而足,十分耐人寻味。王南在《六朝遗石》里详尽地做了这样的比较。 日本对于英语这种外来语的抵制运动,开始于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的1940年左右,当时英美等国对中国政府的支持,引起了日本国内“爱国组织”的反弹和憎恶。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国内开始涌现出一种对外来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的排斥风潮。章骞在《“一扫米英之色!”》中列举了一些例子,希望让大家了解到战时日本社会上的些许意味。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不仅有无限的精彩,也有无休止的争议。足球裁判以同样的衣着和运动量毫无违和感地融入比赛,更有大把的机会可以上蹿一线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咏鹏在《边裁囧境》跟我们说了说裁判到底会面临怎样的窘境。
  • 读库1405

    作者:张立宪 主编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十篇文章,《告别演出》,《回城》,《纽卡斯尔的中国水手》,《半亩山池半壁天》,《1936年以前的肖》,《我自聊斋来》,《禁忌之盐》,《鹤的四季》,《改地名》以及《囊云、贡云与锁云》。 二十年前李白滔从一所财经大学经济贸易专业毕业,到一所高校当老师, 最近几年高校的现实情况改变,2013年9月,她决定转岗为行政人员。给两百零一名大二的学生教授“专业英语课”成了她的最后一次授课,她决定用“读一本书,写一份读书报告”来作为课程考核的方式。课程结束,她收到了全部的作业。她说,这种评定成绩的过程让她很有感触,使他更真切地了解了她的学生和大学。把这一切写下来,记录此次谢幕演出,记录终结的教师生涯,记录这些学生,也记录她的大学。 《回城》里,作者大力记述了在南疆阿克苏的上海知青们回城的经历。他们在十几岁时意气风发地搭上去新疆的列车,已经把新疆当作家园,忽然又记起了黄浦江畔,记起了自己原来是个上海人,人到中年时又不惜变卖家当返回上海。大力采访了很多人,他们中有自己踏上回家归途的,有的让儿女替自己完成还乡梦,回到上海后遭遇种种问题,为生活奔波各自谋生。 1881年,丁汝昌等人远赴英伦,去纽卡斯尔接中国政府从阿姆斯特朗厂订造的当时最先进的两艘巡洋舰。北洋水师军官池仲祐作为丁汝昌的幕僚随行,在《西行日记》里描述了这一路的见闻以及他自己的一段奇特异国之缘。这批北洋水师水兵里有几名中国水手以身殉职,埋葬于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公墓,百年之后,萨苏的朋友邓新力去到现场,发现这些墓碑宛在。《纽卡斯尔的中国水手》里展示了几张珍贵的照片。 园林是一种有生命的综合性的艺术,内容丰富,建筑、山水、花木均是其不可分割的要素,只要疏于保养,很容易就会出现花木枯死、水池干涸乃至假山坍塌、建筑倾圮的情况相对而言,一座园林远比一幢单纯的建筑乃至一个建筑群更加难以长期保存。建于清朝初年的半亩园可算是近三百年北京旧城建筑的一个缩影,早年历经坎坷,道光年间在麟庆的手中得以再次兴盛,独领风骚数十年,之后日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收归国有,最终没能逃脱冷落和毁灭的命运。贾珺在《半亩山池半壁天》详细描绘了这座花园在鼎盛时期的整体园林布局和室内收藏,记录下它的前世今生。 《1936年以前的肖》里,庄加逊为我们讲述了苏联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传奇人生与创作生涯,同时也展现了同时代苏联文艺创作的环境。 继在《读库0903》中《浮生旧梦说隋唐》里梳理“说唐”的各种版本连环画后,蔡小容这次带来了《我自聊斋来》,十五个故事,有人有妖、有鬼有仙、还有奇女子和呆道士……蔡老师发动各地连友,为故事找到了合适的小人书版本,挑选配图,以飨读者。 前一期《读库》里《破裂的沙漏》,洪韵梳理的电子游戏中的非线性叙事。这一期,他又带来了《禁忌之盐》,探讨暴力元素与游戏产业的关系。 吕妍的《鹤的四季》里介绍了几种鹤的栖息、迁徙与存亡,在它们迁徙经过的地方,人类能否与其友善相处,对它们的生存非常重要。
  • 中国文化要略

    作者:程裕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者程裕祯以简洁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勾画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1998年推出第1版,2003年8月推出修订后的第2版,累计重印25次,一直高居同类图书畅销榜或热销榜前列,深受广大读者好评。被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指定为大学公共课教材、通识阅读教材、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用书、对外汉语本科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考研参考书。 《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承继了以前版本的全部内容,增加“精美器物”一章。新版除更正文字错漏,更新个别数据,调整版式及开本,增添近百幅精美插图之外,应读者要求,在每章之后新设“学习与思考”和“相关资料”板块,让这本精品教材更加贴近教学实践,臻于完美。
  • 北京法源寺

    作者:李敖

    《北京法源寺》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等,都在论述之列。《北京法源寺》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 读库1406

    作者:张立宪主编

    吴晓雅自幼年离开老家陕西蒲城县潘庄村的西潘庄后,与家里亲戚联系一直不多,2008年因亲戚之托寻找在深圳打工的堂弟小西,续上了与老家亲戚的来往。《村人》里,她记下了近年几次重回老家的所见所闻,同时也勾起她对儿时农村生活的回忆。 李怀宇走访文化名家多年,这次《先生之风》里收录的是他与王元化、王世襄、陈之藩三位先生的采访交流。 空姐们身穿空乘制服、踩着高跟鞋在航站楼出现时,你是否也行过注目礼?《空乘日志》呈现了近四十幅图片,展现空乘人员在工作之外的日常起居生活。拍摄者王淋是一名有十五年空乘经历的资深空姐,自2005年起开始有意识地记录空乘生活,用五年时间拍下了这些纪实影像。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有六百三十个贫民窟和一千多个“棚户”社区,大约一百四十万人生活在这些地方,占里约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这个地方毒贩、民兵组织和警察精英部队间的博弈似乎永无休止。印度裔美籍作家苏克图•梅赫塔和朋友深入这里的贫民窟,接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写下了《巴西贫民窟纪事》。作者写道,里约的今天,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明天。 陈寅恪的遗愿是归葬杭州西湖,与安葬于此的父母相伴永远,但是因为种种限制没有实现。后来,陈家女儿陈流求、陈美延提出了要将父亲归葬庐山。陈家原本是江西修水人,庐山的松门别墅是当年江西省因拖欠陈寅恪留学款项而赔偿陈家的,陈寅恪也曾在诗中将其视为故宅。李辉的《入土为安》记录了“陈寅恪唐筼夫妇墓”选择庐山的过程,起起落落的接力,诸多人以不同方式介入其中,最终完成。 弗兰克•达拉邦特在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时还是个菜鸟导演。但因为他一直都很努力,从拿下史蒂芬•金的小说改编权,到与制片公司城堡岩的合作,以及找到一座气势恢宏的百年牢狱,他都算是一路好运,这期间还不乏各路实力派人士鼎力协助。但1994年9月电影上映时,影院里却“没人在那儿”。第二年,《肖申克的救赎》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路,七项奥斯卡提名,三十二万盘录像带的发行,TNT电视网的播出……罗宾斯说,这电影对人们意义如此重大的原因之一是:无论你的人生境遇如何,它都适用。 继《读库1404》的《破裂的沙漏》及《读库1405》的《禁忌之盐》,作者洪韵继续讲述游戏的故事。本期《点游成金》一文梳理了游戏中“金手指”的历史与演变,以及游玩者如何在此演变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众多的《西厢记》版刻图中,明代吴兴闵寓五彩色套印本版画标新立异,人称“寓五本”,刊印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目前所知,寓五本《西厢记》仅存二十一图,序、跋、正文、牌记等皆已佚去。《明代彩印〈西厢记〉》一文中,具体介绍了寓五本《西厢记》的独到之处,并展示了目前所知仅存的二十一幅图。 川菜的好吃,川人的好吃,几乎人人皆知,这些都是有历史渊源的。阿狐哥哥在《川菜》里介绍了麻婆豆腐、开水白菜、回锅肉、鱼香肉丝、夫妻肺片等经典川菜的起源、取材、制作以及川人的饮食文化。 《千杯绿酒何辞醉》的作者骆滢讲述了陈道明演绎的各种角色。演员值得被羡慕的地方很多,其中一条就是他们在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似乎让人生拥有了“如果”。
  • 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

    作者:冯精志

    《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内容简介:在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今天,《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作者以他深刻的洞见,在精心展现俄罗斯地域上东与西的特点的同时,生动展现了俄罗斯人受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冲突、挤压的多重矛盾心理,以及他们冷漠的外表下潜藏郁积的热情。作者打破一般的罗列事件人物的写史方式,而是抓住某一时段的重大事件来展开历史,使历史的真实面目和生动姿态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剥落。历史人物置身于这种以事件构建历史的宏大叙事之中,使我们对这些熟悉的人物又有了鲜活而真切的认识和理解。
  • 晓说4

    作者:高晓松

    ★正史的里子,野史的范儿 ★高晓松2014年最新力作 ★《晓说》第一季完结篇 ★首次畅谈个人奋斗史与珍贵人生阅历,高晓松万字真心话完整收录 ★知识含金量最高,全球第一互联网脱口秀,总点击突破5亿! ★赵楚、张宏杰、张发财、胡淑芬、李皖 火辣点评 ★变态辣椒 激情漫画 【告诉你最真实的民国男神与女神】 【零距离解读林徽因秘史】 【详解民国创立前后的奇闻轶事】 【解密俄罗斯、菲律宾、越南、日本、印度等中国周边国家地区真实军力】 【细说古今中外刺客传奇】 【深入剖析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 【深情回望华语乐坛30年】 …… 《晓说》为一档为高晓松量身定制的视频脱口秀节目,也是中国第一档全自由发挥的知识类名人脱口秀,由高晓松即兴说历史、评人物、论文化、谈热点、看世界,打造视频化的“高晓松专栏文章”。 《晓说》每期节目话题都深受网友追捧热议,自2012年3月起,每周五早8点于优酷视频准时播出,每集节目时长20多分钟。目前总播放量突破5亿次,创下网络播放奇迹,并且输出到浙江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国Propeller TV、美国ICN电视联播网等多家中外媒体,创下多项纪录,培养了百万高素质“晓说迷”。 《晓说》引发了名人脱口秀热潮,但迄今未有能与《晓说》比肩者,究其原因,像高晓松这样具备家学渊源,横跨文理中西,驰骋影视歌坛,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又兼有入世情怀,愿意启蒙与分享的旧时代男人少之又少。因此,高晓松从一个文艺工作者蜕变为一名当之无愧的知识分子,被这个时代许许多多精神与热情尚在的人们寄予厚望。 优酷找到我,说想做一个《晓说》这样的节目,我觉得这是一件挺好的事情,至少我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看了这么多年的人间百态,从小也算读书长大,那就跟大家分享这些事情,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年轻的一代若能从我的“分享”中获得些帮助,能够从强烈的世俗观念(一定要有一套房子才是完美人生,一定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规划才是人生)中解脱出来,从而由心地找到自己的乐趣,那就功莫大焉了。  ——高晓松《说说心里话》 菲律宾自从最落后的几架破飞机退役了之后,空军大概只有螺旋桨的巡逻机之类的,一架战斗机也没有;海军也啥都没有,没有一艘像样的军舰,只有几艘小巡逻艇;陆军更乏善可陈……  ——《武力值大PK(下)》 郑苹如跟负责押送她的年轻军官说,你我相处这几日算是有缘,你今天愿意带我走,我愿意跟你走,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个意思,那请你开枪的时候不要打我的脸,我不想相貌被破坏。年轻军官当时手都直哆嗦,谁敢在这个时候枪口下救人,实在太吓人了。虽然郑苹如风华绝代,最后那个军官还是下令冲她开枪,但是别打脸,就这样牺牲了。 ——《刺客列传(上)》 有一次,梁先生出去好几个月,回来的时候,林先生哭了,跟梁先生说,我跟老金的关系有点不一样了。然后梁先生就说,我觉得还是老金适合你,你是文科的嘛,琴棋书画什么都会,我是一个学科学的,老金是学哲学的,而且风流倜傥,他更适合你。但是金先生听到以后,特别决绝地说,我因为爱你,所以我不能伤害一个爱你的男人,梁先生是真爱你。  ——《民国往事——才貌双全林徽因》 崔健影响了我们一代年轻人,以至于我们开始拿起吉他,拿起鼓槌,拿起贝斯的时候,人人都搞摇滚乐……我偷偷摸摸写了一首《同桌的你》,都不敢给大家唱,因为那时候自己完全不符合长发男生应该有的那种风范……其实我们给了大家一个错误的印象,就是80年代的大学生好像都是唱《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些歌曲的,都是些骚柔的歌,其实不是。那个时候是摇滚乐的天下,像我们那种骚柔的歌很少,包括我们自己写的也主要都是摇滚乐,只是偷偷摸摸地写一点那种骚柔的歌曲。  ——《光阴的故事——华语乐坛30年》
  • 国破山河在

    作者:萨苏

    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国破山河在(典藏版),ISBN:9787547406540,作者:萨苏 著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作者: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为现代著作作家沈从文建国后弃文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史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历时十五年完成,全书共五十四万字、七百余幅图,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一百七十九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三千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在解释问题和提出问题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该书内容充实,文字清丽,斐然可读,插图丰富且多为珍品,诚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经典著作,深受专家赞誉和普通读者欢迎。此次上海书店出版社将此书再版,重新设计的封面美观典雅,别具古典韵味。书价维持五十元不变,以回报广大读者对此书的长久期待。
  • 中国记忆,1966

    作者:【法】索朗日·布朗,杨浪

    1965年到1968年,二十来岁的法国姑娘索朗日•布朗来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作为工作人员,她穿行于北京、大同、南京、苏州等地,抓取了一系列那段特殊年代里的瞬间,街区拐角、无名小街、一张张大字报、以及日常的活动都没有逃出摄像师的镜头。 当然,索朗日拍摄更多的是那些民间景象,那些动作、表情、服装、房屋、道路,少有政治表述,但这些却清晰地传达了中国特殊历史环境以及中国人独有的困境。 虽然照片会说话,但这是对内行人来说的,相对于一般读者,照片里折射出来的信息毕竟有限,也限制了对照片的理解,好在这本书有一位熟谙那个年代的人做照片解读,这人便是著名媒体人杨浪,在他的解读下,每一幅照片都活了起来,所透露出来的巨大信息量足以复原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每一个场景,也因此,本书更有价值。
  • 唐朝定居指南

    作者:森林鹿

    《唐朝定居指南》是《唐朝穿越指南》的姊妹篇。以浅显风趣的笔调,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宗教、节庆、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出发,展现唐代(主要是初唐时期的长安)社会图景。这并不是一本穿越小说,书名中的“穿越”,是因为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是难以忍受时下流行的古代穿越剧中错漏百出的历史细节,以“穿越指南”作反讽调侃之意。作者假定一种情境,即作为现代人的读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们亲眼所见的真实唐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文中提供的大量历史细节,源自古籍、出土文物,敦煌壁画以及该领域的学术专著、专业论文等,虽语言诙谐,但调侃适度,引经据典,内容严谨,是一本唐代风俗史方面的极佳入门读物。
  • 山河小岁月

    作者:李舒

    曾经有一个时代,男子善于妙手著文章,女子也会白描世态炎凉,他们和爱人白日携手游冶,夜里把盏到雾重月斜。离家去国,绵长岁月在壮阔山河里游走,是为民国。 在这山河岁月中,林徽因是如何成为“女神”和“妇女公敌”的?金岳霖真的是“痴情男二号”吗?沈从文和丁玲究竟有怎样的爱恨情仇?胡适真的是“妻管严”吗?张爱玲的梦想是什么?还有还有,你知道吗?连鲁迅和郁达夫也曾经和我们一样,拼命做房奴! 民国的姑娘好追吗?恋爱怎么谈?征婚启事怎么写?离婚官司怎么打?民国的房子好买吗?首付怎么付?可以贷款吗?适合投资吗?民国的点心好吃吗?民国的北漂好做吗?民国的自由行好玩吗?旅途中会有什么奇遇?一本《山河小岁月》,全部告诉你。 还有梁启超、林长民、章太炎、李叔同、徐志摩、张大千、张伯驹、潘素、冰心、林风眠、胡也频、萧红、吴宓、赵元任、卡之琳、费孝通、毛彦文、徐悲鸿、钱钟书、苏曼殊、曹禺、袁克文、吕恩……本书以另一种生动、有趣的视觉,描述这些民国著名男女们的生活往事。
  • 甲午海战

    作者:陈悦

    内容介绍: 一场战争惊醒千年大梦,一部历史引发百年反思。120年前的甲午海战,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一战之耻,铭记百年。从沉睡中惊醒的中国,从此走向全新的强国之路。在甲午海战120年之后,甲午战争史研究专家陈悦权威解读甲午海战全过程,带我们正视失败中的耻辱与勇气。 陈悦在本书中以海军史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独家资料档案,揭秘清朝海军在这场惨烈海战中的技术战术状况,以大量详细细节和数据,还原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实际军事力量对比以及战术运用情况,深刻揭示了120年前北洋水师惨败的真相和奋力一搏的无畏勇气。作者赴日本搜集了众多第一手史料,包括震撼的老地图、老照片、战舰解析图等,以众多细节还原历史,澄清事实。当我们重温历史,昔日的衰败和没落,必定是今日重建和振兴的起点。 ------------------------------------------------------------------------------ 看点: 1、国内甲午战争史研究最前沿,作者作为海军史研究会会长并在相关机构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一些还是不为人知的,使书稿的可读性、独特性很高。资料上,作者多次赴日本、韩国、欧洲等地收集资料,用比较历史学的方法,去解读这场战争,澄清迷雾,还原真实的甲午海战与北洋海军。 比如黄海海战中的历来为世人所诟病的北洋海军的战术问题,实际上北洋海军使用的是最适合他们的“乱战”战术,因为北洋海军船型复杂,船只老旧;同时甲午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铁甲舰之间的对决,无前例可循。同时,同时通过附录也能知道,北洋海军是当时中国最近代化的精锐之师,其败不在战术而在战略。 2、在文风上,不以学术语言来讲史话,风格通俗易懂,有史有据,既有专业写史的严谨,又有草根写史的易懂。 3、附录附以重头资料,完整呈现。本书附录 由5部分组成: 附录一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阵亡将士名单 附录二 黄海大东沟海战日本海军军舰中弹情况图 附录三 甲午战争时中日双方海军军舰 附录四 北洋水师军旗军服图式(彩图) 附录五 日本海军军旗军服图式(彩图) ----------------------------------------------------------------------------- 名家点评: 陈悦早年对近代军舰发展史所做的扎实研究,使得他在研究海战时就能有效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同时,他注重认真阅读史料,并认真发掘史料,加上他善于思考,许多早已广开发表的档案文字,在他的研究之下,生发出新鲜的意境。 ——中国近代海军史专家姜鸣 海军是科技性高、变化幅度大且速的兵种,研究某时段历史者自当熟悉该时段的海军专业知识,而不应仍采用过去的手法,继续让海军史屈居为政治史、工业史、文化史、教育史等等的附庸。 推动新境拓展的功臣就是“北洋水师”网站站长、中国海军史研究会发起人陈悦。凭他快捷无比的写作速度,著述争相出炉,源源不绝;广泛而专业的兴趣容其纵横照料整体海军史,无一项不悉力追探,从不托辞回避;寻觅资料无远弗届,务全务齐,只要保持这股冲劲和活力,必会替国内的海军史研究带来深广兼足的持久革新。 ——海军史专家、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马幼垣 百余年来,人们不断对甲午之战进行反思和讨论,其目的就是希望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发现,新的方法的采用,新的研究力量的成长,甲午战争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讨论也更加深入。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陈悦先生运用近代工业和军事科技知识,对甲午海战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新的探索,推动了研究的深入,颇具新意。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原馆长、甲午战争研究中心副主任戚俊杰 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谁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从而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 ——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论》
  • 从华夏到中国

    作者:刘仲敬

    继《民国纪事本末》后,刘仲敬又一本“刷新理解、重构解释体系”的力作。 本书是一系列历史快门的镜头,讲述了从殷周到清末民初的历史演变脉络,并兼及考察欧洲诸国的重要历史节点,将中国文明的演化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探讨历史上具有独特意义的人物、事件、思想,以此呈现出“从华夏到中国”的历史脉络——华夏各邦的塑造、从封建多国体系到官僚帝国、衰亡与重建、西欧秩序如何产生世界秩序、近代中国建构的若干关键路径。 如果将这些快照联接起来,就会产生文明—秩序之流的万古江河。其中,华夏川流、世界秩序、形态与背景、激荡的百年(包括正在发生的历史),这四种元素相互衬托,构成彼此的解释和整体的意义。如果拆散,解释和意义就会丧失其完整性。只有这些元素的配置恰到好处,我们才能理解自己在意义世界当中的位置,理解产生我们的生命川流,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秩序。 √ 如果说,是《民国纪事本末》使我们初识刘仲敬;那么,《从华夏到中国》将告诉我们:为什么刘仲敬殚精竭力的知识谱系,出版界只了解极小一部分;为什么在高度同质化的中国社会,刘仲敬会异于大多数学人。 √ 《从华夏到中国》成一家之言,冷静而敏锐,精到犀利评点俯拾皆是,浸透作者大才大识,透过流俗之见和文宣辞令,呈现出“从华夏到中国”的历史脉络——华夏各邦的塑造、从封建多国体系到官僚帝国、衰亡与重建、西欧秩序如何产生世界秩序、近代中国建构的若干关键路径。 √ 《从华夏到中国》从事的是播种的工作,通过刷新理解,重构解释体系,使前因后果活起来,以理解产生我们的生命川流,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秩序。
  •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

    作者:[美]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融会作者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万历十五年》英文本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好评如潮,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韩文等版本。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 重说中国近代史

    作者:张鸣

    编辑推荐——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 本书源自人大的一门热门选修课,即张鸣老师开设的政治史公开课,它靠同学们口碑相传而走红校园,最终使更多的人对这段看起来枯燥无比的历史重新认真审视起来。 这门课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原来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当诸多人物与史实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难以用一句简单的是非作判定,在正视一段被扭曲的中国近代史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国人今日问题的精神根源。 基于此,我们将这门课的讲课稿集结成书,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这段充满矛盾与悖论的真实历史: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是的,那段历史,除去屈辱与仇恨,还有着太多的内容值得重新去回望和反思。 正如张鸣教授所说: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就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安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诚如斯言。
  • 中国人史纲(全两册)

    作者:柏杨

    《中国人史纲:柏杨逝世三周年纪念版(套装共二册)》是柏杨史学著作的代表作之一,是柏杨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监狱岁月里“埋头整理中国历史”而成的一部巨著。说它是巨著,一是就篇幅而言,全书近八十万字,作者以百年作为叙述单元,先把中国史分成非信史与信史,前者从神话、传说到半信史时代,后者从公元前九世纪开始,一直到晚清;二是就影响力来说,《中国人史纲》自出版以来,一直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通史的重要书籍;三是《中国人史纲》的成就代表了作家写史的一种立场,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察力方面,柏杨先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 中国大历史

    作者:黄仁宇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 魏晋风度

    作者:易中天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最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展现出异样的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