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中国的思维世界

    作者:[日]沟口雄三,小岛毅

    本书是由日本知名汉学家沟口雄三、小岛毅主编的日本重要汉学家关于中国近代以前思想、文化的论集。全书分为上篇“中国的思维世界”和下篇“礼治与政教”两个部分。上篇主要是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通论,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天理观、术数学以及天谴论、人性论等,时间范围则自上古至明清,论述的对象有董仲舒、朱熹、许皓等重要思想家。下篇则主要围绕“礼治与政教”的专题展开,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官方及民间繁复的礼制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政治意义,如古代皇帝的朝政礼仪、祭祀礼仪、建筑所体现的礼仪、民间社会中的礼仪以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等。这些文章从大量史料出发,包括正史、文集、笔记、考古材料以及社会史文献等,分析细致,见解深刻,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有借鉴意义。
  • 中国乡村生活

    作者:【美】明恩溥

    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动乱和变化?保持着哪些文化传统和陈规陋习?都市、乡村及社会各层面的具体状况如何?本套丛书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本套丛书的作者皆系一百年前在中国居留并深谙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他们以外人独有的视角和眼光打量、考察着这块神秘的土地,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纪录下他们的观感和惊奇。每本书都保留了大量老照片,这使我们可以更直观和清晰地回眸清末民初那一段充满创伤的岁月……
  • 斗栱

    作者:潘德华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魅力却又最为深奥的部分。它以極为简单又極標準化的構件,组成了千姿百态又千变万化的种类,承擔起中国建筑中出檐懸挑、承手艺梁袱、装点檐下、顯示等级等功能,其检讨卯之精巧又作为中国建筑木工技术的最高典范。本书作者在这一领域中研究兴實中式逹四十余年,並以十二年的努力寫成此书。斗栱的歷代變化悉收书中,榫卯之堂奥盡呈眼底,共绘图纸三百余幅,照片一百四十余张,斗栱分件图一千余件,可谓斗栱研究之宏大展覧。 本书是古建筑设计兴施工、古建筑保護兴修善、建筑歷史研究兴教学的一本全新的不可多得的参考工具书,適合於中外研究中图傅统建筑的学者、大专院校师生、古建筑公司、古建筑设计院及古建筑爱好者阅读。
  •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

    作者:刘大可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精)》是以明、清官式建筑的做法为主线,主要 介绍古建筑土作、瓦作和石作的传统营造方法和法式,包括地基、台基、墙 体、屋顶及地面等部位的式样变化、构造关系、比例尺度、规矩作法以及建 筑材料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精)》可供古建筑设计、施工、修缮的工程技术 人员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建筑院校的师生参考。
  • 中国古代文化史

    作者:阴法鲁等编

    本书是为大学“中国古代文化史课程”而编写的教材。由北京大学等单位三十多位专家集体撰写。本书的内容侧重以下各方面:(一)在中国古代的民族方面,介绍了各主要民族的形成过程、分布地区、社会生活、历史贡献以及迁徙流动等情况。(二)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方面,介绍了农业生产、纺织工艺、建筑艺术和交通工具等。(三)在古代典籍和思想方面,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书籍制度和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儒学。(四)在古代制度方面,介绍了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丧葬制度、官制、选举及科举制度、礼仪制度、货币制度等。(五)在古代器物方面,介绍了礼器、兵器和日用器物等。(六)在古代礼俗方面,介绍了礼仪制度、宗教、民间神道、民间禁忌、民间节日等。(七)在古代地理学方面,介绍了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历代行政区划沿革。(八)在古代艺术方面,介绍了陶瓷、髹漆、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等。(九)在古代科学技术方面,介绍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天文历法及度量衡制度等。全书共分三册。
  • 中国人本

    作者:王璜生

    2003——2004年度于广东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人本》展览,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型的纪实摄影展览,共展出250名摄影师的600余幅代表作,展览的主题是“人性化中国,个性化中国”。以“中国人本”为标题和展览定位,来自于三层意义的思考:一,借助摄影特有的真实性,记录、浓缩,还原中国人本真的生活情态,以广泛而真切的细节表现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文内涵,展现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作为和价值;二,以丰富,自由,多元的个人化视点,表现对中国人的个体存在的复合观察,提供社会影像学意义上的丰富的“中国人标本”;三,,着重强调,倡导和传达中国当代人文界,尤其是当代纪实摄影界的人本主义取向和人文关怀精神。
  • 黑镜头・时间中国

    作者:紫图《黑镜头》编辑部,紫图《黑镜头》编辑

    本书汇集了中国最优秀的纪实摄影师们 记录中国现实的难忘影像 它们大多曾叩动过 社会的情感和所有怀有良知的心灵 当我们面对这些记录时 反省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对历史领悟会更多一些 我们在其间发现关怀和人性 以鼓荡我们的激情、痛苦、爱恋、勇气和正义感 对当今中国更多的反省和领悟 将创造属于未来的意义 中国,有这样一群人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已习惯于从电视和报刊上泛泛地了解世界。这样的习惯证明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拥有平静。当我们每天在新闻中匆匆浏览遥远的灾难和不幸时,我们几乎不会去做多少思考,更不会去领悟这些事件与故事背后,整个社会的状态和其他群体的命运。 然而,有另外一群人却必须去直接面对这些。他们在或偏远或危险的地方奔波,年复一年进行着寂寞的守候或艰苦的追踪―不仅仅是为了填充新闻时间或版面,更多的是成为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的证人。 人类的故事首先是时间和空间的故事,中国的故事更是如此。 因为时间,有了历史和命运;因为空间,有了社会和情感。 要叙述激烈跌宕的当代中国,离不开时间, 要认识真正的中国,需要走进许多我们看不见、 或者看见了也视而不见的空间。 因为变化太快,因为人口太多, 时间和空间其实是中国最稀缺的两大资源。
  • 中国奇迹

    作者:林毅夫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的四篇文章回顾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中国经济转型的经验,以及下篇的十一篇文章则对决定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四个关键性领域进了深入的探讨,并从金融体系、对外关系、农业和人口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
  • 漢字的故事

    作者:Cecilia Lindqvist,林西

    ◎最富閱讀趣味的圖解版「說文解字」,帶你認識漢字深遠的文化淵源 ◎外國人愛讀:原書出版後獲得西方漢學界高度讚揚,很快就譯為英、法、德、挪威、芬蘭文等版本,發行量高達八十五萬冊,長踞外國人學漢字的推薦書單 ◎漢語世界也暢銷:一九九八年簡體版在大陸問世,立刻成為北京幾家大書店暢銷書 ◎師大國文系教授賴明德、季旭昇專文推薦;季旭昇教授校訂 ◎42位作家、各界學者、教育名家聯合背書推薦:小野、朱天心、余光中、林良、洪蘭、張大春、張曼娟、張曉風、黃春明、羅智成…… 【給台灣讀者的話】──《漢字的故事》作者林西莉 「透過『原體字』,你可以和充滿智慧的造字祖先面對面,接觸到科技、藝術、建築及文化等璀璨的中華文化傳統,當然,也能讓人一窺古老中國的地理景觀與市井小民的生活面貌。《漢字的故事》就是試著探討上述內容,如今拙作即將在台灣以『原體字』出版,我誠摯希望能與所有讀者分享,我對漢字及中華文化的熱愛。」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著作,非常適合大眾閱讀,尤其在國語文程度日益低落的這個當兒。」──師大國文系教授季旭昇 「經由作者細膩的描述,每一個漢字都成了中華民族成長發展中鮮活的圖像,不但讓世人透過這些最貼近生活的文字,驚豔於中華文明的瑰麗璀璨,而且更能感受到漢字形體龍飛鳳舞,多采多姿的造字之美。」──師大國文系教授賴明德 「漢字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打從瑞典漢學家林西莉第一天開始學中文,這個問題就吸引她一步步挖掘漢字背後的故事。對於每個字為何這麼寫,我們思考過多少?身為漢字的日常使用者,我們能認出多少現代漢字的甲骨前身呢? 《漢字的故事》是林西莉女士以八年時間寫成的力作,書中她不僅從個人的體驗出發來說故事,也用一幅幅生動的圖片,述說一個個漢字的源遠流長。她親自踏訪中國鄉鎮考查、拍攝古文物,也拍攝現代漢語文化裡的民俗生活,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有了圖片搭配解說,變得輕鬆易懂,也讓我們一再驚訝,象形字和實物的關聯多麼密切。 因為天天用,我們好像失去了對每個漢字的意義和造字之美的感受力。透過林西莉這位瑞典人(她也是漢學大師高本漢的高足)的眼光,正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些一筆一畫,原來背後都有故事。書中介紹了與漢人生活各層面有關的漢字,例如交通工具、環境地景、農耕、日用工具等等,我們會從這三○四個最貼近生活的基礎象形字,感受到與老祖宗生活經驗的牽連。 《漢字的故事》自出版以來,即受到西方漢學界高度讚揚,本書是首次根據近代發現的大量考古資料,討論漢字核心部分的象形字起源;加上林西莉不採學院式的嚴肅論述筆調,而以其獨特的觀點,用簡明、通俗的說故事方式,引介一部漢字的文化史──也是精彩的中華文明史。 資料來源:貓頭鷹知識網 http://www.owl.com.tw
  • 中国海盗史(精)

    作者:郑广南

  • 钱穆传

    作者:陈勇

    本书为青年学者陈勇研究钱穆先生的一部力作,全书对钱穆一生的治学历程和生活经历以一个现代学者的眼光作了一个细致的观照,并对钱穆每个时期的代表著作作了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与评价。
  • 细说万物由来

    作者:杨荫深

    本书是一本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不可多得的读本。为著名文学评论家、民俗学家杨荫深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在遍览典籍的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清晰的思路梳理了“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大类五百多种日常事物的起源和演变。资料充实,考据严谨,雅俗共赏,精彩动人。   本书为著名文学评论家、民俗学家杨荫深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在遍览典籍的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清晰的思路梳理了“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大类五百多种日常事物的起源和演变。   本书资料充实、考据严谨,是一本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不可多得的读本。   日常事物是至繁且多的。要把它一一说尽,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每种也并不想详加考据,只是随便举证,作为已往是怎样的,现今又是怎样了,给读者一个原委而已。想给读者一个常识看的,不求其深奥,但求其生趣,所以其中颇采了不少有趣味性的故事,以供读者茶余酒后的谈助。
  • 中国秘密社会

    作者:秦宝琦,谭松林

    《中国秘密社会》一书分为七卷,本书为第一卷《总论》。《总论》主要对有关中国秘密社会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有争论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中国秘密社会两大系统——秘密教门与秘密会党的定位问题,如秘密教门究竟应该定位为“宗教团体”还是定位为“民间秘密结社”?秘密教门究竟来源于东汉末年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还是来源于南北朝以来的佛教异端教派?从其发展趋势来看,秘密教门究竟是必然发展成为正宗宗教,还是作为民间秘密结社必然走向衰亡?秘密会党究竟是清初明朝遗老为了恢复明朝统治而创立的“反满”团体,还是下层群众为了互助、抗暴而结成的民间秘密结社?秘密教门与秘密会党究竟是代表下层群众利益和要求的“革命组织”,还是下层社会中一部分具有反抗思想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而创立的原始形式的落后组织?两者在历史上起过何种正面和负面的作用,产生过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历代政权对于秘密社会采取过哪些治理措施?如何看待和评估这些措施等。这些问题涉及到研究者对中国秘密社会的基本看法,也是撰写本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中国的王权主义

    作者:刘泽华

    《中国的王权主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拐点

    作者:章敬平

    综观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的中国情境,作者认为,政改和经改固然都有堪为人称首的表现,但并不像民间舆论善意曲解的那样宏大叙事。真正具有深度、广度和力度的是前所未有的社会体制改革。所以,作者晚愿意从社改所凸显出的中国的第二次转型,去概述海外媒体所谓的“新政”。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将此间12个月,描摹成中国直线行25年后的一个拐点。他想念,拐点的出现,对未来中国,具有太多的指标意义。 有趣的是,作者在论证其个人观点时,并示蹈袭政论作家习以为常的宏大叙事,人民伦理的大新闻,只是叙述的“纲要”,那些平和,欠但润物细无声的小事情和小人物,才是佐证拐点的力量所在。这当中,有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生招生的考题,有《手机》“主人公”严守一的谎言,还有“博客”中的木子美的真实。看上去,拐点的创意,多是旧作品的新级任,但他们与你先前看到的那些零散的文章,除了细节上的似曾相识,已然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种作品。同一个人的作品大量出现在同一本书中,就像社会学方法论上偶然抽取的样本。他们存的意义,已不再是对过去发生的新闻的碎片式的零星记录,而是对一段富于变化的当代历史的解读。
  • 雕梁画栋

    作者:楼庆西

    楼庆西先生一直致力于建筑研究成果的普及与推广,在继《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小品建筑十讲》等书之后再次主编“乡土瑰宝”系列。该系列汇清华大学建筑系乡土建筑研究十五年之功,分六册出版,内容包括:富有装饰的大木构件、精巧细致的门窗、华丽的门头门罩、雕刻和彩饰、住宅、宗祠和寺庙。本系列以图为主,在开篇详尽生动的文字之后,大量的照片和大幅测绘图可供专业人士直接使用。选图都配有相关的文字介绍,有丰富的人文蕴涵和明显的工艺特色。 畅销书“中国古建筑二十讲”的后续作品。主要介绍了中国乡土建筑木结构的形态,以图片为主,选编了一百余幅图片,近两百张测绘图,每一图都配有相关的文字介绍,选图精美,有丰富的人文蕴涵和明显的工艺特色。
  • 中国漫画史

    作者:毕克官,黄远林

    中国漫画的形式风格多样,拥有不少独树一帜,个人艺术风格非常鲜明的艺术大家。如果说清末民初的漫画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形式风格还不多样;那么,从20年代起,情况就有了变化。到了40年代已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了。以艺术风格说,像黄文农的大块黑白效果;丰子恺、华君武的简笔写意;张光宇、张仃的浓厚装饰风;叶浅予漫画中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在速写基础上提炼的生动造型;丁聪极有特色的细致风格;米谷讲究黑白的钢笔画法,等等。以艺术形式说,既有叶浅予、张乐平的长篇巨作,又有张谔、蔡若虹、特伟的单幅讽刺画;既有廖冰兄《猫国春秋》式的组画,又有陆志庠式的漫画速写;既有黄文农的单色黑白画,又有张光宇、谢趣生精致描绘的彩色画;既有胡考的笔绘漫画肖像,又有王敦庆的泥塑漫画人物。漫画前辈的经验值得学习,好的传统应当继承。
  • 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作者:安哥

    此书共收入其自1976年至2000年25年间所拍的700余幅代表性作品,同时配以近20万字的摄影师手记,图文并茂地再现了邓小平时代里中国社会的变迁,真切、持续、广阔地纪录了25年来的中国民间种种生活细节和丰富多态的众生表情。 作为中国新闻通讯社的专职摄影师,工作的特点和职业的便利为安哥创造了绝大多数摄影师难以享有的拍摄条件。25年来,安哥快门不辍,镜头一直对准着改革开放之中的中国民众生活场景,从东北边陲到港澳特区,足迹遍及中国绝大多省市。安哥的镜头下,既有史诗般的事件纪实--创办特区、个体经济崛起、海南汽车事件、告别三峡、老山战事、广东“四小虎”、中苏边境贸易、南下打工潮、中国首次选美等要闻直击,更不乏看似琐屑的平民百姓之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回乡知青的苦涩、与猪相依为命的农人、大龄青年的婚事、洗脚上田的真情、球迷的狂热、环境的恶化、上班族的辛苦、新女性的姿采、下岗者的抗争……
  • 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

    作者:费赖之(法)

  •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作者:汪晖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部,每部分上、下两卷。第一部上卷为《理与物》,下卷为《公理与反公理》;第二部上卷为《帝国与国家》,下卷为《科学话说共同体》。全书共150万字,从宋明礼学说起,分析中国思想界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分析晚清直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科学主义”观念,指出这一观念和中国思想现代转型具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