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

    作者:严群

    本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严群先生文集之二,由两部专著构成:其一为《亚里士多德》,其二为《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他们是我国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开门之作,前者重点介绍亚里士多德其人,后者研究亚里士多德之思想,尤其是伦理思想。
  • 范畴篇 解释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

    《世界汉译学术名著:范畴篇·解释篇》主要内容简介:存在于本质属性和偶然属性与它们的主体之间的关系的差别、一切不是第一性实体的东西,都或者是第一性实体的一个本质属性,或者是第一性实体的一个偶然属性、在第二性实体中,属比种更加真正地是实体、一切不是种的属都是同等程度的实体,所有的第一性实体都是同等程度的实体、除属和种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东西是第二性实体等。
  • 亚里士多德

    作者:汤姆森

    作为“古希腊三贤”之一的亚里士多德,创建了一个庞大、复杂的哲学系统。而本书则对其系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分别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美学等方面的思想,帮助读者准确、系统地了解他的思想体系。
  •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目录 政治学 家政学 修辞术 亚历山大修辞学 论诗 后记
  •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

    作者:[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全集(8)》收入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三种和论文《论善与恶》一篇。这三种伦理学中除《优台谟伦理学》很显然是由一位名为优台谟斯的学生编纂而成外,其余两种的题名都值得推敲一番。对《尼各马科伦理学》有两种解释,一是亚里士多德为纪念老父所作,一是为了哀悼夭折的幼子,因为他的儿子与父亲都叫尼各马科斯。《大伦理学》本是三种之中篇幅最小的,为何反称为“ 大”(mega)呢?有的学者这样解释,古代的书籍并不装订成册,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卷起来,即所谓“卷”,这部书的篇幅不好分为十卷八卷的,于是就全部卷在一起,结果成了一大卷,所以要称之为大。而这一卷和《论善与恶》的真实性也一直为学者们所怀疑。 《尼各马科伦理学》内容完整,结构严谨,文字也更加简洁流畅,故人们认为在现存的亚里士多德著作中,它是唯一一本由作者本人亲手定稿成书的。从内容上看,三种伦理学大同小异,另外两种不少地方是对《尼各马科伦理学》的重抄或编写,唯独第十卷为《尼各马科伦理学》所独有,而这一卷恰恰是希腊哲学的爱智精神在伦理学中的结晶。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把思辨、理智和智慧提升到德性的顶峰,以思辨活动为完满的幸福,为合乎本己德性的现实活动。思辨是自足的、闲暇的和孜孜不倦的,因为一个思辨者对外物一无所需、一无所求;它以其强大、持久而永不停息。较之任何活动,我们更倾向于持续的思辨。思辨活动与神相关,对于人来说理智(nous)即是神,如若赋予神以生命,以活动,那只能是不假外物、专注于自身的思辨。神以对自身的思辨活动为最高的、神圣的至福(makar),而人因其思辨与神相类似,才能享有完满的幸福(eudaimonia)。同时,理智也是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或类似于神的部分,神所钟爱的当然是热爱理智并按照理智行动的人。哲学作为纯粹和经久的智慧之学具有惊人的快乐。 《尼各马科伦理学》曾在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中出过单行本,此次收入全集之际,全部译文又由颜一按希腊原文重加核对,并参照了牛津古典文献版。
  • 亚里士多德

    作者:维尔纳·耶格尔

    在《亚里士多德:发展史纲要》这部书中,耶格尔打破了以往静态的对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方式,运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一些曾经失传并且为现代的研究者忽视的亚里士多德的对话著作残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各个代表性的哲学著作的内在思想和逻辑的深入分系,证明了亚里士多德思想内在的发展历程。按照他的研究,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柏拉图主义者时期,批判柏拉图理念论时期和作为亚里士多德自己的成熟思想时期。他所奠定的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影响深刻,我国古希腊哲学研究的第一人陈康先生及英语世界最重要的亚里士多德研究者罗斯都深受这一方法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到耶格尔这本书的重要学术地位。
  • Aristotle

    作者:Jonathan Barnes

    The influence of Aristotle, the prince of philosophers, o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West is second to none. In this book Jonathan Barnes examines Aristotle's scientific researches, his discoveries in logic and his metaphysical theories, his work in psychology and in ethics and politics, and his ideas about art and poetry, placing his teachings in their historical context.
  •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作者:汪子嵩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内容简介:致力于国内书籍的出版,是我社一贯的宗旨。在哲学史研究领域,幸得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出版了许多让世人注目的重要著作,其中定期着宝藏着珍贵的学术价值和丰富的思想财富。为了使之更具有规模、更见系统,有利于新老学人研读查阅和文化积淀,现将这些书籍汇成《哲学史家文库》。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我们愿《哲学史家文库》能为哲学的繁荣、文明的进步尽一些微薄之力。我们更期望这套文库,能不断增添新的力作。
  •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

    作者:苗力田 主编

    《亚里士多德全集7》内容简介:古希腊哲学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在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已充分展开的基础上,终于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达到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综合。这套《亚里士多德全集》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第一部西方古典哲学家的全集,洋洋的300万言充溢着爱智慧、求真知的精神,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外至万事万物,内至人本身的肉体与心灵……本册为第七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哲学大师悉心构筑的理性大厦吧!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十卷,包括迄今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48种和一些残篇。它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第一部西方古典哲学家的全集,在国际上也是德、英、法、日等文以外的少数《亚里士多德全集》现代语译本的一种。它以柏林皇家科学院的标准本为依据,直接由希腊文翻译为中文,并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页码编排。全集前面有一个总序,全面地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精神,以及译文依据的版本,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传播及现存状况,翻译亚里士多德著作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全集出版后产生广泛影响,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 布莱克维尔《尼各马可伦理学》指南

    作者:(美)理查德·克劳特

    这本《指南》由当代重要的亚里士多德伦学者克劳特主编,收录了16位一流古典哲学家撰写的文章,深入浅出地讨论了《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方方面面,堪称目前最理想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论。 这本《指南》的结构和《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结构一一对应。讨论的具体问题包括:善,美德的普遍性质,特殊德行的特殊性,意愿,自我控制及自我满足。
  •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三卷)

    作者:苗力田 编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3卷)》收入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哲学方面的文章共十篇,集中讨论了生命本原及其现象。除《论气息》为匿名者伪托外,其余均出自亚里士多德。根据问题分类可归为三组。《论灵魂》、《论感觉及其对象》、《论记忆》探讨灵魂的本质、功能以及灵与肉所分有的生命能力。《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征兆》三篇短文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和老年论生和死》及《论呼吸》涉及的是生理学方面的内容,讨论了生命在有机体内是如何得以维持以及导致死亡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虽然这几篇短文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和错误,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在观察条件极不完备的情况下竟然作出了许多和科学事实极其相似的猜测。《论气息》虽然是一伪作,但由于作者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十分熟悉,仍不失为研究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有用文献。
  •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作者:[美] 埃里克·沃格林

    《秩序与历史》卷三完成了沃格林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从它在希腊古典时期之前的起源,一直到它在雅典统治时期达到的全盛。本卷正如其标题所示,主要是致力于对两位代表了古希腊哲学探究顶点的伟大思想家的作品的研究。 通过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城邦和宇宙的思考的生动分析,沃格林展示了旧的神话象征体系是如何被更为分化的哲学象征所取代。尽管对旧的真理象征的淘汰和拒斥可能会导致混乱而令人绝望的相对主义,但沃格林仍然将它当作某种关于历史进程的深刻思想的基础。 在他看来,历史并没有明显的“意义”,然而每个社会都同样追求过真理。尽管每个社会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开自己的命运,然而它们在各自的行为和制度中都创造出了承载各自生存意义的象征。历史就在对意义和秩序的共同追寻中获得了统一性。这种历史观的合理性和崇高性对当今时代有着诸多启示。
  •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作者:[法] 安若澜(Annick Jauli

    这本以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为主题的小书源于作者当年的博士论文,彼时为探寻《形而上学》文本本身的内在逻辑而作,如今已成为法国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典范,其主要目标是“从亚里士多德言明的特征出发,对各卷的研究对象进行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一、在研究层面,它结束耶格尔的“发生法”长久以来对亚里士多德研究范式的决定性影响,开辟出对统一理论的解释;二、在哲学教学层面,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迅速进入《形而上学》文义的全景式结构。
  •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作者:余纪元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伦理学经典著作之一,亦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中心模式。本书的目的是要解释《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主要概念、论证、学说,展现它在希腊哲学中的地位与意义,并介绍它对当代伦理学发展的影响,希望能帮助读者深化对亚里士多德这一伟大经典的理解,并促进德性伦理学的研究。
  • 亚里士多德

    作者:乔纳森·巴恩斯

    作为西方传统中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也是最难索解的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一书的六位亚里士多德研究权威,抓住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中心关怀,进行清晰的剖解;另一方面,本书的目的不是要确立某一种亚里士多德诠释,而是力图评述各家各派不同诠释路线及方法的正当性和根据。这本研究综述即使对于不谙希腊文的读者,也是一本牢靠而基本的权威指南。书后附有近百页的推荐书目和参考文献目录,另外包括非常有用的希腊术语、名词和主题索引。
  •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作者:(德)海德格尔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 说到底,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解释本身就是现代式的激进哲学行动。因此,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解释具有奇妙的效果:在使得人们摆脱受近代形而上学支配的亚里士多德解释的同时,他摧毁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但施特劳斯的老同学和挚友克莱因却由此看到回归原本的亚里士多德的可能。
  •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牛津通识读本

    作者:[英国]乔纳森•巴恩斯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由日内瓦大学古代哲学教授、亚里士多德研究学者乔纳森•巴恩斯撰写,作者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与传统的看法有所不同的亚里士多德。 作为哲学家中的翘楚,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思想史的影响无人能及。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中,乔纳森•巴恩斯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及个人理解,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印象的亚里士多德。作者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还原到历史背景中,探究了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逻辑学发现、形而上学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方面的著作,以及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与诗的思想。
  • 剑桥亚里士多德研究指南

    作者:乔纳森.巴恩斯,Jonathan Bar

    作为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也可谓最难索解的一位思想家。本书各位作者皆为亚里士多德研究权威,抓住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关键节点,进行了清晰的分疏;另一方面,则竭力评述各家各派不同诠释路线及方法的正当性和根据。期待通过此书的引介,能使国内亚里士多德研究趋近国际潮流。
  • 物理学

    作者:亚里士多德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1997年出齐后,获得了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等多项大奖。为了读者使用的方便,也为了把自己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古希腊哲学的心得传达给读者,全集主编苗力田先生又编选了带有注释的《亚里士多德选集》(包括形而上学卷、伦理学卷和政治学卷,1999—2000年出版)。几年来,不断有读者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反映需要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单行本。为了满足这些读者的需要,我们将亚里士多德最具影响的著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政治学》和《修辞术·亚历山大修辞学·论诗》)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需要说明的是:单行本的译文与《亚里士多德全集》大体一致。个别术语和人名的改动,是苗力田先生在全集重印和做电子版时亲自订正的。单行本的注释与全集保持一致。全集的脚注中所引证的希腊语词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对应拼写的。   对西方哲学名著的译介和研究是一项没有止境的事业。准确、完美的译文,深入、详尽的注释,以至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是只能接近而难以完全达到的理想境界。不断接近这一境界,既有赖于学术界的努力,也需要出版界的推动。我们愿与学术界一道,不断为学术进步作出贡献。
  •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

    作者:[美] 伯格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对于重视“情节论证”的解经法来说,如何疏解亚里士多德的论说文体,成为这种解经法的一个考验,也成为西方经学通古今之变的一个关键。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把亚里士多德从那种后世学院学者所构建的孤独沉思的科学家形象中挽救出来,重新置回到那个曾经在柏拉图对话中扣人心弦地发生过的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式哲学生活中。因此,正如柏拉图对话并不是什么理念论的演绎,亚里士多德的论说也决不是什么形式的系统。无论柏拉图对话还是亚里士多德论说,都是通过与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对话活动——而不是宣称某种最终结论和教义——而宋活生生地、辩证地展示了对智慧的爱欲追逐,并月。在这一过程中把读者带上追求智慧的生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