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杨照
-
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1
詩人用他的語言感嘆世界,小說家將社會寫成故事,知識分子則從變動不居、千頭萬緒的現實中提煉出觀念,並企圖用觀念改變未來。 政治就是對公共事務的判斷,台灣社會目前的最大問題是,失去了判斷的理性標準,只能用認同、用血緣、用任何可以簡單區分的標準來做判斷,甚至最簡單地,用對我自身是否有利進行判斷。但是公益,從來不是所有私利的總和,多數人沒有自己的價值觀,或是拒絕聆聽他人的意見,因此整個社會陷入衝突、不安與慌亂。 本書是現代公民必備的政治常識,提供讀者分析社會所需的理論資源,以及談論公共問題必要的思想武器。本書申論民主政治應有的常規與德行,是邁向成熟民主必經的啟蒙與洗禮,讓我們用公民的身分進入社會,以普世的價值進行思考,對每個政治議題可以做出公平合理、合乎良心的判斷,成為一個現代公民,做一個正直的人。 正直的人是── 一、有自己的基本價值與信念理念,能夠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與論述。 二、可以與他人說明自己的信念理念,也可能被他人的信念理念說服。 三、用公民觀點思考公共問題,可以做出符合公益與良心的政治判斷。 本書的五十篇文章,是五十個關鍵字,也是五十個故事, 是寫給新世代公民的政治啟蒙書,也是對民主社會最清楚的解說。 本書以作者深厚的思想史訓練為基礎,提出理解政治最重要的五十個關鍵詞,每一篇文章介紹一個關鍵詞: 每一個關鍵詞就像是一個抽屜,將繁複多樣的現實世界收納在每個抽屜中; 每一個關鍵詞也像一把工具,將價值分歧的意義世界用不同的工具一一拆解。 每一個關鍵詞更像是一片拼圖,把每一片拼圖拼合起來,就可以理解整個社會的面貌; 每一個關鍵詞還可以是一塊積木,運用這些積木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排列出對於人類未來的想像。 本書採取非線性的編排方式,可依照讀者個人的喜好與需求,決定每個篇章的閱讀順序,經由各種可能的、跳躍的閱讀順序,獲得不同的閱讀趣味。每一次的閱讀在篇章間可以有不同的連結,每一次的閱讀將產生新的意義,因此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一種創作,每一次的閱讀能夠形成有力的論述。 -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
【内容简介】 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从哪里来。本书为杨照先生对《物种起源》的独特解读。《物种起源》这部经典著作经常被社会所误读甚至曲解,我们有必要还原达尔文的真貌,对达尔文的理论给予正确的理解与诠释。作者旁征博引,列举林奈、马尔萨斯、道金斯、涂尔干、博厄斯、斯金纳等各学科人物,引导读者通过本书,能阅读更多相关书籍,扩大视野。杨照的重读经典,是大众读者了解进化论的最佳指引。 很多人以为自己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其实他们知道的只是被简化甚至误读的版本。“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真的是进化论的全貌吗?在我们的世界处于动荡的年月中,达尔文的真貌渐渐被迷雾笼罩。当我们被理论左右、不辨方向时,最直接的出路就是直面经典本身,让达尔文自己诉说物种进化的故事。杨照先生讲谈经典,还原进化论,解答我们从哪里来。 ------------------------------- 【编辑推荐】 1、台湾著名作家、媒体人杨照先生将冗长晦涩的经典著作精炼,再轻松讲出,取精用宏,去伪存真。让经典著作不再枯燥,杨照先生经典精读,把经典著作讲出来。让经典著作不再是我们谈得最多,却读得最少的书。 2、很多人以为自己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其实他们知道的只是被简化甚至误读的版本。“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真的是进化论的全貌吗?杨照先生为你解答 3、与《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组成“人学三部曲”,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从哪里来”(《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人与自身的关系——我们是谁”(《午夜十字路口梦见弗洛伊德》),“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将去向何方”(《资本主义浩劫时聆听马克思》)三个角度为人定坐标 -
打造新世界
从2004年起,杨照持续开设“现代经典细读”课程,希望经由这些现代经典,让活在当下社会的人,有机会摆脱许多理所当然产生的麻木,重新思考、认知:我是谁?我为什么如此生活?我习以为常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来历?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接受什么、拒绝什么,究竟为何如此喜欢、讨厌、接受、拒绝?我该如何面对这样宰制我、决定我的现代观念与价值呢? 《打造新世界》是系列课程的第二种。本书中,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美国宪法的条款,讲解了以这套宪法为依据的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如何运作,并讲述美国宪法制定背后的思想渊源、历史情境、现实利益考量和斗争妥协,宛如讲故事一般。讲故事的同时,作者也分析了这套背景下诞生的美国宪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它和传统欧洲民主思想的差异,以及美国宪法和美国的现代民主精神如何互相成就。 -
我想遇見妳的人生
我希望妳早早準備好,開放自己, 讓世界的豐富,透過感官與想像, 都變成妳生命中的豐富。 妳生命的一部分,自己來不及記憶的部分, 可以保留在我這裡, 不會消失,不會遺落。 他,每天六點即起,幫女兒準備新鮮的午餐便當, 陪女兒練琴、說音樂裡的故事與靈魂, 每晚女兒睡前,伴著講悄悄話兒, 和女兒擁有媽媽不知道的秘密…… 這樣深情的楊照,唯此書有。只因「遇見」眉眼晶亮的女兒,在一頁頁寫下期許的筆記裡,呵護伴引她時時刻刻的人生。音樂、生活、閱讀、壯遊裡的大小事,訴說著熱情、包容、自尊、夢想的寬闊景致,點滴絮語,情懷足跡,教養無處不在。而你我,也能從柔韌至情的文字中,細細咀嚼伴隨孩子成長的處世信念與美好價值。 -
以平等之名
托克维尔这本书,是为了当时的法国、当时的欧洲,针对当时法国、欧洲的现实问题而写的。《美国的民主》背后串联的问题意识是:如何在法国、在欧洲催生出较好的民主制度来? 托克维尔要写的不只是“民主是什么”、“什么是美国的民主”,而是进一步针对法国人解释:我们应该如何为一套较好的民主做准备。以美国有过的民主经验为本,协助法国人从中学习,替自己未来必然要走的道路做准备。这是托克维尔真正的用心,也是我们两百多年后重读这本书时,仍然应该记得的前提。民主是我们无法抗拒的未来,只是在这个未来中,有较好的民主,有较糟糕的民主,如果能够借由美国的例子来辨认出较好的民主,我们就可以避免犯下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通过这本书,作者希望能够呈现什么是真正的民主社会,让那些狂热的民主派了解:民主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光辉灿烂,更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梦想。民主有其众多必要的基本条件,缺乏一定形式的政府、缺乏一定的人民习惯,民主不可能正常运作。 同时,让那些反民主的人知道:民主有其高贵之处。民主的高贵,是让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高贵,有一点尊严,而不是让极少数的人拥有所有的高贵跟尊严。我希望让他们了解,不管他们喜不喜欢,这个世界就是会朝愈来愈平等、愈来愈民主的方向发展。 -
想乐
杨照介绍了自己喜爱的100首西方古典乐曲,包括晶莹清响的钢琴独奏曲、深沉隽永的大提琴曲、层次丰盈的小提琴协奏曲等等,他通过长年积累的音乐深度,书写乐曲创作故事、时代背景和乐段精华,让人得以感受音声下的丰富与感动。 作者自幼学习小提琴和乐理,又将各领域的知识带入音乐,结晶为一篇篇精简迷人的短文,通过独特的切入点,透过历史听音乐,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光芒和独到的见解,足以燃起所有读者对每首乐曲无限的好奇和遐想。 -
尋路青春
我們在他的記憶中,找尋自己的青春。 這次,楊照彷彿重回年少時光,為我們捕捉他的青春記憶:那化不開的青澀情感、對詩與文學的探索,以及徘徊於成長邊緣的曖昧界線。 那些記憶與地點是分不開的:花蓮是他的故鄉,雙城街與民生東路是他成長的街區,中橫是救國團的熱血,重慶南路是知識的渴求,新生北路是音樂的迷惘,新竹、清水、淡海是流浪的想望,西門町則是愛情的等待。他走過這些地點,寫下自己與它們的故事,這是屬於他的記憶地圖,也是那個世代共有的情感印記。 -
三生三世@1963
台湾的杨照、香港的马家辉、大陆的胡洪侠,他们仨,在《三生三世@1963》一书中,唱出了时代的记忆,也唱出了属于我们的共同回忆。三个说故事的高手,以50年来最常用的22个日常词汇,共同书写公共话题中的私人记忆,从初恋、青春欲望到成长记事;谱出两岸三地的共有记忆,时而感性陶醉、时而伤怀、时而惊奇、时而捧腹大笑…… -
所有人的孔老師: 論語
楊照的《所有人的孔老師:論語》以《論語‧先進篇》為主,配合部分其他篇章作為選讀的內容,透過這樣的閱讀,應該可以清楚顯示一個價值:與其將《論語》當作抽象的道理來吸收、背誦,還不如藉由《論語》看到特殊的「春秋」時代狀況,看到孔子在面對時代變局時,提出的種種主張,以及這些主張所賴以統合的基礎信念。 用這種方法讀《論語》,每一次都會帶來興奮驚訝之感──怎麼會有孔子這樣有個性的人,他以獨特而高遠的眼光看待人生、理解世界,留下許多充滿智慧的語言。這是一個比我們強大、比我們有智慧的生命,在作者楊照引領之下,我們得以體會孔子的強大與智慧,進而活用他的思想來對應我們自己的時代,處理我們自己的現實問題。 -
我们仨@1963
依然是三位六零后、两岸三地的时空、三十个关键词,书写第二部“对照记”。 对照:和自己比时,过去是美好的食物、亲情、爱情和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和他人比时,过去是愚钝、鲁莽、梦想和逃也逃不掉的时代印记。 对照,是所有人的痴狂理想和冰冷现实的打斗,撕缠过后,重新定位自己,继续前行。 -
寻路青春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这是一本“记忆地志”,文笔细腻又朴实的杨照先生通过重新梳理自己的青春往事,带领读者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台湾,展现了那一代人在成长中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本书共有五个部分,包括“旧时光里的永恒”“在音乐中迷失”“文青未完成”“奢侈的诗意”“无关风景的漫游”,无论是作者在童年时与家人交往的故事,还是少年时期学习音乐的感悟,亦或者青春期时懵懂的爱情,都被作者巧妙地将其与故事发生的地点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幅文艺青年的活动地图,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领悟无数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
迷路的詩
這不是一本詩集,它是青春祕笈, 解決迷路少年在人生羞愧無地時的寂寞 它是八○年代的徬徨少年時, 它是從台灣現代詩出發的麥田捕手! 全新收錄 楊照新序+新文 新生代重量詩人鯨向海 詩情推薦序 張大春、凌性傑、鯨向海及各大高中校刊社、國文老師 熱烈推薦 畢業那天他燒光課本、背起空蕩的書包,離開校園,離開初萌的種種愛與背叛…… 影響無數熱愛文藝的學生,楊照的散文代表作 故事從一則關於北一女書包的校刊事件開始,這件事創下建中破天荒全面回收校刊的紀錄,是楊照與同學叛逆史的顛峰,至今仍在校園流傳。一樣「精采」的還包括幾個同學合力把教官「蓋布袋」、推進荷花池裡之後逃之夭夭。當時的他們就像每一個世代都有、不斷在自我與體制間來回衝撞、看似有主見卻充滿迷茫的孩子一樣,想方設法不尊重任何規定、打破所有規定,他們恣意風發地成為被羨慕的一群,用我行我素的姿態伸張自己的信念,甚至痛苦。 愛情,則是青春歲月裡另一件重要的事。一點點英豪氣味加古靈精怪的女孩,楊照稱之為精采的女孩,稱楊照是她最好的朋友,什麼話都能對他說,包括她所有的愛戀故事。年輕時的楊照為她揍人、為她學寫詩、為她轉長長的班車空等三、四個小時就因為她一句孤單。可是,她的愛戀故事「裡面沒有我,我只是故事外的聽眾」…… 相隔十五年,此次新版重新問世,楊照除了新添短序一篇外,更把當年沒說盡的話,新增成〈詩和少年時光〉長文收入書中。在準備裝幀設計時,特別前往建中校園取景,將校園生活的情懷以照片紀錄在書裡。老師同學更翻箱倒櫃終於挖出楊照當年編的那本鬧出極大風波的71期《建中青年》校刊,翻閱著這期在建中青年社社辦已無存底的校刊,歷歷往事更鮮活地搬演了起來。 《迷路的詩》以懺情開始,回憶建中時代少年楊照的浪漫與叛逆,書裡的時代背景距今已三十多年,初萌的青澀戀情加上當時校園反映着真實台灣的苦悶,迷惘與騷動瀰漫全書。愛情初乍來襲時,詩成了最重要的出口;對文學與知識的熱情也透過詩傳遞。而少年對權威的反抗、對政治及歷史真相的質疑,則潛伏全書。楊照透過高中歲月的經歷,傳唱了現代詩的時代意義。深受此書感動的新世代詩人鯨向海,也特別為新版《迷路的詩》撰寫一篇極為精采的推薦序。 當我年少盈滿的孤獨有時就像是一隻不斷嘗試與同伴溝通的鯨魚,但因為頻率太高太稀有,遊遍全世界也找不到可以給予回應的另外一隻鯨魚,是這本書給了我些許回應,讓我重返自己的高中時代,建構新的回憶與詩意。──鯨向海(詩人) 十六歲,青春的熱情、衝動、盲目、躁動,盡在其中了。楊照用自白或懺悔,深情的凝視,記錄自己的故事以及一段已經消逝的時光。 ──凌性傑(詩人) 直截了當地說:「詩人楊照」並沒因為不寫詩而成長或退化,他祇是不能用詩的耽溺去應付「非詩人楊照所面對的那個世界」,一個值得又不堪用史學耳目去挖掘的世界。 ──張大春(作家) 我坐在建中青年社的社辦裡,敬若神明的高二學長指著櫃子裡簽了名的《迷路的詩》,說身為建青人一定要讀這本。聽話取書,不料一讀就是整個少年時代。我們和學長楊照活在那麼不同的年代,但忍不住努力要活得像他一點:抵抗權威、熱愛文學、談不知怎麼開始就突然結束的戀愛……最後,我們都追隨著翻牆而去的學長,成為一群時時對人生蹺課,抗拒只當乖巧學生的學弟。 ──朱宥勳(建中青年121期主編) 《迷路的詩》引我步入建青社辦。高中三年,帶著我一起迷路。 入學那年倒扁紅潮,我看著台上的施明德,想起楊照談〈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感到深深困惑、與時代的弔詭;編務期,我們把幾百張公假單夾進社辦那本《迷路的詩》裡留念;當「大中至正」的牌匾正要被拿下,校長、主任、組長、教官終於發現校刊上,我倒扣水桶在校門口那尊蔣介石銅像上的照片,而團團將我圍住責難時,我又想起《迷路的詩》……感到無比的荒謬、憤怒,和老實說,的快感。 是《迷路的詩》帶著我逼近歷史,探詢行事的的準則。很高興能在少年時代,與迷路的青年楊照相遇。 ──陳為廷(建中青年127期主編) 《迷路的詩》詳實地記載了八○年代的建青社在當時微妙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許多我們今日看來不可思議的制度。種種難以想像的自由背面,同時存在著時代加予的沉重拘束。建青發刊至今已超過一甲子,《迷路的詩》成功地定格了這燦爛的中繼點,為建青漫長的歷史下了一個閃耀的註腳。 ──黃立元(建中青年134期社長) 他靜靜地見Y出現在身邊,也默默地看Y消失於周遭,而此間內心的晃蕩貫串了全書的三分之二。每個青少年總是如此吧。對人事的時鐘悄悄發動,而成人的世界往往傳遞不夠正確的處理知識,他們有意無意、弄巧成拙的模傲,最終將會發現什麼也不存在。我曾穿越象徵追求公正的二二八紀念公園,走在大小商店林立的臺北車站邊,不知不覺間迷失了下一個前往的方向,空空洞洞的。每個少年,都曾是楊照。 ──許晉齊(建國中學) 青春若是場風暴,我們都被時代毫不留情的捲入,我們走的出嗎?亦或青春的風暴是走不出的,將直接被捲入人生的林叢,跟隨世事狂亂的舞動手足,我們都這麼平白走這一遭。那年輕的、那思索的,彷彿投射了我們,一般迷惘、一般曖昧的情愫、一般無奈的時代。也許迷惘並非一種心境,而是一種不曾消失的悸動,永存不去的不朽,在你我曾經年輕的心中發熱。我們繼續迷路。 ──潘醇(新竹高中) 若說垂暮之年是篇回憶的散文,童年是爛漫的小說,那麼少年就是一首詩,徘徊在初萌的傲氣和現實中,在《迷路的詩》中,我看到迷路的青春。 ──鄭軍雨(中山女中) 年少,以一種文藝的方式輕狂,最冷最熱的日子屬於詩篇,屬於每個年代。 ──洪晴(中山女中) 作者懷著滿腹革命理想與英雄主義式的浪漫。在壓抑的青春下,迸發出生命最純粹的熾熱。 ──張筱晴(中山女中) -
迷路的诗
《迷路的诗》以忏情开始,回忆作者在高中时代的浪漫与叛逆。三十多年前,当杨照面对初萌的青涩恋情,少年时代的苦闷与彷徨、迷惘与骚动,诗成了最重要的出口;对文学与知识的热情也透过诗歌传递。 相隔十五年,此次新版重新问世,杨照除了新添短序一篇外,更把当年没说尽的话,新增成《诗和少年时光》长文收入书中。并将校园生活的情怀以照片记录在书里。老师同学更翻箱倒柜,挖出杨照当年编的《建中青年》校刊,历历往事也再次鲜活地搬演了起來。 著名作家张大春也因与作者杨照交往数十年,特别撰文分享他对这位曾经迷路的诗人的特殊认识。 -
对照记@1963
三人三地三本书,对比对照对流年—— 大陆、台湾、香港, 三个六零后同代男, 三十个日常词汇, 说着故事,串起历史…… 很偶然的,台北的杨照、香港的马家辉、深圳的胡洪侠相互认识了,很凑巧,他们都生于1963年。三个老男人于是开始谋划:既然三个人来自三地,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大为不同,如果选择一些共同的日常词汇或话题,三个人各写一篇文章,一定很有意思。单独看某一个人的文章可能觉不出什么,如果三篇对照起来看,可能意义就不一样了。 《对照记@1963》为他们三人共同创作,精选华人社会五十年来三十个日常生活词汇为话题,三个人就每个话题各写一篇文章,分别以各自差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写出这些公共话题中的私人记忆,并于互相对照中折射出半个世纪两岸三地的沧桑变化。 -
推理之门由此进
★ 不只是侦探,不止于谜案!深入解读推理小说里程碑式作家作品! ★ 柯南·道尔、雷蒙德·钱德勒、翁贝托·埃科、宫部美雪,他们是推理巨匠,他们是小说大家,他们是真假善恶的迷宫建造者,读懂了他们,就真正读懂了推理小说。 ★ 横跨东西方,纵贯百余年,四位推理大师、四种推理流派、四门推理必修课,进入推理世界,你只需要这一把钥匙! 福尔摩斯为什么能成为传奇?没有天才的智慧,硬汉侦探的魅力又在哪里?遥远陌生、高深浩繁的一桩历史悬案,如何在埃科笔下变成推理奇书?宫部美雪又怎样让你在完全了解真相后,继续享受解谜的乐趣? 杨照甄选推理小说经典,以独树一帜的见解、简明晓畅的文字,提供了一把打开推理之门的钥匙。杨照通过对柯南·道尔、雷蒙德·钱德勒、翁贝托·埃科、宫部美雪四位推理小说名家及其代表作的深入解读,引领读者从大道与曲径,进入迷人复杂的推理世界。 尸体、密室、线索、标记……推理的世界复杂玄秘,真相幽微。杨照带你穿过重重雾瘴,如神探般,找出一条窥其堂奥的捷径——推理之门,由此进入。 -
故事照亮未来
杨照从千头万绪的故事和现实中提取出一百个关键概念,如协商、和解、法律、制度、身份、记忆、媒体……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本来面貌有着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开放时代,充满各种不同的要求、利益和经验,如果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努力的方向,或者没有任何准备,将无法适应我们理想中的那个未来,而书中的这些故事,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努力或避免的方向。 -
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
一位艺术家的历史足印 一个盗火者的彷徨与执着 本书为首部全面介绍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生平与艺术的传记作品,除了呈现蔡国强独立但并不孤单的艺术追寻之路外,同时还原蔡国强既是人子也是人夫、人父的亲切形象,从他“信风水却不信算命”的自成一格宇宙观开始,溯忆奶奶、故乡泉州、求学时代、青春恋曲……从前种种,发现他“以万变应不变”关注瞬间灵光的当下实践观,以及他仍持续不断向未来开展的,以不可思议狂想与奇观冲撞各形各色文化符号的深沉幽默感。 蔡国强 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1至1985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1986年赴日留学,1995年移居纽约至今。 蔡国强是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受瞩目和最具开拓性的艺术家之一,艺术表现涉及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尤擅以火药创作作品,对西方艺术世界产生巨大冲击力,西方媒体称之为“蔡国强旋风”。 蔡国强的艺术足迹几乎遍及所有国际大展以及著名的艺术殿堂,主要火药草图及大型装置作品也为众多顶级美术馆永久收藏。曾获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金狮奖(1999)、美国欧柏特艺术奖(2001)以及第20届福冈亚洲文化奖(2009)等,连续多年被英国权威艺术杂志ArtReview评为世界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艺术家之一。 蔡国强曾受邀主持国内多项大型庆典的视觉及焰火设计,包括2001年上海APEC大型景观焰火表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视觉特效艺术演出及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焰火庆典,其中为奥运会所作的“大脚印”创意令人尤为印象深刻。 -
永遠的少年
村上春樹 日本呼聲最高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全世界的閱讀焦點。 國內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導讀村上作品的專著, 進入村上世界的路徑,更是村上迷必備的攻略手冊! 全世界都在讀村上! 你們呢?心中之火不曾停息的少年們-- 少年─是村上春樹一貫的形象,他的筆調有不老的生命力, 如同要做「世界上最強悍的十五歲少年」的田村卡夫卡, 始終呼喚每一個村上讀者心中那永遠的少年,反抗個人與集體的命運。 村上春樹的作品是一座森林,讀他的小說不能只看到森林裡的小徑, 還要意識到每一棵樹的存在,而必須追問:為什麼這裡有一棵樹? 這是棵什麼樣的樹?這棵樹與前一棵樹有什麼關係? 楊照指出,讀《海邊的卡夫卡》不能略過這三棵大樹: 第一、田村卡夫卡為什麼要離家出走? 第二、小說主角的名字為什麼叫做「田村卡夫卡」? 為什麼他身邊一直有一個名叫「烏鴉」的少年?「卡夫卡」是什麼?「烏鴉」又是什麼? 第三、田村卡夫卡離家出走,為什麼後來去了四國島? 為什麼有另一個世界藏在四國島的森林裡面?在那裡我們可以遇見過去與未來的自己。 楊照更強調,所有村上春樹的小說都脫離不了以下三項核心元素: 第一、人與自由的關係。取得自由之後要如何運用自由,這不是件簡單的事,很多時候甚至是件恐怖的事。 第二、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人活在一個我們無法追究,永遠莫名其妙、模糊一團的世界裡,這個世界逼迫我們採取一種疏離的、憊懶的生存態度或生存策略。 第三、雙重、乃至多重世界的並置、拼貼,而且用這種手法來彰顯我們所存在的具體世界。 村上春樹愛設陷阱,他總是喜歡在小說中埋藏典故與伏筆, 他認為個人不應該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宿命, 他用這個方式同樣地反省了過去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的集體精神狀態。 正因人們往往將國家綱領和某場「聖戰」看成是無法抵抗的命運, 所以能毫無質疑的毀滅那麼多人的生命、繼續更大的破壞。 他對無限上綱的特定主義的恐懼與邪惡的描寫,比鈞特.葛拉斯更具震撼力。 也告訴我們,只有找回心裡永遠年少的自己,繼續反抗、繼續思考, 才能在命運面前,永不放棄對自由的追尋,彰顯人的價值與尊貴。 -
永远的少年
本书即是台湾作家杨照先生对村上春树著名作品《海边的卡夫卡》进行的深度解读,带读者在领略经典作品魅力的同时,也分享其中的人文情怀。 -
我想遇见你的人生
做父亲的关注女儿生命的每一步是如何展开,女儿生命的每一步又是怎样反过来影响父亲对自身生命的感悟和反思,母亲提供了他们父女俩生命历程中的点滴瞬间的照片,这一切都构成了人间最美的画面。 本书以类似对话、日记、独白的散文诗形式抒写父女俩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这不是一个人的创作,是父亲、母亲、女儿,一家三口,共同创作了独一无二的互动文本,爱是弥漫其中的内核。 它是一本情书。杨照明目张胆地背着老婆和另一女孩倾吐心思、反思现实、垦抉记忆、期许未来;其多愁善感,迷惘惆怅,非堕入情网不能办。继《迷路的诗》之后,杨照再一次轻掩住他搏理善辩的滔滔之论,娓娓向女儿述说自己。 ——张大春(作家) 杨照这女儿的爹可是太有才了,静好安稳,理性感性如丝如絮,娓娓道来和他那聪慧女儿的点点滴滴,有为有守,心心相印。这书稿我反复读了两遍,爱不释手。杨照的书我从来爱读,这本最得我心。 ——陈浩(作家) 这本书,有着作者的正直信念、音乐观点和人生价值,却又承载了更多为人父亲的角色、责任、努力、期许、情感、不舍、关怀与无尽的爱;而这应该正是杨照所想传达的“典范”吧!能推荐杨照的书,是我莫大的荣幸。除了因为我也有一位天蝎座的女儿之外,更因为他写下了很多值得深深阅读与思考的人生哲思啊! ——陈之华(亲子教育作家)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