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汉学
-
庄子四讲
《庄子四讲》是一本由瑞士汉学家毕来德撰写,面向西方读者介绍庄子思想的小书,自2002年在法国以法语出版后,印刷多次,在西方汉学界和普通法语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庄子四讲》跳出了自郭象以降的庄子解释传统,引用了大量的西方学术思想,提出了以“机制”等概念理解庄子的新思路,对《庄子》原典做出了独到的阐释。《庄子四讲》中文版的问世必将有助于中文读者进一步了解一种新颖的庄子思想的西方解读方式,实现真正的双向交流。 -
中国古代房内考
“房内”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历代房内考”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最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中术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性博士”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放中交错演进。 全书以洋洋二百万文字,近千幅图片将5000年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一页。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一部生动直观描绘中国房中术的精美典籍。本书首次透过古代中国性文化的渊源看当代性文化的发展;首套集性文化、性科学、性医学、性风俗之大成的巨作;首部公开披露历代民间性学秘传本、手抄本及宫廷房中理论的典籍;首次登载并以学术眼光研究性文物、春宫画、秘戏图的精美读物。 -
历史的崇高形象
作者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是其学术代表作。该书以“崇高”为切入点,沿中西比较路径,游刃于美学、哲学、文学、历史各“学”之间,探讨了中国二十世纪赖以塑造个人形象的种种美学手段,描述了美学与政治的纠葛,分析了关于崇高的丰盈的中国美学。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是一套汇集海外顶尖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代表作的学术丛书,本书则是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王斑最重要学术著作。王斑认为,美学和政治的纠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看,存在积极、消极的两方面。他并非崇高美学的热衷者,可他已领会过足够多的“崇高”感,回忆起来时常会感到尴尬,对于这种心理转变的勇敢追问,在《历史的崇高形象》中显得尤为可贵。书中还涉及了广泛的话题,如《红楼梦》、毛泽东诗词、弗洛伊德、张爱玲、思想解放等等,王斑都以优美雅致的文笔对其加以条理清晰的论述,令人耳目一新。 -
梁山泊
梁山泊:水浒传108名豪杰,ISBN:9787101046380,作者:(日)佐竹靖彦|译者 -
另一种声音
季进编著的《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以一种比较理性的立场来审视评价海外汉学,而不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能够既尊重文化差异和汉学家独有的文化视角,又以自觉的文化意识依托本土资源与之展开平等对话。这样的访谈以及相应的海外汉学研究,对于我们考察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思考中国文化的输出战略、建构中国文学的世界性维度都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 -
剑桥中国哲学导论
作者文笔清晰流畅,在关注哲学观念的同时,对诸如文本不同层面的作者归属问题这种文本复杂性异常敏锐。对于任何关于中国哲学的大学本科课程来说,本书都是一部非常有用的教材。 ——信广来,香港中文大学 本书清晰流畅、论证充分、剪裁合理,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及其准确定位。可读性非常高,对那些对中国人文精神感兴趣的学生非常有激发性,尤其值得推荐给中国哲学导论课程做教材。 ——成中英,《中国哲学季刊》主编 尽管本书没有对中国哲学的各个时期和中国哲学史的全部人物、流派等等做详尽的考察,但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哲学的内涵及特点,这是本书的特点和意义。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 本书是新近出版的一部综合展现了西方中国哲学研究成果的优秀著作。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中国轴心时代诸子学说以及中国佛教,主要探讨了儒、墨、道、法、名、《易经》、佛学的核心概念、主题以及论辩方法,描述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以及一些观念在后世经学者阐释的流转传承。本书并不求全,而是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哲学的内涵与特点,并以之检视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核心思想,使之超出历史语境而具有普适特点,呈现出富有生机活力的面貌,令读者产生与古贤直接对话之感。 本书列出了中国哲学经典的优秀英译本目录以及大量英语研究文献,可供读者按图索骥理解西方中国哲学研究的境况和脉络。 -
高本汉诗经注释(上下)
《高本汉诗经注释(上下)》,本书以音韵学的方法来注释诗经,较众多的解诗著作更为科学、有逻辑性。作者将历来存在的有争端的诗句一一罗列,以音读的方式来辨其正伪,颇具说服力。 -
德国与中国
本书为“听顾彬讲汉学”第一辑的第二种,内容为顾彬教授2011年秋季学期的演讲集。演讲分十次介绍了德语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进程,包括:一、东方与西方;二、巴伐利亚与中国;三、歌德与中国;四、郭实腊与中国;五、汉堡与中国;六、中国的image;七、布莱希特与中国;八、东方主义与汉学;九、格林童话与中国;十、与中国一起进行哲学思考,十章。作者从东西方概念的界定,德语国家对中国认识的历史,一直谈到他对东方主义与汉学的理解,最后提出要与中国一起进行哲学思考的结论。演讲所使用的文献资料都是最近出版相关领域的新著作,并对其中的新观点进行了评述。 -
近代中国的文化危机
内容简介 毋庸讳言,眼下的中国史学正经历着一场巨变,这一巨变因同时构成为中国社会巨变的一部分而显得异常深刻。 事实上,这一巨变已延续了近三十年之久。只是,在进入新世纪后,巨变在悄然加速。巨变不要紧,关键是要有个基本的方向。而此时的中国史学,却失去了度量变动的参照本身,如同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正不知该划向何处。 方向不明,且道路崎岖,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当前的史界情势! “历史学往何处去?”从“文革”结束后就一直是个问题。最初我们想回到前“文革”时代,很快发现不行。八十年代我们急切地拥抱现代化,“反传统”,向往所谓的“西方文明”。九十年代,“西方”虽未淡出,但“传统”却卷土重来,与传统互为表里的“国学”也随之复兴重光。出于对所谓“国学”的向往,九十年代的知识界集体向民国学术走去。近若干年,我们的学风又在调整之中,回归考据的势头有所减弱,“西学”特别是其中的“西方汉学”或美国中国学重又抬头,乃至有成为“显学”的迹象。但“西方汉学”能成为未来史学界的稳定方向吗?回答显然无法立刻作出。 实际上,史学界仍处在摸索和徘徊之中。 史家的天职让我们懂得,巨变的时代,巨变中的史学,需要一份清楚的历史记录,或者说一份实录。这份记录或实录必须要贴近时代,要同“本土化”与“全球化”交相辉映的学术现实共脉动;要尽可能多地容纳大家对其历史去向的望闻问切,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特色各异和角度不同的病情诊断与症候分析;还要能引领史学走出当下的迷茫,要竭尽所能地寻找中国史学前行的新航向。其中,富有洞察力、穿透力和概括力的审视和扫描必不可少,而基于不同审视和扫描的批评与专深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革命的冲击 第二章 新思想的先锋 梁济,1859~1918 王国维,1877~1927 罗振玉,1866~1940 郑孝胥,1860~1938 第三章 辛亥革命的催化作用 潜伏的忠和保守性格 忠的再度肯定 今是昨非:对过去的自我的否定 文化和学术的重建 第四章 遗老的生活 租界,辫子,儿女婚姻 郑孝胥的经营 王国维的选择 罗振玉的海外生涯 第五章 遗老的复辟活动 张勋复辟 复辟的时代错误性 反对多而主张少 动机的政治观 外国势力和复辟运动 第六章 保护和整顿宫廷 溥仪的心情 留学问题 优待条件 任用新血 移宫颐和园 裁减人员 私有财产 优待条件的修订 第七章 遗老与日本 护驾出宫 日本使馆 天津日本租界 天津七年 第八章 文化学术的重建 经世致用的怀抱 罗振玉的经世事业 王国维的经世之学 远离现实的消遣学术 第九章 遗老的内讧和分歧 王国维和南书房行走 清华教职 王、罗的决裂 王国维的自沉 第十章 遗老的最后努力:满洲国 清室内部的动力 满洲国执政 遗老的心情 满洲国中的遗老 第十一章 王道理想国 王道思想的缘起 皇帝为政治之本位 孔子为文化之本位 王道的理想世界 满洲国的王道社会 日本与王道 第十二章 复辟的结束 郑孝胥的最后见解 溥仪的下场 参考书目 -
韩南中国小说论集
《韩南中国小说论集》为“文学史研究丛书”之一,对中国小说作了详细的解读。内容包括:早期的中国短篇小说;宋元白话小说;《云门传》从说唱到短篇小说;《百家公案》考;《金瓶梅》探源等。 -
终南山的变容
《终南山的变容》是京都大学杰出学者川合康三教授历年所作中唐文学研究论文的结集,也是他多年研究唐代文学的心血结晶,所收二十二篇论文时间跨度近三十年,不仅能从广阔的历史文化和文学史背景中把握具体问题,还能抓住文学表现的核心,深入阐述作家作品的艺术心理和艺术特征。 -
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
本书介绍了李白的出生地与家世,李白的蜀中生活、李白家室考、李白在长安的体验、李白在安史之乱时期、李白晚年考、关于李白“捉月”的传说等。 -
中国美学问题
本书采用解构主义的修辞阅读方法,重构了中国儒家注释对于《诗经》诗歌的注释方式,将其视为一种“讽寓性”的古典美学模式。又以同样的修辞阅读法,重新解读了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关于中国哲学问题的争论和黑格尔对中国历史的哲学论述,并将这两者与儒家注经者并置,把他们的工作视为可资比较的、以美学模式建构中国历史的创造。 -
传媒与真相
本书所收论文以苏轼、王安石以及黄庭坚等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为论题,考察了这些文人及其作品与政治、传媒以及与其他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过去一些学者涉及颇多的论题,作者通过新的视角,通过对资料的重新爬梳,得出了新的诊断,展现了海外学人对这些论题的研究所达到的深度。谁精微而严密,资料引证翔实,极具学术参考价值。 -
饕餮之欲
作者通过从“食”和“色”两方面入手,审视了当代中国人“欲望”的变迁,挑战了“食色,性也”的论断,揭示了“快乐”的政治和历史本质。作者探讨了从对饥饿的记忆到经济发展时代的美食,从传统中药的香气到对古典文献的挖掘,从对集体身份的颂赞到对个人经历的关注诸方面,认为这些在当代中国被体现的存在都必然创造并存留于对个人和国家生活的公众反映之中。本书运用人类学、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的方法,对当代中国生活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她的解读不仅包括科学研究和社会理论领域的关注对象——家庭,也涵盖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
《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为国际知名汉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韩南关于中国近代小说的论文集,共收录文章10篇(其中第一篇为引言)。文章着重论述了三大主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小说家的技巧创造力;2、西方人对中国小说的“介入”;3、20世纪早期的写情小说。这些问题都对国内的文学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知名学者李欧梵为《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做了序。《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并配有大量图稿,有很好的历史参考价值。 《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的文章谈的是关于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中国小说,所讨论的小说的年代最早为1819年,最晚为1913年。这些文章着重研究那个时期的中国小说史。 -
创造李渔
《创造李渔》书名没有提及李渔的喜剧,而提及他的创造,有以下几重含义:他的自我创造(“假”李渔),他对生活和文学中创新的强调,他在许多领域中纯粹的创造性,以及他富有创造性的产物,其中最常见的是他的小说、戏剧和散文;可惜的是,他设计并建造的房舍与花园都湮灭已久。 -
风与云
日本人,至少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揭开了研读中国典籍的历史,日本人审视中国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身。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从广义上讲,日本人研究中国,几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其间也产生了众多研究中国的大学文家和名文名著。本书作者是20世纪日本中国学研究领域里最为杰出的学者之一。作者擅长有三,一是筚路蓝缕,发前人所未发;二是在人所共知的话题里挖掘出新意;三是侧重于普及性、具有概说性质的文章也写得新意迭出,趣味盎然! -
另一种乡愁(增订版)
《另一种乡愁》增订版 1948年7月,一位学习中文的瑞典青年,怀着一颗热爱中国文化的心,来到四川调查方言。半个世纪以后,他成了誉满全球的汉学家,用中文写下一部随笔集,诉说对第二故乡的浓浓乡愁。 马悦然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儿,他用轻松风趣的笔触记述了他在中国的往事、他与中国妻子的浪漫爱情,以及他与中国文人的友谊和对中国文学的看法。在他的笔下,尘封于卷册之中人和事蓦然间鲜活起来,在我们眼前颦笑、流连,再渐行渐远,留下满卷幽思。 附赠《俳句一百首》增订版 汉学大师马悦然笔下的俳句,巧思精构,又充满了天真与童趣。他不拘格律,运用日常口语,写燕子,写瓢虫,写雪人,跟李白对话,向蒲松龄提问,同金圣叹发感慨,活泼而风趣,以游戏式的幽默洒脱,引领读者进入尔汝群物、物我互置的美妙诗境。 《俳句一百首》原是作者发表于《联合报》副刊的百首俳句结集而成,本次增订,加入了三十多首新作及评论文章,亦可隐隐见出作者的创作轨迹。 作者说,读者阅读以后,如能明白写作俳句并不困难艰涩,进而也想写作这十七个音调的小诗,则于愿足矣。 作者简介 -
孔子教拼音
本书收录了周有光先生近年来有关语言学、文字学的文章24篇,全面总结了周老对语言文字长达半个世纪的思考。 作为中国文字改革的推动者、《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周老亲历亲睹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风风雨雨,这就使得周老能够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栩栩如生地描述由废除繁体字、中文拉丁化激起的论战场面,有理有据地论证语文改革为今天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妙趣横生地揭示语言文字与文化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轻松的阅读中,语言学、文字学不再是枯燥的学问,重新散发出了我们习焉不察、日用而不知的文化魅力。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