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汉学
-
帝国即将溃败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内容简介:首次汇集西方媒体长达100多年的珍贵报道和图片,并以之与《清实录》、《钦定大清会典》等原始中文史料互相印证,为您讲述了一个东方王朝由盛而衰直至败亡的详细真相。作者立意新颖,全面再现了自乾隆末期开始,西方国家如何基于对东方巨龙的研究渗透,依托在清国经营的庞大情报网络,运用经济、军事及外交等手段不断蚕食清国防线的真实图景,深入剖析了专制独裁的清国政府如何因“闭关锁国”的天朝心理、“欺上瞒下”的官场文化而不断决策失误,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历史悲剧,读来令人不胜唏嘘。 -
假想的"满大人"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通过对小说、医案、游记、照片、绘画的解读,揭示出西方同情与人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这种西方式对华“同情”的来龙去脉,并力图通过这些分析展现出关于“中国”的整体印象。作者在该书中的这种分析开启了思考西方过去与当今对华关系的新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对同情、受苦、经济交流以及再现式交换这四个术语的专门论述,进而建立起分析中国历史话语、同情与现代性的新网络。在结合了文化研究、亚洲研究、美国研究以及医疗史观念的基础上,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中西方关系的独特视角。 -
鸣鹤园
作者舒衡哲教授是第一批到中国交流的美国学者之一,她对鸣鹤园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考察,将其作为京郊清代皇家园林的缩影,展现了这一地区在中国近现代经历的几度劫毁与重生。此书图文并茂,各章分别记录了不同时期鸣鹤园中的人事变迁:晚清贵族在鸣鹤园中的生活,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对园林的破坏,燕京大学时期成为推行博雅教育的实验田,以及六七十年代北大教师受到的冲击,直至80年代赛克勒博物馆选址于此,宁静重回故园。 -
岩穴之士
《岩穴之士:中国早期隐逸传统》内容简介:隐逸,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历史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伟大的思想家、诗人、艺术家,同时也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隐士。隐逸及其相关的道德原则、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涉及到古代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提供了许多素材和话题。探究隐士和隐逸文化的奥秘,对于深入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岩穴之士:中国早期隐逸传统》是第一部对东汉末年以前的中国早期隐逸文化和隐逸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著作,并且是出自一位西方汉学家之手。作者以大量第一手史料为依据,追本溯源,探究隐逸文化及其思想依据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孔子、庄子、司马迁、班固、杨雄等许多重要人物在隐逸传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论述了战国群雄争霸、汉帝国建立、王莽篡政、官吏察举制度、东汉党锢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隐逸传统发生的影响。 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考论严谨,叙述生动,涉及有名有姓的隐士数百人。其中有真诚的道德理想主义者,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极端主义者,也有沽名钓誉的江湖骗子;既有与统治者不合作,带有政治抗议色彩的隐逸,也有融人体制,助人君行教化的典范性隐逸;既有实质性的遁迹山林、栖居岩穴者,也有“隐于市”、“隐于朝”的所谓“大隐”。他们所依据的思想观念不一,采取的行为方式各异。而不同君主和隐士之间的微妙互动、隐士在当地社区的角色和文化功能等,也是书中饶有兴趣的话题。《岩穴之士:中国早期隐逸传统》对早期隐逸传统的研究,为考察中国古代士人文化和社会政治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理解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传统提供一个重要的背景。 -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筹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
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这是一个对中西方相遇的那个伟大时期的绝妙介绍。孟德卫倾注其毕生心血,将其研究浓缩于这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书中。他做的以下分析尤有价值:中西方间相互的美学影响,语言和种族理论,以及无论在中国士人还是在天主教会中皆存在并最终导致它们分裂的内部对抗。 ——史景迁 没有人比孟德卫更有资格去阐释1500-1800年间中西方相遇这个题目的了。因为,这个人将其一生的时间都投入到该研究中,并早已在美国的中西方交流研究领域中树立其主导者的牢固地位。 ——狄百瑞 若以历史提供的更深远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是一个新鲜观念,而是过去历史的回归。的确,在1800年之后,中国成了一个不能与现代世界对话的落伍的帝国,直到其遭遇帝国主义势力的实质性侵吞。诚如马克思在1858年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中所写的:中国是“一个在时间的缝隙中形同枯槁般生存的庞大帝国……被武力隔绝在正常的国际交流之外,于是,只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自欺欺人。”但如果追溯到1500—1800年的那个时期,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那时,中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世界大国,欧洲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美国则仍是一片美丽的荒原。 关于历史是否是循环的,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却从未达成一致。但是,即使历史不在广泛意义上重复自己,我们也倾向于从中发现对过去模式的重复,并发掘其意义。近年来的历史已经见证了西方世界在如何看待中国问题上的观念转变。这一新的观念是以互相尊重而不是自视为优越的态度为特征。回到更久远的历史时期(1500-1800年),从中找到更多西方对中国的尊重,这就是本书的主题和主旨。 在1500-1800年间,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断时续。尽管双方之间的影响并不均衡,但这种交流始终是双向的。在运用外来文明的某些观念时,双方通常有着大相径庭的态度,但双方吸收和同化外来文化的动态过程是相似的。例如,当信仰基督教的中国士大夫力争运用基督教替代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影响时,欧洲启蒙运动的先哲们却在自然宗教理性的影响下使用儒家思想来取代基督教的神奇作用。1500-1800年的3个世纪,是中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较强影响的时期,而后来的两个世纪(1800-2000年)恰好相反,是欧洲和北美的西方文明在向中国施加影响。从1500年到1800年,那些携带着基督教义和西方文明的传教士在中国受到的排拒远大于欢迎。同样的,欧洲对中国的赞颂,终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幻灭。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模式来理解过去。这些模式将客观呈现的历史与主观选择的过去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体。这是一种动态的张力,因为当历史逐渐展开时,这种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也在相应地发生变通。本书四大章节的主题要说明的正是这种张力,它们分别探讨:(1)中国对西方文明和基督教的接纳(2)中国对它们的排拒(3)欧洲对中国文化和儒学的接纳(4)欧洲对它们的排拒。这些章节的安排显示出一种对称性,尽管这种整齐的对称似乎并不能在事实上得到验证,但我仍然认为这种对称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两个同样伟大的文化之间的相遇。我并不是要暗示伟大是一个相对标准,以致于任何文化都可以宣称自己伟大。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被证实拥有影响世界大部地区的能力。 ——孟德卫 -
真理与历史
本书为“阅读中国系列之喜玛拉雅学术文库”之一,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两位独具特点的学者——陈寅恪、傅斯年的分析论述,进而透视近代中国史学的变迁以及史家在社会当中地位之转变,同时进一步分析史家与建立民族认同之关系。 -
伟大的中国革命
本书扼要叙述了1800~1985年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中国近200年的政治兴衰及其原因、西方经济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评论。 -
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下卷)
本书是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清史编译丛书”中的一种,分为上、下两卷。这部两卷的论文集,是众多学者在21世纪运用新的历史观念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明清之际的时间观念的复杂性。本书编者强调,在17世纪和18世纪初发生了明朝的崩溃和清朝的建立与巩固等一系列事情的那个区域的核心,出现了崩解、变革和重建。这一时期的文献充足,可以以此详细地考察彼时之人——不仅是汉人,也包括满人、蒙古、朝鲜人和欧洲人,是如何被迫调整他们对其当下的用时和记时的手段,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对历史修正认识的基础上,在重新构想的模式下定位他们的当下的。 -
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上卷)
这部两卷的论文集,是众多学者在21世纪运用新的历史观念进行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明清之际的时间观念的复杂性。在17世纪和18世纪初,发生了明清交替之际,出现了崩解、变革和重建。当时的汉人、满人、蒙古人、朝鲜人和欧洲人,是如何被迫调整他们当下的用时和记时的手段,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对历史修正认识的基础上,在重新构想的模式下定位他们的当下的。 -
中国上古史实揭秘
本书是“早期中国研究丛书”之一,该书收录了11篇课题论文,对天文考古学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从天象上推断商周建立之年》《月亮之灵魂的转生》《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中国早期分野星占学的特征》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序 前言 从天象上推断商周建立之年 《墨子》与夏商周年代:一份研究笔记 月亮之灵魂的转生 西周年代学中的月相 《竹书纪年》再研究:基于编年史研究西周早期年代学之方法的问题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 中国王朝意识形态的星占学源头 周代的应用分野星占学:晋文公与城濮之战(前632) 中国早期分野星占学的特征 中国早期帝国时代的通俗星占学和边境事件:一项考古学的证实 北极简史:附帝字的起源 -
天潢贵胄
第1章 开篇 第2章 皇室家族 第3章 文学与拘禁 第4章 重新定位宗室 第5章 次级中心 第6章 沦丧、抵抗与机遇 第7章 居住与特权 第8章 政治与权力 第9章 成熟与溃烂 第10章 结论: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宗室 附录 -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
本书作者通过对二十等爵制的研究,论述了秦汉政制的一个重要部分,探考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一封建国家社会政治结构的历史奥秘,开拓了中国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独特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国际影响。作者根据史籍记载和出土汉简,对二十等爵制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对它在秦汉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全面、深入、严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阐明二十等爵制是封建大一统帝国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盘和框架,是中央皇帝与广大庶民间的政治维系与精神纽带,是当时中国社会上层建筑中特色的事物. -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
本书是2005年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项目之一,是对费正清中心五十年间的发展和学术史的全面记录。本书通过文本研究和人物采访两种形式,以费正清中心成立以来十任主任的任期为线索,通过把握中心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学术事件,构建费正清中心学术发展史。 费正清中心作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卓著的现代中国研究机构,其学术发展史对广大现代中国研究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系统地披露了大量珍贵的学术文本信息和第一手访谈材料,对中国学者了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国际现代中国研究的整体情况和前沿进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可谓该领域的必读案头书。 在这本书中,薛龙教授以娴熟的文笔讲述了费正清中心的历史。这段历史中折射出美国和世界范围内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史。它反映了美国国内有关冷战的争论、由越战激发出的情绪、早年与中国台湾紧密的学术联系、1972年以后与中国大陆的学术合作的逐步恢复,以及过去五十多年费正清中心在大中华研究领域的学术盛况。 ——柯伟林 哈佛大学资深杰出成就讲座教授、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
施剑翘复仇案
在本书中,林郁沁围绕着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她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
日本中国学述闻
《日本中国学述闻》是“日本中国学文萃”主编王晓平先生写的一部学术札记,由“中日间的文化记忆和文化钩沉”、“日本的‘文艺中国’与日本中国学”、“对话东亚的中国学家”、“日本中国学和中国日本学”、“中国经典在日本的传播与译介”、“日本中国学的周边”、“亚洲汉文学与日本中国学”、“日本中国学的空间:出版和媒体”、“直面公众话中国”等部分组成。话学海沧桑,窥书人心象,点描日本中国学,细说名著精髓,每篇3—6千字,文图并茂,可读性强。 -
史华慈论中国
《史华慈论中国》简介 在二战以后的国际汉学史上,史华慈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在近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从事过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先秦思想史的研究,在三个领域内都留下了影响较大的着作,可以三本着作为代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兴起》、《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另有着作《中国和其他事务》、《中国文化的价值》。除此之外,史华慈的思想也反映在他的论文中,这些论文散见于各处,其中多数已经被引入中文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将在12月召开一个纪念和研讨史华慈的会议,许纪霖先生和宋宏编辑整理了几乎所有的史华慈论中国的重要文章以及研究和追忆史华慈的重要文章,即成此书,以纪念本杰明·史华慈教授诞辰90周年。有史华慈论文38篇,编为“论中国古代思想”、“论中西现代思想”和“论中国政治”三部分。又收入了史华慈的对话和访谈录五则,编为“对话与访谈”。另有附录,收入28篇文章,分部编入“史华慈思想研究”和“生平与追忆”,作者包括林毓生、林同奇、柯文、孔飞力、李欧梵、杜维明等。 《史华慈论中国》目录 扉页: 谨以此书纪念本杰明·史华慈教授诞辰90周年 一、论中国古代思想 1、史华慈:《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Preliminary Reflections”,载Chinese Thought and Institutions,ed.Jhon King Fairbank,1975,16-20)张永堂译,载《中国思想与制度论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76年。 2、史华慈:《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一些方法问题》,载《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北1987年。 3、史华慈:《中国政治思想的深层结构》,载《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2年。 4、史华慈:《论中国思想中不存在化约主义》(“On the absence of reductionism in Chinese thought”,in B•Schwartz,China and other matter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张宝慧译,《开放时代》2001年5月号 5、史华慈:《论中国的法律观》(1947),(英文原文载密尔顿•柯兹编:《法律下的政府和个人》,后又收入《根本不同文化中的法律》<1983>一书中。)髙鸿钧译,载张中秋编:《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 6、史华慈:《儒家思想中的几个极点》(“Some polarities in Confucian thought”,in David S Nivison and Arthur F Wright,eds. Confucianism in action,50-62.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吴艳红译、何兆武校,载田浩编:《宋代思想史论》,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 7、史华慈:《孔子的宗教层面和“命”的概念》,(选译自B•Schwartz,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第二章一节。)林同奇译,载《世纪之交的宗教与宗教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二,论中西现代思想 8、史华慈:《论五四前后的文化保守主义》,(“Notes on Conservatism in General and in China in Particular”,载Charlotte Furth,ed. The limits of change: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ives in Republican China.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韩华、张克文中译,髙力克校,载王跃、髙力克编:《五四:文化的阐释与评价——西方学者论五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9、史华慈:《<五四运动的反省>导言》,(选自B•Schwartz,ed.Reflections o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a symposium. Cambridge,Mass.: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1972),髙力克中译,载王跃、髙力克编:《五四:文化的阐释与评价——西方学者论五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此文另有台湾译文,译为《五四的回顾——五四运动五十周年讨论导言》,周阳山节译、林毓生校订,载周阳山编:《五四与中国》,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79年。 15、史华慈:《卢梭在当代世界的回响》,(谈火生译自Benjamin I. Schwartz, The Rousseau Strai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n China and Ot her Matter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6、史华慈:《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太阳底下的一椿新鲜事》,林同奇、刘唐芬译、林毓生校订,载郑培凯主编:《九州学林》2003年冬季号,复旦大学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亦载《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17、史华慈:《全球主义意识形态与比较文化研究》,(“The Ideology of Globalism and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Culture”),载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1999年2月号。 三、论中国政治 10、史华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高铁军摘译自迪克•威尔逊主编:《从历史衡量毛泽东》,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一章),载萧延中主编:《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1卷《在历史的天平上》,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 11、史华慈:《德性的统治:文化大革命中领袖与党的宏观透视》,(“The Reign of Virtue:Some Broad Perspectives on Leader and Party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from The China Quarterly,July-September 1968,No.35.),收入B•Schwartz,China and other matter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萧延中中译 12、史华慈:《“毛主义”传说的传说》,(刘玉昕译自The China Quarterly,1960,No.2)载《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4卷《“传说”的传说》,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 13、史华慈:《再谈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一个答复》,载《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4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英文原文及出处暂缺) 14、史华慈:《“毛主义”的传说或“传说的传说”——魏特夫和史华慈的结束语以及亨利克•夏德马对双方的评论》,(刘玉昕译自The China Quarterly,1960,No.3),载《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4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 四,对话与访谈 1、史华慈、中岛岭雄:《美日学者对谈录——关于毛泽东思想起源问题的讨论》,(张惠才译自《中国在重建文明》,日本筑摩书房1983年),载《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2卷,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 2、刘梦溪:《现代性与跨文化沟通:史华慈教授访谈录》,《世界汉学》2002年第2期 3、《史华慈、林毓生对话录——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和现代思想、文化与政治的感想》,载林毓生:《思想与人物》,第439-468页,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4年。 4、雷颐:《“离散的研究”——与史华慈先生关于思想史研究的对话》,载雷颐:《取静集》,新华出版社1998年。 5、林同奇:《忆老友本·史华慈——希·普特南教授(Hilary Putnam)访谈录》 附录: 一, 史华慈思想研究 1、林毓生:《史华慈思想史学的意义》,《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2、林毓生:《史华慈著<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导言》,《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3、林同奇:《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史华慈史学思想初探》,《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4、林同奇:《孟子之心与性:史华慈与牟宗三的虚拟对话》,《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 5、林同奇:《超越与内在——史华慈和李泽厚对孔子天、命观念的诠释》,载《世纪之交的宗教与宗教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50-170页 6、林同奇:《误读与歧见之间——评黄克武对史华慈严复研究的质疑》,《开放时代》2003年第6期。 7、朱政惠:《史华慈的中国学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1期。 8、陈少明:《穿越理解的双重屏障——论史华慈的思想史观》,《开放时代》2001年第5期 9、刘玉宇:《对两种思想史研究的考察——史华慈与葛瑞汉先秦思想史研究比较》,《现代哲学》,2004年第3期。 10、李美燕:《李约瑟与史华慈眼中的老子“自然观”》,《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11月 11、李强:《严复与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型——兼评史华慈<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载刘桂生等编:《严复思想新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王健:《“严复现象”解读——兼与史华慈对话》,《原道》第5辑,1999年4月。 13、张福建:《文明的提升与沉沦:弥尔、严复与史华慈》,《开放时代》2003年第2期。 14、王文涛:《“毛主义”话语的起源、性质与内涵——简评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 二,生平与追忆 1、朱政惠:《他乡有夫子—史华慈生平和学术谱略》,同上。 2、田浩:《史华慈小传》,《开放时代》2001年第5期。 3、程钢:《跨越文化的思考——关于史华慈教授》,《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4、李欧梵:《哈佛两教授》,《万象》杂志2005年第6期。 5、[美]柯文、梅谷、麦克法夸尔:《怀念史华慈》,《世界汉学》,2003年第2期。 6、〔美〕孔斐力:《史华慈的历史贡献》,同上。 7、〔美〕唐·普赖斯:《睿智的思想者》,同上。 8、〔美〕布特菲尔德:《探寻中国革命史的真义》,同上。 9、〔美〕斯坦伯格:《一个完美人格的典范》,同上。 10、〔美〕李欧梵:《为学与为人的楷模》,同上。 11、〔美〕梅 谷:《道德良知和历史思考》,同上。 12、〔美〕林毓生:《以仁心说 以学心听 以公心辩》,同上。 13、〔美〕黎安友:《活在永恒的现在之中》,同上。 14、〔美〕杜维明:《史华慈叙事的人文主义视界》,同上。 编后记 编者简介: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历史系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出版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2003)、《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编)(2005)、《回归公共空间》(2006)等著作。 宋宏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发表论文《青年毛泽东与五四运动》、《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演变论述(1913—1920)》等。 -
朱熹的思维世界
《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内容简介:这个系列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 -
中华大帝国史
本书为当时的欧洲人打开了认识中国的窗口,使他们从通过充满神秘色彩的传闻“想象”中国,跨入通过中国的现实认识中国的时代,回答了欧洲人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即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同时为欧洲国家制定对华策略提供了依据。 1585年,门多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一经问世,立刻在欧洲引起轰动,仅在16世纪余下的区区十多年间,即先后被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以及荷兰文等多种文字,共发行四十六版,堪称盛况空前。事实上,《中华大帝国史》是16世纪有关中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等情况最全面、最详尽的一部百科全书。 …… 在《中华大帝国史》一书中,门多萨基本上把16世纪中国的形象较为客观、较为真实地介绍给了欧洲。而当时的欧洲国家也确确实实是以此为出发点来制定他们的对华政策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铠(2009年4月17日) 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一书,是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概况的著作,在欧洲引起轰动。 ——温家宝总理同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座谈时的谈话(2009年1月31日) 目 录 推荐序 前言 特许证 教皇西斯特五世特许 国王特许 本书定价 献词 致国王陛下御前会议大臣、印度事物院主席,尊贵费尔南多•德维加• 伊—丰塞卡先生 致读者I 致读者II 十四行诗 译后记 第 一 部第 一 卷 中华帝国在自然方面引人瞩目的情况 第一章 中华帝国及其疆域 第二章 中华帝国的气候 第三章 帝国的丰饶及其物产 第四章 再述帝国的丰饶及其物产 第五章 古代中国 第六章 帝国的辽阔以及人们所用的计程单位 第七章 帝国的15个省份 第八章 帝国各省的城镇 第九章 帝国宏伟的建筑和它的500里格长城及其周围地区, 这个帝国臣民的体质、服饰及其臣民的日常劳作 第 一 部第 二 卷 中华大帝国臣民的宗教、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以及其他超自然的奇事 第一章 他们所膜拜的神祗以及在他们中间发现的与我们基督教相通的征兆和绘画 第二章 再述他们的宗教和偶像崇拜 第三章 他们虐待所膜拜的偶像 第四章 他们在做要事之前要占卜,他们如何向魔鬼祈拜 第五章 他们所说的世界起源和人类的诞生 第六章 他们相信灵魂不朽,根据人的所作所为,殁后在另一世界将受到的奖赏或惩罚, 他们为死者所做的祈祷 第七章 他们的庙宇,僧尼活动以及他们的上司 第八章 他们的葬礼和丧服 第九章 他们的婚礼和婚俗 第十章 穷人不能在大街和庙宇前游逛,皇帝关于抚养丧失劳力者的敕令 第 一 部第三卷 中华帝国在道德政治方面令人敬重的新奇事物 第一章 这个大国的各朝皇帝及他们的大名 第二章 皇帝的宫殿及宫廷,他所居住的城市,全国无一人有私产 第三章 十五个省中向皇帝纳贡的人数 第四章 皇帝在十五个省收缴赋税的最确切的记载 第五章 帝国十五个省的步兵和骑兵,他们如何坚守国土 第六章 再述这个帝国十五个省的步兵和骑兵 第七章 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 第八章 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 第九章 皇帝在各省任命的大臣和官员以及他们在政府中的职能 第十章 再述皇帝的大臣,他们判案和治理国家的办法 第十一章 每年皇帝派遣巡抚巡视各省官员工作,对罪犯的惩罚 第十二章 他们的监狱和对犯人行刑的方法 第十三章 中国人使用的文字,这个国家的书院以及其他奇闻要事 第十四章 为授予相当于我们博士学位的老爷称号所组织的会考,赐予这种职称的仪式和他们举行的庆祝游行 第十五章 中国先于欧洲许多年就发明并使用了火炮 第十六章 这个国家的印刷术远早于欧洲 第十七章 拉达神父及其同伴从中国带来的书籍和这些书籍的内容 第十八章 中国人举行的宴会和他们的庆典活动 第十九章 这个帝国的臣民相互问候的方式和他们的部分礼节 第二十章 这个帝国的妇女状况,她们深居简出,允许妓女存在的条件 第二十一章 他们用于水运的大量巨大船舶,整年都有鱼类供应 第二十二章 中国人用奇特而又省钱的办法大量养鸭,用有趣而巧妙的办法捕鱼 第二十三章 中国皇帝招待其他国家由皇帝、太子和民间所派的使者所施的礼节 第二十四章 我主西班牙王国准备遣使拜见中国皇帝,促使其遣使的理由以及遣使延搁的原因 第 二 部第 一 卷 提 要 记述马丁•德拉达和赫罗尼莫•德马林及其随从士兵于1575 年从菲律宾到中华帝国的原因。在进入中国后的四个月又十六天中的所见所闻及所遇之事。中国之行后他们又返回菲律宾。他们的所见所闻均属令人瞩目的奇闻要事。 第一章 西班牙人从墨西哥到达菲律宾群岛,在那里他们获悉了中华大帝国的情况 第二章 中国海盗林凤日益强大,他战胜了另一中国海盗林道乾 第三章 中国组织舰队进剿海盗林凤,林凤退守澎湖,在那里他获知了菲律宾的情况 第四章 海盗林凤登陆菲律宾,到达马尼拉城 第五章 林凤派四百名士兵火烧马尼拉,西班牙人进行了抵抗 第六章 马尼拉总督设防抵御海盗的进攻并将其击败,林凤退守班诗兰河流域 第七章 军团长萨尔塞多奇袭林凤,焚烧了他的舰队,将其围困在城堡达三个月之久,林凤狡猾逃走 第八章 中国皇帝派遣的统领王望高前去搜寻海盗林凤,统领和我们西班牙人相遇 第九章 王望高受到军团长的热情接待,客居总督所在地马尼拉,他们决定派奥古斯丁神父前往中国 第十章 王望高携林凤已经陷入困境的消息启航,带领奥古斯丁神父们驶向中国 第十一章 西班牙人和统领王望高驶离布里亚诺港,登上中国大陆 第十二章 统领王望高在泉州登陆,抛锚前和一队长发生摩擦 第十三章 王望高和我们的西班牙人在中左所登陆,受到当地官员的欢迎,在该省兴泉道 的授意下接受馈赠 第十四章 我们的人离开中左所,前往泉州拜访总督,沿途看到很多令人瞩目的事情 第十五章 西班牙人继续他们的泉州之行,沿途见到这个王国很多令人瞩目的事情 第十六章 我们的人到达泉州,受到热烈欢迎,人们给他们安排好住处,沿途他们看到的 该城的一些情况 第十七章 应泉州总督之召西班牙人前往拜谒了此人,有人教他们拜谒时的礼节 第十八章 他们愉快地拜见了泉州总督并向他赠送了从菲律宾带来的礼物 第十九章 泉州诸位要人拜见我们的人,总督派人唤来佩德罗•萨缅托和米戈尔•德罗阿尔恰,在召见时向他们了解海盗林凤的情况 第二十章 总督为我们的人举行宴会,安排他们去福州,福州巡抚正在那里等候他们 第二十一章 神父一行从泉州到达福州,巡抚正在那里等待他们 第二十二章 西班牙人进入福州城,巡抚接待了他们 第二十三章 我们的人谒见福州巡抚,走访了一些达官显贵,人们向我们的人叙述了这个城市的情况 第二十四章 巡抚在他的府邸一连两天宴请我们的人 第二十五章 我们的人向巡抚馈赠礼物,他从王望高手中接过礼物后当即加封寄给皇帝,他们禁止我们的人外出观光,其他重要的事情 第二十六章 我们的人要与巡抚谈话,遭到拒绝,又给他写信,他口头给了回话,其他重要的事情 第二十七章 福州传来消息,某海盗在泉州沿海打家劫舍洗劫了一个村庄,巡抚怀疑是林凤所为,我们的人和王望高及中国先生没有向他报告实情 第二十八章 全省官员集中研究神父一行来此所要做的事情,决定让他们返回菲律宾,返回前他们见到的奇闻要事 第二十九章 拉达神父一行离开福州返回兴泉道所在的泉州,他令他们前往中左所,他要亲自去那里与我们的人告别,启程时他做了很多善事,举办了告别盛典 第三十章 我们的人离开中左所港向菲律宾群岛驶去,每天都登上一个岛屿,岛上的所见所闻 第三十一章 他们获悉海盗林凤逃脱,躲到附近的一个岛屿,有人主张追击,最后还是决定不去为好,他们继续航行并驶抵马尼拉 第三十二章 中国船长和我们的人一起到达马尼拉,总督和市民热烈地欢迎他们,庆祝他 们的到来,几天以后中国人返回中国大陆,他们了解了很多天主教的情况,希望皈依天主教 第 二 部第 二 卷 提 要 1579年菲律宾的守护者,幸运的圣方济各修会,圣何塞省神父佩德罗•德阿尔法罗以及同一修会的三名神父的中国行记。记述他们如何秘密地进入该国,在七个月的逗留期间他们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的事情,所有这一切均都令人瞩目并令人感到新奇。 第一章 圣方济各诸神父到达菲律宾群岛,以宣讲福音的强烈愿望争取进入大陆 第二章 神父和他的同伴们在祈求上帝给他们指引航程后驶离伊洛克港,途中遇到了大风暴,他们抱着对上帝的信仰战胜了它,奇迹般地到达了中华大帝国 第三章 神父一行在广州登岸,他们感谢上帝使他们的理想成真,一个官员前来拜访,他们进行了热烈交谈 第四章 我们的人弃船进城,在一个中国基督徒的家里做弥撒,他们受到另一高级官员的公开接见,其他发生的事情 第五章 我们的人被一个官员叫去,受到他的检查,他给了他们恩典,给巡抚写信,担保神父们的品德,巡抚派一个叫做海道的官员调查此事,澳门大将军控告他们是间谍, 其他奇闻 第六章 教士们为了生存去大街乞讨,总督得知此事便下令从皇帝的财库中给他们每人一份口粮,通译依然贪婪狡诈,我们的人被带到市政官员面向他谈了一些事,官员向福建巡抚禀报了一切,他令人把神父们带到福州 第七章 我们的人前往福州,一路所闻颇多 第八章 我们的人晋见巡抚,巡抚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并把他们交付给其代理人兵备道,他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向他们说了不少友好的话 第九章 神父一行在福州逗留了几天,拜访了城里的各位高官显贵,尤其拜会了 那里的水兵把总,此人十分喜欢他们带去的黑碧玉圣石,极力想把它占为己有 第十章 兵备道召见我们的人,叫他们前往广州。我们的人向他告别后,离开福州,他们到达广州时那里的人命令他们即刻离开中华帝国 第十一章 为离开中国,阿尔法罗神父写信,派信使前往澳门交给主教和那位曾经给过他们施舍的教士,大将军获悉此事下令阻挠,其他一些对我们的人不利之事 第十二章 澳门的一个葡萄牙人发现了大将军的险恶企图,写了封匿名信将此事通报给我们的人,使他们避免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灾难。城里的海道召见我们的人,他谈了自己的境况并宣布允许一些人去澳门,另一些人去菲律宾 第十三章 我们的人又在广州逗留了几天,澳门的一些葡萄牙人此时也来到那里,起初我们的人很怕这些葡萄牙人,但随着不断交往大家都感到安全,最终他们成了朋友,福州巡抚到达广州处理神父等人的事情,还给他们带去丰厚的礼物 第十四章 去菲律宾的人路经泉州,看到很多河流和村庄,其他很多奇闻要事 第十五章 我们的人离开中国向菲律宾驶去,途中遇到风暴,海员们用符签向魔鬼求饶,受到神父们的谴责。最后他们驶到要去的港口,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 第 二 部第 三 卷 提 要 这是一篇行记,概述了从西班牙到中国,再从中国经东印度返回西班牙几乎环球一周的所见所闻。 行记中叙述了沿途所见人民的礼仪、仪式和风俗习惯以及各国的丰饶和富庶、土地的肥沃以及那里的城堡。对这一切的描述均出自本书作者之笔和各位方济各修会的托钵修士在1584年一年的旅途中对他们亲历的一切所作的叙述。 第一章 国王陛下令这些教士前往中国的原因,教士们登船,首先到达加纳利群岛 第二章 他们离开加那利群岛向圣多明各岛驶去,该岛也叫西班牙岛,岛上的见闻 第三章 圣多明各岛,即西班牙岛的奇闻要事 第四章 从圣多明各岛到墨西哥王国沿途和在各岛上的见闻 第五章 辽阔的墨西哥王国及其独有的奇闻要事 第六章 续谈墨西哥王国见闻 第七章 新墨西哥,它的发现和其它情况 第八章 续谈新墨西哥的发现 第九章 续谈新墨西哥和在那里的所见所闻 第十章 续谈新墨西哥 第十一章 神父们从墨西哥城出发前往阿卡普尔科,在南海登船前往菲律宾,经过强盗列岛,岛民的情况和礼仪 第十二章 他们驶离强盗列岛到大吕宋群岛,即菲律宾群岛,那里的见闻 第十三章 在菲律宾群岛的所见所闻 第十四章 托钵修士离开吕宋前往中国,叙述在那里的见闻 第十五章 续谈神父们第二次进入中华帝国的所见所闻和他们所受的苦难 第十六章 我们的人被押到惠州府,他们在那里的遭遇 第十七章 中华帝国的辽阔、丰饶、强大和优越的环境 第十八章 从礼仪、仪式和其他迹象看中国存在的福音戒律 第十九章 日本列岛和岛上诸王国的见闻 第二十章 日本列岛附近王国的情况,在那些王国逗留过的人们所叙述的真实情况,在交趾支那王国发生的奇迹 第二十一章 交趾支那各邻国的情况及奇闻要事,其居民的礼仪和习俗 第二十二章 新世界的诸多王国,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尤其关于著名的马六甲城 第二十三章 新世界几个王国的情况,那里的奇闻要事,关于马六甲城和恒河的情况 第二十四章 科罗曼德尔王国及其周围地区以及萨拉米纳城——光荣的使徒圣托马斯曾在 该城工作并献身,该国的葬礼,国王的权力和财富,其他奇闻要事 第二十五章 新世界的其他王国,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奇闻要事 第二十六章 新世界的诸多王国和那里的奇闻要事 第二十七章 伊格纳西奥神父一行环球一周到达西班牙前所见其他王国情况和奇闻要事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