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刘小枫

  • 拯救与逍遥

    作者:刘小枫

    这本书讨论的主题是:是人类精神冲突的价值问题以及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可能。 作者通过与东西方精神史上的哲人、诗人的个体相遇和对话,其实质在于:从中国人的立场,讨论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之可能。 作者从拯救与逍遥这两个维度向我们描述了:为人类提供巨大精神支持者——总是那些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绝望者。而绝望者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真正地热爱生活。在无情的谎言世界里,也许只有绝望才是真实的。在绝望与希望之间,作者选择了绝望。
  • 拯救与逍遥

    作者:刘小枫

    拯救与逍遥》系刘小枫的代表作,曾引起中国学界很大的震动。本书讨论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并以比较的方式展开讨论。比较的双方是东西方的文化形态,其实质在于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际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 本书的比较并非坊间流行的泛泛之论,言约指博,而文辞犀利,在特定方面充分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争论。作者以其激情洋溢但不乏客观的态度对东方文明中诸因素作了深入探讨,并对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特出人物与思想进行了详尽分析,彰显既往文化比较之误区乃至荒谬,以突显在本书中,作者所涉猎的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承担之际可能的希望与真理之路。 本书开篇分析了价值现象学的精神冲突;绪论研究了诗人自杀的意义,以下五章系统诠释了中西方思想在社会价值、文化背景、文学意义及思想形式上的异同。全书结构清晰、理论深刻、观点新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化背景、文学意义及思想形式上的异同。
  • 古典诗文绎读 西学卷·古代编(上、下)

    作者:刘小枫 编选

    《大学素质教育读本•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古代编(套装上下册)》是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专业的本科生提供的通识教育的基础教材。从研读西方古典诗文的历代经典作品入手,打破文、史、哲的分科,以叙述性强的原典导读贯通西方学问史。收入了从荷马(约公元前8世纪至7世纪)到但丁(公元1265-1321年)约两千年间二十余位大学问家的经典作品导读。每篇导读从作品的某个局部入手,进入作品内层以点带面地解析文本,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原典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原典。 《大学素质教育读本•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古代编(套装上下册)》收入的大部分解读文章译自西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是我国顶级学者的经典之作。
  • 拣尽寒枝

    作者:刘小枫

    本书是刘小枫作品集,收录了:“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之间的个体学术”、“海德格尔与神学”、“基尔克果的复调言述”、“我读洛维特的经验”、“莱辛和他的神学文集”、“逻辑思辨与虔敬生活”、“跟随大师读大书”、“思想的历史沧桑”、“维兰德与康德”等作品。
  • 德语诗学文选·上、下卷

    作者:编著者:刘小枫

    本书由刘小枫选编,2006年增补篇目后重新修订出版。其中摘选了莱辛、赫尔德、席勒、狄尔泰、西梅尔、舍勒、卡夫卡、海德格尔、阿多尔诺等数十位德语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的诗学论文,分上下两卷,约60万字。
  • 沉重的肉身

    作者:刘小枫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丹东究竟是怎样死的?他与妓女玛丽昂又有什么关系?牛虻和他的情人以及他情人的情人间的纠缠又是怎么一回事?卡吉娅和萨宾娜身体的丰盈及阿蕾特和特丽莎身体的沉重间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十诫》所要表达的诚实、谎言、友爱、亲情、负疚……这些伦理问题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毕希纳、昆德拉、基斯洛夫斯基这些思想大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作者刘小枫以其优美流畅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视角,向我们复述了一个令人深思乃至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思索人生。所谓现代性伦理,指的是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时下人们正身不由己地从人民伦理脱身出来,转向个体自由伦理。本书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
  • 柏拉图的《会饮》

    作者:柏拉图

    把柏拉图著作当成戏剧来读,不仅不是时下人们所欣赏的、别出心裁的“创造性背叛”,而恰恰是一种对柏拉图本身的回归。从柏拉图对话的戏剧特征出发去理解柏拉图,既是文本自身构成的要求,也更是进入柏拉图丰富而多元话语系统的前提。既然生活本身不可以一言以蔽之,那么,柏拉图用戏剧而不是用论文来表达自身,也就正是为了更全面、更活生生地呈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大部分人仅仅满足表层生动的故事,让细心而智慧的读者既领悟其中的“微言”也不忽视其“大义“。
  • 沉重的肉身

    作者:刘小枫

    《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
  • 沉重的肉身

    作者:劉小楓

    作者在此主要就波蘭著名導演奇斯洛夫斯基的電影:《十誡》、《兩生花》、《紅》、《藍》、《白》的主題提出看法。這是一本關於「敘事倫理」而不是「理性倫理」的隨筆。奇斯洛夫斯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細審視,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與夢想。」卡夫卡:「如果有誰在這個世界上愛另一個人,那麼與在這個世界上愛自己相比,既非更不正當亦非更正當。剩下的只有一個問題:第一點是否做得到。」畢希納:「每個人都是一個深淵,當人們往下看的時候,會覺得頭暈目眩。」 本書作者認為昆德拉《被背叛的遺囑》與卡爾維諾《未來千年備忘錄》非常相似。這兩位當今講故事的大師寫的「備忘錄」,是用不同的修辭做相同的一件事:總結近代幾百年來的小說敘事,為下一個千年歸納出值得推薦的德性。「敘事倫理」是在個體生命破碎中的呢喃,它不像理性倫理那樣總想從深淵中跑出來尋求生命普遍性解答。——沒有敘事,生活倫理是晦暗的,生命的氣息也是灰濛濛的。
  •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作者:刘小枫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在十年前(1996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刊行,世纪已经翻了一页。这次重新续集,添上了近十年来的部分文字,无论新文旧文,都满纸陈旧感。“我们这一代”的历史感觉,对编者来说,就像怀里揣着的一张纸色已然发黄的老照片。 时代进步、感觉进步、学术进步,编者的感觉却滞留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那个十年:那十年里,“编者们几个人”老在想,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编者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
  • 沉重的肉身

    作者:刘小枫

    全书收录了刘小枫的8篇随笔。 作为一个学者,刘小枫的每一部著作似乎总能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刘小枫在这本书中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重新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
  •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作者:刘小枫

    作者通过《蒲宁的“故园”》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苦难记忆》、《柏林墙的碎片》、《“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 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十篇文章,传达了一种“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的思考。 这本书是刘小枫1996年版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的增订版,加入了《“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篇新文章。
  • 诗化哲学

    作者:刘小枫

    本书所讨论的主题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思想传统。这一传统并非古老的哲学与诗之争的简单重复:浪漫哲学反驳启蒙理性哲学、捍卫所谓“真正的”哲学——哲学变成了诗。作者通过对浪漫哲学思想源流的考察,分析西方传统中,特别是德国浪漫哲学的产生、发展及演进,并细腻构勒了浪漫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哲学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书中作者首次提出:中国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诗化哲学。他从汉语思想的传统及其现代性问题出发进入这一问题,认为中国审美思想的内在亲和性不仅与德国浪漫哲学思想,而且与整个欧洲的审美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本书以思想叙事论述的手法,用睿智的言说,简约的笔触,详实讨论了关涉浪漫哲学的人和事、诗和哲学、精神和生存等一系列独特的视域,表现出作者扎实的学理功底和鲜明的问题意识,时隔20年,读来依旧深刻敏锐。
  • 拯救与逍遥

    作者:刘小枫

    本书讨论的主题是:是人类精神冲突的价值问题以及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可能。 作者通过与东西方精神史上的哲人、诗人的个体相遇和对话,其实质在于:从中国人的立场,讨论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之可能。 作者从拯救与逍遥这两个维度向我们描述了:为人类提供巨大精神支持者——总是那些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绝望者。而绝望者之所以绝望,是因为他真正地热爱生活。在无情的谎言世界里,也许只有绝望才是真实的。在绝望与希望之间,作者选择了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