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陳寅恪
-
陈寅恪语录
原汁原味 ,具体而微,呈现一代史家的学术世界
史识诗心, 古典今情,还原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
☆编辑推荐
◎学术丰碑,道德楷模
陈寅恪先生是近百年来中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毕生践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信条,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学习陈寅恪,对于读者治学、为人、处世均有深刻意义。
◎汇辑零金碎玉,尽力广搜博引
本书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三十余种旁人的记录、回忆中广搜博引材料,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附录诗作,以凸显陈寅恪的史识和诗情。录文不避重复,着重将零散材料汇辑一处,并逐一注明出处,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
◎依据权威底本,还原学术风貌
本书在选录时注重校勘,除依据权威的陈寅恪作品版本外,还参考不同版次印刷本、手写本或手迹做了校订,尽力做成一个可靠的摘录读本。这个读本不仅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也努力还原陈寅恪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陈寅恪作为一代中国史学巨擘的学与思、言与行。
◎突破阅读门槛,方便通览领会
陈寅恪先生的作品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均以文言文写成,大多遵其生前愿望以繁体竖排形式印行,阅读门槛比较高。本书做出了一次全新的尝试,用更适合大众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将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以“语录体”逐条呈现,内容精炼,编者又加以适当的按语进行注解,有效帮助读者突破陈寅恪著述的阅读门槛,方便通览、学习、研究。
▎内容简介
《陈寅恪语录》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旁人对于陈氏讲课的记录、关于陈氏言谈的回忆中选录文字,以编者个人的趣味和眼光做取舍,非敢谓竭泽而渔。选录内容侧重适合“语录”的通论,更加突出陈寅恪的史识。录文不避重复,相反特别着重将同类的零散材料汇辑一处,有意做成“语录长编”,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本编所选录文字,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并选摘陈寅恪具有思想代表性的诗作,逐一注明出处,简体横排,以期更好地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还原陈寅恪的精神风貌,方便读者阅读、学习,真正领会陈寅恪的学与思、言与行。
-
柳如是别传
东山葱岭忆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 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 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 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 -
中西學術名篇精讀:陳寅恪卷
本书收录了陈寅恪先生的三篇经典论文:《读莺莺传》、《敦煌劫余录序》、《记唐代李武韦杨之婚姻集团》,并分别邀请历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蔡鸿生、荣新江、孟宪实对论文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分析。三篇点评文章对陈寅恪原文的深入解读,使学生得以切实把握学术名篇的价值,明了为什么好,又好在哪里,能够从大家文章和专家解读中得到很好的学术训练,逐步掌握规范、求实的治学路径。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是最为全面且极其严谨地集中、编次了陈氏的生平资料。《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于1981年初版前,因种种原因,原稿有过二十多处删节,增订本恢复了手稿的原貌;另一方面,初版成书后,作者生前订正了书中的一些错误码率,并增加了若干新发现的材料,增订本亦依作者手迹一一予以补正。书末,附录内容还增加了作者生前撰写的陈寅恪传及有关专家披露的《陈寅恪文集》编集经过等文若干篇。 -
诗集
本书所收内容,已发表的均保持发表时的原貌。经作者修改过的论者,则采用最后的修改本。未刊稿主要依据作者手迹录出。本集所收已刊、未刊著述均予校订,凡是事例不一或论述倒衍文字皆作改正。引文一般依现行点校本校核,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尚无点校本行世的史籍史料,大多依通行本校核。少量作者批语、论述仅针对原版本而来,则引文原貌酌情予以保留。以上改动均不出校记。凡已刊论文、序跋、书信等均附初次发表之刊物及时间,未刊文稿书量注明写作时间。根据作者生胶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书中讲解了寒柳堂集、金明馆业稿初编、金明馆业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登稿、柳如是别传、诗集、书信集、说书札记一集、说书札记二集、说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新稿等内容。 -
讲义及杂稿
收录《唐诗校释备课笔记》《晋南北朝史备课笔记》《唐史讲义》《韩愈与唐代小说》《雨生落花诗评》等22篇文章。 -
读书札记三集
内容包括“高僧传初集之部”、“高僧传二集之部”、“高僧传三集之部”、“高僧传笺证稿本”等。 -
读书札记二集
内容包括“史记之部”、“汉书之部”、“晋书之部”、“后汉纪之部”、“资治通鉴考异之部”、“弘明集之部”、“唐人小说之部”、“敦煌零拾之部”、“人物志之部”等。 -
书信集
收陈寅恪1923-1966年间致数十位亲朋、学者的二百余通书函,通信对象包括傅斯年、陈垣、胡适、罗香林、梅贻琦、杨树达、陈述、闻宥、刘节等人。 -
金明馆丛稿二编
内容包括《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三论李唐氏族问题》、《论许地山先生宗教史之学》、《李唐氏族之推测》等63篇文章。 -
读书札记一集
《读书札记一集》的内容包括“旧唐书之部”、“新唐书之部”等。 -
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
本书是作者四十年来研究陈寅恪史学观念和文化精神的总集结。1949年以后,陈寅恪已成为中国大陆唯一未灭的文化灯塔,继续阐发【独立之境神】和【自由之思想】。但在文字狱空前猖獗的时代,他的史著不得不尽量曲折幽深,诗文也不得不用重重【古典】包裹【今情】,因此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暗码系统。 本书作者在八十年代破译了他的暗码系统,使他晚年生活与思想的真相重显于世。十余年以来本书所激发的争议不断扩大,最后演成所谓的【陈寅恪热】,引出了大批有关他晚年的档案史料。 本书作者充分利用新史料增写了【陈寅恪与儒学实践】和【试述陈寅恪的史学三变】两篇长文,更全面的阐明他的价值思想与史学思想。而这也是本书最后决定出版的主要原因。 -
陈寅恪诗笺释(上下)
陈寅恪诗是陈寅恪研究中最有意趣的课题,透露出陈氏专业学术背后的精神世界,既是陈氏本人的“心史”,也可视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心史”。不仅如此,陈诗还是一位最擅长“以诗证史”的学人的“诗史”,是一位有充分史学自觉的通儒对现代历史的观照和理解,代表了他那个古今纠缠、文化与政治交织的思想世界。 -
陈寅恪诗笺释
陈寅恪的著述乃至诗作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陈寅恪研究亦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显学。《陈寅恪诗笺释》是目前为止唯一的陈寅恪诗笺注本,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初版出版后备受各方极高评价,是陈寅恪研究史上的代表作之一。陈寅恪的诗作享誉全国以至海外,向为学术界和读者所推崇。今修订出繁体字版,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学术意义。 -
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
《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是继我的博士论文《陈寅恪与中国文化》之后,又一部关于陈寅恪学术思想以及陈寅恪与其同时代人关系的专著,算是我这些年来有关研究的一个总结。在《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写作过程中,不少学术界前辈给予了热心的鼓励与指导,同时我也从不少学术界同行那里得到很多启示与教益。对此除在注释和参考文献中一一注明外,也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在写作方式上,为了做到尽量通俗易懂,在内容和表述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愿还不算是失败。 -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
陈寅恪先生是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其一生经历坎坷,奉守“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之人生宗旨。本《年谱长编》系其任教清华大学时及门弟子卞僧慧先生以二十馀年时间编撰而成,并得到陈寅恪先生弟子与家属的认可。本书卷一叙世谱;卷二至卷七分述陈寅恪先生一生为人为学之行迹,凡涉及各种记载有出入需要考辨者多以按语说明;卷八为后谱,讲述谱主逝世后至骨灰安葬为止。全书有两个附录。附录一,为作者当年在清华大学听陈寅恪先生讲课时的《晋至唐文化史开课笔记》、《晋至唐史开课笔记》、《隋唐史开课笔记》以及《欧阳修课笔记》,这些笔记都没有正式公布过;附录二,为作者撰写的关于陈寅恪先生的文章,包括《陈寅恪先生史学蠡测》、《试述陈寅恪先生治学特点》、《喜读陈寅恪先生唐史手稿和〈魏晋南北朝史讲演録〉》、《重读〈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老师之老师,公子的公子》等六篇。 -
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
從1949至1969年,陳寅恪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渡過他生命中最後的二十年,他晚年的生活狀況與心境,曾經引起學界「大做文章」,眾說紛紜。 本書根據大量檔案文獻和第一手的採訪資料,詳盡描繪了陳寅恪生命最後二十年的坎坷經歷,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為讀者打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從陳寅恪的生存狀態和人際著手,探索了他的內心世界,並以此分析、詮釋了陳寅恪晚年作品的內涵,提出了不少頗有說服力的見解。(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