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音乐笔记

  • 音乐的隔膜

    作者:肖复兴

    《音乐的隔膜》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向蒙特威尔第和巴赫致敬、感动亨德尔、音乐中的圣洁、感受贝多芬、对比莫扎特和贝多芬、邀舞韦伯、舒柏特的吟唱、感谢门德尔松、梦幻曲、幻想与音乐、李斯特的手、春天去看肖邦、罗西尼风格的牛肉、金黄色的麦秸、英雄瓦格纳、尽管只有一部《卡门》等。
  • 春天去看肖邦

    作者:肖复兴

    本书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继《音乐笔记》之后的一本全新的关于其音乐心得的专题散文随笔集。在书中,作者对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音乐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发表了精到的心得和见解。读者可感受到音乐的伟大和神奇。 全书共分“马勒扎我们脸上有点疼”、“冬天和春天里的拉赫马尼诺夫 ”、“到纽约去看鲍勃·迪伦”三辑以及附录“在时间中流淌的音乐——在北大的演讲”。四部分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对音乐的领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题随笔集。
  • 傅雷与傅聪谈音乐

    作者:傅雷

    父子两代文艺大师倾情力作,西方音乐入门的必读之书。傅雷谈音乐,傅雷与傅聪谈音乐,傅聪谈音乐。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傅聪,傅雷长子,享誉中外的著名“钢琴诗人”。傅雷培养傅聪成为一代音乐家,是音乐教育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本书分成三个部分:傅雷谈音乐、傅聪谈音乐、傅雷与傅聪谈音乐。书中,父子两代文艺大师,以他们多年研习文艺所得之真识卓见,纵谈西方古典音乐和音乐教育方法,对培养青少年艺术修养,教育有天分的孩子走艺术之路,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 古典音乐笔记

    作者:石映照

    著名音乐家罗斯特罗斯特罗波维奇说,有一种哲学指出:为了感受上帝的存在,首先你必须去信仰他;就好比为了感觉炉火的热度你首先必须靠近它一样,音乐也是这样,为了感受音乐的温暖,首先你必须敞开你的胸怀去接纳它。 音乐不会主动地来浸润你的身心,为了感受音乐的热和美,你必须用心灵来聆听。要想在音乐里享受乐趣,你就必须了解它,不仅要有情感,也要有知识。 用《古典音乐笔记》这把钥匙去打开音乐的殿堂吧! 本书所选取的每一位音乐家,都可以看成是组成古典音乐的一个音符,他们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更不可被重复;甚至被不同的人来指挥、演奏时,他们也总是不可穷尽的,换言之,也许我们永远都只能得到一个最低限度的古典音乐大师,而这一切就在于他们是经过无数时代无数人的检验,才终于登陆古典的不朽行列之中的。 本书分为踏上古典的朝圣之旅,巴洛克大幕初启,穿越维也纳森森,浪漫这所花园,现代突围五章内容。本书附录所选取的每一位音乐家,都可以看成是组成古典音乐的一个音符。
  • 辛丰年音乐笔记

    作者:辛丰年

    在后王朔时代,当“爱”这个字眼和“屁”成为同义词,沦为滑稽和笑料的道具的时候,我们抱着一丝宽慰和感激的心情,发现现实中居然还有一个雨果小说里才可能出现的人物――辛丰年,他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心灵。辛丰年不是音乐家,也不是乐评家,却写出了许多音乐家或乐评家们根本写不出的音乐笔记。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音乐欣赏,面对浩如烟海音乐世界,作者选择曾经感动自己的曲目和音乐家,娓娓道来;第二、三部分为音乐杂感,作者谈音乐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谈音乐与文化,皆从自己亲身感受出发,文字精练而老辣。辛丰年先生文字往往千锤百炼,数十年写下的文章并不算多,集其艺术精华的《辛丰年音乐笔记》可算是弥足珍贵。
  • 肖邦不住17号

    作者:曹利群

    这是一本关于音乐的随笔散文。全书分墓园之思、情感之弦、家国之念、历史之墙、艺术之维和心灵之约六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克林:拜谒柴科夫斯基的故居;彼得堡:触摸穆索尔斯基的叹息;威尼斯的假面:维瓦尔第琴声细诉;邻家少年的春日;肖邦的迷幻花园;英雄的升华;一切都是波兰的;如烟的悲愁;哪怕砍断我的双手;一个英国老头的音乐遗产;天堂内外的阳光雨露;谁来点燃黑暗中的那盏心灯;“老柴”你到底快乐不快乐;起于优美,止于崇高等。
  • 音乐笔记

    作者:肖复兴

    我们常常引用圣桑的那句名言“音乐始于词尽之处”的后面,还有着这样的话:“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这种“心灵状态”,在我看来就是由感情所滋养出来的,情感.心灵一音乐,就是这样三位一体呈现出来的奇迹。我想这就是我能坚持十年来写音乐的原因吧?十年的日子并不算长,但什么事情能坚持十年,总会有其顽固的理由和原因的。 在本书中,收集了这十年来我所写的所有有关音乐的篇章,最早一篇《最后的海菲兹》写于十多年前的秋天,那情景还恍如昨日,灿灿的黄叶和灿灿的秋阳一起辉映在我的窗前。为使得这本书有更多更新的内容,我又在这个秋天里赶写若干。我将这些文字分为三辑,第一辑大多是听音乐会或听唱片的感受和感想;第二辑为有关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方面的理解和断想;第三辑写有关古典音乐的印象和感悟。当然,只是一点区分,它们之间是有着相通相关的联系,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重要的不在刻意的分类区分,而在于这些篇章里,有我十年深深浅浅的脚印和圣桑所说的那种任何词语都不能表达的“心灵状态”所谱就的情感谱线。
  • 间奏

    作者:余华

    《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收入了余华关于音乐的随笔,是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体现了艺术是相通的这一特质。全书主要包括了音乐的叙述、高潮、肖斯塔科维奇和霍桑、《第七交响曲》和《红字》、灵感、否定、色彩、字与音这几个部分。
  • 陈丹青音乐笔记

    作者:陈丹青

    《陈丹青音乐笔记》的内容是1992-1998年间,作者在纽约寓所陆续写给上海《音乐爱好者》双月刊的十几篇文章,包括“灵堂琴声”、“告别交响乐”、“赴死的演奏”、“外国音乐在外国”、“阶级与钢琴”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