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熊培云
-
中國新革命
本書見證了中國自一九四九年後六十年的沉浮、兩個三十年的消長,對中國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盤的思考,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歷史、文化、互聯網等領域。作者以”中國,重新發現社會?為大脈絡,既條分縷析了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又提綱挈領地記錄了近六十年來中國社會的成長。如何超越左右紛爭,重建國家倫理底線;如何重新煥發社會的活力與創造、扶正個體的權益與價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條件下建設一個”新新中國?,是本書探討的重點。至於作者為甚麼對中國未來有信心,讀者當能從本書中找到答案。本海外版與內地版的不同之處: 1.調整了部分章節的順序,使得本書的邏輯和佈局更合理;2.刪除了原書中的五小節和附錄,使內容更緊湊、對海外讀者更有針對性。3.在”歷史三峽與敦克爾克撤退”和”帝國稻草人”等節增加了部分內容,在第六章增加了一個附錄 ---在《亞洲週刊》的演講,使本書內容得到了及時的補充。 …… -
时代与心灵(精装全四册)
熊培云作品集(精装全四册),ISBN:9787513306829,作者:熊培云 著 -
重新发现社会
《重新发现社会(修订版)》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盘思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互联网等领域。作者以“中国,重新发现社会”为大脉络,既条分缕析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革命性成长。如何超越左右纷争,重建国家伦理底线;如何重新焕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扶正个体的权益与价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条件下建设一个“新新中国”,是《重新发现社会(修订版)》探讨的重点。 至于作者为什么对中国未来有信心,读者当能从《重新发现社会(修订版)》中找到答案。 -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辑录了熊培云对生命、爱欲、媒介、美和正义等方面的思考。不曾毫无节制地抒情,也未沉迷于意象的构建,它们以诗或“诗评论”的形式呈现,揭示了人性的幽暗与光亮。当人们喊出“文学已死”的时候,作者却逃向了它。作者相信上帝的语言就是文学的语言,上帝不是真理,是意义,而文学的价值就在于生产和捍卫意义。 -
西风东土
行万里路,写一卷书。熊培云以记者的敏锐和学者的深度,详细记录了旅日期间的所见与所思。本书不仅梳理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思想流变,同时深入探讨了当今日本的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有关“日本是中国之药”的结论,注定这不只是一本日本之书,更是一本中国之书。 日本是中国的一味药。至于药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如果认真学习日本的社会建设,日本将是一味良药,可以医治中国“弱社会”与“强个人”的病灶。如果只是看到日本在向右转、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在街头举旗叫喊,从而继续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来强化中国“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则可能适得其反。倘若良药未成反自制苦果,将是一味毒药。 我之所以仍然热衷于寻访一些我所喜爱的历史人物,固然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我可以找到精神与思想上的共鸣,此外还有对历史木已成舟的某种伤怀。我相信这种伤怀不仅是基于古老的悲剧意识,更是我对所有尼布尔意义上的光明之子的深切回望。我想从黑暗年代里寻回一点光亮,希望那些曾经照亮过去的人也将照亮未来。 大自然馈赠人类太多的恩情。它给了人类免费的死亡,人类却没有耐心等待这份施舍,所以不仅发明了断头台并给刽子手发工资,还制造战争把无数血肉之躯送上战场。然而,我还是要感谢大自然有关生与死的无私的施舍,它教会我们要节制贪欲。因为有了这份免费的死亡,我们可以在有生之年积极行善,至于除恶的事情交给大自然就好了。 好的观念将人带上康庄大道,坏的观念让人万劫不复。当一个国家被一种坏的观念所笼罩,这个国家也就开始了它的灭顶之灾。日本当年就是这样一步步从“明治维新”滑向“一亿总玉碎”之疯狂的。在这里,“意义猛于虎”。许多人受意义的激情驱使,最终又被意义吞没。 人类尚未形成。虽然我们名义上同属人类这一物种,并置身于所谓的人类文明之中,但人类从来没有真正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误解与被误解,施虐与受虐,征服与臣服,同胞与异类,只要“我者-他者”这个模式一直存在,人类就永远有两个世界的挫折。 -
这个社会会好吗
乌托邦时代,为了未来否定现在;功利主义时代,为了现在舍弃未来。当中国从一种极端滑向另一种极端的时候,熊培云以一如既往的乐观态度,唤回人们对理性的信心与热情。 这个社会会好吗?既是疑问,也是期许。本书打通古今中外,不仅着重探讨了革命与改良、自由与责任、暴力与宽恕、道德与法律等关键议题,而且从“以己任为天下”的角度,诠释了个体之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
思想国
《思想国》为著名学者熊培云第一部文字结集,精选作者留学巴黎期间撰写的部分文字,其中包括欧游旅途中的感想见闻,对欧洲时事的现场直击,也有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国情现状的深刻观察。这一部“彼岸书”记载的不仅是思想者的精神履迹,更寄托了对未来中国的乡愁与期许,“思想国”这一概念也由此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里,人人可以自由地思想与旅行。这将是一个人道的、人本的,以知识为信仰的新新中国。”此次再版增删了部分内容,作者特别为本书撰写了万字长序,省察当下时代,描摹心路历程,使得“思想国”这一主题更加完整丰富。 -
思想国
本书精选了作者在巴黎留学及驻欧采访期间所撰写的部分文字,记录了一个游子置身异国的所见所想,及其身在中国转型时期的种种乡愁。 “柏拉图要理想国,熊培云要思想国”、“从理想国到思想国”、“从刀剑共和国列思想共和国”。“思想国”是本书的价值指引。自作者2005年提出建设“思想国”以来,“思想国”一词立即风靡网络。如何建设一个人道的、人体的、宽容的、进步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思想的新新中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辑,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
不曾苟且
《不曾苟且》,中文世界里特立独行的年度选本,一群洞穿中国心事的观察者,他们睿智优美的文字留在时光中。有趣、有力、唯美。向四十六位在喧嚣当下从不苟且行事、苟且为文的写作者致敬。 他们是一群秉持独立精神的写作者,带着满身才情,写下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他们不苟且行事、不苟且为文,洞察力深刻却不炫耀,行文恣肆,余味无穷。本书选取了崔卫平、熊培云、陈丹青、刘瑜、易中天等四十六位令人尊敬的写作者在2010年里的曼妙之作,他们的人品文风,无需多言,知者自知。这是一本向文字英雄致敬的小书,也可能是中文世界最具价值的年度文本。 -
不曾苟且II
他们是一群秉持独立精神的写作者,带着满身才情,写下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他们不苟且行事、不苟且为文,行文恣肆,余味无穷。本书选取贺卫方、崔卫平、熊培云、陈丹青、刘瑜等三十七位令人尊敬的写作者在2011年里的曼妙之作,他们的人品文风,无需多言,知者自知。这将是一本令人温暖、令人有力的年度选本。 -
重新发现社会
《重新发现社会》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盘思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互联网等领域。作者以“中国,重新发现社会”为大脉络,既条分缕析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革命性成长。如何超越左右纷争,重建国家伦理底线;如何重新焕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扶正个体的权益与价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条件下建设一个“新新中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至于作者为什么对中国未来有信心,读者当能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评论 熊培云的社会观察,他的文笔,是如此细致和娓娓道来,让我恨不得重回小学,对自己的文学功底、人文社会科学“推倒重来”。对于我们这些从抑制独立思考的教育体系中出来的人来说,到大学毕业时还能保留住自己个性、特别是保留住思想个性的人,实在渺渺无几,而能够像熊培云这样独特洞察人、社会与国家的人就更是难得了。读他对电影、对文艺、对著作的评论,是一种思想享受。他的才华是上帝给我们中文世界的礼物,这种礼物让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激。 熊培云的妙作很多,《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实在是少有的经典。 ——陈志武 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 熊培云之写作上承新启蒙的光照,下续独立批判之传统,以其犀利和洞识成为当下思想空间的有力捍卫者和扩展者。 ——陈彦 旅法政论家、欧洲华人学会秘书长 有必要让更多人来读熊培云的文章,有病治病,无病健脑。 ——郭光东 《南方周末》编委兼评论总监 至少是从2007年读到培云的《思想国》之后,一直追寻培云的思想。非常希望培云能通过电视与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思想!《重新发现社会》见证了中国六十年沉浮,三十年成长。识字与不识字的都不妨想想:国为何物?国家何为? ——庄永志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编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感谢老师一如既往的坚守,思想国伴随我最美好的大学时代。思想的恬静与内心的富庶,未来无穷,云终成海。 ——张虹 南开大学2007级本科生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
自由在高处
《自由在高处》是作者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