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李叔同

  • 弘一法师年谱

    作者:林子青编著

  • 李叔同的后半生

    作者:王湜华

    《李叔同的后半生:弘一法师》由王湜华著,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由于种种原因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极人生之路,1918年,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做了一个名“演音”、号“弘一”的僧人。一名曾经纯正而且优秀的艺术家,穿上百衲衣后,从观念到行动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几乎废弃了所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艺术家的李叔同变成了宗教家的弘一法师。
  • 李叔同图传

    作者:陈星

    《李叔同图传》记述了李叔同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经历,书有“新月初生”、“初露锋芒”、“如鱼得水”、“孤云野鹤”等6部分。
  • 送别·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作者:李叔同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这位“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李叔同一生著作颇多,尤其是前期的作品很少集结成册,本书收录他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歌曲、文赋和演讲稿等(过于专门的佛学演讲不录),以飨读者。   李叔同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诗文词赋俱佳。长大后风流倜傥,又有爱国心、正义感,很快在当时文坛崭露头角。   这部李叔同诗文精选集,编入他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词、歌曲、文赋和演讲稿等(过于专门的佛学演讲不录),借此对这位出尘脱俗的杰出艺术大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 古道长亭

    作者:吴可为

    大约是两年前的一天,董平教授(当时还在担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问我是否有兴趣写一本李叔同的传记,因为社科院准备推出一套“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李叔同传就在其列。 最初接受这工作的时候,心里很有些踌躇。一则虽然我读研究生时学的专业是佛教哲学,关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生平事迹,多少也知道一些,但若细论起来,对他实在并无太深入的研究;二来他的传记已经出了很多,要写出新意,恐怕不容易。 后来我查阅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他的著述,他的演讲,他的艺术创作 ——绘画、篆刻、书法,这些作品的美是任何一个接触到它们的人都能立刻感受得到的;而更具吸引力的是他这个人,他的个性、精神和人格的力量,凡是接触到他的人,几乎没有不被其感染、不受其影响的。 他的影响力甚至直到今天还是这样强烈。杭州中天竺寺的住持光泉法师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出家人,他有一次跟我提起,他就是因为读了李叔同的传记,钦慕其为人而发心出家的。我不知道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多少,但是我相信,在今天,以这样或那样一种方式关注着李叔同,为他的事迹所感动的人还有很多。 写一本传记也好,读一本传记也好,都是要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感受另一个人的生存。而感受他人的生存,也就是感受我们自身生存的可能性。 因为有了一定的距离,我们能较为清楚地观察李叔同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那是一个令人备感彷徨和痛苦、动荡不安的世界,无论就整个国家民族,还是就每个个体而言。恰恰在那样的一个世界里,李叔同却在寻找着内心的安宁,并且最终在佛教中寻找到了。 出家对他而言是一种喜悦。当李叔同成了弘一法师的时候,他的焦虑与忧郁都化解在佛教的灵光之中。而此后,他变得越来越安详与静谧,如同秋日里的湖水。只消看看他出家之后,特别是晚年时所写的字,便能感受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清凉了。 浮躁却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普遍的情绪。我们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丰富,然而,我们幸福吗?我们匆匆奔走于旅途之中,似乎一刻也舍不得停下来休息,然而却忘了,或是干脆一直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往何方。 李叔同体验过非常丰富的生活,但那并未让他感到幸福。出家之后,他的生活变得极其简单,几乎放弃了一切,变得一无所有,却反而得到了喜悦与安宁。 他的故事,或许可以告诉现在的人们,怎样在令人晕眩的丰富与复杂之中,在欲止不能的浮躁中,寻找一颗静心,一颗平常心。如果要为这本传记寻找一点意义,我想这便是意义之所在吧。 为此,这《古道长亭(李叔同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并未写成一部学术性的评传,它的重点既不是对李叔同的艺术作品作全面的品鉴,也不是对弘一法师的佛学思想作深入的研究,它想着重展示给读者的,并不是一个大师的形象,而只是一个人,一个吸引着我们并能对我们有所启发的人。 至于《古道长亭(李叔同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否完成了预先的设想,只有读者才有评判的权力。立传如画像,笔者只是尽力如实地描绘出展现在他视野里的景象。至少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书中所依据的一切材料都是真实的,或许在个别细节上会有疏忽,但决不会有虚构。 关于《古道长亭(李叔同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书名,最初想用的是“弘一大师传”,无论是在宗教方面还是艺术方面,我们的主人公都称得上是一位大师。然而大师者,令人景仰敬畏之余,难免会有些许的距离感,这却正是我们的主人公所竭力避免的,他素来韬晦沉潜,不愿意置身于光环之中。因此后来我想,不如平实一些,就叫“弘一法师传”。交稿的时候,出版社出于某方面的考虑,提出是否可以改用“李叔同传”这个名字。一开始我不大同意,因为就我个人的看法,传主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同时也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正在于他放弃了尘世的生活及他所热爱着的艺术而选择了宗教,弘一法师这个名字似乎更能显出这方面的意思。后来也是偶然间,我突然觉得既然《古道长亭(李叔同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并不想突出传主的大师色彩,叫“李叔同传”也许倒更让人感到亲切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书名便这样定了下来。
  • 弘一大师

    作者:徐星平

    画花鸟在习惯上常被人称作是画[翎毛],这[翎]与[毛]两字原是鸟羽的不同种类的名称,且任何禽鸟的身体,都分区域地覆盖着各种不同的羽毛,所以画鸟实际就是画覆盖在鸟身上的羽毛,而禽鸟又是花鸟画中的主体,所以画花鸟被称作画翎毛是非常自然的事。   所谓工笔禽鸟,就是用工整细致的手法调合五彩斑斓的色彩来表现禽鸟的形体及各种羽毛的方法。   世上的禽鸟何止千万,而经常在画中表现的也不下几十种,现在通过白鹭、葵花鹦鹉、八哥、鹡鸰、绣眼、麻雀、太平鸟、灰喜雀、长尾蓝鹊、金刚鹦鹉、鸳鸯等十多种常见禽鸟的画法介绍,则禽鸟中一切白色、黑色、黑白相间、绿色、蓝色、棕色、红色以及杂色的羽毛禽鸟画法就自然融会贯通了。
  • 悲欣交集

    作者:金梅

    本書是學界前輩金梅先生研究弘一生平事蹟及佛學成就的結晶,對弘一研究中的若干疑點和問題都做出了獨具慧眼的考證與剖析。書中隨處可見金梅堅硬扎實的文學史學功底,對音樂、戲劇、金石、書畫及佛學的廣泛涉獵,注重史料考據的學術風格,對學問精益求精、對傳記寫作一絲不苟的精神,其研究視野的廣闊與學術見解的深刻無不令人折服,可謂目前所能見到的弘一傳記中最為厚重的一部,稱得上集大成之作。
  • 李叔同

    作者:杨少波

    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书稿,往往能蕴含比描述文字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象。 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图文个人史丛书。作者是以传主的一生为背景,以优美的文笔来扫描、聚集最能凸现传主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段,并通过历史照片、图片资料与传主自述、他人评点的完美结合,使这些中国规当代文化人物的一生多层次、多侧面而又生动地呈现出来。此书每本3万字,图片约120幅。文字简练、图片珍贵,具收藏价值。 李叔同——弘一法师,在他同时代人的眼里,这是似乎无法统一的两世人生。由风流倜傥的浊世公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大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转折过程?这样一个生命像一颗流星,果断、决绝、炫目、温暖,他留给后世的是一系列永远无法明了的谜团 ……
  • 问君此去几时还

    作者:苏泓月

    他是谁? 出家之前,他是李家三少爷李文涛,风流才子李瘦桐。 他是留日学生李岸,俳优戏艺人李惜霜,教书先生李叔同,断食后脱胎换骨的李婴,留连道门的欣欣道人…… 出家后,他是佛门弟子弘一释演音,战乱时立誓殉教的晚晴老人,过化民间、以佛偈与弘法济世的善梦上人。 他是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的先驱,从没有人如他一般才华横溢、学贯中西。 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佛教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慈悲度世,被称为“人天师范”。 一个名字,是一段际遇,有时候他的名字与身份重叠,有时候则依不同的时代精分。 一人,一名,一辈子,能做好便是不易,而他用了六十二年时间,完成了常人的许多倍人生。 为什么? 因为他是一个不完美的完美主义者,所以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绚丽至极而归于平淡。 在本书中,苏泓月以绝美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对真实人性的解读,生动地展现了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一代名僧的悲欣传奇。
  • 尘世李叔同

    作者:潘弘辉

    本书描绘叔同出家前的感情生活,在这本书里占了很大比重,我以小说的笔,来写这受人敬爱的一代大师,我必须还原他身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情与欲,才足以表达我对他的敬意。 不以现代观点去诠释弘一法师李叔同、便失去了写这部长篇小说的意义,所以我袒露李叔同出家前的感情世界,不回避,试着揣摩地内心世界的转折与细微的转变,他就是他!不会因为之后出家当了和尚,过去的一切便不存在或一笔勾消。 弘一法师虽是看破尘,却绝不是悲观厌世;佛终生说法,都是为救济众生,他正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事业的。 ——朱光潜 或许可说,法师出家,是新文化在中国的尴尬……他在挣脱,他在躲避,他已耗散多时,突然间不耐烦嚣。他不再恼于艺术与功利的重重抵牾,纵身一跃,去冥求性灵的完好。 ——余秋雨 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赵朴初 书海已有甚多的弘一大师传记,却鲜见未出家前的李叔同的故事。 好想认识年轻的李叔同。如此入世,如此有文采,天分,为什么弃俗遁入佛门?从入世到出世,如此极端的反差,在李叔同身上拉扯出极富戏剧性的张力!还原他身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情与欲,揣摩他内心世界的转折与细微的改变,才足以表达我对他的敬意。 ——潘弘辉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都是[认真]的缘故。 ——丰子恺
  • 李叔同

    作者:陈星

    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生。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 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 悲欣交集

    作者:陈慧剑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时厚有才华的几们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他的浪漫才情使他即便出世,也选择在了杭州这个风花雪月、侠骨柔情的地方,使那些看惯“湖山此地,风月斯人”的杭州人士平添了一分新的骄傲。...
  • 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者:李棠溪

    这是一本以李叔同的情感、诗词、禅修为线索的文学作品。 弘一法师李叔同,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艺术家、佛教高僧。他少年大志,中年大才,晚年大德,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才华横溢、学贯中西,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凭借其生前超常的智慧给世人以无限的思索和追仰。 本书虽然是以李叔同的一生为主要内容,但并不是传记的形式,而是一本近似于以李叔同的人生为主要内容的散文集,并配以弘一大师的照片、画像、亲笔手书的格言等,让读者在领悟人生真谛、佛学思想的同时,从多侧面、多角度领略一代文化巨人和佛学大师的风采。
  • 悲欣交集

    作者:李叔同

    本书精选作者数十篇文学、美学随笔、札记,反映了作者积极入世与脱俗出世兼具的人生和美学追求,配以精美插图,合乎散步之旨。 李叔同早年深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在艺术方面兼擅多能,他主张以美育来净化人心,强调艺术必须有社会承担。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徜徉留下的文字,既关艺术之要事,又深寓人生之智慧。晚年更注意将佛学思想引入艺道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传统美学平淡、恬静、冲逸的审美风范。李叔同有关艺术和审美方面的论述,是弥足珍贵的遗产。
  • 一轮圆月耀天心

    作者:月满天心

    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成就于一身。无论是豪门巨富、文人骚客,还是贩夫走卒中,都不乏大师的粉丝。他出身清贵,家资巨富,才华横溢,号称“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绝代才子。他的一生,由一个浊世佳公子,而留学生、而艺术教育家,最后却偏偏遗世而独立,在功成名就的盛年选择了皈依佛门,精研律宗,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虽为佛门奇葩,却引来红尘多少扼叹! 大师有着对红尘最深沉的爱,所以才能在诸多领域游刃有余,取得常人不能得的成就;大师更有着忘却俗情的佛门大智慧,所以才能走入人生三层楼的最高层。本书以诗词为舟,畅游于弘一大海般深邃的内心世界,还读者一个最真性情的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