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清代

  • 浩荡游丝

    作者:韦胤宗

    从晚明时期开始,学者、文人、藏书家、书法家等即喜在古籍之中书写批校;由于批校文本之积累,清代学者除在书中撰写自己的意见之外,也会过录前代读者之批校,还会编辑刊刻名家批校。撰写、过录、刊刻批校在清代学者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术文化,并对清代及之后的文本、学术、思想乃至于社会文化等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即以这种“批校文化”为中心,以清代“批校文化”的先导者何焯为切入点,考察“批校文化”兴起与盛行的过程,追溯各类参与者之身份与贡献,分析其对于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之塑造以及对于清代思想、学术与文化之影响。

  • 刘文淇集

    作者:曾圣益校点,蒋秋华审定

    劉文淇(一七八九—一八五四),字孟瞻,揚州儀徵人,清代著名經學家,著有《左傳舊疏考正》及《左傳舊注疏證》,闡發漢儒賈逵、服虔經說,考訂《左傳》杜預注及孔穎達疏的缺失,是儀徵劉氏學的創始者;與劉寶楠並稱﹁揚州二劉﹂,同為清代揚州學的代表人物。劉文淇為人淳厚篤實,學思淵博,除致力於《左傳︾學外,長期從事典籍校勘及方志修纂工作,故在校讎學、方志學方面,多所創述,頗受時人推重。 本書原名《青谿舊屋文集》,其中文集十卷八十七篇,詩集一卷二十四首,係劉文淇孫劉貴曾兄弟於光緒年間輯刊,內容包含禮儀制度、地理水道、方志校讎及鄉賢時人的碑傳,頗能表現劉文淇的學術內涵及處世風格,並可藉以瞭解劉氏學形成的過程和其家風特色。此次點校除原《青谿舊屋文集》收錄的詩文外,另輯錄其佚文、碑傳及友朋書札、著述序跋等相關資料多篇,用以參照劉文淇之論述,對於研究儀徵劉氏學及清代揚州學術,應有所助益。
  • 图说清代银饰

    作者:本社

    《图说清代银饰》所收录的银饰品,大都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此外,也收录了一些贵族饰品,比如镶有珊瑚、宝石、翠玉,贴以鸟羽的蒙古族女性头饰——“点翠”,用珍珠、玛瑙镶嵌的发钗等。 《图说清代银饰》通过优美流畅的文字,精美珍贵的图片,让您充分地领略银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韵味,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提高对银饰的鉴赏能力。
  • 戴震学的形成

    作者:丘为君

    戴震,是集启蒙先驱和乾嘉考据学于一身的代表人物。本书旨在探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清代思想主流考证学间的关系。它主要在思考:在激烈地批判甚至否定传统的过程中,近代中国就知识与思想发展的角度而言,经过了什么样的历程而有乐今天的风貌。“转型期中国”(1895-1925)的代表性思想家章太炎,梁启超与胡适,在他们高举“启蒙”的旗号对传统做激烈攻击的过程中,是如何透过清代知识主流考证学的反省,来诠释并转化那个被诅咒,污名化的“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并进一步使它与自西方引进,具有威望的所谓“科学知识”接轨。
  • 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作者:王重民等编

  • 清代学问的门径

    作者:汪学群

    本书收入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梁启超、罗振玉、王国维、刘师培、傅斯年、钱穆、胡适、邓实、顾颉刚10人评述清代学术的文章共30篇。从清代学术与宋明理学的关系、清代的学术精神与治学方法、清代学术的分期与流派、清儒代表人物等四个角度选目,反映了清代学术发展的外在环境、内在理路以及学术思想的独特性,同时编者撰写长篇导言,逐一评点所选文章,列举要点,条理观念,极有参考价值。
  • 清代八旗驻防研究

    作者:定宜庄

  • 以礼代理

    作者:张寿安

    本书主要讨论清代中叶礼学思想的兴起。首先介绍以礼代理思想,再次说明嘉道间崇礼思想之蔚起,并分析此一崇礼思想与当时理学界产生之争辩,最后讨论礼学思想之社会实践,以证明清学在思想与经世间的联系性。
  • 清儒學記

    作者:张舜幑

    本《张舜徽集》是继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著作《张舜徽集》第一辑推出后的第二辑。第二辑7部5册,内容涉及面更广。本书为其中一册,是以学记形式,以整体为对象写出的清代学术史,突出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学者、学派的重要贡献。该书内容丰富,思想精粹,创见甚多,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文集。
  • 水云楼诗词笺注

    作者:[清]蒋春霖 著,刘勇刚 笺注

    蒋春霖是道咸时期著名的词人,一生仕途蹭蹬,落拓不羁。早岁工诗,中年浸淫于词。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太平天国战乱纷起,故作品多反映烽火乱离之痛,抒写个人身世之感,风格抑郁苍凉,时人以“倚声家杜老”称之。本书收集了现存作者的全部词作。
  • 程瑶田全集

    作者:(清)程瑶田 撰,陈冠明等 校点

    程瑶田全集(套装全4册)(竖排繁体),共四册,全书一百一十万字,包括程氏经学综合性著作通艺录及周礼剳记、莲饮集等。通艺录是全集主体,凡二十五种,五十五卷。就其成就而言,主要体现在义理、学术两个方面,学术内容包括训诂、象数、名物、制度、天文、地理、历算、声律、金石、书法、篆刻等。其对当代及后世影响,亦集中体现在此,而于学术影响尤为巨大。
  • 五经异义疏证

    作者:陈寿祺著

    《五经异义疏证》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撰。内容涉及昏冠、聘问、锡命、丧祭、明堂、社稷、争役、田税、器物、乐舞等,每论证一事,辄具今古文经家法,以明其统绪源流,并裁以己意,择善而从。嗣后郑康成对许慎提出辩难,撰《驳许慎五经异义》一书。然自隋唐以来,许久失传已久,后人虽多有辑佚者,但仅存百余篇。清人陈寿祺取王复本、庄述祖本、钱大昭本、孔广森本参订之,其中篇题可考见者有二十五事,有顺序者《田税》第五,《天号》第六、《罍制》第八,依次排列,其他无篇次者则以类相从,略具梗概。又采诸经义疏、诸史志传、《说文》、《通志》及其他学者着述,与许、郑相互发明者,以资稽核,附以己意,加“蒙案”二字,进行疏通证明,加以解说,成《疏证》三卷。自唐儒作《五经正义》,专主郑说而许义渐晦,然其详析异同,旨趣所在多可考见,陈氏辑本较之于他本,实属较优之本,经其疏证,许书几将恢复原状。故有论者谓之“汉师遗说,略见条流”。陈氏《五经异义疏证》对两汉经学的研究,尤具重要参考价值。
  • 经韵楼集

    作者:段玉裁 撰,钟敬华 校点

    《经韵楼集》是段玉裁的文集,共十二卷,主要收录了以下几种文章。一,学术论文;二,序跋;三,书信;四,传遍、墓志铭。寺序。从篇幅来说,前三种文章佔了大部分,第四种文章只佔一小部分。而所谓序跋和书信,其中大半实际上也是学术论文。
  • 尚书孔传参正(上下册)

    作者:王先谦 著,何晋 整理

    王先谦的《尚书孔传参正》是清代《尚书》研究的集成之作,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出版规划之一种。伪孔经传既经阎若璩等辨定,于是学者极意阐明汉传今古文《尚书》,并进而别白伏生今文以及马郑古文《尚书》之学。先谦此书取参正孔传《尚书》之意,于古文伪经二十五篇多录前人考证以见其伪;于汉传二十九篇《尚书》,自《史》《汉》《白虎通》《论衡》以下诸书,迄于熹平石经等,凡可以发挥西汉伏生、欧阳、张生三家之学者,大致采辑完备;并兼及马郑传注,旁征诸家义训,且又多所按断,全面考证、阐发了《尚书》两汉今、古文及孔传本的文本及其说解、虞夏以至东周史地等多方面的问题。
  • 清儒学案(全八册)

    作者:徐世昌等编纂,沈芝盈点校,梁运华点校

    《清儒学案》208卷。民国徐世昌等编纂。本书仿《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的体例与宗旨,详记清代学术情况,凡编入正案179人,附案922人,另列诸儒68人,共收清代学者1169人。全书采取分头选编然后集中处理的办法,凡历时十余年(1929-1939)纂集而成,当时知名学者夏孙桐、王式通、金兆蕃、朱彭寿、闵尔昌、沈兆奎、傅增湘、曹章、陶洙等均先后参与其事。本书是同类著作中收人最多、资料最全所学术专著,是研清代学术思想重要参考书。
  • 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全四册)

    作者:本书编写组

    本书是民国年间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史料旬刊》《文献丛编》中清代档案史料的选编整理本,涉及有清一代各项制度、外交通商、司法行政、思想文化、科举教育、社会宗教、吏治状况及若干重要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约300万字。凡已经其他专题资料(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清代文字狱档”)全部整理者,或该专题另经过更为全面深入整理者,本书不再选入,以省不必要的重复。入选史料均按朝代分辑,校正原先编辑过程中的错讹疏误,并根据原档的文件样式,对所有史料进行分段并加新式标点。 由于这些档案原先的刊布方式是“随时发现,即行刊布,片鳞只爪,兼容并纳”,所以某些专题的内容并不完整,为便于读者,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参考《清实录》及少数能接触到的其他档案史料进行了必要的增补。意在通过兼备资学助研和方便阅读的史料编纂体例,为广大清史教学和研究者,为重修清史工程的参加者,及文史爱好者,提供一部门类多样、内容丰富、价值珍贵、适用面宽的清代档案史料集编。
  • 清代名人手札汇编 全十册

    作者: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特藏部整理

  • 地域·家族·文学

    作者:罗时进

    本书是作者对清代江南诗文创作与地域、家族关系的系统研究后所撰写的相关论文的汇集,其中绝大部分都已经公开发表。作者《清代江南文化家族递嬗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课题曾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现已完成结项。根据论文的内容,本书结集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江南地域与家族文学研究”、“清代江南地域性文学群体研究”、“清代江南诗文作家作品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作者对地域、家族与文学发展关系的认识。第二、三部分主要论证了虞山派、娄东派、云间派、梁溪文学集群、乾隆三大家和南社等文学群体以及清代江南文坛的一些作家。清代江南诗文创作成果至为丰富,地域、家族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也相当复杂,这一学术工作其道修远,作者对此作了筚路蓝缕的艰辛开掘和探索,成绩斐然。
  • 谁是真凶

    作者:徐忠明,杜金

    本书研究了三个相互交叉的话题:命案、疑案与冤案,包括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春阿氏杀夫案、三牌楼冤案等清代著名命案,以清季冤狱的产生与平反的案件为样本,着力揭示其中存在的重重黑幕,进而分析和解读这些案件最终得以平反的各种因素——司法政治、司法技艺以及社会网络的隐秘故事,旨在勾勒中国式的“超越合理怀疑”的独特意义与程序结构、清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及其运作实践、清代命案的驳审程序及其特点、审理死刑“疑难案件”的法律制度与操作技艺等。
  • 翁心存日记(全五册)

    作者:【清】翁心存

    翁心存是清代道光、咸丰两朝名臣,历官工、刑、兵、吏、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道、咸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科举、礼仪、吏治、民俗风情等,皆在他留存的二十七册日记手稿中有所反映,只有尽量"全息"式地予以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不同层面的历史文化价值。翁心存日记,可以与其子翁同龢的日记相互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