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广西师大
-
趣味生活小史
粉色一向是女性的颜色?白婚纱才是王道?厨房从来是女性的领地? Sorry,you are wrong! 绅士不付裁缝账,蒙特祖玛二世的诅咒,魔鬼用甜蜜的睡眠引诱僧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意思的又岂止这些呢? 衣、食、住、行,平常又不普通,有史以来缓慢发展变化,其间又趣味横生,作者选择其代表角度,做了有趣的博物考察和普及介绍,描绘了极具趣味的生活史。 -
内战结束的前夜
《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中的照片出自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伯恩斯就他的老相机,从这些被尘封了50多年的照片来看1947年的上海,看那些正处于贫困、腐败和混乱的包围中反映普通人和普通生活的照片绝不普通,它们以静态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转折。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中国的国民党军队在1948年至1949年短短两年间,竟会如此迅速地土崩瓦解?在本书中,杰克·伯恩斯灵活地运用自己的镜头,将当时的许多场景聚焦在我们面前:都市贫民不同程度的窘境;种种天下太平假象的崩溃;对所谓“疑匪”进行残酷镇压,恣意滥杀的暴行;外国人的特权与中国人毫无人权可言的强烈反差等等。对于当时那个苦难的岁月来说,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图解实录。 这些照片如实地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末的大动乱给中国民众所造成的深重灾难,并揭示了这场大劫难的本质。对于这场改变世界命运的大革命,伯恩斯为我们提供了一批真实记载其焦点事件,有振聋发聩之效的图片。 -
公民心事
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公民!官员是什么?公务场合是“公仆”,下班以后是“公民”。学者也是公民,可以关起门来做学问,也可以打开窗户说亮话。 作为《书生傻气》的姊妹篇,本书所收妙文是2008年以来易中天陆续写作和发表的。公民关心社会,天经地义——矿难,城管,三聚氰胺,糊涂的拆迁,心酸的理想,绿丝带与红跑车,中国教育与中国足球,以及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中国梦与中国之套,仇官仇富,三俗非俗,又有《三国演义》的“性之病”,曹操变脸,关羽成神,孙权下课,诸葛升坛,还有逝者柏杨、吴冠中、蔡定剑等远去的雷声…… 公民社会不能没有的那些,都是本书要说的。比如公民权利、民主意识,比如自由、法治,比如无罪推定、程序公正、游戏规则,比如公权力的限制和私权利的主张。现在中国每发生一起事件,差不多都会牵涉到常识问题。反复言说常识,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但愿不用再说。 -
温故之五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 《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 《温故》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沈昌文:我很希望甚至有一个班子来专门考察这些事情。我刚才在路上我还跟他(对着雷颐)谈起,比如说现在到处拆房子的问题。这是一个“新”,从这个“新”里边可以发现很多“故”,因为这种事情外国都做过。英国、德国有很好的故事。 雷颐:我觉得《温故》确实是非常有意义,因为我的专业吧,搞历史,实际上就是在这里进行“温故”,就是在这里搞一种历史的记忆。从我的历史研究中,我觉得历史的意义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很多事情使我们觉得,现在抢救历史记忆是很有必要的。 徐宗懋:目的是创造一种多元的对过去的认识,不敢说是唯一的真理或是事实,但起码这个多元的文化观点、环境毕竟被容忍的,因为这是整个中国人走向心智上成熟所需要的一种教育过程。 -
温故(之四)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 《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 《温故》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温故(之三)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 《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 《温故》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温故之六
《温故之6》以今天的视角来追忆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 -
中国人的快乐
本书为西方人介绍的是中国的民俗风情。陈氏认为:游戏、仪式、节庆,尽管各个国家、民族都有,但“它们却有发自各个民族共同的民族观念的独特个性” 。这便是陈季同选择这个视角向西方世界描述中国人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原因。《中国人的快乐》共分“家居”“宗教节日和民众节日”“乡野之乐”“永恒的女性”“严肃之乐”“技巧游戏”“风险游戏”“公共娱乐”“结语——智者之乐”等十一章,通过各种场合、各种名目、各种形式的娱乐侧面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的习俗、民情。本书为西方人介绍的是中国的民俗风情。陈氏认为:游戏、仪式、节庆,尽管各个国家、民族都有,但“它们却有发自各个民族共同的民族观念的独特个性” 。这便是陈季同选择这个视角向西方世界描述中国人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原因。《中国人的快乐》共分“家居”“宗教节日和民众节日”“乡野之乐”“永恒的女性”“严肃之乐”“技巧游戏”“风险游戏”“公共娱乐”“结语——智者之乐”等十一章,通过各种场合、各种名目、各种形式的娱乐侧面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的习俗、民情。 简要目录 序一 序二 自序 居家 宗教节日和民众节日 乡野之乐 永恒的女性 严肃之乐 餐桌 技巧游戏 风险游戏 公共享乐 结语——智者的快乐 -
古罗马人的阅读
本书是“西方文明溯源” 丛书之一本,本丛书可以让读者真正走近西方古代文明的方方面面。 著作系统地分析了古罗马作家、书籍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著作发行的方式以及读者群的知识结构。古罗马时期文学创作起着特殊的作用,作家有其独特的社会地位。罗马城里存在着许多与读书相关的机构,书籍作为消遣品在古罗马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著作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作家的社会经济地位,作家和皇权的关系,作家和其他知识阶层的关系以及民众眼里的作家(可笑、懒惰而虚伪、“百无一用是书生”) 以及民众的偏见对作家的影响。第二部分介绍了书籍的阅读方式, 包括文学社团、文学赞助人的作用、文学奖和文学发展的关系,介绍了书籍的发行方式,如发行和作家的关系、书店的作用、出版的重要性以及帝国、公共和私人图书馆的管理和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不同的读者群,着重介绍了拥有大量读者的大众文学以及读者对文学题材、体裁和风格的影响。 -
书籍的历史
书籍的历史,ISBN:9787563350056,作者:(法)弗雷德里克·巴比耶著;刘阳等译 -
温故之七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温故(之二)
二十多年以前,关于读书应不应有“禁区”,曾有过疑惑,也有过一些讨论。李洪林先生后来刊登在《读书》上的那篇著名的“解惑”之文《读书无禁区》,算是为那些讨论作了一个总结。文章发表后,虽也招致某些方面的批评与指摘,但“读书不应有禁区”却从此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人的阅读乃至整个的精神生活,都因之发生了重大改观。重提这段旧事,盖因“温故”与“读书”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譬如;它们本质上都是一种学习。既然只有无禁忌的阅读,才便于我们在比较、鉴别中汲取丰富多元的知识与养分;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回望历史的时候也只有摈弃成见、放开视野,才有可能从繁复多变、声情并茂的历史活剧中,从人类以往的经验与教训里有所收获。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这样富有智慧的话,但同时,他老人家“成《春秋》,令乱臣贼子惧”,又是将“温故”服务于政治的始作俑者,开了根据现实政治需要编写历史的先河。就说一个“讳”字吧,几乎成了历代史官们的金科玉律,他们自觉地为“尊者”讳,为“贤者”讳,更要为“当朝者”讳,讳来讳去,把一部历史“讳”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几成 “断烂朝报”…… 可见,真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就不能不从“讳”字当头的阴影里走出来,破除“温故”的种种禁忌,以开放的、从容的态度面对过去。说到这里,我想到了美国的小阿瑟・施莱辛格在《美国的分裂》里说过的一句话:“研究历史不是为了提高哪个群体的自尊。而是为了了解世界和明鉴过去……” 此种境界,亦《温故》心向往之矣。 -
温故(之一)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温故》力求史料鲜活,视角新颖,观点独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痖弦诗集
痖弦以诗之开创和拓植知名,民谣写实与心灵探索的风格体会,蔚为现代诗大家,从之者既众,影响极为深远。《痖弦诗集》收诗人创作以来所有作品于一秩,略无遗珠,允为定本,现代诗之巅峰谷壑,阴阳昏晓,其秀美典雅,尽在于斯。 《痖弦诗集》收有英文的译诗,由痖弦自己翻译,曾于1968年5月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出版过。当时,为了使作品能追上英美语文的水平,全部译稿曾央请同房的美国朋友—— 一位青年诗人高威廉(William C. Golightly)加以修正;他不谙中文,改错了不少地方,虽然中文意思错了,但在英文里却能构成新意,成为一个庞德式的美丽的错误。 -
温故之九
《温故》是历史文化读物。它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本书大体上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本书是“温故书坊”系列之一的“温故之九”专辑,书中具体收录了:《1951年到甘肃》、《极司非而路40号》、《河东河西》、《林泉老屋》、《八十多年前的三峡景观》、《毛泽东与胡适》、《香港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黄丽松》等文章。 -
温故(十四)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对人类以往生存状 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那一天
维利·罗尼的作品覆盖了整个20世纪。他是个很执著的人,从最初开始拍摄就伴随着并记录下巴黎人民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的奋斗。他比任何人都更有资格为巴黎几乎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作证。现今他的照片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收藏,同时也在世界各大都市如巴黎、纽约、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举办他个人的作品回顾展。这本书每篇文章都是以“那一天”开头,记述了作者拍摄每一幅照片背后的故事。书中不但收录了大师的经典作品,而且由大师详尽讲述拍下每张照片时的心里活动,他的把握、他的错失,他想捕捉到的氛围,他期待呈现的意义。这些拍摄于不同时间的作品,完整呈现出巴黎这座城市的变迁,最动人的是对不同时代人物的记录。这本书不单是摄影集,同时包括大师对自己精选作品的剖析,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经典收藏。 -
像艳遇一样忧伤
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的精选文字集。包含断想篇、随想篇、访谈篇、电影的记忆、小说时间等几个部分。中国民谣代表人物周云蓬、知名乐评人李皖为其作序。作品用诗意的语言表达纷纷的情感和情绪,如流动的音乐。 配合本书,作者从未发布过的单曲《像艳遇一样忧伤》,在网上同期发布,可供网友免费下载试听。 文字本身很有特色,其中,断想篇很有些泰戈尔、纪伯伦哲理小诗的气息,是其平时灵光一现一闪念的会合。小说则充满了隐喻的意象和寓言。正如李皖所说,书中充满了随想、闪念、幻想、奇遇、离题、浅睡;奔跑、冲刺、跳跃、撒欢、飞翔、迷路、遗忘;短得像三分钟的凉水澡,洁净、精微、禅意,考验你的智力和趣味……不易读却奇魅隽永,像博尔赫斯一样,闪亮的、发光的、西班牙的,一个迷宫,一副散乱的纸牌,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理解止于理解的发端,让你放下书,发呆,思想游走到更远的远方。 比起小钟,我不算是个音乐人,在我还不知道吉他还有的标准音高的时候,他已经弹得一手好吉他;比起小钟,我更不算是个文化人(这与学历无关,与有无文化无关…) 此时,你手里的这本书就是事实。 钟立风,在我心里很“软”,他的细腻中渗出一种阴柔,有着“南方”的湿润;在我记忆里很“深”,他的独特中流露出一种神秘,有时觉得他像个陌生人;在我生命里很“远”,他的出现是在我人生至今为止最低潮孤独最彷徨最渴望的时候,有时已经错乱的记忆因为他,又拼凑了起来…… 从相识到今天很多年过去了,一切都正在或已经变了,当我听着他的歌,看着他的书,想着他的人时,我发现他真的变了……变得让我羡慕让我嫉妒让我更渴望,幸福…… ——陈羽凡 小钟真的就像一只小小的马蹄表,无论这个世界发出的声音如何巨大纷扰,他总是滴滴答答地独自旋转,旋转。 ——老狼 在我看来,小钟是个真正的行吟诗人,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歌手,他将那些世俗甩得远远的,诗意地栖居着,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却能被他描述得色彩斑斓且不失真实。一直以来,我更好奇他歌词以外的写作可能,因为能写出那些美妙歌词的人,定会有其他的出人意料的文字。而他的这本书,正是为有这样期待的我们而来。 ——李健 我买过一本钟立风的书,在王凡瑞的餐馆。他又给了我一本。这事像他书中讲的故事。他的书给我最有意思是里面的文字清楚的告诉我生活就是活动在眼前的心情。 ——张楚 -
史学与红学
全书收录了《李宗仁回忆录》的成书过程,《文学与口述历史》的文章和《小说和历史》的讲稿,16万字的《战争与爱情》的序言,《红楼梦》的避讳问题,还有论读《资治通鉴》,论《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桃园县的“下中农”的生活,等等,都是极可一读的文章。唐德刚文笔好,极枯燥的题目也写得十分动人,容易阅读,这种优点是难得的。而每篇每个问题都是为人所关心的,足以为读者解感,这又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
地书
享誉世界的华人艺术家徐冰 历时七年,经典作品《天书》之后又一奇书问世! 没有任何传统文字,不是绘本,不是漫画,但任何人都可以读懂! 记录现代人典型生活的奇特小说,抑或是人类交流方式的另一种可能 《地书:从点到点》是一本用各类标识语言和符号写成的书,妙趣横生地记录下现代城市白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典型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奇特的小说。艺术家徐冰经过七年的材料收集、概念推敲、试验、改写、调整、推翻、重来,最初的灵感终于转化成一件成熟的艺术作品问世。这是一本没有使用任何传统文字的读物,也是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的书。无论哪种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有当代生活经验的人,就可以读懂这本书。 二十多年前我做了一本包括我自己在内没人能读懂的《天书》,现在又做了这本说什么语言的人都能读懂的《地书》。事实上,这两本书截然不同,却又有共同之处: 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天书》表达了对现存文字的遗憾与警觉;《地书》则表达了对当今文字趋向的看法和普天同文的理想。我知道这个理想有点太大了,但意义在于试着去做。 ——徐冰 在我看来,艺术重要的不是它像不像艺术,而是看它能否给人们提示一种看事情的新角度。 ——徐冰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