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电影研究

  • 电影是什么?

    作者:[法] 安德烈·巴赞

    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被视为电影理论史上的里程碑。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50年法国电影评论的发展及电影现实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巴赞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提出或主张的电影本体论、长镜头理论、景深摄影、作者论和真实美学等一系列概念,形成了与传统的电影蒙太奇不同的理论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成为严肃的艺术研究课题。 《电影是什么?》是巴赞批评论文的选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
  • 电影镜头设计

    作者:[美] 史蒂文·卡茨 (Steven D

    本书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如何将拍摄前的构思以镜头为单位转化为可见的影像,诸如故事板制作、镜头的时空要素、镜头调度的原则、画面的构图、转场、叙事策略等。作者提出传统的制作流程,同时更鼓励合适的实验性手段。此外,此外,本书也撷取了美国电影自默片以来,历经有声片及好莱坞片厂制度的黄金时代,直到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独立制片风潮期间所累积的创作经验。 作者为中文版首次修订原书,更新了有关镜头设计的最新技术与工具,并特别为国内读者提供了大量亲自在中国拍摄的案例。
  • 她们说

    作者:赵静

    导演水平高低,不在是男是女,而在情怀, 26个国际奖项,10个中国女导演的知性追寻。 赵静用两年时间对话十位女导演,她们是:宁瀛、徐静蕾、李玉、唐晓白、马俪文、尹丽川、郭小橹、姚树华、李虹、姜丽芬。 在《她们说》中,10位影像风格截然不同的女导演讲述了她们的从影之路,其中有她们的理智与情感,也有她们的傲慢与偏见,甚至有她们的梦想与冒险。她们靠自己单薄的身体和敏锐的心灵开辟出了独特的影像风景线。
  • 複眼的映像

    作者:橋本忍

    「若說世界最有名的日本導演是黑澤明,那最知名的日本編劇家就是橋本忍。」 一個是電影天皇,一個是編劇鬼才,兩人聯手創出日本影史的最高成就。 但為何「對黑澤明而言,橋本忍是……不該遇見的人」? 「看橋本忍的劇本,讓人睜大了眼。」——黑澤明 1950年,32歲的橋本忍認識了黑澤明,兩人共同寫出《羅生門》。這是橋本忍第一部電影劇本,此片獲得了威尼獅金獅獎,將日本電影推向世界。1952年,他寫出《生之慾》,1954年完成《七武士》。橋本忍僅用四年時間即登上劇作家的頂點。 除了是黑澤明長期倚賴的編劇,《切腹》、《白色巨塔》、《砂之器》等其他日本導演名作也都出自橋本忍筆下,被推為「日本戰後第一編劇」。但與這樣的孤高成就相對的,是橋本忍的體弱多病。這位天才劇作家從小病痛不斷,「身體幾乎沒有一個部位沒動過手術」,但在停筆十年後以八十多歲高齡撰寫本書時,病情卻奇蹟般好轉。本書不但是橋本忍獻給日本電影那段黃金歲月的珍貴紀念,更是以驚人執念對影片創作提出的諍言。 「不單是為了影評人和少數有志從事電影業的人,也是為了喜愛、熱愛電影的龐大電影迷,讓他們看見電影的本質……」 浪人般的編劇生涯竟是從病床上拉開序幕。從向鄰床士兵借來的閒書上,橋本忍發現了「編劇」這個行業,三年後以第一部作品拜師日本電影大師伊丹萬作門下,並成為伊丹唯一的編劇弟子。之後,他遇見恩師口中「注定要相遇的男人」黑澤明,以《羅生門》一戰成名,展開驚濤駭浪的電影人生…… 《羅生門》之後,《生之慾》、《七武士》等名作陸續將日本電影與黑澤明推向世界。《七武士》甚至被譽為日本影史的最高傑作,成為世界各國電影名校的共通教材。 黑澤明與橋本忍迎來生涯的最高成就,同時也開始面對創作人的最深恐懼…… 《複眼的映像》,記錄了那些影史名片的背後祕辛,電影公司老闆、製片、導演、編劇等才氣縱橫的電影人共同將日本電影推向顛峰的歲月、電影大師不為人所理解的孤獨時刻…… 一代編劇親自上演的真實人生,情節甚至比電影還精采。
  • 黑泽明VS好莱坞

    作者:[日] 田草川弘

    好莱坞大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为了筹拍反映珍珠港偷袭事件的影片《虎!虎!虎!》,邀请黑泽明担任该片日方部分的导演。在影片的筹备阶段,美日双方对合作充满了期待。然而,影片正式开拍后,黑泽明导演的艺术家气质导致拍片过程中状况不断,最终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不得不将其解雇。《黑泽明VS好莱坞》通过大量的资料调查与对当事人的走访,详细叙述了美日双方的合作如何走向破裂,为我们揭开了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背后的秘密……
  • 杨德昌电影笔记

    作者:王耿瑜(主编)

    “我想你可以准备一张猫王的唱片、一支老派克钢笔喝一些从杂货铺买来的猫耳朵、麻花和咸酸甜,然后,开始往下翻,慢慢地,进入这唯一,纯粹的世代……” “这本书是向所有的电影工作者致敬的。因为这些人的努力,台湾电影才能苟延残喘至今。笔者以第一人称的我,参与了这整个事件。”
  • 集体回忆·特吕弗

    作者:梁良,陈柏生 主编

    本书以法国著名新浪潮导演特吕弗(1959-1984)为主要对象。分特吕弗其人、特吕弗其事、特吕弗其文、特吕弗其影等几大章节,全方位地介绍这位导演的生平作品与风格,配以多幅剧照及生活照,堪称特吕弗大全。 前言:永恒的特吕弗 序言:我与特吕强结的缘 第一章:特吕弗其人 第二章:特吕弗其片 第三章:特吕弗其文 第四章:特吕弗其书 第五章:特吕弗其迷 第六章:珍藏特吕弗 附录:本书作者简介(出场序)
  •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

    作者:[伊朗]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一书是法国《电影手册》杂志社批评家搜集、选编、翻译的电影文论选集。内容以阿巴斯的电影年表为序,介绍了阿巴斯每部电影的剧情、详细演职员表、配套选编的评论文章、阿巴斯个人的电影笔记、相关访谈以及法国电影评论家撰写的关于阿巴斯电影的批评文章组成。本书是影迷、电影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阿巴斯与伊朗电影的珍贵电影资料,在法国的阿巴斯研究与伊朗电影研究中,这部选集已成为经典的电影文献。
  • 无人是孤岛:侯孝贤的电影世界

    作者:[美] 詹姆斯•乌登

    侯孝贤是我国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重要作品包括《童年往事》、《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和《海上花》等。本书完整全面地论述了他的创作生涯,阐明了他独一无二的成就与风格的形成及演变。作者认为侯孝贤电影反映了台湾独特的历史与地理状况,并且只可能诞生于那种环境之中。本书也考察了侯孝贤电影对其他亚洲导演的区域性影响。 一部杰出而具开创性的著作。在研究侯孝贤的同类文献中,本书以其覆盖广泛、分析详尽而独树一帜。作者同样观照成就侯孝贤其人其作的宏观的历史与社会框架、对其创作有更直接决定作用的工业与文化因素,以及他的创作生涯所发展的独特的美学策略。本书对侯孝贤作品及其背景所作的精确分析,使之成为英语世界任何研究侯孝贤的学者的重要资源。 ——裴开瑞(Chris Berry),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侯孝贤是世界影坛上最迷人然而也最迷惑人的导演。本书不仅是一项作者研究,还对台湾历史、文化、政治与电影做出了丰富的描述。作者运用大范围的一手资料和引人入胜的电影分析,风格是平易、机智和犀利的。本书无疑是华语电影与电影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 ——叶月瑜(Emilie Yueh-yu Yeh),香港浸会大学
  • 导演小津安二郎

    作者:[日] 莲实重彦

    构成小津电影魅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将人们的目光从固有的小津风格的神话中解放出来,使小津在当下复活。以小津诞生百年为契机,作者增写了三章的内容。本书还收录了作者与著名摄影师厚田雄春和《美人哀愁》的女主角井上雪子的访谈等其他资料。
  • 日本电影

    作者:[美]约瑟夫·安德森 Joseph L.

    本书是第一部用英语来介绍日本电影的专著,作者对日本电影的兴趣,远在海外对日本电影加以重视前,就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写作本书前,作者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搜集相关资料。作者的资料来源,不仅包括与日本电影有关的文件和书面材料,以及作者和那些与日本电影有关或是关注日本电影的人们之间的谈话,作者还观看和审察了超过500部、内容涉及日本电影工业历史的每一个时期的影片,包括著名的黑泽明、木下惠介、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等电影大师的作品。
  • 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

    作者:[日] 吉田喜重

    “电影导演不过是一个在桥下行乞、拉客的祭女罢了。” “电影是剧情,不是事件。” 这是小津对吉田所说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 正是由于这两句话, 吉田燃起了对小津电影艺术的无限疑问。 也正是由于这两句话, 吉田找到了理解小津的独特路径。 想问小津的 就去问吉田吧 他比小津 还懂小津
  • 日本电影大师们1

    作者:佐藤忠男

    《日本电影大师们(1)》的最大特点是,译者调动和运用了自己在日本学习电影的经验和积累,也最大限度发挥了自己从事电影专业教育的经验,力图在文字的表达和表述上,体现原作者的意图和文字意义,也善于用我们中文比较通俗易懂的文字进行表述,注意做到达意、准确。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在处理具体翻译技术问题的思路和做法,非常清晰,非常务实。
  • 捕风者宫崎骏

    作者:秦 刚 著

    “吉卜力的作品不仅是关于亚洲和日本的历史寓言,而且还鞭挞了忘却历史的愚蠢和浅陋。秦刚先生研究吉卜力的方法论,是对日本人不肯正视的吉卜力作品的主题进行解读,以此揭示宫崎骏如何在动画片创作中努力去践行对于当下的“返照”。 可以说,本书的问世,使得吉卜力作品的深层内涵对日本人而言也是初次得以彰显。 日本漫画家·评论家 大塚英志"
  • 等云到

    作者:(日)野上照代

    《蛤蟆的油》之续本 讲述《罗生门》之后的黑泽明 黑泽明导演让他的自传《蛤蟆的油》结束于1950年,正是他的电影《罗生门》为全世界认识的那一年。他在自传中说:“写自传的我不能穿过这个门(《罗生门》)再前进了。《罗生门》以后的我,要从《罗生门》之后我作品的人物中去认识。” 那一年,野上照代第一次遇见黑泽明,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被黑泽导演称为“我的左膀右臂”。她参与了黑泽导演《罗生门》之后几乎全部作品的拍摄,见证了这个伟大电影人的大起大落,故而本书实为《蛤蟆的油》之续本。通过野上照代的笔,黑泽导演的刚强与淡定,认真与从容,以及“等云到”的那份坚持,都一一在读者面前展现。 内文插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21107763/ 野上照代: 我多么希望能够再有一次机会,跟黑泽摄制组一起在外景地一边等云到,一边在火堆旁烤着火听黑泽先生闲聊,跟大家一起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开怀大笑。然而,那已是不再复返的幸福时光。 如果黑泽明先生读了这本书,他一定会说:“那时的艰辛可不是这么回事,你还是不明白!”
  • 黑色电影

    作者:[美]詹姆斯·纳雷摩尔

    研究黑色电影的扛鼎之作! 本书为2008增补修订版。初版获1999年度美国克劳斯瑙—克劳斯活动影像图书奖(Kraszna-Krausz Moving-Image Book Awards)及2000年度美国电影与媒体研究学会(Society for Cinema and Media Studies)凯瑟琳•辛格•科瓦奇图书奖(Katherine Singer Kovacs Book Awards)荣誉奖。 提起“黑色电影”(Film Noir),最容易想到的是那些风格化、愤世主义的1940、1950年代好莱坞黑白电影——关于私家侦探、蛇蝎美女、犯案黑帮、亡命鸳鸯的情节剧。在《黑色电影》中,詹姆斯•纳雷摩尔探讨了这些影片,但他亦向我们指出,“黑色电影”这个术语远比我们所认识的复杂和矛盾,它是一份重要的电影遗产,同时也是我们投射到过去的一个概念。 本书提供了对黑色电影的原创性研究方法,既生动又广博,同时还有新的影片信息和对数十部影片带有启发意义的评论,这其中包括经典之作《双重赔偿》《马耳他之鹰》《第三个人》《来自过去》,“新黑色电影”《唐人街》《低俗小说》《蓝衣魔鬼》,以及21世纪的黑色电影《穆赫兰道》《罪恶之城》《杀戮赌场》等。纳雷摩尔对黑色电影的探讨基于以下几个面向:作为批评主义的术语,作为艺术中现代主义的表达,作为好莱坞1940、1950年代审查制度和政治的征候,作为一种市场策略,作为一种不断演进的风格,作为关于种族和民族的电影,作为一个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得以传播的概念。 《黑色电影》还是一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著作,除了电影和电视,笔力所及,还带来有关现代文学、美术、流行文化的有益见地。 (本书)也许是迄今黑色电影论著中最优秀、影响最广的一部。 ——乔纳森•罗森鲍姆(Jonathan Rosenbaum) 就智识的严谨、研究的深刻、批评洞见的程度、写作的水平来说,这是第一部堪与黑色电影匹配的研究著作。 ——汤姆•冈宁(Tom G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