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晚清-民国学者

  • 推十书

    作者:刘咸炘

    此书,乃英年矢逝的天才学者刘铿泉先生 的重要遗著,中其所撰哲学纲旨、诸子学、史志学、文艺学及其他名著之总集。藉以一生所学精思。明统知类,志在由自博大。以合御分之微旨. 《推十书》是英年早逝的天才学者刘咸炘,字鉴泉先生(成都双流人)之重要遗著,《推十书》内容涉猎面广且深。包括经、史、子、集、旁及西学。刘先生20岁开始著述,到36岁归道山的16年内,其著作已雕版印刷及石印、排印计36种。按其自订类目分别编为: 甲、纲旨;乙、知言(子学);丙、论世(史学);丁、校雠;戊、文学;己、授徒书;庚、祝史学;辛、杂作;壬、札记。共九类。其它杂著总集,都二百三十一种,四百七十五卷. 《推十书》内容涉猎宽,学术价值高,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校雠、版本、目录、民俗、宗教、方志学、文字学、语言学、佛学、道学的研究均极有建树。尤精于史学,校雠学。上海图书馆编入《中国丛书综录》内《推十书》的子目仅12种,尚缺57种。现已影印出版其中的65种。 1926年—1937年间陆续刊行其著述六十九种,总名《推十书》。 所谓“推十”是刘咸炘先生书斋的名称。兹将《推十书》主要部分分述于下: 总絮纲旨的有《两纪》、《中书》。 辨天人之微,析中西之异的有《内书》、《外书》,《左书》知言,如《孟子章类》、《子疏》、《学变图赞》、《诵老私记》、《庄子释滞》、《吕氏春秋发微》都属此类,这是先生研究诸子学的著作; 《右书》论世,如《太史公书知意》、《后汉书知意》、《三国志知意》、《史学述林》、《学史散篇》、《繙史记》、《蜀诵》、《先河录》都属此类,这是先生的史学著作。 关于校雠目录之学,则有《续校雠通义》、《目录学》、《校雠述林》、《校雠丛录》、《内楼检书记》、《旧书录》、《旧书别录》等, 关于文学的著作,则有《文心雕龙阐说》、《诵文选记》、《文学述林》、《文式》、《文说林》、《言学三举》、《子篇撰要》、《古文要删》,《文篇约品》、《简摩集》、《理文百一录》、《诗评综》、《诗本教》、《诗人表》、《一饱集》、《从吾集》、《风骨集》、《风骨续集》、《三秀集》、《三真集》、《长短言读》、《词学肄言》、《读曲录》等; 书法专著有《弄翰馀渖》;论说治学门径的著作有《学略》、《浅书》、《书原》、《论学韵语》、《治记绪论》、《治史绪论》等。以上所列书籍,尤其是文学选集,多为排印、油印本,没有刻入《推十书》中。
  • 孟心史学记

    作者:何龄修编

    孟森(1868-1938),字莼孙,号心史,世称孟心史先生。心史先生壮年处在清末西学东渐、变法维新时期,他东走扶桑,攻读政法,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入民国后,官场坎坷,退而潜心致力于学术。晚年掌北京大学史学讲席,攻研明清史,贡献最巨,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奠基人。本书为心史先生的同辈学人、门徒弟子留下的忆述文字。
  •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

    作者:桑兵,张凯,於梅舫

    桑兵教授执教至今,一直开设中国近代学术史或学术思想史课程。近几年来,又在香港、台湾的多所大学,继续讲授此课程。讲授此课面临的难题,就是没有好的相应的参考书,为此,感到有必要编选一本前贤相关文章的汇集,作为教科书使用,以解决学生找书难和不会找的问题,同时可以提供一个如何看待学问和历史的范例,去除成见,探求本意。 《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即为适应当今高校研究生教学而选编的教材或资料书。编者旨在选录一些近代有代表性的著名学者关于学术发展渊源脉络的重要论文,为后进指点治学门径,以便学习揣摩。选入本书有关近代学术思想史文章共34篇,如章太炎《今古文辨义》、梁启超《新史学》、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冯友兰《哲学在当代中国》,等等。
  • 春秋大义述

    作者:杨树达

    《春秋大义述》作者杨树达,病《春秋》大义散在各篇,初习者不便阅读贯通,乃取大义比近者类聚而群分之,立文为纲,而以经传附其下。欲令读者每习一章,即明一义,凡得二十九章(篇)。
  • 洪业论学集

    作者:洪业

    洪煨莲(1893.10.27-1980.12.23),原名业,字鹿岑,谱名正继,号煨莲,英文学名William。福建侯官(今闽侯)人。著名历史学家。 洪煨莲幼学于家,1910年入福州鹤龄英华书院,1915年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俄亥俄韦斯良大学文学士学位,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硕士学位。1920年毕业于纽约协和神学院,获神学士学位。1920-1922年在美国巡回演讲,争取美国友好人士援助中国抵抗日本强占青岛。1923年受燕京大学之聘,协助哈里·卢斯为燕京大学在北平西郊建造新校舍募得巨款,当年返回北平,参与新校舍建设,并任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燕京大学执教的二十三年期间,曾历任文理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研究院文科主任等职。1924年受燕京大学之命与哈佛大学协商,为创立哈佛燕京学社和争取查尔斯·马丁·霍尔的亚洲文化教育事业基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5年赴哈佛大学讲学。1930年回国,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兼导师。1933年、1940年先后获得美国俄亥俄韦斯良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名誉神学博士。在燕京大学期间兼任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总编辑二十多年,1937年获巴黎茹理安(儒莲)奖金。1941年12月与陆志韦、赵紫宸、邓之诚等人被日军逮捕入狱,次年出狱后拒绝为日伪工作。1945年燕京大学复校,仍任历史系教授。1946年赴哈佛大学讲学,1947年任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1947-1948年任哈佛大学东亚语文系客座教授。1948年起担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1958年兼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1973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中西文化学术交流倡导者奖状”。 洪煨莲在1928年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期间,精心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注意国内外新版书刊和明清史志善本图书的采购,在图书目录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 洪煨莲博闻强识,治学严谨。非常重视工具书的编纂与应用,自创“中国字庋撷法”,著《引得说》,用以编纂各种引得,在他的主持下,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纂经、史、子、集引得六十四种,八十一册,为学术界提供了很大便利。为引得所做的《礼记引得序》、《春秋经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文字从数万言到近十万言,考订有关学术源流,汇集相关论述,论述版本流传演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洪煨莲对于杜甫的诗与生平、《蒙古秘史》、《史通》等都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洪煨莲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中西文化交流事业,为发展燕京大学、创立哈佛燕京学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主要论文有:《引得说》、《利玛窦的世界地图》、《礼记引得序》、《春秋经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蒙古秘史源流考》(英文)、《史通点烦篇臆补》、《再论杜甫》(英文)等。著作有《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英文专著)、《洪业论学集》等。
  • 史学方法导论

    作者:傅斯年

    《史学方法导论》收录了傅斯年先生1918年至1941年的十三篇有关史学问题的学术文章。其中以《史学方法导论》一文为代表,在此文中,傅斯年先生不仅详细分析了各种史料发掘、鉴定与应用的方法,而且强调了“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的一贯观点。其他十二篇文章依照时间顺序排列,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傅斯年先生的史学思想。
  •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

    作者:桑兵

    历史的中心是人物的活动,由学人而见学术。所谓学术史与学人的历史,二者之间,分别显然。前者偏重于专门史,后者则以学人作为历史整体的一部分,进行研究。作者认为,研究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一是了解前人已知,如何知,为何如此这般认知,避免以不知为无有,或拾人唾余,或重蹈覆辙,以致无知者无畏。二是由学人而知学术,历史人物形形色色,而人有思维行为两面,由学人见学术。三是以学人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为历史整体的一部分,而非仅为专门的学术史。学人亦为社会一份子,既有一般体验,又有独特感受,其思维行为包括学术活动在内,牵连广泛,与整个社会的脉搏跳动息息相关。 近代以来,受西学影响以及新式学堂教育的制约,分科治学,已成体制。新锐学人以分科治学为科学,其实分科究竟如何发生,为何发生,还有待研究。在书中,作者对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史学会作了详细的论述。而于民国学界的老辈,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学术视差与胡适的学术地位,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傅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等亦有不同的解析。 本书作者为国内近代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已为学界认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本书征引资料翔实可靠,论述精辟平正。
  • 国家与学术

    作者:罗志田

    本书论述了从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由此而起的争论开始,到新文化运动时的整理国故、再到北伐前后两次关于国故和国学的大讨论,大体经历了从保存国粹到整理国故再到不承认国学是“学”的发展演化进程,其最显著的主线是(广义的)学术与国家的关系。
  • 中国古代史

    作者:夏曾佑

    20世纪初,夏曾佑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名为《中国古代史》)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开创了以新的章节体载撰写通史的先例,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家编写史书的主要体裁。在夏曾佑之前,国内已经有人用新观点、新体裁写出了新式的中国通史。但夏曾佑的《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影响更大,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近代的“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 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中国历史学经历了一个变革创新的世纪,兴旺丰收的世纪,成绩显著,名家辈出,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总结,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旨在系统地展示上个世纪的史学成果,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的著作奉献给读者。
  • 書舶庸譚

    作者:董康,朱慧整理

    《书舶庸谭》为董氏多次赴日所作的访书日记,书中录有大量日藏中国戏曲小说,其中多孤本善本,尤为学界所重。该书有四卷本和九卷本,四卷本为1930年赴日访书日记。后又多次赴日并加续作。1939年,董康在四卷本基础上合以续作,增补修改,厘为九卷,署武进董氏诵芬室刊行。1940年又加以重印,补加傅增湘序一篇,并附《课花庵词》。这次整理,以庚辰(1940)重印九卷本为底本,参校四卷本及相关资料,删去所附《课花庵词》。书后附书名索引,以便检索。
  • 观堂集林(附别集)(全二卷)

    作者:王国维

    《观堂集林(附别集)(套装共2册)(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生于浙江海宁。清未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做过南通、苏州师范学堂的教习,并任职学部。辛亥革命以后,主要是在大学裹教书,晚年担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一九二七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尽,年五十岁。
  • 积微居读书记

    作者: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共收杨树达十一种读书笔记:读《尚书》、读《左传》、读《国语》、读《后汉书》、读《庄子》、读《荀子》、读《商君书》、读《晏子春秋》、读《吕氏春秋》,另外还有两种读《说文解字》遥笔记——“《说文》求是”和“声训杂记”。这些笔记引用了大量而丰富的资料,或对原书提出校订意见,或对诸家说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可为读者阅读古书之参考。
  • 王国维集

    作者:王国维

    《王国维集(套装共4册)》收集齐全,编校精当,既是学者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又是青年学子提高人文素质的基本教材。书中提供了王国维典范的读书方法和研究方法,显示了这位20世纪新文化奠基人和新史学开山祖卓越成果的全貌,可为当代国学热提供难得的范本。
  •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作者:张舜徽

    张舜徽先生(1911-1992),湖南沅江人,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生前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张舜徽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博涉四部,在传统学术的诸多领域造诣精深, 留下大量论著。他在《八十自叙》中总结说:“余之治学,始慕干嘉诸儒之所为,潜研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者有年。后乃进而治经,于郑氏一家之义,深入而不欲出。即以此小学、经学为基石,推而广之, 以理群书,由是博治子、史,积二十载。中年以后,各有所述。爰集录治小学所得者,为《说文解字约注》;集录治经学所得者,为《郑学丛着》;集录治周秦诸子所得者,为《周秦道论发微》、《周秦政论类要》;集录治文集笔记所得者,为《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而平生精力所萃,尤在治史。匡正旧书,则于《史通》、《文史通义》皆有《平议》;创立新体,则晚年尝独撰《中华人民通史》,以诱启初学。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平生致力于斯,所造亦广。若《广校雠略》、《中国文献学》、《汉书艺文志通释》、《汉书艺文志释例》、《四库提要叙讲疏》诸种,固已拥彗前驱,导夫先路。”此仅为就其平生著述中较费心力者而言, 已足以彰显先生对学术界的重大贡献。他的这些成就,使他成为公认的国学大师,更是华中师范大学不可多得的代表性学者。
  • 国故论衡

    作者:章太炎 撰,陈平原 导读

    《国故论衡》是蓬莱阁丛书中的一册。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相信这一设计,会比单出原著,或笼统抽绎当时学风特点,来得更切近可靠。
  • 王国维诗词笺注

    作者:[清]王国维 著 陈永正 笺注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的著名学者。他是一位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其代表作《人间词话》是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批评论著。作者一生的诗词创作实践,努力践行了其深厚的艺术思想。他的诗词无论在题材和风格上都颇具特色,成为近代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诗人。王国维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1 989-1905年为问学江乡时期,第二期1911-1915年为访学日本时期,第三期1916-1923年为治学上海时期,第四期1923-1927年为讲学北京时期。最终,王国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尽,终年50岁。王国维诗歌创作的四个阶段,与作者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是一致的。王国维诗词向无全注本。本书诗部分以1940年商务印书馆版的《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为底本,词部分则以王国维手稿为底本。王国维先生诗词融文学、哲学、美学、史学以及金石书画等各方面内容于其中,知识繁博,索解非易,笺注者考证诗词本事史实、背景交游,引据翔实,评断公允。参校他本,注释详细。本书可资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 清华园日记 西行日记

    作者:浦江清

    《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增补本)》收录浦江清先生1928-1949年间的全部日记,为存原貌起见,未加删削窜改。从中既可看到一位现代学者真实的生活、感情记录与教学、研究工作,又能时见陈寅格、吴宓、钱穆、朱自清、冯友兰等学人的言行风神,对理解或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史,尤其是清华与西南联大的校园文化,颇多史料价值。其中“西行日记”提供了一位文弱学者不顾关山阻隔,置生命安危于不顾,历尽磨难,千里迢迢地自上海投奔昆明,赴任西南联大教学岗位的坎坷经历,显示出现代知识分子坚毅、执著、爱国的感人精神。
  • 沈曾植年谱长编

    作者:许全胜

    沈曾植是近代学术大师,其研究领域及成果对二十世纪学术的发展与转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书即是根据第一手资料,包括各种日记、书信、诗文、谱牒等记载,详为勾勒沈氏一生的几个重要环节。在探究其生平行述的同时,彰显其学术成就及影响所及。书末附录文中相关人物索引,方便检索。
  • 量守庐学记

    作者:程千帆,唐文

    黄侃(1886~1935),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中央大学教授,室名量守庐。黄侃专长于经学、小学,其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蔚成一家之言,治学上注重恪守师承、博学精习,在近代学术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其师章太炎并称“章黄之学”。本书收集了记述黄侃论学大旨的文章,及其传记、逸事、著作目录等,作者大多是黄侃的师友和亲炙弟子,便于今人理解这位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
  •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作者:钱穆

    本书内容:余生江苏无锡南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之五世同堂。溯其原始,当自余之十八世祖某公,乃一巨富之家,拥有啸傲泾两岸良田十万亩。而上无父母,下无子女,仅夫妇两人同居。十八世祖年三十左右,婴衰虚之疾。远近名医,百药罔效,病情日见沉重。一日,十八世纪母告其夫:“胸中久蓄一言,示敢启口,恐不听从,又滋责怪。”十八世祖言:“病已至此,苟可从者当无不从。纵或实不能从,亦为无责怪可言。”十八世祖母谓:“君病殆非药石可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