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马克思

  • Why Marx Was Right

    作者:Terry Eagleton

    In this combative, controversial book, Terry Eagleton takes issue with the prejudice that Marxism is dead and done with. Taking ten of the most common objections to Marxism - that it leads to political tyranny, that it reduces everything to the economic, that it is a form of historical determinism, and so on - he demonstrates in each case what a woeful travesty of Marx's own thought these assumptions are. In a world in which capitalism has been shaken to its roots by some major crises, "Why Marx Was Right" is as urgent and timely as it is brave and candid. Written with Eagleton's familiar wit, humour and clarity, it will attract an audience far beyond the confines of academia.
  •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作者:Karl Marx,Friedrich

    "A spectre is haunting Europe - the spectre of Communism." So begins one of history's most important documents, a work of such magnitude that it has forever changed not only the scope of world politics, but indeed the course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was written in Friedrich Engels's clear, striking prose and declared the earth-shaking ideas of Karl Marx. Upon publication in 1848, it quickly became the credo of the poor and oppressed who longed for a society "in which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each is the condition for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all."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contains the seeds of Marx's more comprehensive philosophy, which continues to inspire influential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and literary theories. But the Manifesto is most valuable as an historical document, one that led to the greatest political upheaveals of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an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s that until recently ruled half the globe. This Bantam Classic edit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includes Marx and Engels's historic 1872 and 1882 prefaces, and Engels's notes and prefaces to the 1883 and 1888 editions.
  • 马克思与恩格斯

    作者:【美】特雷尔·卡弗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学术思想上相互影响的过程。作者认为,19世纪50年代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精诚合作,恩格斯的思想稍稍领先。1859年恩格斯在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所写的短评中“发明”了辩证法,也由此开始背离了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以马克思的名义建构了一个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在内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不但与马克思的思想不符,而且没有马克思的明确认可。人们所熟悉的马克思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恩格斯在晚年勾勒出来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来说,也就是后人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来说,恩格斯才是“第一小提琴手”。
  •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戴维·麦克莱伦

    本书被誉为“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叙述”。它述及马克思以后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到俄国马克思主义,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新马克思主义到中国与第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再到当代欧美马克思主义。本书根据《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修订后的最新版本(1998年第三版)译出。新版增添了第2版出版后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美国)的最新发展情况及香港参考资料,并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评价。 目录 导论 马克思的遗产 第一编 德国社会民主党人 第一章 恩格斯的贡献 第二章 与修正主义的论战 第三章 激进派 第四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第二编 俄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 起源 第六章 托洛茨基 第七章 列宁 第八章 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 斯大林主义 第十章 斯大林以后的共产主义 第三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马克思主义 第十一章 卢卡奇 第十二章 科尔施 第十三章 委员会共产主义 第十四章 葛兰西 第四编 中国和第三世界 第十五章 中国革命的形成 第十六章 掌握政权的毛主义 第十七章 拉丁美洲 第十八章 马克思主义与不发达现象 第五编 欧洲和美国的当代马克思主义 第十九章 法兰克福学派 第二十章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十一章 德拉沃尔佩学派 第二十二章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十三章 英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在美国
  •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上)

    作者:余源培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书中每篇原著前有简明扼要的学习提示。全书共分上下两卷,本书为上卷,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发展及其理论成果。全书编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便于高校学生和广大社会读者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本书主要供普通高校哲学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其他专业学生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历史(修订版)

    作者:余源培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突出革命领袖所写主要哲学著作的理论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个时期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特点。
  • 人韵

    作者:黄克剑

    西方现代学术考察马克思主义之后,发现人的异化问题是马克思予以严重关注的问题。这是本书的学理背景。事实上,马克思从一开始就提示他的历史观所涵盖的的“人”的命意。他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是因其对象性才具有意义。因此,马克思历史观可分为这样的层次: 作为人的存在对象的自然与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 作为人的存在对象的社会与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 作为人的存在对象的历史与作为历史存在物的人。 马克思的学说便这样以人为核心建立其庞大的体系。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家庭、国家、意识等构成一个范畴的系列,但这些范畴只是现实的人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在诸种对象性关系中自我实现、自我生成的一种抽象。“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物质关系形成他们的一切关系的基础。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 在一种几乎被看作常识的关于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解中,“社会”、“历史”的概念似乎要神圣得多,“个人”在社会、历史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其实,作为哲学范畴、作为马克思历史观的范畴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既是“小我”,又是“大我”,他对于社会、历史说来,有着更值得看重的意义。社会不过是人的一种存在形式和存在对象罢了。只有“人”才是真正的出发点。 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无疑是独辟蹊径的。尽管会被许多人讥为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仍无法抹杀其思想的光芒。
  • 共产党宣言

    作者:(德)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宣者》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并于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用德文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一直指导着全世界工人阶段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并深刻地启迪、教育和鼓舞着全世界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而斗争的们。《共产党宣言》从发表到本纪初,已经被译成全世界各种主要文字出版,它的思想影响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1920月8日,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中文本在我国出版,此后,陆续有十几个版本问世。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共产堂宣言》纪念版。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事业正以崭新的面貌不断向前推进,为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决定再版《共产党宣言》纪念版。 199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纪念版收入了《共产党宣言》正文以及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七篇序言,此外收入了该书最早的德文本影印版、各种文字版本的部分封面,以及我国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创作的马克思肖像和恩格斯肖像。这次再版时保留了纪念版的全部内容,只对注释进行了审核和修订,并对封面做了重新设计。
  • 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

    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本书包含了标志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诞生的两份重要文献: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的手稿。其编者大卫• 梁赞诺夫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主要策划人、执行人和精神领袖。这个版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将其进行编译,对国内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有所裨益。另外,本书附录为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译《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将郭沫若的中译本以附录形式原文刊出,能够帮助国内学者了解这一版本最早的中译本中的历史性翻译话语。此中译本具有历史性的学术价值,使国内学者能够比较完整地看到此历史文献的原始样态。
  • Marx

    作者:Peter Singer

    Peter Singer identifies the central vision that unifies Marx's thought, enabling us to grasp Marx's views as a whole. He sees him as a philosopher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human freedom, rather than as an economist or a social scientist. He explains alienat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economic theory of Capital, and Marx's ideas of communism, in plain English, and concludes with an assessment of Marx's legacy.
  • 资本论-一九三八年版影印本(共三卷)

    作者:马克思

    《资本论》(1938年版影印本)(共3册)(精装)是我国第一部中文全译本《资本论》的影印本,曾于1938年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本次重版均按照1938年版的原本影印而成。并为每套书制定了唯一编号,装帧精美。由于印量有限,求者居多,无法满足每个需求者,唯有将该书的唯一编号的特性体现出来,以拍卖的方式寻找他的有缘人。此消息一经散出,已经有人以自己女儿的生日、以朋友的生日、幸运数字、纪念日等各种理由订购了许多套。体现出这套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经典魅力。
  • 神会马克思

    作者:张一兵

    本书的主体部分是作者已经引起反响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精写与重写。秉承着“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回到马克思》以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为重要源头,对马克思一生的哲学研究及其变迁进行了抽丝剥茧、不屈不挠的哲学努力,还给了读者一个真实的马克思。同时,本书也概要介绍了作者《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和近期关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和最新的成果。本书一改艰涩难懂、非行家无以入门的学术脸孔,以流畅漂亮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引领读人一步步地迈入精彩的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精神世界。“神会马克思”因此得名。
  • 想象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雷蒙·阿隆

    本书是阿隆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该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关系,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问题,分析了信仰的形成机制。第二部分是为纪念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周年而写的论文,它主要解读马克思的一些著作,强调马克思思想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重点讨论了萨特对马克思的存在主义解读以及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结构主义解读。作者特别强调为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对话。 该书充满了时代感和历史感。一方面,它反映了阿隆如何从柏林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过渡到对60年代法国左派的某些批评;另一方面反映了阿隆如何以哲学家的眼光去分析现代社会的形成,分析制度和人本身的历史性,以及阿隆如何从马克思那里汲取力量和灵感。阿隆对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和出路做了许多出色的阐释。
  • 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

    作者:[美]汉娜·阿伦特

    本书根据美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汉娜·阿伦特手稿——1953年普林斯顿大学讲座Karl Marx and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翻译。 20世纪40年代末,阿伦特调整了《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写人各市地划,注意到与纳粹种族主义相比,马克思思想中含有的西欧政治传统的要素,开始转向对马克思想的关注。阿伦特比较集中地思考马克思想的劳动观,始于1953年春,系统表述于《人的条件》中。本书手稿里的观点、内容也正反映了她在那个时期思想体系形成的要点。这些手稿与后人整理出版的书信、文本,对于全面、准确阐释阿伦特政治思想,了解其思想发展轨迹,是非常重要的一手材料。
  • 回到马克思

    作者:张一兵

    “回到马克思”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一个崭新口号。廓清理论地平、寻求新的理论衍射点是这一深度模式的逻辑前提。本书在国内第一次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第2版(MEGA2),第一次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历史语境出发,力求真实地呈现出马在思哲学话语深层转换的动态历史原相。作者的学术创新在于,运用全新的解读方法确认了表年马克思的人本学社会现象学,以及建立在扬弃古典经济学社会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视域,特别是第一次指认出马克思在最后的经济学控索中所创立的历史现象学批判话语。由此,本书冲破了苏东学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理解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重重理论迷障。
  • 马克思思想导论

    作者:戴维·麦克莱伦

    卡尔•马克思的思想革新了世界的政治图景。大卫•麦克莱伦的这部著作全面介绍了马克思,并为掌握马克思思想的脉络和复杂性提供了基本条件。本书的前半部分,以编年顺序平实地叙述了马克思的著作,并提及某些传记方面的细节。后半部分划分为异化、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意识形态、劳动、阶级、政党、国家、革命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等不同的主题,分别概述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观点,并摘录了相应的原著,每一章都列出了完整的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最后,作者对马克思的整体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做了简短而全面的评价。
  • 马克思的复仇

    作者:梅格纳德·德赛

    本书对马克思在20世纪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全景式的考察。作者认为,20世纪存在着两种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资本主义之外独立的社会主义政权(指苏联),二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议会社会主义,但它们在全球化下都失败了。究其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实践马克思的思想,只是借用了马克思的名义。因为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另外,从20世纪的历史发展看,虽然利润率下降趋势是一个根本要素,但全球化在抵制着这种下降趋势。市场与政府的较量成为推动全球化运动的根本力量。它既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的证明。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应该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与福柯

    作者:莱姆克等

    本书是法国9位重量级思想家重新解读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文本,主要论述马克思在法国的传统,特别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是如何理解马克思的。
  • 青年们,读马克思吧

    作者:[日] 内田树,[日] 石川康宏

    关于马克思的各种著作可以说是浩如烟云,层出不穷,但大都是深奥的理论著作,晦涩难懂,以致于很多读者都“谈马色变”。本书在体裁上别具一格,以来往书信的形式对马克思经典理论进行阐释,这在目前图书市场上是第一本。通过8封书信,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就《共产党宣言》《论犹太人问题》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些马克思经典著作当中的经典问题进行了讨论。两位作者文风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态度及观点也有不同,这种形式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能使读者在深入浅出地学习马克思的同时又能体会到一种“快乐的”阅读方式。本书日文版2010年在日本问世以来,屡创销售佳绩,成为家喻户晓的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
  • 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

    作者:柄谷行人

    在黑格尔主义终结的历史时刻,我们终于第一次迎来了“可以阅读”马克思的时代。 因为,只有卡尔•马克思才是黑格尔所谓“历史的终结”之后的思想家。 本书是一部开拓了当代世界思想界新天地的惊世骇俗之作。 在这个差异性和外部性纷纷解体的“全球化”时代,柄古行人通过对马克思价值形态论中“尚未被思考的”方面的解读,发现了马克思思想中“可能性的中心”。 本书作者是通过解读马克思文本而恢复马克思本来面貌的思想先驱。 目录: Ⅰ 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终章 Ⅱ 有关历史的问题——哀悼武田泰淳 Ⅲ 有关阶级的问题——地底的世界•夏目漱石试论(一) Ⅳ 有关文学的问题——漱石和文学•夏目漱石试论(二) 1978年版本后记 致学术文库版后记 译者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