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港台
-
香港三部曲
十九世纪末期,东莞农村小女孩黄得云被人绑架到香港做了红妓,后来母因子贵,成了香港上层社会的名流。一个苦难少女及其后人的际遇经历,构成了完整的三部曲;作者用以折射出香港自1842年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 -
原鄉人
族群問題既然其來有自,我們就必須誠實面對。 族群問題既然不會輕易消失,我們就必須隨時反思,一再辯論。 讓作家們親身訴說半個世紀以來的族群經驗! 賴和、呂赫若、鍾理和、葉石濤、陳映真、李渝、林海音、朱天文、許銘義、田雅各、阿女烏、李永平、賀淑芳、黃錦樹 時過境遷,一百五十年後的新台灣人們似乎已經忘了來時之路。我們今天談族群問題,眼界所及,無非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傷痕。舊政權所刻意要掩蓋的,正是新政權所刻意要揭發的。然而歷史的瘡疤一旦揭開,我們就應該有勇氣直搗病根。原來在外來政權入侵、形成「敵我矛盾」之前,島上已經勇於發掘「內部矛盾」了。 這是難堪的弔詭,但我們無從規避。也只有如此,面對國民黨政權到台灣後的一頁族群史,我們才能叩問: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到心手相連、狂愛台灣,族群問題前帳未清,後帳又來,這到底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原鄉本能,還是為政者有心栽培的暴力種子?是地域和血緣的宿命,還是文化、國家政治建構的後果?是迎向大和解的前題,還是繼續鬥爭的資本?--王德威 特定族群的文學選對應的是特定族群被邊緣化,甚至被「代表」掉或被抹除掉的危機感。 這種眾所周知的危機感,它的基本指標是族群膨脹成了體積龐大首要的關鍵詞。隨著解嚴後十多年的「本土政權」的積極的(廉價)操作,愛台灣╱愛中國、本省╱外省、本土╱非本土、真台灣人╱假台灣人……這樣的二元對立的敵我劃分從總統到地下電台賣假藥的主持人都掛在嘴上藉以裁決他人以期讓本土政權永續持有時,族群幾已成了魔咒。 這部選集既名為《原鄉人:族群的故事》,當然不會是特定族群的選集,也不會是匯聚不同族群的文學標本選。一方面關切的是族群關係(各族間的族群互動),另一方面(也許更重要的)藉由選文的範圍,擴大整個問題的思考架構,放寬歷史視野,簡言之,是把範圍擴大到從日據到馬華,後設的思考所謂族群。--黃錦樹 -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西西在台灣受到注目的第一本書,她熔冶了傳統和現代之長,轉益歐美和拉丁美洲的精髓,結合各種技巧,刻繪這一代人的悲喜,處處令人驚艷。初版二十餘年來,是華文文學重要作品之一。現經改版新印,更值收藏閱讀。 -
出走,是為了愛
這是我敢說除了寫過的小說外,我最愛的書。 新書收錄了我過去兩個重要的心性講座內容。 出走是我淨化自己的方式。我喜歡孤獨一個人走,也愛跟心靠得很近的人走一段。 出走是流動的自愛方式。 最偉大的愛不應僅局限於人本身。愛是流動的。愛地球,愛生命,才懂得回來愛自己,愛別人。 書中「生死愛慾。心靈出走」一講裡說的,總結了我前半生思考過經歷過愛過痛過傷過哭過笑過執著過放下過的種種,是我多年來最冷靜也最激情的深邃體驗,也算是我對活過三十八年的生命作出的一個交代。說完,放下,待學好尺八「本調」一曲,我可以帶著它再上路了。 「人最大的尊嚴和神聖是覺知,讓你得到最大的自由,這是愛的核心。」 「從神聖的慈悲中愛人性的一切,讓自己變得透明,讓一切流動,進出,你要出走自己的心,更新它,才能擁抱你的一切。」 「走吧,向前走,莫回頭,在你身邊擦過的緣份,遇見的人,甚至只是一花一草,全都是你的鏡。緣份是鏡,反映你的需要和缺失。」 -
G片工場
不止慰解你的渴望,G片幕后的故事更精采! *陪你共眠的男优,如何从无名小卒爬上颠峰地位,吃香又喝辣? *导演、编剧、配音员、剪接师,如何合力实现所有同志的性幻想? *过气明星如何在业界力争上游,回锅后身价由黑翻红? *欧美东洋片中有哪些经典系列,身为行家的你绝不容错过? *为何G片裡会出现女人、鰻鱼、蒟蒻和吸尘器? *影片中出现过的道具、内裤等梦幻逸品,要去哪裡才能买得到? 「G片魔人」邵祺迈, 领你深入观影门道、窥探业界秘辛、 直击拍片现场! 本书为知名同志作家邵祺迈,写作6年的G片研究心得。从一线巨星的传奇故事,欧美日经典鉅片系列推介;到趣味性十足的影评、片场趣闻、观影心得等,见解犀利独到,笔法独树一格。於亚洲男女同志网Fridae.com及《Good Guy》杂誌连载期间,广受两岸三地读者好评与喜爱,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与迴响。 本书集结该系列文章之最精华,根据业界最新资讯编辑、修订,配上大批精采图片,引领你身歷其境,穿梭G片幕前与幕后。不但重温最爱的帅哥猛男们在萤幕上的精彩表现,更窥看五花八门、肉香阵阵的业内门道! -
侯孝賢HOU HSIAO-HSIEN
這本由法國《世界報》影評人Jean-Michel Frodon主導下所完成的合集,涵括了關於侯孝賢的作品、其在影史上的地位、其與中國藝術和國家歷史的聯繫等評論。其中侯孝賢與《電影筆記》影評人Emmanuel Burdeau的一場漫長訪談裡,他描述著童年與電影創作的關係,分析他的每一部影片,也提到了未來的計劃。大部分的文章由法國作者撰寫完成,同時涵蓋台灣、日本與美國作者的文章,以其達到一種綜觀全世界的寬廣視野。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也涵蓋了對於侯孝賢每一部影片的評論性研究。 -
吃马铃薯的日子
《吃马铃薯的日子》不是自传文学,但既然涉及我个人一些经历,总可算作自传文字。我记下这段生平的用心,是为了励志。当然,今天香港的社会环境,与五十年代是云泥之别。但我相信,即使今天大部份香港青年在求学、就业和生活都有改善,总还有一些人是个例外。《吃马铃薯的日子》,也就是为了这一类没有享受到父母或社会福荫的人。 书中的《童年杂忆》,成于八十年代,却可看作《吃马铃薯的日子》的前身。抚今追昔,吃马铃薯的日子,比起童年那段岁月来,并不算是什 折磨。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栉风沐雨、旰食宵衣,也是值得的。 我想香港一定有不少与我童年经验相似的孩子。我希望他们看了本书,也会像我当年的决心一样:咬牙,挣下去。 -
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
本書收錄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台灣學者王德威先生的一組共四篇論文:《傷痕書寫,國家文學》、《重讀張愛玲的〈秧歌〉與〈赤地之戀〉》、《歷史與怪獸》、《歷史記憶與大學之道》。 本組四篇文章對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分別提出不同角度的解讀;檢討一九四九年以來身處不同境地的中國作家負載着當代政治,重新打造了一種傷痕書寫,體現國家在追尋現代性過程中被斵傷、撕裂的遭遇;進而叩問:傷痕與國家機器的關係何在?我們需要什麽樣的傷痕論述與國家文學?更重要的,在告別傷痕的同時,我們如何檢討國家文學,以免成爲下一個時代的「預知」傷痕紀事?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