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朱自清

  • 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讲义

    作者:朱自清,刘晶雯

    这本距今六十馀年的文学讲义(笔录)出版,是弟子孜孜求学的心血,也是朱自清先生学术思想与教育理念的再现……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方志与缘情━关於诗文价值的传统看法,偏重内容方面;第二章:模拟━谈谈前一问题,但偏重形式方面;第三章:方笔━论述文之分体、其来源及文学概念之变迁、发展等;第四章:品目━把历来用以表明文学价值的德性词分类,加以说明。
  • 朱自清经典作品选

    作者:朱自清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幼入私塾,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在北大学习时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参与发起“中国新诗社”和创办《诗》月刊。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1924年出版抒情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起转以创作散文为主。抗战爆发后,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抗战胜利后多次参加反蒋反美的斗争,写有大量杂文、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等。1948年6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方》中签名。后死于贫病交迫。作品尚有诗歌《雪朝》、《踪迹》,散文《欧游杂记》、《你我》,论著《经典常谈》、《论雅俗共赏》等。 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经典是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对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这些智者的身影和流传已久的词句,净化了我们的心灵,震撼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可以错过的但不会被磨灭的,什么是瞬间即逝的又是最宝贵的。
  • 伦敦杂记

    作者:朱自清

  • 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

    作者:朱自清

    《诗言志辨》、《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代表著作,《诗言志辨》是对《诗经》的专门研究,《经典常谈》是对古代典籍的概论性著作。两书对现代的古典文学研究影响深远。
  • 标准与尺度

    作者:朱自清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虽然作者自认为“本书收的文章很杂,评论、杂记、书评、书序都有”,而且“谈文学与语言的占多数”,甚至一再强调书名只是取材书中篇名,“绝非自命在立标准、定尺度”;但他自己也承认:“不管论文、论事、论人、论书,也都关涉着标准与尺度。”联系本书文章顺序与朱自清先生的晚年气节,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本知识分子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对于时代问题的回应之书。它对于今日的读者,如何作文、如何立人、如何做一个现代国家的合格公民,仍然有着相当的助益。
  • 朱自清游记

    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欧游,是在以散文成名之后。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发表于一九二三年《背影》发表于一九二五年,《荷塘月色》发表于一九二七年,而他欧游是在一九三一年三月至一九三二年七月。此时他仍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 朱自清散文

    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收录代表朱自清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用与文章意旨契合的优美图片来表现其散文的美感和深层内涵;用适当的与作家及作品相关的历史照片拉近读者与历史的距离;用游记中涉及的名胜照片加深读者的感受与认识,使阅读变得如历其境、清晰生动。 朱自清的散文,“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昧,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他的散文脉络清晰、结构缜密,严谨的写作态度使朱自清的散文始终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在本次选本中,我们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精品重新汇编整理,从他以前的散文集中分门别类,遴选出最经典的篇目,集成《朱自清散文》一书,相信那些浸润着作者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的文章定能如朱自清本人的初衷那样“获得广大的群众”。
  • 论雅俗共赏

    作者:朱自清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结集。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由此也正可看出作者把《论雅俗共赏》列为第—篇,并以之为书名的用意。 虽然作者自己把这集中的十四篇文章定性为“论文”,但其实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的艰涩枯窘、拒绝普通读者之感。相反,作者所选择的“逼真与如画”、“书生的酸气”、“百读不厌”、“禅家的语言”、“歌谣里的重叠”以及“雅俗共赏”等可称关键词的话题,虽然都属于中国传统和历史上重要的文学、艺术现象,但同时又有趣而吸引人,内容并不拒斥学院外的普通文艺读者。
  •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从朱自清以前的散文集中分门别类,遴选出最经典的篇目,集成册,相信那些浸润着作者广博的智识、深厚的学养的文章定能如朱自清本人的初衷那样“获得广大的群众”。 朱自清的散文脉络清晰、结构缜密。他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知和精确的观察力,也使他总能巧妙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事物之中,构成细密、淡雅、浑圆的意境。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从朱自清以前的散文集中分门别类,遴选出最经典的篇目,集成册,相信那些浸润着作者广博的智识、深厚的学养的文章定能如朱自清本人的初衷那样“获得广大的群众”。
  • 欧游杂记

    作者:朱自清

    本书内容包括威尼斯、佛罗偷司、罗马、滂卑故城等内容。
  • 荷塘月色/圃冷斜阳文丛

    作者:朱自清

    二十世纪转瞬已过。 “五四”新文学运动历经风霜雪雨,万紫千红犹在眼前。中国现代文学的画卷,描绘了时代的更迭与嬗变。 过去的百年,中国文坛群星璀璨。在这满天群得中,有长明不息的文坛巨星,高悬天穹;也有如流星般在夜空中划过,留下了一道道辉煌。华夏出版社倾力勾沉,在卷帙浩繁的文海中悉心淘砺,编选了部分作用,汇集成册,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是圃冷斜阳文丛中的《荷塘月色》分册,书中收录了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大量作品,有散文、诗歌等等。 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所收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侧面,以及作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一读。
  • 语文杂话

    作者:朱自清

    本书是一本体现朱自清先生关注语文教育的小书。作者认为“中学生念国文的目的,不外乎获得文学的常识,培养鉴赏的能力和练习表现的技术”,因此全书也正围绕这三方面展开论述:作者强调选本与教材选择的至关重要;同时希望学生能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心怀,“然后才发现其中的奥蕴”;在写作训练上,作者不但对遣词造句有“贴切”上的要求,更对具体文本进行了亲自的讲解示范。
  • 古诗十九首释

    作者:朱自清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学术著作《古诗十九首释》,以及《诗言志辨》的部分章节。在《古诗十九首释》中,朱自清以现代人的学术眼光和审美情趣重新阐释《古诗十九首》,既对诗歌故实进行注解考证,又对诗歌意蕴进行鉴赏批评,形成了朱自清独有的诗歌阐释,成为后人研究的典范。《诗言志辨》则节选了诗言志、诗教、正变三章,重在研究诗论史的发展,是朱自清诗论研究中最精粹的部分。
  • 朱自清散文精选

    作者:朱自清

    本书是含概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包括了《憎》、《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中的文明》、《正义》、《春晖的一月》、《说梦》等。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 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等。这些散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 朱自清作品精选

    作者:庄桂成

    朱自清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诗歌方面,其中又以散文成就为大。朱自清的众多散文,读了之后被人叹为奇迹,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例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温州踪迹・绿》、《荷塘月色》、《给亡妇》等佳作,都令读者如痴如醉,好评如潮。而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优美动人,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精巧的结构艺术。朱自清的散文结构,可以分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自由结构。纵式结构的散文一般以时间、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为序,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如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松堂游记》。《背影》。《旅行杂记》等。横式结构的散文木注重对事情发展始末进行记叙,而是集中笔墨写出几个剖面片断,用主旨联贯内容,浑然一体,如他的《春》、《冬天》、《南京》、《威尼斯》等。自由结构的散文,其记叙、议论、抒情融洽无间、纵横自如、生动跳跃,如诗歌般敏捷灵活、驰骋无际,如《温州的踪迹》、《匆匆》、《儿女》等。朱自清的散文并无定态,但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值得读者玩味借鉴。 朱自清的散文构思精巧、结构多变,很讲究层次间起伏跌宕。虽然没有长江大河浩荡奔腾的气势,但有涓涓细流的曲折委婉,别有一番滋味。例如《背影》这篇散文,就是紧扣文眼而结构全文。它的结构重心,始终没有偏离“背影”这一焦点。全文共有四次写到背影。第一次是下笔入题,“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是实写,用笔较浓,具体而细腻。第三次是离开车站时,只是虚带一句。第四次是记忆中的背影,是多年强烈思念而产生的景象。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大胆地因枝剪叶,戴花取势,使散文疏密相间、详略得当、虚实交杂。 其二,优美的语言艺术。朱自清堪称新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他的散文语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注意运用北京知识分子的口语,我们不妨称为通俗美。不论是朴素动人的《背影》,明净淡雅的《荷塘月色》,委婉动人的《儿女》,抑或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还是《择偶记》《台州的冬天》都能以平常人说话的口吻来写作,从口语中提炼出有力的表现方式,写得朴素淡雅,犹如清水芙蓉。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出生于江苏东海,定居于扬州。著名作家、学者。早年热心于倡导写作新诗,1921年春参加文学研究会后,专注于散文创作,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散又名篇,文字之美,被认为标志了白话文系统里美文的最高成就。 本书收录了作者写景散文15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南京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 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 说扬州 提起扬州这地名,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但是我长到那么大,从来不曾在街上见过一个出色的女人,也许那时女人还少出街吧? 荷塘月色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谭柘寺 戒坛寺 潭柘以展折胜,戒坛以开朗胜;但潭柘似乎更幽静些。戒坛的和尚,春风满面,却远胜于潭柘的;我们之中颇有悔不该住潭柘的。 松堂游记 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温州的踪迹   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春晖的一月   春晖的校舍和历落的几处人家,都已在望了。远远看去,房屋的布置颇疏散有致,决无拥挤、局促之感。我缓缓走到校前,白马湖的水也跟我缓缓的流着。 白马湖   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 重庆一瞥   重庆市南北够狭的,东西却够长的,展开来像一幅扇面上淡墨轻描的山水画。雾渐渐消了,轮廓渐渐显了,扇上面着了颜色,但也只淡淡儿的,而有阴天晴天差不了多少似的。 重庆行记 重庆真忙,像找这个无事的过客,在那大热天里,也不由自主的好比在旋风里转,可见那忙的程度。这倒是现代生活现代都市该有的快拍子。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歌声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看花   栀子花不是什么高品,但我喜欢那白而晕黄的颜色和那肥肥的个儿,正和那些卖花的姑娘有着相似的韵味。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也是我乐意的。
  • 欧游杂记(彩图本)

    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出生于江苏东海,定居于扬州。著名作家、学者。早年热心于倡导写作新诗,1921年春参加文学研究会后,专注于散文创作,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文字之美,被认为标志了白话文系统里美文的最高成就。 本书收录了以下篇章: 威尼斯 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佛罗伦司 正像看达文齐的《摩那丽沙》(Mona Lisa)像,她在你上头,可也在你里头。这不独是线形温和平静的缘故,那三色的大理石,带着它们的光泽,互相显映,也给你鲜明稳定的感觉。 罗马 罗马(Rome)是历史上大帝国的都城,想象起来,总是气象万千似的。现在它的光荣虽然早过去了,但是从七零八落的废墟里,后人还可仿佛于百一。这些废墟,旧有的加上新发掘的,几乎随处可见,像特意点缀这座古城的一般。 滂卑故城 纪元七十九年,维苏威初次喷火。喷出的熔岩倒没有什么;可是那崩裂的灰土,山一般压下来,到底将一座繁华的滂卑城活活地埋在底下,不透一丝风儿。那时是半夜里。 瑞士 太阳照着的时候,那水在微风里摇晃着,宛然是西方小姑娘的眼。若遇着阴天或者下小雨,湖上迷迷蒙蒙的,水天混在一块儿,人如在睡里梦里。也有风大的时候;那时水上一便皱起粼粼的细纹,有点像颦眉的西子。 荷兰 红的黄的颜色,在那从从的背景上,越显得鲜明照眼。那尖屋顶原是三角形的底子,但左右两边近底处各折了一折,便多出两个角来;机伶里透着老实,像个小胖子,又像个小老头儿。 柏林 在这儿走路,尽可以从容自在地呼吸空气,不用张张望望躲躲闪闪。找路也顶容易,因为街道大概是纵横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 德瑞司登 站在原上,易北河的风光便都到了眼里。这是一个阴天,不时地下着小雨;望过去清淡极了,水与天亮闪闪的,山只剩一些轮廓,人家的屋子和田地都黑黑儿的。 莱茵河 这中间住过英雄,住过盗贼,或据险自豪,或纵横驰骤,也曾热闹过一番。现在却无精打采,任凭日晒风吹,一声儿不响。 巴黎 我们不妨说整个儿巴黎是一座艺术城、从前人说“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气,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
  • 朱自清精选集

    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精选集》分散文、诗歌两篇,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百余篇散文,几十首诗歌,他的文章是善感的,他的为人事承担的。以善感的心直面人生的残酷,朱自清尽管时常感到情绪低徊,但平正的理性推动他去承担这个人生的沉重。这种承担在散文创作中向两方面开展,向外是承担起社会良心的责任,向内则是通过建构伦理关系整合自我人格。他在散文《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批判践踏生命的行为,在散文《航船中的文明》中批判歧视女性的社会习俗,在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批判种族压迫,在散文《执政府大屠杀记》中愤怒揭露执政府虐杀学生的残酷被虏……
  • 论雅俗共赏

    作者:朱自清

    本书以大家习焉不察的社会说法与历史问题作为切入口,揭示出艺术与文学的某些基本规律。作者以明白晓畅的口语入文,又有大量贴切生动的文艺例证,不失为雅俗共赏之作,是广大学习者和研究者的理想选择。
  • 中国歌谣

    作者:朱自清

    《中国歌谣》是五四以来研究我国民间文学较早的一部专著,其雏形为朱自清先生在1929-1931年间的大学讲稿,后经整理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过单行本。作者在此书中从歌谣的释名、起源与发展入手,正本清源,梳理歌谣发展的历史,确立歌谣的分类、结构,研究其修辞,在汲取同时代人成果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某些研究方法,为这一领域有开拓性的著作。书中,作者广泛收集和引述我国古代和近代歌谣,保存了大量原始文献。 为了尊重原作,除了个别标点及明显的排印错误外,本书的一些习惯用法及其措辞均依旧原文排印,其中个别不符合当下习惯者,请读者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