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复旦

  • 狮城舌战

    作者:王沪宁,俞吾金

    《狮城舌战(十年珍藏本)》内容简介:许多大中学生们肯定依稀记得,十年前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狮城舌战》,一度成为当年全国最畅销的图书。十年后,书中几位名动全国的偶像辩手又身在何方?他们原先辉煌的人生经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原已渐渐尘封的旧事,复旦大学出版社再次隆重推出《狮城舌战——十年珍藏版》。 十年光阴,弹指挥间。曾经的辩论明星,终归还是要回到宁静的校园,继续他们的学业,渐而走向职场,开始另一段人生旅程。这些年来,姜丰担任了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栏目的主持人、制片人,季翔和严嘉从事职业律师工作,往返于世界各地,蒋昌建学成留校,教书育人。每个当日的明星都在角色转换中寻求着人生新的坐标,品尝失意和无奈,经历成功与挑战。昨日的青年才俊,今天的杰出人士。如同往昔写就热销的《狮城舌战》一般,过去的偶像用他们更加深刻的笔触,写下了十年间他们拥有的珍贵时刻,并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再续前缘,磨炼出交织着旧景和新情的《狮城舌战——十年珍藏版》。
  •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

    作者:张新颖

    张新颖这部著作在理论上的创新与个案研究上的突出个性,无疑是对当前比较文学领域和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疲软状态的一次整体性提高。著作消解传统以西方为中心的所谓“影口向研究”的方法,创立出“中国现代意识”这一概念,并整合了其与世界格局下各种现代意识的平等对话的历史,使中国新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创作思潮不再被看成是西方文化的接受体或派生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思路。其行文流畅而达意,资料丰富而扎实,论述新颖而不饰,均略而不述。 ——陈思和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极少数优秀博士论文中的一部。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站在对“全球化”问题的较为透彻的分析立场上,摈弃通常所使用的“冲击一反应”模式,从文学的角度,描绘出近代以来“外来”与“本土”因素交相作用而产生的现代中国的“现代意识”的复杂状况。这样相当深入的描述,是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新文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向前又推进了一步。它的学术价值,也由此得到确立。 这部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清晰的思辨能力和敏锐细致的文学分析才能。在今天的年轻一代学人中,能这样把两方面的才能结合在一起的,并不多见。 ——王晓明 目 录 导 论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现代意识的基本状况 第一章 中国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原有文化资源的考掘和重造 ——章太炎的极端性思想实验 第二章 现代意识与个体性承担 ——王国维寻求“慰藉”的精神简历 第三章 主体的确立、主体位置的降落和主体内部的分裂 ——鲁迅现代思想意识的心灵线索 第四章 中国新诗对于自身问题的现代焦虑 ——从20年代到抗战前夕 第五章 都市的感官和现代意识的“病之花” ——20年代后半期到30年代前半期上海的都市文学 第六章 日常生活的“不对”和“乱世”文明的毁坏 ——张爱玲创作中的现代“恐怖”和“虚无” 第七章 没有凭借的现代搏斗经验 ——与胡风理论紧密关联的路翎创作 第八章 学院空间、社会现实和自我内外 ——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 第九章 从“抽象的抒情”到“呓语狂言” ——沈从文的40年代 附 录 论台湾《文学杂志》对西方现代主义的介绍 主要参考书(篇)目 人名索引 原版后记 新版后记
  • 复旦往事

    作者:吴中杰

    人们常说文艺是时代的晴雨表,其实,教育界的风云变幻并不亚于文艺界。而在大学文科,特别是在中文系,这两界的风暴汇集到一起,冲击力就更加巨大。作者身居复旦大学半个多世纪,就读就教于中文系,长期处于政治运动的风口浪尖,曾经成为全系全校全市重点批斗对象,对于那段时期的政治风雨,自有特别深切的感受。他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为基础,真实地记录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复旦园里的时代风涛和知识分子的人生际遇。本书不从既定的结论出发,打破流行的叙事框架,直接面向真实,力图写出事物本来的面貌;同时,又超越个人恩怨,而从历史的高度看问题,故在叙述具体的人事中,能引发读者进行深层的思考。
  • 复旦的包法利夫人

    作者:陈亚亚

    繁荣的都市是一个永恒的陷阱,它用迷离的辉煌吸引你,可是当你真正进入的时候,那 些细碎的生活点滴,就逐渐磨蚀了人的信心。 复旦的女孩,她们最知道这个,她们聪明、美丽,明白自己的价值,她们比那些男孩更加自信,豁得出去。她们必须成功,因为……。
  • 余墨二集

    作者:陆谷孙

    《余墨二集》篇幅比《一集》膨胀不少,原因之一是老之已至,敝帚自珍,巴不得把写过的文字,包括与正业有关而并非余墨的,及早盘点搜辑;原因之二是作者生朱绩崧老弟是个有心人,又善于利用电脑为作者划定文档格式储存,免去寻检之劳,及至编辑成书,比之《一集》要容易得多;原因之三是老友陈麦青不嫌弊车赢马,愿意再次出任责编玉成。人和相趋,同情相成,这个集子得见天日,作者感激不尽。 这个集子如有什么创新之处,那就是作者未去请出一位长辈来赐序,而是学生动笔,而且师生约定:序文付梓前一定不要作者过目,一定不要满篇谀辞,倒是希望多写学生眼中老师的缺点和弱点。气同则从,声比则应,师生切偲,老幼怡怡。作者觉得这很有意义。 这个集子内容较多,自然也与近年来动笔较勤有关。动笔勤显然是因为感受多,但另一方面,作者觉得人越上年纪,对文字越有一种亲切的依恋和专注的痴迷,在天远月孤的伶俜时分尤其如此。但愿作者的这点体悟会传染给作者的学生,使他们也会热爱文字,热爱写作。
  • 鲁迅精读

    作者:郜元宝

    《鲁迅精读》选取鲁迅早期文言论文两篇,白话小说四篇,散文诗集一部,杂文十四篇,旧体诗八首,以少总多,力求反映鲁迅不同时期各类体裁创作的实绩。左右牵合,上下挂搭,以鲁解鲁,显明作者文思的整体性。文本细读之内部研究与环境、传记之外部考察相结合,启发读者披文入情,知人论世,最终走向《鲁迅全集》。
  • 余墨集

    作者:陆谷孙

    本书为作者常年积累的学术短讯、书评、忆往文章及杂感等。全书分为“莎学拾零”、“闲读偶得”、“西文探隐”、“旧日情怀”、“师友忆往”、“自说自话”、“浮世杂感”及“美国扎记”等八个部分。作者以其深厚扎实的中、外文功底,敏锐正直的目光,考究、评论了一系列的学术问题、人文社会问题及其他相关的问题,体现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人文修养和正直良知。
  • 简明中国文学史

    作者:骆玉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简明中国文学史(精华版)》的目标是追求理论的新颖性与较强的知识性的结合,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清晰而完整地阐述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它尤其坚持文学本位的立场,强调从文学独特的价值尺度去分析问题;注重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各时期文学演变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作家作品在艺术创造上的独特意义及影响。相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简明中国文学史(精华版)》特别适合目前高校教学情况的发展变化,也能很好地满足一般读者业余求知的需要。
  • 复旦的爱情

    作者:阿益

    本书所收的,是曾经或正在复旦园中生活的复旦学了们所写的有关爱情的短篇小说,既然称之为小说,就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艺术虽说并不等于生活,运河原于生活,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根深才能叶茂,才能花美。展现在这里的爱情并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业源于具实的复旦园,也许现在还正在复旦园中上演,然而,如果你想对号入座,那么你就错了,因为故事本身未必真实,真实的是通过故事展示出来的复旦的风貌,复旦的气息,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复旦人的所思所想,同样的爱情故事可能也会在其他学校中发生,但小说所展示的故事以外的东西却是非复旦莫有的。这也是本书不以“爱情故事”而只是以“爱情”名之的原因吧。
  • 新闻学概论

    作者: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着重总结、阐述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及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进一步掌握新闻业务、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系统基础知识。作者20年来先后写过四部“新闻学概论”方面的专著和教材,本书是他最新研究成果的结晶,许多内容、观点总结概括了不断进步着的新闻实践,如,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大众传媒与社会,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媒介的运作体制与管理模式,中国的新闻改革等,均具有新意和特色,对新时代的新闻教学和新闻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海上学人

    作者:吴中杰

    本书是一组学人特写。这些学人,大都生活在上海,尤以在复旦大学任教者为多,但文章的重点不在写一地一校之特色;其中虽不乏名教授、名学者,而本旨亦不在写名人逸事或圣者光环。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观察人事,写出了他们在时代风云中的实际境遇,富有纵深感。本书追求的是历史的真实,因而突破了传统的虚饰写法,力求写出人物的真实面貌和历史命运。这些特写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很有特色的学人,文章透过许多细节,表现出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内心世界。作者与他们中的大多数相识相知,笔下富有感情,写得亲切动人,但笔调极其平实,只是在客观的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 国史概要

    作者:樊树志

    本书对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内容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发展史模式,而是展现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以此作为国史主线,演绎出新意。结构不同于以往的章节目三层框架,而是分设专题,推陈出新,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本书结构的删繁就简,绝非以往多卷本通史的缩编。作者积三十多年执教与研究心得,广泛吸收海内外学者新成果,加以融会贯通,力求体现学术深度。书中既提炼百家之言,又构成一家之说,进行了“直通”(通史)与“横通”(断代史)兼备的前沿研究。同时,本书笔法简练,图文并茂,让人喜闻乐见。精选的插图,包括人物、文物、遗址、书影和手迹等,增添了可读性。 本书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不仅是大学公共基础课教材,而且可作为文史爱好者的自学入门读物。
  • 诗歌:智慧的水珠

    作者:邵毅平

    《智慧中国文学》“四季”套书一套四种,从“智慧”角度诠释中国古典文学四大文体,具有作者独特的视角、文笔与写法,既富深湛的思致和学理,又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是其中的第一种“春卷”,主要诠释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呈现的智慧,分为“诗艺篇”、“时间篇”、“空间篇”、“自然与超自然篇”等四编。就诗歌形式而言,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抒情、意象、诗律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就诗歌内容而言,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时间观、季节观、人生观、历史观、政治观、乡土观、爱情观、生活观、自然观、超自然观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 本书在大陆曾热销而又绝版,在台湾先后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并常销十余年。现由作者精心修订重版,纳入本套书中,是为定本。
  • 中国文学史新著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 主编

    《中国文学史新著(第2版)(增订本)(套装共3册)》在描述中,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吸收西方形式美学的成果,把内容赖以呈现的文学形式(包括作品的语言、风格、体裁、叙事方式、由各种艺术手法所构成的相关特色等)作为考察的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艺术分析:严格遵照实证研究的原则,伴随必要而审慎的考证,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新的解读和若干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重新发现,以探寻和抉发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演化和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加快了它的出现而非导致了中国文学航向的改变。
  • 中国文学史 新著(全三册)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

    本书是对现代文学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的实事求是而又独具特色的描述。在描述中,作者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吸收西方形式美学的成果,把内容赖以呈现的文学形式(包括作品的语言、风格、体裁、叙事方式、由各种艺术手法所构成的相关特色等)作为考察的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艺术分析;严格遵照实证研究的原则,伴随必要而审慎的考证,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新的解读和若干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重新发现,以探寻和抉发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演化和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加快了它的出现而非导致了中国文学航向的改变。此书虽然充分吸收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的优点,但却已是一部新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