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代文学

  • 幽梦影

    作者:[清] 张潮

    《幽梦影》大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前,是一部笔记随感小品集,收录作者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219则。张潮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尽情地抒发了对人生、自然的体验和感受,蕴涵着破人梦境、发人警醒的用心,为此名为《幽梦影》。
  • 蘇東坡傳

    作者:林语堂

    最好的译本。最美的译本。 苏东坡先生九百五十周年诞辰纪念。 ——三苏故里建设学会 敬献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作者:刘师培

    本书系国学大师刘师培的代表作。所谓“中古”也就是自汉末至宋、齐、梁、陈这一时期,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非常活跃的时期,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本书中采用甚见功力与识断的“摘录”的编纂手法,使众多相关资料各聚门类,在按语中作考镜源流、厘清流派、画龙点睛式的揭示。从而使错综复杂的文学变迁史变得一目了然。程千帆先生的《导读》对本书作了深入的评析。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作者: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为大学中文系学生编选的一部基础课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所选作品,尽量采用通行的古籍版本,与其他版本不同的语词,不单作校勘,极有必要说明者,于注释中顺便交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对入选的作品,全部做了必要的注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各册后附“教学参考书目”,以便于授课教师备课、学生研修检读。
  • 古文观止译注

    作者:阴法鲁 主编

    《古文观止译注(修订本)》吸收了宋代以来各种古文选本的一些优点,选用了大量堪称“观止”的古文。这些文章大部分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经受了时代的考验,成为我们今天所要批判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左传》中的《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国语》中的《召公谏厉王止谤》,《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鲁仲连义不帝秦》,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过秦论》,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以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许多文章,都是历来公认的佳作,今天看来也是古文中的精华。
  •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作者: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作者:萧涤非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简介:这是一九四五年二月我题拙作《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的一首旧诗,没有什么诗味,权且用来作个话头。这本小书,原是我研究院毕业论文,属稿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九三一年,脱稿于国民党反动政府与日寇签订卖国的“塘沽协定”的一九三三年,诗所谓“十年前”,便是指的这段悲惨的时候:“十年后”,是指我将论文修改出版的一九四三年,也就是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的第六年,那时我在昆明西南联大,为避日机轰炸,住在城南二十里的跑马山,没有电,没有煤油,真是一如豆。为了一家生活,我有课即兼,不论大专中小,也不计远近高低,全凭两条腿,生命也胡的悬诸奔走的。于今已是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中,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连续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之后,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切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呢,也居然活到七十多岁,而且还要继续活下去,继续工作下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还居然能看到本小书的重版发行。所有这些,都是我当时不敢也无从梦想的。 对于先师黄晦闻先生,我是服膺的,也是感激的,但并非单纯地为了他的学问和对个人的私恩。有这样一件事:“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的一天下午,黄先生从城里来上课,他平素从一迟到早退,可这天却突然中途辍讲,宣布下课,掩卷而去。老称生出于爱国的愤激心情,我们能理解,但反应如此强烈却也令人惊讶。第二天我去有看他,他写了两首七绝,题目是《书愤》,其中有“眼中三十年来事,又见虾夷入国门”和“老去此忧无可寄,不从今日始伤神”之句。我这才明白,原来老先把三十几年前曾经目击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次侵华战争(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之战)和当前的“九一八”事变联系在一起,而他又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和祖国的前途,这就难怪他的心情特别沉重了。“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因此,黄先生在另一首题为《我诗》的七言律诗中,痛斥当时国民党反劝政府为”群贼”:“伤心群贼言经国,敦谓诗能见我悲!”(此诗不见于他的《兼葭楼诗集》,当为当路者所删。)黄先生的这一行事,对我和我的论文写作都很有影响,我说的“未欲一字苟”,并不仅在文字之间。本书虽名为《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其实就是汉魏六朝民间文学史,说得更确切点,也就是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史,因为从数量到质量,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从对当代到对后世诗人的积极影响,府民歌,尤其两汉乐府民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在诗歌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遗憾的 是,《汉书》的作者班固没有把这些乐府民歌记录下来,这实在是一个无法弥补的莫大损失。不过,班 固也做了两件好事:一是比较具体全面地记载了当时乐府采诗的范围和数量,计采自全国各地的民歌 凡一百三十八篇 (未标明产地的《杂歌诗九篇》等尚未计在内)。二是对这一百几十篇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和政治功用作了很好的概括和评价,这就是他说的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 薄厚。”(均见《汉书·艺文志》)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乐府诗的传统角度,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没有“缘事而发” 的汉乐府民歌,便不会有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的拟古乐府,也不会出现所谓 “建安风骨”和 “五言腾踊”的局面。数百年后,由杜甫开创的 “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以及由白居易倡导的以 “诗歌合为事而作”为号召的新乐府运动,也都无从产生。唐代是诗的黄金时代,成就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五、七言绝句之特见繁荣,显然也受到南北朝小乐府的影响。鲁迅先生说:“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门外文谈》)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便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 关于本书的写作意图,我在 “引言”中已有所说明,这里需要略作补充的有两点:第一,本书自草创以至出版,十余年间,正当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故篇中于叙及民族矛盾时,往往不免流露出一种传统的狭隘民族观念,然非甚有碍者,亦不加点窜。第二,此书系已出版过的旧著,为了保存原样,不拟多所更张。凡此次增补之材料,一般均用按语加括符以示区别。 本书,抗日战争期间曾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但印数甚少,纸张亦劣。解放后,由于同志们的关怀,每以 “重予付梓”相敦促,并谬有所称引和评介;今承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力支持,修订重排发 行,刘文忠同志并对全书作了细致的核校。
  •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作者:成都古籍书店影印

  • 西游记漫话

    作者:林庚

    《西游记漫话》内容简介:“万叠银山寒浪起”,经济大潮的奔涌不能不对学术研究有所冲击,然倘无学术之进取,则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都将难以发展鼓励学术研究,推进学术进步,虽似逆水行舟却是我们不可推卸责任。为此,我社自1990年起开始编辑出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本丛书不强调策划、不刻意编排,虽不成体系而又自成体系。丛收作者不分老中青,不问知名度;入选著作长可百万言,短可数万字,举凡在另文学发展史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题的研究上有所创获而能成一家之言,并经专家评定认为合格者,即可列入本丛书。我们将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编好这套丛书,把真正的学术精品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也希望和到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
  • 中国文学概论

    作者:袁行霈

    《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是作者在日本爱知大学讲授中国文学的讲稿。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为总论,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加以考察,其余四编分论诗赋、词曲、小说、文章,即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源流演变、体制风格。鉴于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研究偏重于史的描述和单个作家、作品的评论,《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建立了一种多侧面的透视文学现象的方法和概论式的分析体系。全书内容简明扼要,又具有理论深度,被多所高校选为教材。
  • 诗经讲义稿

    作者:傅斯年

    下列关涉(诗经》之讲义十二篇,大体写就于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其《周颂》一篇,十一月所写,论文辞之一节,次年一月所补也。日中无暇,每晚十一时动笔写之,一日之劳,已感倦怠,日之夕矣,乃须抽思,故文辞不遑修饰,思想偶涉枝节。讲义之用本以代言,事既同于谈话,理无取乎断饰,则文言白话参差不齐之语,疏说校订交错无分之章,聊借此意自解而已。其中颇有新义,深愧语焉不详,此实初稿,将随时删定,一年之后,此时面目最好无一存也。此为论经之上卷,所敷陈诸题多为叙录《诗经》而设,中卷将专论语言文字中事,下卷则谈《诗经》旁涉所及之问题,均非今年所能写就。若所写就者,幸同学匡其失正其 误也。 -诗三百篇”自是一代文辞之盛,抑之者以为不过椎轮,扬之者以为超越李杜,皆非其实。文学无所谓进步,成一种有机体之发展则有之。故一诗之美,可以超脱时间,并非后来居上;而一体之成,由少而壮,既壮则老,文学亦不免此形役也。《诗经》之辞,有可以奕年永世者,《诗经》之体,乃不若五言七言之盛,则亦时代为之耳。欣赏之盛,尽随主观,鸠摩罗什有言,嚼饭与人,乃令呕吐。故讲习《诗经》最宜致力者,为文字语言之事,兹编未之及,留待中卷,以此事繁博非短时整理所能得其条贯。若论文辞一节,应人之请强为主观之事作解说,恐去讲章无几,删之亦可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拟目中三节涉及《诗经》者(第二篇四、五、八),即以此卷代之。此卷所论为叙录《诗经》,文学史中所应述说,理非二事,故不别作。
  • 中国文学史 四卷本

    作者:袁行霈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
  • 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作者:徐晋如

    目 录 序 一……………………………………………………………………………李汝伦 序 二……………………………………………………………………………黄坤尧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诗人与诗心…………………………………………………………………………3 诗经并非三代之民歌,而是贵族创制——诗国的辉煌是士大夫创造出来的——学习 诗词就是要继承中国古代士大夫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高贵灵魂的 三个基本特征——什么是真正的诗 第二章 器识与胸襟…………………………………………………………………………10 情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器识胸襟是文艺创作的根基——胸襟就是诗人的主体意识、 历史感与使命感——民粹主义、专制主义:两种伪胸襟——自由与权力的分野 第三章 体性与门径…………………………………………………………………………15 诗词体性的三个特征——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穷理析义,须资象喻——竟体空 灵,馀意不尽——学诗的门径:先学五律,次学七律,次学七绝——学诗词不可只 盯唐宋,必须学习晚清 第二编 诗说 第四章 声韵与格律…………………………………………………………………………25 什么是近体诗——平上去入四声分辨方法——教你十分钟掌握近体诗格律——规则 以外的特例:近体诗的拗体 第五章 五律作法一:炼句与字眼…………………………………………………………33 诗不同于散文的句法特征——语序错综、成分省略——十字格与流水对——最出彩 的字:五言诗句字眼的安排 第六章 五律作法二:对仗与谋篇…………………………………………………………39 对仗的基本原则: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对仗的技巧——五律的起承 转合——中间二联不是起传统所认为的承转作用——中间二联的经营 第七章 七律作法举隅………………………………………………………………………46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在体性上的差别——七言律诗不同于五言律诗的句法特点—— 以几首律诗为例,谈几种七律的章法 第八章 绝句的作法:以渔洋七绝为例……………………………………………………52 绝句的起源——古绝与近体绝——五言绝句的作法——从王渔洋七言绝句归纳出十 二种作法 第九章 五言古诗的作法……………………………………………………………………61 古体诗并非古代的自由诗——近体诗产生后古体诗的平仄安排——古体诗的用 韵——五古短制与长篇的体性——五古短制的作法——五古长篇的作法 第十章 七言古诗的作法……………………………………………………………………66 七言古诗与七言歌行的区别——七言歌行的作法——长庆体、梅村体—— 《秦妇吟》作法分析——七言古诗的作法——韩愈、李商隐七言古诗作法分析 第三编 词说 第十一章 填词概说…………………………………………………………………………75 词的起源——词与音乐的关系——词调与词谱——词的艺术风格不止于豪放婉 约——词不同于诗的四个特征 第十二章 词的句法、韵位和炼句…………………………………………………………83 长短句:词的基本句法——尖头句:词的特殊句法——词的用韵:转韵、协 韵、短韵——词用代字设色秾丽 第十三章 词的用笔与章法…………………………………………………………………93 词的九种笔法——词的起笔的写法——词的上片的结法——词的下片的结 法——词的过片的写法 第十四章 常见词调作法举隅………………………………………………………………105 如何选择词调——八声甘州的作法——满庭芳的作法——蓦山溪的作法——浣 溪沙的作法——临江仙的作法——蝶恋花的作法——菩萨蛮的作法——减字木 兰花的作法 第十五章 词的修辞与作风…………………………………………………………………112 柳永词的风格与作法——张炎词的风格与作法——吴文英词的风格与作法——晏 几道词的风格与作法 第十六章 檃括与寄托………………………………………………………………………120 檃括:化用诗语入词——苏轼和周邦彦的例子——寄托:用比兴的手法使词境更 深——苏轼《水调歌头》、《蝶恋花》——辛弃疾《摸鱼儿》、《汉宫春》 ——王沂孙《齐天乐》——姜夔《暗香》、《疏影》——张炎《解连环》—— 蒋春霖《踏莎行》 第四编 结语 第十七章 诗词的当代命运…………………………………………………………………129 诗词的定义——诗词能否用白话——诗词能否用今声今韵——诗词可以不用典吗 ——什么才是真正的时代气息——鲁迅、陈独秀、陈寅恪、丁宁的例子—— 新诗与诗词:民族诗歌的两条路径 附录一:入声字表 附录二:格律诗十六式 附录三:词范 附录四:诗词写作工具书提要
  • 唐朝诡事录

    作者:魏风华

    千年前的唐朝,万邦来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优越的物质生活,多样的文化融合,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点上一盏烛灯,开始写鬼怪故事。 所以,当唐朝的夜幕降临,如果某一间屋内还闪烁着烛光,而且薄薄的窗户纸背后,时而私语窃窃,时而惊呼阵阵,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刚听来的一段秘史、怪谈或是惊悚传闻。这些故事,被段成式、牛僧孺、李复言等人记录在《酉阳杂俎》《玄怪录》《集异记》《博异志》《甘泽谣》《杜阳杂编》《三水小牍》等数百部志怪笔记中,成为后世所有奇幻志怪故事的灵感来源和创作蓝本。 现在,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故纸堆,看看唐朝人华丽的想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奇画面;看看这些画面,又为我们记录下了怎样被湮没千年的秘密…… 翻开本书,见证唐诗之外,唐朝人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 长相思

    作者:紫衣飘飘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走进唐诗宋词,与诗人邂逅在那暮春之野。 隔水相望,桐花初放。长发拂动,紫衣飘飘。 作者紫衣飘飘情感细腻文笔纯美,讲述了一个个意境唯美的诗词故事。她带着喜爱诗词的我们走进诗人的世界,了解诗人写下每首诗词时的喜怒哀乐。 紫衣视角独特,擅长用现在人的眼光视角解读古人,赋予古老诗词新的内涵和生命力。读此书可以让我们对唐诗宋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又能丰富我们对爱情对人生的认知。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长恨歌》里面原来蕴含了白居易爱而不得的悲情初恋;“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竟让一个社会的下层歌妓摇身变成了唐皇独宠的爱妃;“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对唐婉的背叛不是一个偶然,他接着又对一个单纯无辜的女孩子始乱终弃;“司空见惯寻常事”居然是来源于刘禹锡对美女的垂涎欲滴…… 自古以来,我们被告知的爱情是什么? 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 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山无陵,天地和,乃敢与君绝!” 我们自然是认为,自己遇到的是这样的爱情。 可是,世间太多的爱情,是“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是“由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得旧人哭。” 最悲哀的是,付出的是前面的代价。得到的,不过是后面的结局。 从古至今,永远不乏这样的爱情。
  • 唐代诗人丛考

    作者:傅璇琮

    本书对初唐、盛唐及中唐前期32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著述情况,作了详密的考证,或填补空白,或订正错误,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多发前人所未发。此外,本书还对所考诗人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以及当时的诗坛和诗歌流派,作了宏观的考察,力求总结出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其中特别是对大历时期南北不同诗人群体的分析,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代文学研究中群体研究的新风气。本书初版于1980年,学术界认为这部著作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南开大学罗宗强教授《唐诗论学丛考》序)。
  • 洛阳伽蓝记校释

    作者:[北魏]杨衒之,周祖谟校释

    《洛阳伽蓝记校释》主要讲了:永宁寺、建中寺、长秋寺、瑶光寺、景乐寺、昭仪尼寺、胡统寺、修梵寺、景林寺、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明悬尼寺、龙华寺、璎珞寺、宗圣寺、崇真寺、魏昌尼寺、景兴尼寺、庄严寺、秦太上君寺、正始寺、平等寺、景宁寺等内容。
  • 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ISBN:9787805985633,作者:(清)孙洙(蘅塘退士)选编;李浴华注析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 第一册)

    作者:朱东润 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1册)》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主要选录了元明时代的诗歌、散文、戏曲、散曲、小说等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篇有解题,作者简介,并附有简明的注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1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字体为繁体,因此,如对繁体字比较陌生,应对照繁体字查询工具书学习。
  • 全唐五代小说(全八册)

    作者:李时人 等

    唐五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时期,小说文体在此期间形成,诸如《太平广记》、《说郛》等对唐五代小说的基本文献多有保存,近代敦煌遗书等出土文献的发见,也为《全唐五代小说》的编纂丰富了文献来源。由李时人编著的《全唐五代小说(共8册)(精)》篇幅较巨,总计约360万字,收录作品二千一百余篇。全书编纂有序,分正编、外编两部分,正编一百卷,辑录小说作品,外编二十五卷,收录接近小说规制的叙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