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张隆溪

  • 走出文化的封闭圈

    作者:张隆溪

  • 灵魂的史诗

    作者: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张

    《灵魂的史诗:失乐园》 :张隆溪教授解释,以往西方传统的史诗故事,比如荷马或维吉尔的史诗,总是关于战争和英雄,然而英国诗人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它所描写的不是一个肉体的形容,不是大英雄,也不是打仗、战功,它写的完全是精神性的。故事里面最核心的一个动作,就是一个女人从树上摘了一个果子吃,这个动作虽然很微小,但却充满了象征意义,它的象征就在于善跟恶之间的区隔,在于无知跟知识间的区别。因此,张隆溪教授认为这部史诗是精神的史诗,因为它描述不是人肉体的力量,而是描写人的精神,永恒的追求。此外,不同于传统史诗,米尔顿选择的主题是人──亚当和夏娃──而不是一个王。他写的是很多人生活当中最根本的精神矛盾的追求,而不是王的辉煌业绩,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也就是这一个特点,使得《失乐园》这部经典对于今日的读者仍然充满了吸引力,而其中所探讨的知识、自由意志及善恶的问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值得人们深思。 “弥尔顿的史诗确实很难与荷马史诗那一类古典作品相比,因为荷马史诗描写的是阿喀琉斯的愤怒和特洛伊城之陷落,或是奥德修斯惊天动地的冒险经历,而在《失乐园》的中心,唯一的行动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咬了一口苹果而已。“——张隆溪 关于经典3.0N种解释: 3层精彩内容——导读 + 漫画 + 原典 3类阅读元素——文字 + 图像 + 图解表 3重阅读收获——演讲 + 互动 + 资料库 3种阅读方向——书 + 网络 + 旅行
  • 一毂集

    作者:张隆溪

    《一毂集》内容简介:“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 从比较文学到世界文学

    作者:张隆溪

    《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从比较文学到世界文学》不仅讨论文学,而且广泛涉及哲学、历史、宗教等人文学科各领域,在更为开阔的背景上探讨中西文学与文化的比较研究问题。作者一直从事中西比较研究,这本论文集就是他三十多年来部分的研究成果。
  • 中西文化研究十论

    作者:张隆溪

    东西文化的交汇可以说是世界近代历史的特点,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就值得我们重视.但当代西方学术,包括文学和文化理论以及汉学研究,都往往强调文化差异。将东西方文化相对立。西方一些学者讨论中国,往往把中国视为西方的反面。而非从中国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问题,本书十篇论文从不同方面讨论中西跨文化研究问题。对这种文化对立论提出批评。并以具体的比较来论证东西方跨文化研究的价值。在同中见异,亦在异中求同,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汇合。
  • 同工异曲

    作者:张隆溪

    这本小书的目的不仅在于展示东西方在观念和主题上的契合,而且还要提出一个更强的观点,即只有从东西方比较研究跨文化的视角,才可能获得某些批评的洞见。如果不超越单一文学传统有限的视野,我们就不可能有开阔的眼光,来纵览人类创造力的各种表现和无穷的可能性;而我们一旦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有了开阔的眼光,再回过头去反观许多文学作品,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我们过去竟然没有留意到,也毫无批评的意识。
  • 道与逻各斯

    作者:张隆溪

    本书研究语言的性质及其在文学创作、文学阅读中的复杂内涵。 本书所作的比较和对照,其取向就并非历史的取向,而是旨在以一种批判的眼光,从某些共通的主题(它们在不同的时刻出现于东方和西方)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来。 我始终不相信任何文学和文化传统的独特性主张——不相信那种把东方和西方看得如此迥乎不同,以致其思维和表达的方式竟不能彼此理解,因而一种知识也就必须始终置身于另一种知识之外的看法。我在本书中决定做的一件事,恰恰是去拆除种种学术领地之间的栅栏,这些学术领地被称为领域和学科,它们被包围在学院和系所的重重藩篱之中。我宁愿向这种知识的分隔挑战,并展示某些基本的、东西方共有的阐释学关注和阐释学策略。
  •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

    作者:张隆溪

    我们策划编辑这一套“入门手册”,让作者特别针对刚刚完成大学学业进入硕士生时期的人编写,意在引导他们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区别大学阶段的“常识学习”。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本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最好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最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最基本的和最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拣到篮子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读的经典,形成引用参考文献的“随意”。这一部分可能包括了超出硕士生,甚至可以提供给博士生使用的、中外文的“进阶书目”,通过参考文献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让阅读者通过简单的论著名录,知道世界上的同行在做些什么。 目 录 前言 1 引论 一、 何谓比较文学? 二、审美历史主义、法国影响研究和美国平行研究 三、 文学理论的兴衰 四、 全球眼光与多元视野 五、 结语 2 中西比较文学的挑战和机遇 一、 从边缘走向中心 二、 中西比较面临的挑战 三、 文学理论与中西比较 四、 中西比较方法浅论 3 比较文学研究典范举例 一、 知识准备与范例的意义 二、 终结、意义和叙事 三、 多元的世界文学新概念 4 中西比较研究典范举例 一、 理论的理解和表述 二、 中西诗论的融合 三、 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 四、 中西会通的典范 五、 结束语 5 参考书目 一、 中文书目 二、 英文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