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自由与教育

    作者:渠敬东,王楠

    王楠通过洛克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洛克《人类理解论》中对人性的分析,《政府论》中对政治社会的考察有机地关联在一起,全面阐述了洛克通过教育培养现代社会中自由理性的人的基本思路。渠敬东集中深入地考察了卢梭的《爱弥尔》一书,社会理论以往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并没有充分考虑《爱弥尔》中的教育模式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渠敬东的分析有力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不仅和上篇对洛克的教育思想的考察构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张力的对照,同时也勾画出教育在构成现代社会的人心秩序方面所经历的一段重要历程。 ——李 猛 由王楠撰写的上篇并没有把视野局限在《教育思议》,而是将洛克的教育思想放在由《人类理解论》、《政府论》等著作构成的洛克总体思想体系中。由渠敬东撰写的下篇基于国内外对卢梭名著《爱弥尔》的大量研究成果,将《爱弥尔》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其主题是,如何培养一个“人”与如何培养一个“公民”。作者对附录中书柬的讨论也非常精彩,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使爱弥尔作为人的处境和作为公民的处境都遭到了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爱弥尔对自由的理解反而更加深入,在奴役中获得了对自由的真正理解。 ——吴 飞
  • 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诠释学进路

    作者:徐冰

    本书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中的诠释学进路做出了系统的梳理,并从历史沿革和当代发展上分别对查尔斯•泰勒的学术思想做了深入的解读。此书在拓展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这突出表现在作者从诠释学上解释和评估当代一些重要流派方法论上的得失,既要另辟蹊径、不落一般窠臼,又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是十分不容易的,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
  • 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

    作者:徐雁平

    徐雁平的研究始终立足于对原始文献的深入发掘和细致解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他的论述常有独特的视角和穿透力。通过他的细致梳理,清代文学史呈现出它的某些常态,即由具体的人物和活动方式构成文学史的原生态。这是前代文学史研究很少能做到的,只有文献无比丰富的清代才有条件,徐雁平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条件,所还原的历史细节不仅充实了我们的文学史知识,也展现了历史研究的真正魅力。 ——蒋 寅
  • 中国“诗史”传统

    作者:张晖

    本书是我所见讨论“诗史”这个文学观念最为详切深明的著作。是书从《本事诗》开始,往下搜罗了两宋到明清重要的“诗史”论述,提其要,钩其玄,既“读入”也能“读出”。张晖于细致剖析“诗史”这个概念之时,常常将相关论述置放在中国诗学的“抒情传统”主潮中思考,指出两个论述传统往往互为作用,或者互相牵制。这种“诗史”与“抒情”关系的观察最能启发人思,相信对往后学界于中国批评观念以至文学思想的探索,有很大的帮助。 ——陈国球 张晖这部著作,不仅在文献上下了一番深挖的功夫,广泛地占有史料,更本着尊重历史复杂性的态度,力求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把握不同时代人们对“诗史”的不同理解,完整地勾画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与“言志”的抒情传统并立的另一个以“诗史”标目的纪实传统,并对二者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书征引文献丰富,分析透彻,在对《本事诗》、明代复古诗论及清初王夫之、钱谦益“诗史”观念的讨论中均提出饶有新意的结论。 ——蒋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