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三农

  • 生存故事

    作者:徐旭初,钱文荣

    “血泪、辛酸、无奈、牵挂、希望、坚持、爱……”很准确的概括了农民工的生活! 本书通过典型案例,探讨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反映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凸现的问题。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入城市社会,浩浩荡荡,前赴后继,奉献劳动,获取报酬,个中滋味自在心头,然而他们通常是无声的。 农民工个体遭遇的痛苦和困难,看似主观层面的紧张或冲突,但反映的往往是我们这个社会深层的结构性矛盾。 生存,农民工的生存,普通人的生存,卑微者的生存,不只是故事,更是历史,更是文明……
  • 碧山08

    作者:左靖 主编

    中信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以及碧山三方品牌联手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呈现有品位、有人文特色的品牌系列杂志书《碧山》。 《碧山》是一系列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杂志书,每辑围绕一个专题,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 离开农耕的乡村建设还是乡村建设吗?这是隐藏在《碧山08:永续农耕》中的一个的问题。通过梳理农业面对永续问题的历史开端、以及国内外的实践案例,呈现了对于农耕永续可能性的探索。
  • 我向总理说实话

    作者:李昌平

    李昌平: 1963年4月生于湖北省监利县周河乡洪湖边的一个小渔村。 先后就读于湖北省机电学校,华中农业大学农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 1983年1月-2000年9月,先后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经历了人民公社以来的农村改革全过程。 2000年3月,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此信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朱总理两次批示,调查组亲临监利,李昌平本人也经历了一番洗礼, 10月,首次公开在国内媒体呼吁:给农民以同等国民待遇; 12月,高票当选《南方周末》 2000年度人物。 2000年9月辞去乡党委书记职务,南下打工,现居北京,任《中国改革》、《改革内参》记者、编辑。 李昌平在书中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李昌平呼吁: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一个人即使不了解农民,但看了这本书中关于农民、农村、农业的一些情况的描述,也会感到深深地触动。相信,一个首次接触到这些事实的人,读了这本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它不是那种靠煽情让人动心的书,但却是让人不得不动脑子的书。我们没有必要像“文革”时吃忆苦饭那样走形式来表示对弱者的同情,但起码应该知道占我国人口80%的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以此为视角来认识我们的国家面临的真实处境,知道两三个繁华大都市并不代表中国,就像喧闹的纽约并不代表美国一样。 可以肯定,李昌平的这本书绝无可能成为传世杰作,但是这一刻,它可能比任何传世杰作都更加刺痛你。它在苏醒着你的良知,使你饱受折磨,坐卧不宁,最后,你终于希望这本书速朽,也就是让这本书所针对的问题速朽。
  • 我向总理说实话

    作者:李昌平

    《我向总理说实话(新版)》作者李昌平,2000年3月8日,李昌平怀着对中国农民的深切同情、对中国经济的深切忧虑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以《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心里话》为题,向朱镕基总理详细反映“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真实情况。朱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两次动情批复,引发了湖北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改革。 《我向总理说实话》真实记录了这一热点事件前后发生的相关事件,有大量精准数据和独特角度的解读,令读者看到一个极为真实的基层农村改革过程。2002年1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至今,畅销一时。李昌平先生经常被大学和基层政府请去给学生和基层干部做关于“三农”问题的报告,在报告的互动阶段,会有很多人说:昌平老师(同志),你的《我向总理说实话》是我们了解“三农”问题的必读书。 最近几年,正版书踪迹难觅,但国内外对《我向总理说实话》需求还很大,特别是与“三农”相关的大学、科研机构的师生和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还有想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外国人,依然视《我向总理说实话》为必读书之一,往往需要将此书内容作为中国农村改革过程中一个典型案例加以研究,很多人持续不断地关注此书,因而再版。 三中全会后,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飙升,而李昌平既有农村工作的实际经验,又有研究者的理性思考和高度,兼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同类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唯一性。
  • 中国农业真相

    作者:臧云鹏

    《中国农业真相》内容简介: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5480万吨,80%来自美国;中国食用油市场,65%以上的份额掌握在外资手中;2011年,中国进口棉花336.38吨;2010年,美国“先玉335”玉米种的播种面积占中国玉米播种总面积的13%;中国每年生产化肥消耗1000多万吨钾盐,其中600多万吨依赖进口;一粒洋种子,竟然可以卖出金子的价格;……现在,中国农业门户洞开,外资凶猛来袭,大豆、棉花、玉米、猪肉、钾肥、农地、种子、农药、转基因、粮仓等农业产业链将无一幸免。我们将如何接招?社会大众对于真相缺乏了解,有时比真相本身更为可怕。作者希望通过《中国农业真相:外资大举入侵中国农业》把中国农业的真相告诉更多的人。这个真相就是外资控制和渗透中国农业的真相。在《中国农业真相》中,臧云鹏先生将自己十年来关注中国农业与外资关系的成果做了完整的汇总和独到的分析,带领读者逐一见识了中国农业从种植到销售各个产业链的现状,其真相读来,让人触目惊心。在农业领域,中国在引进外资的进程中,是否有战略布局?除了种子资源之外,哪些还可以列入布局要点?中国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规划资源类要素比如水、土地、钾矿、磷矿等的拓展?如何有效应对国际大粮商的期货+贸易+种植的产业链运作?如何集体应对国际卖家联盟的谈判?除了限制性的政策手段外,是否还有扶植性的政策?战略布局中民营企业的参与空间有多大?参与的方式有哪些?国有企业在布局中的角色是什么?国有企业是逐利性的自由企业,还是负有实现国家战略责任的企业? 海报:
  • 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

    作者:秦晖

    《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历史演变过程的阐述,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从社会主义革命角度谈农民问题。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要走公有制、集体化的合作化道路等。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家庭经营是落后的,要被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不是被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就是被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由秦晖所著。
  • 《新乡土中国》(修订版)

    作者:贺雪峰

    世纪之交前后,中国农村几乎同时在三个层面发生巨变:一是2006年国家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导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巨变:二是在革命运动和市场经济双重冲击下,构成农村内生秩序基础的社会基础结构快速解体,形成了农村基础结构之变;三是一直构成农民意义世界和人生价值基础的传宗接代观念开始丧失,导致农民价值之变。这三变几乎都是千年未有之变,恰好都发生在2000年前后,这就可以在一个更具体的时空下面理解新的“乡土中国”。
  • 地权的逻辑

    作者:贺雪峰

    在本书中,作者对最近一些年围绕土地制度改革激烈交锋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解读和回应,而且系统地提出了土地制度建设的主张。作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本书的写作,书中的案例及数据十分翔实,论述严谨,介绍了中国现今关于土地问题存在的各种不同观点和主张,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分析了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何种制度建设最具有可行性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充分地论证。作者认为不应该仅抽象地讨论土地权利与农民利益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深入到土地制度运作的具体语境和处境中,深入到土地权利的内在逻辑中去,认真理解和体会地权的逻辑。
  • 新乡土中国

    作者:贺雪峰

    本书是对当下中国乡村所做的调查,全书没有大而无当的理论,全是一篇篇短小的调查笔记,一点点建立起关于中国当下农村的各个面向。六十多篇笔记使活生生的乡村如在目击,呈现实际乡村的处境与复杂性。作者抓住生活细节做深入透视。如:农村里的半熟人社会,农民的合作能力,制度下乡,村庄精英的谱系,农民负担机理,积极行政的功与过,等等,让你最终沉浸到乡村中,冲击你原有的对乡村的经验与想像,让你去思考,甚至想有所行动。这正是不易觉察的中国经验、中国常识。
  • 中国农民调查

    作者:陈桂棣,春桃

    这是一部透视当下中国农民问题的不可多得的反思警世之作。作者耗时三年,遍访安徽乡村,深入调查,访问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批致力于农村改革的有识之士、专家教授和党政要员。收集的材料和废弃的手稿,几近等身。作品依据大量第一手材料,反映了当前农民的生存状态,披露了曾惊动中央的几起重大涉农案件,揭示了农民负担过重的种种原因,展现了农村费税改革的艰难曲折过程。文本叙述客观真实。听作者锥心泣血哭述农民的命运,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