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港版

  • 中国模式:赞成与反对

    作者:丁学良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和釐清近年來被海內外眾多學術界、政策界、工商界、傳媒界、乃至外交界人士普遍關注的一組相互交織的問題—--是不是存在著一個所謂的“中國模式"?如果要改變中國的發展模式,哪一些過去被忽視乃至被壓抑的目標必須提升到優先的層次? 本書不是純學術的討論,而是公共政策層次的探討和相關思路之理順。本書的目標讀者群,只需要大專院校本科畢業生的教育水準即可,不論他們是在中國內地的政策研究和宏觀規劃部門、政府管理部門裡工作的幹部,還是海內外華人世界高等院校和社會科學院所、工商企業、法律財務仲介機構、嚴肅媒體、主要NGO裡的專業人員和學生。
  • 揦西設計

    作者:蕭競聰

    本書劃分〈微不足道的設計?〉、〈常民設計的不平常概念〉、〈設計資訊〉及〈社區傳統與設計〉四部分,探討共二十九個城巿生活日常物事背後難以名狀的設計概念,例如街頭廣告、紙杯、菜單、標誌、公用設施、用戶手冊、地圖等,涉及節省空間的設計策略、樣本設計實踐、資訊和體驗為本的設計、設計和分類、社區設計、再生設計等話題。
  • 在人生的列車上

    作者:嚴家祺

    這本書是著名中國政治學者嚴家祺的一部半自傳。取名為《在人生的列車上》,也可以稱為《跨越人生的飛行》,但這一本書不是「幻想小說」,而是真實人生記錄,記錄了作者在北京、巴黎、紐約五十年不同人生的所見所聞。 作者說他的人生中途有一個「大峽谷」,只能「飛行」過去。一九八九年從北京到巴黎,他說他的人生經歷,不是感受到了中國與西方「兩個世界」的不同,而是進入了兩個不同世紀,感受到了「兩個人生」的不同,一九八九年就是作者人生的「大峽谷」。 本書雖不是作者的完整自傳, 但在作者的回憶中我們可重溫當代中國波譎雲詭的歷史。
  • 政治的道德

    作者:周保松

    本書嘗試探究以下問題:政治為什麼離不開道德?什麼是自由主義的政治道德觀?這種觀點為何值得追求?作者以分析哲學的方法,檢視和論證自由主義的核心理念,包括正當性、自由、權利、平等、民主、社會正義和市場等,並積極回應各種挑戰。本書不少篇章早已引起中國知識界廣泛關注討論。
  • 拒絕奴性

    作者:陳修良撰述,唐寶林編著

    陳修良(1907-1998),是一個中國共產黨建立初期便投身革命的共產黨員,具有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隱蔽戰線工作的長期經歷。她九十一年的人生經歷隨著20世紀中國革命的浪潮跌宕起伏,大起而大落。 本書展現了陳修良從出生到求學,從投身革命到留學蘇聯,從逃避通緝到東京,從上海到新四軍,從新四軍到擔當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市委書記,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被打成右派,文革結束後為還原中國共產黨黨史真相而抗爭,不顧年事已高奮筆疾書撰寫了百餘萬字回憶錄的一生。 本書以陳修良生前保存下來的私人檔案、各種親歷者回憶和相關的文獻資料為基礎編寫而成,忠實於歷史原貌並注重歷史細節的真實性與可考據性。 她對良知正義的堅守,對歷史的反思,是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陳修良的個人經歷與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涉及瞿秋白、周恩來、鄧小平等等重要歷史人物和中共黨內歷次路線鬥爭。 陳修良是一個在人格和思想上拒絕奴性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她對帶有強烈農民意識的歷次運動和對前蘇聯史達林經驗的質疑,成為鑄就她妄遭無數災難的總根源。
  • 200年日本史

    作者:安德魯.戈登(Andrew Gordon

    近兩百年來,中日兩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然而,除了「明治維新」、「甲午戰爭」及後來的「抗日戰爭」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對日本歷史,尤其是日本內部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發展的脈絡,了解甚少。《200年日本史》詳述德川時代以來日本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是一部極其全面的通史論著。 自2002年初版以來,本書始終是美國本科生課堂最常用的近現代日本史教材。本書英文版修訂兩次,吸收近年來社會史、文化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一直寫到2011年的「3.11」大震災及其後果。中文修訂版依照最新英文版全面增改,逐字譯校,並增補了地圖和閱讀書目,是一本生動、可靠的教科書。 「 本書是迄今同類體裁中最出色的作品,作者戈登對過去二百年日本的歷史,做了豐富詳盡及引人入勝的分析。」— The Japan Times 「 戈登的題材所描述的包括社會的動盪不安、生活的多樣化以及全球的聯繫。這些處於不同層次的掙扎過程在日本社會銳變中顯露無遺,本書都撮要地描繪了出來。」— 約翰.道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榮退福特歷史學講座教授) 「 本書作者未囿於從美國看日本的立場,涵蓋德川時代日本之『現代性』、『多樣性』及『關聯性』,描繪了日本社會在世界史中之獨特性,跳脫傳統刻板印象與迷思。……本書廣度、深度並重,深具世界觀,值得細讀。」— 徐興慶(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 年華是無效信

    作者:落落

    誰說好朋友一定要單純地彼此喜歡? 雖然天天黏在一起,但總是忍不住暗暗較勁,從爭取成績的高下,到吸引喜歡的人的目光,好友的存在簡直如眼中釘。 但是,卻又那麼期待能夠被對方喜歡。 「無論怎樣的誤解和敵視,也同樣會在時間中慢慢沉澱出它的某種特定本質——也許當初是討厭你的也說不定,不過我又在這樣邊討厭你,邊依賴你的日子裏,發現回頭的路上一片流動的暖熱光芒。」 ——落落 知名作家落落擅寫青春小說,其詩意的筆觸,人物心情的細緻捕捉,讓她在內地獲得「校園女皇」之稱,所有單行本的均賣出超越三十萬冊,創造銷售奇蹟。《年華是無效信》以友情和愛情為主題,以兩個女孩既親密又疏離的關係,及模糊又動人的愛情故事,道出了成長中獨有的快樂與悲傷。書中充滿幻想力的語句和浪漫的風格,大受內地讀者追捧,開闢青春文學的新面貌。
  • 革命與反革命追憶

    作者:丁學良

    文化大革命其實還沒結束! 一個文革紅衛兵的反思小史 昨日的文革紅衛兵,今日的中國研究權威 橫跨中國政經研究的學者丁學良追憶個人生命的荒唐年少 而那也是中國現代史上最荒誕的一章 ★ 話題名文〈文化大革命就是形形色色的人相互報復的革命〉首度收錄 ★ 深度解析「重慶模式」崩潰的文革意涵 中國大陸的政治生態系統裡,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永遠說不清:今天是「革命分子」,明天可能被說成是「反革命分子」,所有人都在革命與反革命的蹺蹺板上擺盪來去。 ※ 關於本書 要瞭解當代中國最深層的心態景觀,絕對要從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當今舉足輕重的社會學家丁學良親歷新中國建國以來的三次重大社會變革,毛澤東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鄧小平的「去社會主義革命」和一九八○年代末期橫掃共產世界的「人民民主革命」。這是紅衛兵的第一手觀察紀錄,也是社會學家深刻反省革命意涵的思索報告。有別一般文革回憶文獻只重宏觀、輕微觀;只批判壞人、不批評好人;只攻擊對方、不反省自己;只寫大人物經歷、不寫普通人經歷,丁學良以更廣闊的社會歷史脈絡和個人的體驗,寫下對革命與反革命最坦誠、最赤裸也最沉痛的反思。
  • 字里相逢

    作者:董桥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 讀書人家

    作者:董橋

  • 藍房子

    作者:北島

    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藍房子》、《午夜之門》和《青燈》,是最享聲譽的中國作家北島自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七年十年間所寫的散文結集,基本上按時間順序編排。十年的散文寫作,遠涉中國與世界的巨大變化,近至作者個人的漂泊生涯,二者平行交錯,互為因果──在大地上鋪開白紙,任揮灑筆墨,幸事也。 寫散文,有三條最重要。一是誠實。這寫作基石因普遍缺失而彌足珍貴。其實與誠實對應的不僅是謊言,也包括虛妄、矯情及逃避;二是沉默。與一個喧囂的時代抗衡的是沉默,使我們不致淪為同謀或被吞噬。沉默改變詞語的方式,深化孤獨的內省,延長冥想的回聲,給萬物重新命名的可能;三是警醒。在愛與恨、忠與逆、守成與超越之間,構成一個作家與母語之間的緊張關係。警醒則是必要的承諾與保證。 這三本書的出版恰逢作者六十歲。作者說,耳順之年,本應圖個清靜,可風雨如晦,四顧茫然,這人世間前景更加黯淡。悲歎之餘,又心懷感激:幸好有香港,給他恢復本來面目的可能。
  • 午夜之門

    作者:北島

    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藍房子》、《午夜之門》和《青燈》,是最享聲譽的中國作家北島自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七年十年間所寫的散文結集,基本上按時間順序編排。十年的散文寫作,遠涉中國與世界的巨大變化,近至作者個人的漂泊生涯,二者平行交錯,互為因果──在大地上鋪開白紙,任揮灑筆墨,幸事也。 寫散文,有三條最重要。一是誠實。這寫作基石因普遍缺失而彌足珍貴。其實與誠實對應的不僅是謊言,也包括虛妄、矯情及逃避;二是沉默。與一個喧囂的時代抗衡的是沉默,使我們不致淪為同謀或被吞噬。沉默改變詞語的方式,深化孤獨的內省,延長冥想的回聲,給萬物重新命名的可能;三是警醒。在愛與恨、忠與逆、守成與超越之間,構成一個作家與母語之間的緊張關係。警醒則是必要的承諾與保證。 這三本書的出版恰逢作者六十歲。作者說,耳順之年,本應圖個清靜,可風雨如晦,四顧茫然,這人世間前景更加黯淡。悲歎之餘,又心懷感激:幸好有香港,給他恢復本來面目的可能。
  • 有一隻老虎在浴室

    作者:毛尖

    两个月前,有一本红遍全球的无字书叫《除了性男人还想什么》(What Every Man Thinks About Apart From Sex)在亚马逊上热销,排名超过《哈利·波特》和《达·芬奇密码》。该书除了封面有字,两百内页都是白纸,我在哈佛听英国文学课,旁边的小伙就拿它记笔记,还告诉我亚马逊已经断货。 嘿嘿,男人真要一直想着性,这世界也太平,但是假题一点都不妨碍假书的畅销,当今世界,低俗就是生产力。 是的,生产力。事实上,我得承认,我一点都不反感《宿醉》这样的低俗,相比伍迪·艾伦的知识分子气,疲惫的草根当然更需要虽然猥亵但还算健康的笑料。从低气压的办公室出来,面对一直举不起来的业绩,走进电影院,谁还有力气通过思考再发笑,欧,怎么简单怎么来吧!《宿醉1》里,醉人们发现屋子里有一个婴儿,艾伦问:“这是谁家的小孩?”菲尔说:“我们一会再来处理这小孩。”然后,斯图出来说:“我们不能把小孩单独留下,因为有一只老虎在浴室。” 一只老虎!即便是在热带丛林历险记里,老虎出场也需要一番铺垫的,但是,新时代的喜剧不需要,编导说,要有老虎,就有老虎,而且,重要的是,老虎,观众觉得这个可以有。 世界变幻莫测,老虎不算什么。好吧,最后,我想说的是,也许,这不登大雅之堂的两场《宿醉》可以是电影的一次再出发,没有学院派的包袱,管它东西方的文化,香港电影不也曾经这样从低俗中开出了新浪潮?只是,从口腔期返回肛门期,美国电影美国观众准备厮守肛门期的姿态,又让人觉得,电影快完蛋了。
  • 燃燈者

    作者:趙越勝

    越勝寫了三個給他帶去光亮的人物,並稱他們為“燃燈者”。薪火相傳,這我原先也是知道的,有人也曾點亮過我心中的燭。然而那火種是怎樣得來的?人類這個物種自來有“盜火者”在。盜火並非普羅米修斯一次就完成了的行為,人世間每一次火的傳遞,都是一次傳遞雙方共同進行的盜火。越勝筆下的三位“燃燈者”,連同越勝本人,其實也都是“盜火者”。 ─朱正琳
  • 秧歌

    作者:張愛玲

    胡適說:此書從頭到尾寫的是「飢餓」──寫的真細微,忠厚,可以說是寫到了「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 故事以毛澤東時期土改後的農村作背景,農民金根是個勞動模範,辛勤工作;遠在上海打工的妻子月香,因為「鄉下富了起來」而回到農村幫忙家裡農務,希望一家團圓。 月香回到農村後,才發現原來家家戶戶都吃不飽,還要繳交公糧。不堪重擔的農民,最終因饑餓被迫與當地政府發生衝突,卻遭到無情子彈的射擊,金根小女兒在混亂中給踩死,金根則身受重傷,更被說成是反革命分子,遭到追捕…… 新年到了,農民跳起秧歌舞,表面上依然一片昇平,喜氣洋洋,但這種喜氣,卻是充滿了無奈,顯得有幾分詭異。
  • 最後的貴族

    作者:章詒和

    這本書是章詒和女士對往事的片斷回憶,由章詒和女士將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往事並不如煙》更名為《最後的貴族》,交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原因有二: ◎以中文繁體字版在海外發行 ◎更加完整,沒有刪節,並經過補充和修改 本書像一部中國知識份子的心靈史,從中可以讀出人心的複雜。以往對一九五七年反右歷史的敘述,多有一種簡單化的毛病,好人、壞人,一目了然。但在章詒和的筆下,受迫害的章伯鈞、羅隆基也好,參與迫害的史良也罷,他們的內心是那麼的複雜,有亮點,也有幽暗……一場反右運動,其背後的場景十分複雜。政治清算的背後,摻雜著各種各樣的恩恩怨怨,我們看到的是私人的恩怨怎樣以一種公共的名義加以傾訴,而公共的清算又如何借助了私人生活的隱秘話語。 人性的卑微與高尚、複雜與扭曲,文人的寂寞與不屈、淡泊與尊嚴,透過章伯鈞之女章詒和的筆觸,道盡大時代中一小群知識分子無可奈何的命運。過去中國史家對於一九五七年反右歷史的敘述多少失之偏頗,透過作者對往事的片段回憶,無論是受害者的章伯鈞、羅隆基,迫害者的史良,每個人物的心靈深處都閃爍著或幽黯或光亮之。 【2004年好讀回顧:出版人愛讀本】初安民(印刻出版 總編輯) 認為2004年最值得推薦的一本書:「作者學戲劇出身,所以筆下這些上層知識分子的際遇與性格便也充滿著強烈的戲劇性。她透過諸多『現場(?)』觀察的幽微細節,讓筆下的人物生動細膩,更具說服力,尤其詩意的文采,讓全書讀來毫無政治歷史文章的乾澀無趣,反而像小說般栩栩如生。」 【開卷推薦理由】書中謂:「生活是一部法律,甚至是酷法。普通人除了服從以外,又能怎麼樣?」然而,作者以一己記憶對抗官方歷史,用個人書寫抵拒集體遺忘,此書給世人的最大啟示,不在弱者仍能平反,而在提醒了強者:但凡還有記憶與書寫的存在,往事便不會如煙,是非亦沒有塵封的可能。此書另一動人處,乃在透悟了政治的底醞,政治惡象並不會隨時間消逝,必須世人時時警惕。往事固不如煙,前途亦未清朗。(盧非易) 章詒和記憶的“真正版本” 這本書有兩個看點,即說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這本書:一是歷史,二是文學。 由歷史角度來看,“中國頭號大右派”章伯鈞次女的這個作者身份不期然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章伯鈞即是在 1957 年的反右鬥爭中著名的“章羅反黨聯盟”的首腦人物之一,作為章伯鈞的女兒,章詒和個人記憶中的歷史自然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珍品。章伯鈞、史良、儲安平、聶紺弩、康同璧、羅隆基等近十位在中國現代史上聲名顯赫的卻鮮少記載的人物,他們在政治生涯中的起落沉浮,在個人生活裡的風花雪月,都在章詒和的追述中一一鮮活再現。 在以往關於反右運動的學術研究中,1957 年經歷劫難的中國知識份子的內心世界和他們的精神活動,一向較少為人所知。由這點看,此書堪稱一部“以史為鑒”的教材。 由文學角度來看,作者放棄了以往許多同類書籍側重政治事件的做法,選擇以鄰友交往、家庭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將歷史與回憶相融合的寫法,真摯感人。這也是這本充滿哀悼與殘酷的“歷史”書,何以具有如此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文學衝擊力的關鍵因素。 在章詒和散淡如煙的文字追述之下,湧動的是鉛雲般沉重的思緒情懷。那個特殊年代、在劫難中掙扎的中國知識份子,他們在特殊的歷史情景中以特殊的方式保持了自己對文化和精神活動追求。讀來發噱處令人怒髮,艱厄時使人鼻酸,深刻處讓人心靈震撼,相濡以沫時又眼眶濕潤。 而繁體版本《最後的貴族》相比之簡體版《往事並不如煙》來說,不僅僅是名字上的變動,在內容上也因為沒有逃避一系列政治敏感內容而收集得更豐富、更全面,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得到了更真實、更完整的再現。甚至連章詒和自己都認為繁體版本才是她記憶的“真正版本”。 --誠品網路書店
  • 青燈

    作者:北島

    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藍房子》、《午夜之門》和《青燈》,是最享聲譽的中國作家北島自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七年十年間所寫的散文結集,基本上按時間順序編排。十年的散文寫作,遠涉中國與世界的巨大變化,近至作者個人的漂泊生涯,二者平行交錯,互為因果──在大地上鋪開白紙,任揮灑筆墨,幸事也。 寫散文,有三條最重要。一是誠實。這寫作基石因普遍缺失而彌足珍貴。其實與誠實對應的不僅是謊言,也包括虛妄、矯情及逃避;二是沉默。與一個喧囂的時代抗衡的是沉默,使我們不致淪為同謀或被吞噬。沉默改變詞語的方式,深化孤獨的內省,延長冥想的回聲,給萬物重新命名的可能;三是警醒。在愛與恨、忠與逆、守成與超越之間,構成一個作家與母語之間的緊張關係。警醒則是必要的承諾與保證。 這三本書的出版恰逢作者六十歲。作者說,耳順之年,本應圖個清靜,可風雨如晦,四顧茫然,這人世間前景更加黯淡。悲歎之餘,又心懷感激:幸好有香港,給他恢復本來面目的可能。
  • 訪問

    作者:梁文道

    閱讀雜誌《讀書好》自創刊以來一個月接一個月的延續〈打開書櫃〉這個欄目,由近年習慣了接受傳媒採訪的文化人梁文道暫時轉換角色,由受訪者變成了採訪者,為讀者們帶來一個個精彩、深入的訪問。 《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內收錄了15篇以記錄受訪者想法為根本的人訪,這些人物或是作者,或是讀者,都跟書有關。梁文道表示,這些被訪對象皆是他感興趣的人,他們都有想法,能開他眼界,教他想到一些他不會想的事。「『有想法的人』聽起來很玄很空泛,不過我們知道,這種人其實不太多,尤其在這個城市這個時代。」梁文道說。 這15位人物,包括了於文壇、電視台、電台間遊走的王貽興;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的文章大家董橋;被譽為香港「文化教父」、進念.二十面體的創辦人榮念曾;《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老闆、愛啃英文書的認真讀者黎智英……倘若大家看膩了千篇一律的「名人飯局式真情對話」,梁文道這本新作會是讓你更貼近受訪者真確想法的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