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北京

  • 北京秘境2

    作者:《TimeOut 北京》杂志 编,牛文怡

    北京城里,哪里求姻缘最灵验? 哪里能寻到绿皮火车的踪影? 哪座古刹值得造访?又有哪座道观至今香火未断? 北京为什么只有二环,一环在哪儿? …… 《北京秘境2》不仅仅是北京文化观光指南、了解北京城市发展与保护的读物,同时,它也是重新体验和发现当下北京的最理想读本。 ≪TimeOut北京≫中文版杂志的“北京秘境”栏目,在近五年时间里,陆续向读者展现了上百个散落在北京城中的文化遗迹与历史遗存,本书精选了48处收录。
  • 明清北京城图

    作者:徐苹芳

    《徐苹芳文集:明清北京城图》共分为文字说明、地图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明北京城复原图》说明书、明北京城复原图坊巷胡同地名表、明北京城复原图建置资料表、清末以来北京风貌图片、明北京城复原图、清乾隆北京城图等。
  • 加摹乾隆京城全图

    作者:

    《加摹乾隆京城全图》是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
  • 北京城区的满族

    作者:金启孮

    《北京城区的满族》一书是继《北京郊区的满族》之后,进而介绍北京地区满族的续篇。书名使用了读者容易理解的名称,而北京城区的满族实为京旗的满族,因此书中就京旗的含义做了详尽的讲解。此书介绍的目的,仍是为了给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有关满族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不都是书本上所能找到的。介绍过程中将北京满族与各地驻防满族进行比较,看他们在思想感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音语调等各方面变化有多大,从而研究他们与邻近各兄弟民族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同化问题。。。 。。。
  • 城市主题

    作者:邱阳

    本书图文并茂的介绍了老北京前门胡同的最后留影、城南往事、再说老北京的保护、北京的风车、北京胡同中的“文革”遗迹、半城宫墙半城树等内容。
  • 燕都丛考

    作者:陈宗蕃 著

    本书分三编十八章,全面系统记述了清末到民国前期北京城区宫殿苑囿、坛庙衙署的沿革,重点是近四千条胡同街巷的变迁,包括它们的名称和位置,其中的重要衙署、王府、名人故居、祠庙、会馆、古迹,以及有关的轶闻掌故等等。
  • 北京老街

    作者:陈永祥 绘,浩力 著,索必成 史宝辉 译

    这本铅笔淡彩画集的“源头”,是1950年代初期,我在北京人民艺术剧 院任舞台设计期间,为了当时创作的需要,在街头巷尾体验生活、收集素材 的一些记忆。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心里对于往昔生活的怀念却是越来越激 烈。为了保留一些逝去岁月的痕迹,为了再现记忆中的故都面貌,我在10多 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地画出了100余幅铅笔淡彩画。我当然不敢奢望,以这 么一点儿零星的图片来表现老北京的全貌,这确实差得太远了。我只是希望 对自己有个交代。或许,这也算是对历史的一个交代。老北京城的建筑多为 砖木结构,无论城垣、店铺门面、牌楼和四合院民居,均体现着中国建筑的 传统风格,营造出恬静、安详的生活氛围。在当时的街道上,车辆稀少。除 了公共交通工具有轨电车外,汽车很少见到,随处可见的只是自行车和人力 三轮车。
  • 老北京

    作者:徐城北

    现在拿在你手上的《老北京·皇城民风》,是我《老北京》三部曲当中的第二部。和前一部《老北京·帝都遗韵》相比,这一部侧重描绘下层,同时更把一个完整的老北京分解成20多个单项,很有点“庖丁解牛”的意思。旧京文化是一条超大的“牛”,分解首先力求准确,然后才能追求生动。虽然触及到的多是硬件,但更希望通过研究和把玩,去洞悉内中的软件。本书目录曾一度拟得相当“工整”,后来故意“打散”了,使之“错落”成现在的样子,目的是为了让读者“陷进”一个审美的“万花筒”——阅读每一节前,您把它“晃动”一下,它就呈现出预先不可知的新图案来。 旧京文化的硬件实属“无穷多”,昔日是怎么处理其间的关系的?再者,每一硬件又有高、中、低的层次之分,不同的层次难道就肯各安其位?再次,在驾驭京城的众多因素(如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艺术……)之中,昔日又靠什么去谋求稳定? 仔细品查之后,终于“天机泄露”——传统哲学的一个“和”字,就使旧日京城在以上三个方面“关系不错”,经常不用动刀动枪,通过协调和渐进就解决(或缓和)了矛盾。如今,我们有幸处在历史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和过去不同了,解决办法也应该不同。位于久远历史上的“老北京”,其经验反倒在世纪末凸现出来,给今人以启迪。 浩叹,浩叹啊。 我对此书的满足程度超过第一本。但真正能说明些问题的,恐怕还得是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本《老北京·变奏前门》。
  • 燕都丛考

    作者:陈宗蕃

    《燕都丛考》义例严整,取材广博。全书由正文、附注及按语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互为补充,浑然一体,造端宏大,有条不紊。书中共引各类书籍报刊二百余种,包括正史野史、地方志书、私家笔记、档案文牍、碑刻资料、会典事例、诗词杂记、专题论文等,注重调查考证。
  • 帝京景物略

    作者:【明】刘侗,于奕正,周损

    该书文风力求"幽深孤峭",文字别趣奇理、在晚明文学流派中,属于竟陵一派,反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而提倡抒写"性灵",为"诡俊纤巧之词"。本书兼具史学及文学价值。
  • 北京鸽哨

    作者:王世襄

    鸽哨是民间工艺品,与玩具近似,它难登大雅之堂,也没有人将它作为文物看待。但王世襄先生认真搜集,作为专门的一种民间收藏来深刻研究,元元本本,细道其详,并用文字把毕生的心得和见闻记述了下来。全书的笔触,饱含文化雅趣,且图文并茂,中英文一前一后,相互对应,洵为难得。
  • 北京历史地图集

    作者:侯仁之 编

    《北京历史地图集(2集)》内容简介:本图集中首选编绘了现代北京政区以及有关地貌、水系、土壤、植被和气候诸图幅,以便参考。然后是从上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几种必要的连续图幅。至于全集中的核心部分,则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遗址和遗存的分布图。总之,本图集结合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是从旧石器时代末期开始的。关于旧石器时代的研究,最初由于“北京人”在京西周口店山麓的发现而蜚声寰宇,那么近年来在京东平谷县山前台地上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的研究,与京西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的研究,先后映辉,从而为既是全国政治中心又是全国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城,益增光彩。
  • 北京历史文化

    作者:罗哲文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在本书中,多位专家学者细数了北京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将北京几十万年的沧桑和积演展现在各位读面前。与该书配套的电视片《北京历史文化》已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 老北京风俗地图·1936

    作者:学苑编辑作坊 编

    《老北京风俗地图1936年》是一张纯英文的地图,在能够识别清楚的前提下,我们给这些英文地名配注了中文。我们修正一些张冠李戴的错误外,一般地名的翻译,或音译、或意译,以尊重原作为原则。尽量让那位“老外”,在1936年的时候,走在皇城根下,看着拉骆驼的人端着大海碗、闻着炸酱面喷香味道时的那份心情,能够原汗原味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北京的古塔

    作者:江建民 侯伟

    《北京的古塔》以文图形式介绍古塔的历史,对北京保存至今的楼阁式、亭阁式、花式、金刚宝座式等近三百座、种类几乎涵括所有古塔类型的古塔历史、雕刻、绘画等,及相关传说进行介绍。
  • 宸垣识略

    作者:吴长元辑

    《宸垣识略》十六卷,一部记载北京史地沿革和名胜古迹的书。本书是根据康熙时朱彝尊编辑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帝敕编的《日下旧闻考》两书增删重写的。本书提要钩玄,去芜存菁,做了一番爬梳删节的功夫,给读者以不少便利。
  • 胡同面孔

    作者:邱阳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本书作者多年来经常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之间,对胡同这一承载了过多历史信息的建筑形式及其历经沧桑后的平和与素美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作者用半年多的时间,行走了北京有着人文历史内涵的五十条胡同,用相机和纸笔描述了真实的“胡同面孔”,记录了自己复杂的心境;并从建筑遗存和文本史料中寻找出了逐渐模糊的胡同往事与名人踪迹,便有了这本书。书中的五十条胡同,或临水淡雅,或古朴幽深,或残破零落,包含了雅、韵、朴、幽、影五种意境;一个门搂,一块碑匾,一角屋檐,都刻着时代变迁的痕迹;曹雪芹、龚自珍、蔡元培、鲁迅、郁达夫、冰心,都与胡同有着不解之缘……
  • 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

    作者:侯仁之,岳升阳

    由著名历史地理泰斗侯仁之先生、岳升阳博士主编,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已于2009年3月问世,将这一北京城独特地域2000多年历史尽展眼前。 宣南地区既是北京城的起源地,又是北京最早建都的地方。宣南的历史遗迹,可以帮助后人清晰地寻找文化更替的脉络。明清以来,各地进京赶考、经商、唱戏的人士汇聚在此,浓缩了京城特有的皇家文化、士人文化与平民文化。清末民初,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曾居住在此,谋划着大事。宣南亦是民国时期的出版、新闻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建设速度逐年加快,过去的众多历史遗迹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只有通过历史地图集这一独特的传承方式,方能将宣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真实再现,做到“观图知史”,充分展现宣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此《图集》成书历时八年之久,广泛调查了古籍中的记载,再通过实地考察、寻访,将确切位置在地图上一一标示(如:会馆400多座、名人故居300 多座、新闻出版机构近1000个、民国商业单位400多个、寺庙200多座等),并辅以详实的文字介绍,共图60余幅,采用四色地图印刷方式,全书共 208页,8开开本。 ⁠ 目录 凡例 图例 北京市图 宣武区图 城市的形成与沿革 9 蓟城起源图 战国蓟城位置图 10 西汉蓟城位置图 战国、汉代蓟城遗迹分布图 11 西晋蓟城位置图 北魏蓟城位置图 12 隋大运河图 隋涿郡城位置图 13 唐幽州城郊图 14 辽南京城图 辽南京城位置图 15 金中都大兴府图 16 金中都城图 17 元南城略图 元大都路图 18-19 明北京城址变迁图 明顺天府图 20-21 明北京外城西部图 22-25 清乾隆十五年宣南图(2幅) 清顺天府图 26-27 民国外城西部图 28 民国郊区图 民国京兆地方图 城市文化 31 先农坛图 32-39 会馆分布图(4幅) 40-47 寺庙分布图(4幅) 48-49 戏曲、曲艺史迹分布图 清中叶韩家潭地区梨园史迹图 报国寺地区梨园史迹图 50-53 名人故居分布图(2幅) 54-55 休闲游乐场所图 56-57 庙会分布图 58-59 香会分布图 60-63 近代学校、教育机构分布图(2幅) 64-67 近代新闻出版业分布图(2幅) 68 宣南戊戌维新史迹分布图 城市经济 71 明代商业区分布图 清代商业区分布图 72-79 民国商业分布图(4幅) 80-81 1935年大栅栏、观音寺商业街图 1947年琉璃厂商业街图 82-83 金融业分布图 施家胡同金融业分布图 大栅栏地区金融业分布图 84-85 天桥图(2幅) 86-87 手工业和近代工业分布图 88-89 牛街图 官署、建筑、市政及其他 92-93 明、清、民国时期官署及官办机构图 94-95 医疗、慈善、消防机构图 96-99 近代建筑分布图(2幅) 100-101 历代墓葬分布图 102-103 历史时期河道、坑塘分布图 104-105 明、清、民国时期人口图 106 香厂新市区图 107 清代、民国时期下水道分布图 108 民国时期公共交通图 附图 110-111 乾隆京城全图(外城西部) 112-113 1937年实测北平内外城地形图(宣南部分) 114-115 1946年北平市内外城地图(宣南部分) 附表 117 会馆 124 寺庙 129 戏曲、曲艺史迹•艺人住所、班社、北京梨园公益会下属班社、 正乐育化会下属班社、戏院、店铺、茶馆 134 名人故居 141 庙会 香会 142 近代学校、教育机构•小学、中学、大学、其他 164 近代新闻出版业•报刊、杂志、通讯社、印刷所 180 宣南戊戌维新史迹 民国商业•店铺、商会 186 金融业•典当业、保险业、银号、钱庄、银行 189 天桥•店铺、戏院、艺人活动和居住场所、医疗保健 195 手工业和近代工业 198 牛街 199 明、清、民国时期官署及官办机构 201 医疗、慈善、消防机构 202 近代建筑 204 历代墓葬 后记
  • 北平風俗類徵(上、下)

    作者:李家瑞 (编),李誠 (整理),董潔 (

    《北平风俗类征》成书于1937年,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较为详细而系统地搜集北京民间风俗的类书,由现代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李家瑞编纂。 作为一部类书,《北平风俗类征》在“岁时”“婚丧”“职业”“饮食”等13个类别下,汇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这些文献囊括了史传、笔记、文集、诗词曲乃至报刊等各类史料,涵盖了自先秦至民国三千年历史,包含了北京各阶层人士的衣食住行、文化观念,不仅丰富全面,而且其中不乏“百本张”抄本俗曲、民社《北平指南》等稀见史料。 《北平风俗类征》自1937年成书至今,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过几种影印本。此次《北平风俗类征》首度整理排印,修正了原书的一些文字讹误。本书收入《北京古籍丛书》系列,特请著名文物鉴定家、书法家金运昌先生题写书名,装帧艺术家姜寻装帧设计,篆刻家祝小兵为《北京古籍丛书》系列篆刻印章,更增添了本书的文化韵味和收藏价值。
  • 老北京那些事儿

    作者:(法) 樊国梁

    樊国粱的《燕京开教略》(1905年清末古籍)一书为人熟知,而本书剐是《燕京开教略》的“母书”,原书名为《北京:历史和描述》(Pekin:Histoire et descfiption)。在本书中,樊国粱遥过自己的视角对中国尤其是北京进行了近乎百科金书式的介绍。由予作者自身的西方教育背景以及神学、哲学等学术背景,因此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生活的内容都有着独特的理解。而本书也可谓是讲述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简史,特别是樊国梁亲身的传教经历,堪称国内关于清末天主教传行中国的重要一手文献。1897年法兰西科学院曾给本书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