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历史地理
-
东北史纲
《东北史纲》是傅斯年在九一八事变后心焦如焚的情绪下赶出来的作品,主要是为了说服国联李顿调查团东北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此书大概旨在根据史书之记载证明东北属于中国,以驳斥日人"汉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之谬论。 -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二册
《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 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宋、辽、金时期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
读史方舆纪要 (精装)
客谓顾子曰:“子所著《方舆纪要》一书,集百代之成言,考诸家之绪 论。穷年累月,矻矻不休。至于舟车所经,亦必览城郭,按山川,稽里道, 问关津,以及商旅之子、征戍之夫,或与从容谈论,考核异同。子于是书, 可谓好之勤,思之笃矣!后有起者,考求险要,辨别攻寺,远而周知天下之 故,近面都邑之间,非子之书,何所适从焉?” 余曰:“否,否,不然!古人有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明于匠石之 任者,或昧于雕镂之细。予也未尝溯江河,登恒岱,南穷岭海,北上燕冀。 间有涉历,或拘于往返之程,或困于羁旅之次,不获放旷优游,博观广询。 间尝按之图画,索之典籍,亦举一而废百耳。又或了了于胸中,而身至其地, 反若聩聩焉。所谓‘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者,不可胜数也。 余之书,其足据乎?且孙子有言:‘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夫论兵之妙,莫如孙子;而论地利之妙,亦莫 如孙子。使信余之书而不取信于乡导,譬之掩耳而求闻,闭目而求见,所误 必多矣! “且夫地利亦何常之有哉?函关、剑阁,天下之险也。秦人用函关却六 国而有余,迨其末也,拒群盗而不足。诸葛武侯出剑阁,震秦陇,规三辅; 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也。故金城汤池,不得其人以守之,曾不及培*(土 娄)之邱、泛滥之水。得其人,即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是故九折之坂、 羊肠之径,不在邛崃之道、太行之山;无景之豁、千寻之壑,不在岷江之峡、 洞庭之津。及肩之墙,有时百仞之城不能过也。渐车之浍,有时天堑之险不 能及也。知求地利于祟山深谷、名城大都,而不知地利即在指掌之际,乌足 与言地利哉!善乎,孙子之言曰:“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能与我 战。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然则变化无穷者,地利也。 地利之微,图不能载,论不能详,而变化于神明不测之心;所谓可以意会, 不可以言传者乎?故曰:方圆奇偶,千秋不易也,伏羲以之画八卦,大禹以 之演九畴。伍两卒旅,千秋不易也,武侯以之列八阵,李靖以之变六花。城 郭山川,千秋不易也,起于西北者可以并东南,而起于东南者又未尝不可以 并西北。故曰:不变之体,而为至变之用;一定之形,而为无定之准。阴阳 无常位,寒暑无常时,险易无常处。知此义者,而后可与论方舆。使铢铢而 度之,寸寸而比之,所尖必多矣。吾尝考蒙古之用兵,奇变恍惚,其所出之 道,皆师心独往,所向无前。故其武略比往古为最高。彼岂尝求之于山海之 图、里道之志哉?然则求地利于吾书,无乃犹是刻舟之见乎?吾虑举足动步 或将有碍焉者也。客其益广所闻,无过恃吾之书也已。” 或曰:“审如子言,则乡导之于地利重矣。然则子之书其可废乎?” 曰:“何可废也?孙子言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然不得吾书,亦不可 以用乡导。夫南行之不可以北辕也,东泛之不可以西楫也,此易知也。西北多山,而未尝无沮洳之地;东南多水,而未尝无险仄之乡。此易知而不易知 者也,且夫一指蔽前,则泰山不见;十步易辙,则日景不分。使其惘惘焉左 陷大泽而不知,前入深谷而不悟,乃欲执途之人而求其为乡导,乡导其可恃 乎哉?何也?乡导用之于临时者也,地利知之于平日者也。平日未尝于九州 之形胜、四方之险易,一一辨其大纲,识其条贯,而欲取信于临时之乡导, 安在不为敌所愚也?是故先知马陵之险,而后可以定入魏之谋;先知井陉之 狭,而后可以决胜赵之计。不然,曹瞒之智,犹惕息于阳平;武侯之明,尚 迟回于子午。乃谓求地利于临时,而不求地利于平日,岂通论哉!是故途有 所必由,城有所必攻,此知之于平日者也。欲出此途而不径出此途者,乃善 于出此途者也;欲攻此城而不即攻此城者,乃善于攻此城者也。此知之于平 日,而不得不资于临时者也。攻则攻敌之所不能守,守则守敌之所不能攻; 辨要害之处,审缓急之机;奇正断于胸中,死生变于掌上,因地利之所在而 为权衡焉。此固大将之任,而非可问之于乡导者也。凡吾所以用多用少、用 分用合、用实用虚之处,既已灼然知之,而后博求之于乡导,从其可信,缺 其可疑,以善吾地利之用,岂徒寄耳目于仆夫云尔哉!此吾书所以必不可废 也。 “且不独行军之一端也。天子内抚万国,外莅四夷,枝干强弱之分,边 腹重轻之势,不可以不知也。宰相佐天子以经邦,凡边方利病之处,兵戎措 置之宜,皆不可以不知也。百司庶府为天子综理民物,则财赋之所出,军国 之所资,皆不可以不知也。监司守令受天子民社之寄,则疆域之盘错、山泽 之薮慝,与夫畊桑水泉之利、民情风俗之理,皆不可以不知也。四民行役往 来,凡水陆之所经、险夷趋避之实,皆不可以不知也。世乱则由此而佐折冲, 锄强暴;时平则以此而经邦国,理人民:皆将于吾书有取焉耳。” “然则孙子之说固未当乎?” 曰:“非也。孙子之言,国以地利者行军之木,而乡导者地利之助也。 先知地利,而后可以行军。以地利行军,而复取资于乡导,夫然后可以动无 不胜。凡吾所以为此书者,亦重望夫世之先知之也。不先知之,而以惘然无 所适从者任天下之事,举宗庙社稷之重,一旦束手而畀之他人。此先君子所 为愤痛呼号扼腕,以至于死也。予小子既已奉遗命,采旧闻,旁搜记载,规 之正史,稍成一家之言。合为一十八部,分为百三十卷。藏之家塾,以俟来 者。” -
西汉侯国地理
本书属于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 西汉时期,先后封置八百余个侯国。数量如此众多的侯国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征,一直不甚明了。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对西汉近八百个侯国的地理方位进行考证。同时采用“水平横剖面”方法,复原七个具有明确年代断限的西汉侯国地理分布剖面,并对每一个剖面所呈现出的侯国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西汉侯国地域分布特征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最后,本书还对有关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侯国迁徙等一系列专题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注意的西汉政治制度、政治政策的变革。本书是第一部以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为研究方向的专著,可为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
画境中州
元代出现的多层级复式地方行政体制,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史上具有颇为特出的地位。行省承袭金制而起,路经由唐宋“道”、“路”之制演化而成正式政区,州、县亦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都是考察元代地方多层级行政体制演化的基本观照点。设若我们进一步追问的话,元代缘何会出现此端变化,其演变之关节点何在,具体历史过程若何?本书聚焦于始自蒙古南下徇地中原、迄于忽必烈至元初年(1210s—1260s)华北地方行政建置发生激烈改易的现象,对该区域内所涉各层级(中书腹里、路、府、州、县)之建置与区划的历史变迁状况进行细致的考释和分析,力图将关键的演变环节如实地复原出来,以期呈现蒙元地方行政建置之特质并究明其在唐宋、明清间的起承转合之地位。除此而外,本书尤瞩意于探讨“蒙古因素”在金元之际华北地方行政变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中书腹里以及其内部区划的生成、世侯占有州郡与蒙古分封而致部分路(直隶州)之形成、蒙古千户百户制与汉地路府州郡体制之榫合,以及州依“节度—刺史”体系进行划分制度的消失,在本书所讨论的上述这几大主题中都可不同程度地观察到“蒙古因素”的影响。 -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史而弥新。 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 -
帝国的崛起与没落
《帝国的崛起与没落》简要介绍了匈奴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拜占廷帝国、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华帝国等七国的崛起和没落的历史轨迹,并力图从庞大的古代资料的考析中探索出文明兴亡更迭的深层规律和奥秘。同时亦对那些没落文明的风土、人文做了发掘和简要梳理,以便于读者了解当时的概况及发展程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横跨亚欧大陆,纵观历史千年。《帝国的崛起与没落》为你呈现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的崛起与没落, 解读华丽文明与灰飞烟灭下的兴替图谱…… -
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
《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从古代天文学、文化地理与山川模式、礼文化与制度、器物与空间考古、传统绘画、堪舆理论等多角度,综合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古代空间文化的主要源流、概念、内涵、现象、特征与规律,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剥茧抽丝,充分论证,提出了突破性的见解。 -
北周地理志(全二册)
《北周地理志》为《王仲荦文集》之一种。旧史《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对西魏北周的州郡县设置沿革多不祥,因此北周的疆域面貌混淆不清。作者遮采《水经注》、《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通典州郡典》、《元和郡县图志》、《旧唐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等诸书以及类书、碑志中所见有关资料,从多方面考证,历时近40年,多次修改写成《北周地理志》,阐述了北周郡县的行政区划、兴废沿革,并注出今地,弥补了古籍记载的缺陷。 -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全四册)
张星烺先生(1888—1951)字亮尘,江苏泗阳人。其尊翁相文蔚西先生为清季民初史地学名家。先生幼承家学,早读经史。及长,先后留学于美、德(1906—1912),治化学,暇时好读关于中西交通之著作。回国后,即从事化学工作,而以余力治史学。如1919年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同时兼任该校国史编篡处特别篡辑员,并被派往日本调查民国史料。1926年,先生应聘为厦门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从此专以史学为业。翌年,先生应辅仁大学之聘,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48年因病停止工作,前后凡二十一年。书中除改正排印中研究的基本参考书,所以现将它再重印。书中除改正排印中的错字外,还恢复了1977年版中被删去原书中的朱希祖序、自序和前编《上古时代之中外交通》(汉武帝以前的中外交通)。全书分为四册为版,凡是摘引的资料用大字,编注者的文字用小字,以资区别。原书出版不久,冯承钧先生曾有《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一文,对书中一些材料和考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星烺先生亦有《答冯承钧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一文,并现摘附于全书之后,以供参阅。 -
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中国道教全真派道士李志常撰写的一本开篇游记,主要记述了其师邱处机和弟子应成吉思汗之邀远赴中亚途中的见闻,也顺道记述了一些邱处机的生平,是研究13世纪中亚历史、蒙古历史和中国道教历史的重要典籍。 此书分上下两卷,书前有孙锡所作序,卷后附录成吉思汗的圣旨等相关文字资料。上卷开篇记载邱处机拒绝金和南宋的邀请,认为蒙古方才是天命真主,故率弟子十八人于1220年自山东出发,经今北京、宣化、达赉诺尔、呼伦贝尔、乌兰巴托、杭爱山、科布多、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轮台、天山、撒马尔罕、铁门关等地,于1222年抵达今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脉觐见成吉思汗。下卷记述邱处机三次向成吉思汗讲道(具体内容见耶律楚材的《玄风庆会录》),并随从其返回蒙古,其间,邱处机多次劝谏成吉思汗戒杀,1223年,邱处机辞归故乡,1224年抵达燕京,主持天长观。 此书长期埋没于道教典籍《道藏》之中,直到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方由钱大昕和段玉裁在苏州玄妙观《道藏》中发现,由钱大昕抄出,得以大行于世。 -
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
全稿以书为篇,凡十有三篇,约字30万字,其中五代后晋一人,元人王恽、张德辉、周伯琦三人,而以宋人胡峤、路振、王曾、许亢宗、王寂等五人为最多。明以前有关东北边疆地区之主要游记,大抵均囊括于此。贾子以其一已的比较完整地学术休系和独到的风格,一一为之热电厂比较勘,爬梳钩稽,间附已意 ,每篇以本书原文为纲,有原注者次之,已之注释又次之。注释或云“颜案”或否,均另起行,序次井然,尤便读者,释文短者数字,长者数百或过千字,无则从阙,不著一字,不强以不知为知,知必引史为证,以伸已说,亦有引而不发,以俟来哲。 -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中国读本: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内容简介:公元前221年,秦王称帝,立号“始皇帝”, 保国家安宁,秦国开始了一场大辩论,是继续四周时期的治理制度还是采用新的郡县制呢?一场争论下来,始皇帝坚定地站在了李斯一边,于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的新的治理模式拉开了序幕。随后几千年,随着治理模式的变化,行政区域的划分也不断地必生着变化。 -
史记地图集
2009年6月由北京地震出版社出版,全书地图为397张,文字说明为15万字,这是我国第一本专书地图。该书由许盘清绘制地图,张小峰、郑云波、卢昌玺等撰写说明文字,曾志雄统一修订。全书以地图为经,以《史记》内容为纬,把《史记》传纪体的五种体裁打散,抽取《史记》中与每张地图有关的文字,改写为简洁易读的说明,配置在每张地图的旁边,方便读者对图阅读。 张小峰、郑云波、卢昌玺等撰写的《史记地图集》是一本《史记》的专书地图,是研读《史记》的工具书。《史记地图集》以有形的图像诠释无形的事件,以眼前可见的地图显示古代已消失的时空,让读者更能贴近司马迁的叙事。全书地图分为以下几类: 1.每一时期发生的事件地图; 2.战争地图,包括每次战争前各方的形势,各方交战经过,战后的局面; 3.重要人物行迹地图: 4.各侯国都城迁徙、分封以及疆域变迁地图: 5.少量的自然灾害地图: 6.先秦少数民族的迁徙。 -
中国名号与中古地理探索
本书从中国古代名号、中古地理的独特视角出发,对先秦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作者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古代国号、名号、地名等为研究对象,力图将隐藏在其中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涵揭示出来,从而将一幅生动有趣的中国古代社会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
田祖有神
本书是一部以中国灾荒史为对象的研究专著,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水旱虫灾,而且还包括因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流行。在坚持历史学本位的基础上。本书作者将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农学、地理学、生态学、细菌学和流行病学的概念与方法,应用于灾荒史研究。研究的空间既有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域,也有以数十个村庄为范围的小河流域。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策略,跨学科的研究手段,以及作者对于中国灾害史理论的思考,构成了本书鲜明的特色。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