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
批评家的任务
特里·伊格尔顿是一位文学理论家、小说家和戏剧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不受时代思潮约束的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由于他的干预,使得一种枯燥乏味而又墨守成规的文化变得有生机起来。他的笔锋,就像他的学术同仁哈罗德·布鲁姆、佳亚特里·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所熟知的那样,是犀利和不留情面的。 这卷包罗广泛的访谈集,涵盖他的个人阅历以及他的学术思想与政治见解的发展过程,既生动又深刻。不仅会吸引那些对伊格尔顿本身感兴趣的读者,也会吸引那些对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思想史、社会学、语义学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现状感兴趣的群体。 -
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是纪德力推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最伟大作家”的各种文本的结集。 作为背德者,纪德引陀氏为知己,因为他不但质疑过上帝的存在,还借助“ 魔鬼”之力,以达揭露魔鬼、丑恶、罪孽的目的。纪德甚至认定“陀氏跟易 卜生和尼采一般伟大,也许比他们更为重要”。尽管陀氏从思想到人格到行 为都是自相矛盾的,他试图从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以及文艺理 论等角度直接阐明自己思想的努力全部失败了,但他是揭示心理秘密的大师 ,他对小说人物心灵的挖掘比得上弗洛伊德对病人心理的研究,他的小说“ 实现了一个奇迹”。 -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散文概论
《中国文学批评》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通史著作,分为三卷四十五篇,论及历代文学批评家凡六十余家,以时代为序勾勒批评原理的历史发展,探讨从先秦到清代的中国文学思想。本书从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不断再版重印,可谓历久弥新。 《中国散文概论》将中国散文分属儒家之文、名家之文、纵横家之文,作了简明扼要的阐发。 《中国文学批评》是研究文学批评史的一部精要著作,探讨从先秦到清代的中国文学思想;《中国散文概论》把中国散文分属儒家之文、名家之文、纵横家之文,做了系统阐述,也有创见。本书由舒芜作序。 -
福楼拜评传
著名现代作家、法国文学研究名家李健吾先生的天才之作。全书以灵动峭拔的文字极力状写法国文豪福楼拜的艺术追求及其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对福氏作品的解读尤为清新奇崛,读之令人振奋。写作本书时李先生未足三十,但对人情世故的剖析,对艺术魅力的鉴赏足见功力,令人感佩不已。本书成书已有七十余年,但在中国对福氏了解之深、解读之透,迄今恐无出其右。 -
眼光的交织
诞生于不同文化的两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红楼梦》与《追寻逝去的时光》,构成两个完整世界,在它们之间潜在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类比思维,作者穿梭往来于二者间,试图挖掘并展示它们的一些重要共同点,以期在两部杰作间建立互相映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求同存异等的多重关系,最终达到“同人于野”的大境界:在一个广阔背景上会通两部作品。为此她让两位小说家的眼光交织。交织,不同于在不同文化间进行的相“对”的行为的关键之处在于,无论是对行、对视,还是对话,都往往涉及两个具有不同观点的主体,他们以把持住各自的独特性为重要原则。交织,则使发自不同个体的声音、视线投向同一个目标。同时,交织还暗含了第三者的到场,她所重视的是往来和拉近,并扮演着促成和建立融洽交流的角色。庄子有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本书的目标在于,在眼光的多方交织中,织成一幅莹润的图画;具体而言,在差异中展现共同的文学精神。两部小说“异”在语言文化,“同”在文学精神。用这个词语,作者指优秀文学作品所分享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对人的奥秘的热切的关注与探索,对爱与美的向往与表达,对文学与灵魂不朽互相依存的关系的强烈信念;它唤起对人生的残缺、有限与文学的境界之无限(至美至真)的感叹。 -
巴赫金全集(全7卷)
『第一卷』 论行为哲学、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文学作品的内容材料与形式问题、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 『第二卷』 生活话语与艺术话语、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 『第三卷』 长篇小说话语、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长篇小说话语的发端、史诗与小说 『第四卷』 言语体裁问题、文本问题、人文科学方法论 『第五卷』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访谈录 『第六卷』 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 -
阿克瑟尔的城堡
本书是威尔逊陆续发表在美国《新共和》杂志上的一组研究现代主义作家的论文的结集,也是他的第一本但却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著作。在本书中,威尔逊研究了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发展,分析了该运动对20世纪六位著名作家——叶芝、瓦莱里、T.S.艾略特、普鲁斯特、乔伊斯、斯泰因的影响。本书被认为是研究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里程碑式的文学理论著作。 -
精致的瓮
《精致的瓮》(The Well-Wrought Urn: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Poetry)是布鲁克斯最为知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美国“新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在本书中,布鲁克斯精心选择了邓恩的《成圣》、弥尔顿的《欢乐的人 深思的人》、格雷的《墓畔哀歌》、华兹华斯的《不朽颂》、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等十首诗,以专章的篇幅用悖论、反讽、含混、意象等文学理论术语加以详细的分析。在最后一章,他得出了自己影响甚广的结论:分析一首诗应该以“结构”为本体,而不是以“内容”或“题材”为本体,即肯定、强调了文学批评中文本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而布鲁克斯在细致的文本分析基础上得出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也代表了20世纪文学研究的一种强有力的趋势。 -
文学史微观察
本书是作者最新的写作结集。他有感于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过分关注对作家作品给予何种评价上,而兴趣不在深细地考察文学史的各种情状。无论是早年以革命与否判断作家好坏,还是新时期以来从艺术成就方面鉴定作家优劣,都使得文学史成为一部“表彰册”,对于王国维所谓“一代之文学”实现得极少。因此,作者有意转换思路,撷取文学史上的几个重要关键词来展开史学描述,“一欲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文学特有问题,二欲微观和实证地进入”。 《文学史微观察》从作家经济收入等制度性因素切入,通过丰富的材料挖掘、编织,来呈现20 世纪文学运动展开方式和作家的存在方式特征,对于深入把握这一时期高度政治化的文学形态提供有效的通道。随笔性的生动文字,处理材料上绵密细致的功力,加强了这部著作评述的深度和可读性。 ——洪子诚 在同龄学者中,李洁非的大局观和掌控细节的能力都是为人称誉的,在《文学史微观察》一书中最能见出他这方面的超常功力。读他的著作,常为他的布局、文字所吸引,也时常陷入他描绘的历史语境而纠结,他对人与事的论述是中肯而又恰切的,不少观点大胆而尖刻,有时让人惊骇。像这本书中所提炼的“组织化文学”、“文学斗争常态化”等字句,以后都会成为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最重要的关键词。 ——陈徒手 李洁非这本书,既好看,又耐看。他以多个关键词为经,以研究者熟悉的细节为纬,编成一块又一块现当代文学史的拼图。最难得的是打通物质、精神、社会、文化的藩篱,随处点染,皆成新诠。观察虽微,可以见大。 ——杨 早 -
摹仿论
本书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1892-1957)的经典之作。在西方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曾再版九次,被译成西方主要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作者从美学角度出发,用文学史家的眼光,对西方三千年来最具影响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荷马史诗、教会文学、骑士小说以及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各种写实风格及其发展,做了精辟的分析。其着重于表现严肃性、冲突性或悲剧性的尺度和方式问题,已经广为学术界重视。奥尔巴赫的拉丁系语文学研究,通过仔细考察语言和文学的形象化描述,指明了自罗马帝国一脉相承而来的欧洲各民族文化的各自特点和发展,对欧洲从古代史诗到现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革命中人类的自我认识提供了全方位描述。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