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王水照

  • 苏轼研究

    作者:王水照

    《苏轼研究》是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宋代文学专家王水照先生有关苏轼研究的论文集,分总论篇、思想篇、品评篇、影响篇、谱学篇五个专题,对苏轼的文学创作、政治态度、人生经历等方面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全面解读了苏轼的影响力,更反映了作者与时俱进研究苏轼的轨迹。
  • 王水照自选集

    作者:王水照

    《王水照自选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 宋代文学通论

    作者:王水照 编

    后记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宋代文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进展,但从总体水平来看,似乎仍显薄弱。与邻近的唐代文学研究相比,所得成果较少,投入人力不多,研究力量颇弱;与宋史研究相比,在专题的开拓、理论的探讨乃至基础文献的整理等方面,也难望其项背。从宋代文学自身的研究格局而言,也有一些不平衡或学术空白之处,如时代上的重北宋轻南宋,文体上的重词轻诗、文,课题上的重大作家、轻中小作家,以及对文学现象、文学事实的研究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空缺。这种情况,对宋代文学研究者是一种巨大的鞭策。 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办法之一,是调整研究观念,更新视角,开拓思路,以期有新的突破。我们的写作即是就此作些力所能及的努力。本书以专题的方式组织整体框架,用以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两宋文学的概貌、特点、发展进程、历史地位和影响。这一条块明晰、各部分相对独立而又互为参证的有序结构,或可在现有通常流行的“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为中心”的教科书体例之外,更便于集中探讨一些文学现象的底蕴,便于从理论上总结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也便于表达我们学习宋代文学的一些基本认识和体会。探讨文学史的发展结构和历史脉络,是一个头绪繁多、包涵庞杂的任务。任何一部文学史,即便是最理想的文学史,都不可能代替文学史的全部研究工作,这就决定了文学史的编写体例和方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编写方法总是各有长处和优点,也都不可避免地各有其局限和盲点(如分体合编、上论下史以及最流行的以时代为序的编写体例等),我们需要各种体例的文学史,以收互补交参、相得益彰之效。本书还不是一部宋代文学的断代史,但也希望能在用各种方式编写文学史方面积累一些经验。 我们的写作集体是个师生结合体。除我本人外,参加者都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从我攻读唐宋文学的博士或硕士学位。虽然全书的宗旨要求、设计构思是我拟定的,并由我通稿、定稿,但本书也是教学相长的产物。这一二年来,他们每每来到我的堆放杂乱、色调沉重的书房,倾心畅谈,切磋琢磨,似乎忘掉外面商业浪潮的烦躁,重新体验一下读书人作为学术文化传承者的社会角色,总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愿此书的出版,当作这段共同笔耕读写生活的温馨纪念。兹记各人分工执笔的情况如下(以章节先后为序): 王水照:绪论。文体篇。 吕肖奂:体派篇第一章。 聂安福:体派篇第二章。思想篇第一章。 杨庆存:体派篇第三章。题材体裁篇第三章。 蒋安全:思想篇第二章、第三章。题材体裁篇第二章。 朱 刚:题材体裁篇第一章。结束语。陈 磊:学术史篇第一章。 吴河清:学术史篇第二章。时至今日,同学们有的已毕业离校,有的仍在继续攻读,但我们的研究工作还远未结束,毋庸说正刚刚开始——这个“开始”,对于已逾花甲之年的我来说,为时已晚,因而寄予年轻学人的期望,其殷切是不用言说的了。 工水蔗1995年6月于复旦大学
  • 苏轼选集

    作者:王水照

    苏轼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大作家,才赡学富,历代大家可与伦比者不多。本书选苏氏诗、词、文各体代表作品,注释翔实,考据详确,颇具学术性,对欣赏、研究均极有用。末附施宿年谱,久已佚失,最近始从日本复制,初次印布,价值极高。苏轼选集之包括诗词文者,建国以来尚未出过。
  • 苏轼评传

    作者:王水照,朱刚

    《苏轼评传》旨在从一个思想者的角度追踪这位文化巨人丰富的精神景观,并注重考察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其对于宋代乃至整部中国文化史的意义,及其在陶铸我们民族、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方面所起的作用。相比于单纯的文学家的苏轼,思想者的苏轼或许更切近他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那个形象:竹杖芒鞋,吟啸徐行于中国大地上的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堪称一代典范的苏轼,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也曾发表许多精辟之见,而且其间条理贯通,自成一家之学。
  • 历代文话(全十册)

    作者:王水照 编

    本书为大型资料汇编,收录宋以来直至民国时期(1916年)的文评专书和论著,共计一百四十三种,六百余万字,十册精装。所收内容主要以论古文为主,亦酌情选取论评骈文、时文之集成性著作,按著者生卒年之先后排列。收书均作提要,介绍著者简历、该书内容和主要版本情况,予以新式标点。各书底本大多选取精刊精校之善本,其中部分传本世所罕觏,如陈绎曾《文章欧冶》、王守谦《古今文评》等书,或国内珍稀,或中土久逸,本次整理对此类珍版则尽加利用。因日本学者所撰评论中国古代文章的文话甚夥,因此在附录部分,除选录两种较有影响的文话著作以窥豹斑外,并附《知见日本文话目录提要》一文供国内学人参酌。本书卷帙浩博,编选精当,堪与《历代诗话》、《词话丛编》鼎足而三,沾概学林,厥功甚伟。 歷代文話總目 第一册 四六話二卷 宋王銍撰 百川學海本 四六談塵一卷 宋謝伋撰 百川學海本 容齋四六叢談一卷 宋洪邁撰 學海類編本 雲莊四六餘話一卷 宋楊困道撰 宋刊本 文則一卷 宋陳騤撰 台州叢書本 朱子語類·論文一卷 宋朱熹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古文關鍵·看古文要法一卷 宋吕祖謙撰 金華叢書本 習學記言序目·皇朝文鑒四卷 宋葉適撰 清光緒刊本 仕學規範·作文四卷 宋張鎡撰 宋刊本 餘師錄四卷 宋王正德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履齋示兒編· 文說三卷 宋孫奕撰 知不足齋叢書本 過庭錄一卷 宋樓昉撰 說郛涵芬樓本 崇古文訣評文一卷 宋樓昉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懷古錄一卷 宋陳模撰 明鈔本 荆溪林下偶談四卷 宋吳子良撰 盼萬曆刊本 黄氏日抄· 讀文集十卷 宋黄震撰 清乾隆刊本 玉海·辭學指南四卷 宋王應麟撰 浙江書局本 文章軌範評文一卷 宋謝枋得撰 明刊本 論學繩尺·行文要法一卷 宋魏天應撰 明刊本 浩然齋雅談評文一卷 宋周密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二册 文辨四卷 金王若虚撰 四部叢刊影印舊鈔本 文章精義一卷 元李淦撰 元至順刊本 修辭鑑衡評文一卷 元王構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文章歐冶《文筌》八卷附古文矜式等 一兀陳繹曾撰 日本元禄元年刊本 文說一卷 元陳繹曾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金石例十卷 元潘昂霄撰 清乾隆刊本 作義要訣一卷 元倪士毅撰 十萬卷樓叢書本 東坡文談绿一卷 元陳秀明撰 學海類編本 文原一卷 明宋濂撰 學海類編本 文式二卷 明曾鼎撰 日本内閣文庫舊鈔本 文章辨體序說 明吴訥撰 明嘉靖刊本 震澤長語·文章一卷 明王鏊撰 明刊本 升庵集·論文一卷 明楊慎撰 明萬曆刊本 文脉三卷 明王文禄撰 百陵學山本 歸震川先生論文章體則一卷 明歸有光撰 清嘉慶刊本: 四友齋叢說·論文一卷 明何良俊撰 明萬曆刊本 荆川稗编·文章雜論二卷 明唐順之撰 明萬曆刊本 唐宋八大家文鈔評文一卷 明茅坤撰 明萬曆刊本 文體明辨序說 明徐師曾撰 明萬曆刊本 文章一貫二卷 明高琦撰 日本寬永二十一年刊本 文評一卷 明王世貞撰 學海類编本 文章九命一卷 明王世貞撰 日本元文二年刊本 第三册 論學須知一卷 明莊一兀臣撰 清鈔本 行文須知一卷 明莊元臣撰 清鈔本 文訣一卷 明莊元臣撰 清鈔本 由拳集·文論一卷 明屠隆撰 明萬曆刊本 文章四題一卷 明屠隆撰 明萬曆刊本 言文三卷 明譚浚撰 明莴曆刊本 畫禪室隨筆·評文一卷 明董其昌撰 清乾隆刊本 杜氏文譜三卷 明杜浚撰 明刊本 文壇列俎評文一卷 明汪廷訥撰 明萬曆刊本 文字法三十五則一卷 明李騰芳撰 清光緒刊本 文章緣起註 梁任防撰 明陳懋仁註 學海類编本 續文章緣起 明陳懋仁撰 學海類編本 舉業素語一卷 明陳龍正撰 槜李遣書本 文通三十卷閏一卷 明朱荃宰撰 明天啟刊本 瀾堂夕話一卷 明張次仲撰 明崇禎刊本 古今文評一卷 明王守謙撰 日本享保十三年刊本 書文式·文式二卷 明左培撰 日本享保三年刊本 第四册 金石要例附論文管見二卷 清黄宗羲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文章薪火一卷 清方以智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日知錄論文一卷 清顧炎武撰 清道光刊本 救文格論一卷 清顧炎武撰 清康熙刊本 夕堂永日緒論外编一卷 清王夫之撰 清同治刊本 論文雜語二種 清徐枋撰 四部叢刊本 萬青閣文訓一卷 清趙吉士撰 清康熙刊本 吕晚邨先生論文彙鈔 清吕留良撰 清康熙刊本 論學三說·文說一卷 清黄舆堅撰 學海類編本 讀書作文譜十二卷 清唐彪撰 清嘉慶刊本 伯子論文一卷 清魏際瑞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日绿論文一卷 清魏禧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鐵立文起二十二卷 清王之績撰 清康熙刊本 更定文章九命一卷 清王陣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規齋論文六卷 清張謙宜撰 清乾隆刊本 古文約選評文一卷 清方苞撰 清同治刊本 秋山論文 古文辭禁 清李紱撰 清乾隆刊本 文頌一卷 清馬榮祖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操觚十六觀一卷 清陳鑑撰 清康熙刊檀几叢書本 論文四則一卷 清楊繩武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菜根堂論文一卷 清夏力恕撰 清刊本 西圃文說三卷 清田同之撰 清乾隆刊本 論文偶記一卷 清劉大櫆撰 清道光刊遜敏堂叢書本 援鶉堂筆記·文史談藝一卷 清姚範撰 清道光刊本 經書巵言一卷 清范泰恒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 惺齋論文一卷 清王元啟撰 清乾隆刊本 古文一隅評文二卷 清朱宗洛撰 清光緒刊本 第五册 四六叢話三十三卷 清孫梅撰 清光緒刊本 文說三則一卷 清焦循撰 清道光刊本 初月樓古文緒論一卷 清吳德旋撰 吕璜整理 常州先哲遗書後編本 丈談一卷 清張秉直撰 清道光刊青照樓叢書本 四書文法摘要 清李元春撰 清道光刊青照樓叢書本 朱梅崖文譜 清朱仕琇撰 徐經輯 清光緒刊本 退庵論文一卷 清梁章鉅撰 清道光刊本 第六册 藝舟雙楫·論文四卷 清包世臣撰 清光緒刊本 文法心傳二卷 清曹宫撰 清咸豐刊本 讀文筆得一卷 清黄本骥撰 清光緒刊本 睿吾樓文話十六卷 清葉元塏撰 清道光刊本 嗚原堂論文二卷 清曾國藩撰 清同治刊本 藝概·文概一卷 清劉熙載撰 清同治刊本 游藝約言一卷 清劉熙載撰 清光緒刊本 文品一卷 清許奉恩撰 一九三O年刊文品彙鈔本 論文章本原三卷 清方宗誠撰 清光緒刊本 讀文雜記一卷 清方宗誠撰 清光緒刊本 論文蒭說一卷 清朱景昭撰 一九三一一年刊本 論文集要四卷 清薛福成撰 一九二八年刊文學津梁本 盋山談藝錄一卷 清顧雲撰 清宣統刊本 縉山書院文話四卷 清孫萬春撰 清光緒刊本 古文方三種 清何家琪撰 一九一五年龍觜山館本 香草談文一卷 清于鬯撰舊鈔本 第七册 藻川堂譚藝一卷 清鄧繹撰 清光緒刊本 論文連珠一卷 清唐才常撰 一九二二年刊古今文藝叢書本 四家纂文叙錄彙编四卷 清胡念修撰 清光緒刊本 文章釋一卷 清王兆芳撰 清光緒刊本 春覺齋論文 林紆撰 一九二八年北京都門印書局本 韓柳文研究法 林紆撰 一九一四年商務印書馆本 文微 林紆撰 一九二五年刊本 涵芬樓文談 吳曾祺撰 一九一一年商務印書館本 石遣室論文五卷 陳衍撰 晦堂文鑰一卷 陳澹然撰 一九三六年刊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叢書本 一九三二年刊晦堂叢著本 文憲例言一卷 陳澹然撰 一九三二年刊晦堂叢著本 文學研究法四卷 姚永樸撰 一九二八年商務印書館本 第八册 古文辭通義二十卷 王葆心撰 一九二八年湖南官書報局刊晦堂叢書本 第九册 古今文派述略 陳康黼撰 一九三六年刊四明叢書本 國文大義二卷 唐文治撰 一九二O年無錫國學專修館本 國文經緯貫通大義八卷 唐文治撰 一九二五年無錫國學專修館本 文學講義一卷 唐文治撰 唐氏自印本 論文瑣言一卷 章廷華撰 一九一四年刊滄粟齋叢刻本 六朝麗指一卷 孫德謙撰 一九三二年四益宦刊奉 漢文典·文章典四卷 來裕恂撰 一九O六年商務印書館本 文章學二卷 唐恩溥撰 一九六一年香港刊本 古今文綜評文 張相撰 一九二八年中華書局本 文談四卷 徐昂撰 一九五二年徐氏叢書再版本 讀漢文記一卷 胡樸安撰 一九二三年樸學齋叢刊本 歷代文章論略一卷 胡樸安撰 一九三一一年樸學齋叢刊本 論文雜記一卷 胡樸安撰 一九二三年樸學齋叢刊本 第十册 桐城文學淵源考十三卷 劉聲木撰 一九二九年刊直介堂叢刻本 論文雜記 劉師培撰 一九三六年刊劉申叔先生遣書本 文說 劉師培撰 一九三六年刊劉申叔先生遣書本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劉師培撰 一九四六年獨立出版社再版本: 文則一卷 胡懷琛撰 一九一四年刊古今文藝叢書本 石橋文論 褚傅誥撰 一九一五年褚氏自印本 辛白論文一卷 陳懷孟撰 一九二五年刊獨見曉齋叢書本。 文學述林 劉咸忻撰 一九二九年成都尚友書塾本 附錄 知見日本文話目錄提要 拙堂文話(【日】齋藤正謙撰) 漁村文話(【日】海保元備撰) 《歷代文話》四角號碼綜合索引 筆畫檢字表
  • 苏轼传稿

    作者:王水照

    《苏轼传稿(王水照苏轼研究四种)》是苏轼一生简要的传记,重在突出作为文学家的苏轼文化特征形成过程。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因其言简意赅、评价公允而大受欢迎,并在日本、韩国出现多种译本。书后附录苏轼生平创作年表与苏轼著作(古今)重要版本录。
  • 苏轼传

    作者:王水照,崔铭

    智者,无疑是他当之无愧的冠冕:希望和失望、亢奋和凄冷、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交替更迭,如环无端,不知所终,促使他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探索生活的底蕴。无尽无休的苦难,没有使他厌倦人生,变得冷漠;权利与名望的诱人光彩,也没有使他自我迷失,忘乎所以。他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
  • 苏轼诗词文选评

    作者:王水照

    《苏轼诗词文选评》:当来自戈壁滩的沙尘暴吹袭首都北京时,当克隆技术已达到可以复制人本身时,当生产技术的种种发展造福人类而又反过来每每危及人类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庄子的著名寓言——七窍凿,混沌死。二千年前这位诙诞的哲人此一惊世骇俗的论断,固然不无虚无主义的偏颇,然而我们不能不惊叹,它于荒唐之中,冷峻地道出了一个真理,作出了一种验证于百世之后的预警。诚然,人类不可能因此放弃对包括科技在内的生产力的开发;然而当先民“麻麦蠓蠓,瓜瓞唪唪”(《诗·生民》)的歌唱,在今天晋陕深沟巨壑密布的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已成为杳远的梦影时,我们是否应当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