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香港
-
邊城對話
回歸十多年來,香港在身份認同、中港關係等議題上越來越陷入矛盾境地。港人對自己超然於大陸邊界的他者地位感到驕傲,又為香港日漸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輻射範圍內邊緣地帶的前景感到焦慮。 本書中十三位香港學者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縱觀中國不同時空、不同階層的少數邊緣族群,以期檢視與解析香港的邊緣處境及其與中央權力的博弈,同時展望香港未來跨界和流動的多種可能 。 作者們從歷史入手,探究香港以外的中國邊界,回溯邊疆少數民族與中央政權的博弈過程,論述邊界與中心在政治、經濟、語言、文化等等場域的角力。從歷史看地理的同時,作者們也不忘將目光投向今日中國的邊緣族群, 反思新自由主義時代權力中心與邊緣的不平等關係,以探討香港在經濟文化領域內邊緣而前沿的多重特殊地位。最後,本書回到邊城香港,具體討論回歸前後港中關係的變化,及其在文化、政治與日常生活中的影響,整理出一套港中關係的另類論述。 本書各篇文章均從香港出發,涉及的議題及討論多元開放,是讀懂今日邊城及其與中國關係的必備之選。 -
走出政府總部
每 張 正 義 的 選 票 , 每 次 民 主 示 威 得 到 正 義 市 民 的 默 默 讚 許 , 都 顯 示 香 港 爭 取 民 主 的決 心 。 好 好 地 讀 書 、 看 報 , 以 完 整 的 句 子 傳 情 達 意 , 蔑 視 親 政 府 的 宣 傳 , 幽 默 地 嘲笑 民 主 的 敵 人 , 做 個 快 樂 的 抗 爭 者 。 不 論 爭 到 政 治 民 主 與 否 , 都 要 盡 量 在 日 常 生 活實 踐 民 主 和 寬 容 。 ─ ─ 陳 雲 -
我從香港看過去
今天中國大陸所走的路,我們香港人並不陌生。 蝸居、蟻族、富二代、拆遷、剩男剩女⋯⋯ 梁文道、馬家輝、鄧小宇、林奕華、歐陽應霽⋯⋯ 十位本地著名文化人,以香港的前世今生,觀照大陸社會的熱點問題,為你拆借中國的森羅萬象。 -
香港彈起系列--車仔檔
街頭小食也可成收藏品!篤魚蛋吃牛雜大的劉斯傑繼《陸上交通工具》,今次直闖阿婆和小朋友都熱愛的街頭小食車仔檔,由飛機欖玩到雞蛋仔、車仔麵,向這廉價卻令人身心滿足的本土文化代表致敬。書內有會播放主題曲旋律的立體雪糕車、讀者可自主的車仔檔、炭燒雞蛋仔木頭車、現已不復見的擔挑臭豆腐等等。除了製作車仔檔Pop-up,作者還逐一介紹每樣小吃,看得人直流口水。 -
幸福的碗
碗盛載祝福,亦分享祝福 豬豬捧起的幸福,本來也是故宮寶物的祝願。 -
五湖四海家常菜
本書是明報專欄「五湖四海家常葉」的結集,每期訪問天水圍居住的主婦,記錄她們烹調家鄉菜的過程,由Stella繪出食譜,每篇配有冷知識。書中會涵蓋不同中國菜系,包括廣府菜、京滬、潮州、東南亞等。本書將分上、下兩本推出。第一冊《五湖四海家常菜——廣東及華南地區》率先在香港書展登場! -
香港有文化——香港的文化政策(上卷)
戰後香港,中西與國共勢力匯聚,港英尊重法治及自由之餘,因事制宜,因勢利導,一度使香港成為多種族群、思想與制度混雜並存而開花結果之地。可惜除了零星研究項目之外,梳理史實、汲取教訓的功夫做得不足,以致本地學者常有建立香港研究之呼籲(洪清田謂之「香港學」)。文化政策方面,過去港英政府在戰後由於享受世界長期經濟增長的成果,兼且是來自境外而又有管治年限的殖民專政,故此只需行政技術穩當,能夠應付短期的市民需求即可,無必要整理出一套總體文化政策,留存後世參考,其道理就正如港英政府毋須整理出一套具備學理的工業政策、旅遊政策、教育政策、青年政策或房屋政策。政治學理遺產之空白,令香港在回歸之後,政府面臨空前考驗。行文之際,觀乎回歸十年以來政府的種種失策與失措,空白的政治學理遺產,正是特區政府的致命傷,整個政府猶如一套不能自我陳述道理的自動化機器。筆者有幸涉政十年,撰寫本書,亦在於補前人空白,資後人參考。 -
是她也是你和我
這本書是關於來自內地的準來港婦女的訪談,由一群文化界的女性執筆,訪問與港人結婚但尚未取得香港身份證的婦女所得的十個故事。 這十個故事中, 有人因生育政策高收費被迫流產,有人遇家庭暴力尋助無門,有人面臨母子生離的荒謬境地,有人為能和女兒在一起忍受丈夫乃至丈夫一家的虐待,有人因被剝奪經濟能力而損耗著自尊和青春…… -
Straightly gay 一直‧攣
性向,這頭曾被落閘上鎖的洪水猛獸,雖然可以乍現日光,但腳上仍拖著沮喪的鉛球。在處處迴避慾望的道德主義世界,精神陽痿,萬事起頭難,如何摸上一些可供按壓的穴位和神經,讓人性稍稍回春? 打開衣櫃,開門見山,斷背山上自有說不完的曲折和色相。 直路相逢,攣家路窄,攣直之間總有說不清的曖昧與迷思。 《一直‧攣》不是走出衣櫃的獨白,是走出世界的吶喊,連番上下求索、縱橫辯證、曲線反思,只為走出宿命而探路。 -
香港歌词八十谈
這書是黃志華、朱耀偉繼《香港歌詞導賞》後再度攜手之作。除了沿用《香港歌詞導賞》裡歌詞「逐首談」的形式,也嘗試替每個年代勾勒出歌詞發展的面貌。書中所選論歌曲跨越9個年代,換句話說是「八十年八十首」─書中部分歌曲以不同方式紀錄香港歷史大事,從後六七暴動的〈鐵塔凌雲〉到新移民潮的〈東方之珠〉,後過渡期的〈皇后大道東〉到九七前夕的〈太平天國〉,沙士時期的〈新聞女郎〉到中港年代的〈南方舞廳〉,回歸十年的〈始終有你〉到五區公投的〈女兒雄〉,可說是香港社會的極簡史,也與香港人的家國身份有密切關係。從中既可看到香港的歷史變化,也可見證香港歌詞的異彩紛呈。 -
東亞城市 空間生產
內容簡介 從「現代化城市」出發、穿越更迭的街道,貼近每一個行走其中的「人」 ──每一個在城市中行走的漫遊者都應該閱讀的空間文化論述 消費社會如何運籌、生產,進而創造都市新地景? 人們在都市街道日常的自然活力又如何在資本擴張、流動之中重新發現、滅絕又重新生發? 本書試圖揭露全球都市空間如何透過全球化經濟與消費進行內在形構,援引知名文化理論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以及後現代地理論述學者索亞(Edward soja)等重要理論,深刻剖析東京六本木新城、神樂(土反)的町營造運動,上海外灘、香港利東街與屯門公園等在地城市街居空間在全球化年代所展現出的新面貌。 「郭恩慈經由大衛.哈維對資本主義空間生產的理論閱讀做為她的寫作起點。哈維以空間生產重構馬克斯理論的空間向度、分析資本積累的擴張力量,同時整合空間,以時間消滅空間,以及,以自身形象創造地景,然後,為積累的飢渴所催逼,以便為進一步的積累開闢道路,建構出資本主義空間生產的創造性破壞過程。這是潛藏在工業化、都市化、資本主義化、全球化、甚至西方化的背後,最重要的力量。這是現代性建構,也是現代建築的空間文化形式所表現的意義。郭恩慈以此探索,在全球化年代,東京、上海、香港的城市文化,在全球化年代所開啟的新生活方式。這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卻是一個揭露在地社會結構與社會關係的必要研究。」──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本書特色 作者郭恩慈以多年深厚的空間理論閱讀以及長時間的關注,對東京、上海,以及自己所在的香港進行了深刻的社會學觀察;充滿人性關照的理論書寫,從城市出發,關注著每一個尋常人與社區的在全球化結構下的扭曲與變形。 -
香港潮語學習字卡2
《香港潮語學習字卡—第二輯》,收錄了香港最新、最流行的潮流用語。「潮語卡」圖文並茂、中英對照、並附有粵語拼音及例句,絕對是大家學習潮語的良伴。第二輯除了隨卡附上《潮語學習手冊》乙本外,還備有一副 “安樂棋”,讓你寓學習於遊戲,以輕鬆的方式感受香港年青一代的語言文化。 -
單身看II
Travelling could be about ‘being present’; at times, it could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being present’ – it could be an imaginary act for a beautiful, unseen place. On an ordinary day it could also become a wonderful part of our memory, taking us to somewhere far away … an afternoon … a section of the road … or a strip of cloud. Odd One In II: Invisible Travel is a collection of Pak’s art documentation about ‘getting lost’ in an unfamiliar place and ‘seeing from his inner eye’ during his traveling in Italy, New York, Korea, Tokyo, Malaysia and China. 這是白雙全的另類旅行記錄。他走地圖裡看不到的路,他到中國找一個台灣,他要求自己在陌生地方不斷迷路,他甚至全程蒙著眼睛扮失明人去旅行……,一切一切,都在某次歐洲旅行途中所有行李被偷開始;沒有了相機,沒有了記錄工具,一切又回到最原始,反省旅行途中應該做的事。 這是一本圖文城市的記錄,書中大部分作品都在意大利、紐約、韓國、東京、馬來西亞,和中國等地完成。當中有 「與旅人談旅行」部分,分享嘉賓包括歐陽應霽、馬傑偉、潘國靈、陳寧,和朱凱迪。 -
中通外直:文化篇
本書是著名評論家詹德隆的文化政治評論集,繼〈文化篇〉〈文明篇〉〈文禮篇〉〈文思篇〉之後,再接再厲之作。書名《中通外直》,典出自周敦頤,以之為書名,作者說:「因為本人是先有中國文化為基礎,然後再受外國文化薰陶,有中通外植之意。我們中國人做事,重暗中打通人脈關係,和外國人直言直語明刀明槍也是文化上的主要分別,既然語可帶雙關,自然也無不可。 -
香港的憂鬱
七子之歌 / 聞一多 1 略談香港 / 魯迅 3 再談香港 / 魯迅 11 香港或九龍 / 巴金 19 香港的文藝 / 吳灞陵 23 桂枝香,香港紀游 / 田漢 29 香港 / 王志成 31 香港 / 巴金 35 香港與九龍 / 張若谷 39 香港小記 / 友生 47 南遊雜憶 / 胡適 55 香港 / 培淞 63 胡適之先生南來與香港文學 / 鄭德能 69 香港一瞥 / 二難 75 香港所見 / 杜重遠 79 香港防務與中國人的關係 / 江公懷 81 詩五首 / 郭沫若 85 英帝國的前哨:香港 / 穆時英 87 '八一三'在香港 / 馬國亮 97 建立新文化中心 / 了了 101 時局動亂中的香港 / 黃若耶 103 歷史的敎訓與我們的工作--鄭振鐸先生在'八一三'紀念會中的演講 109 上海寫給香港--孤島通訊 / 楊剛 113 關於香港的文化人 / 岑橋 117 香港冒險家的樂園 / 周鋼鳴 121 香港的憂鬱 / 適夷 125 木棉花 / 楊朔 127 一年來的香港敎育及其展望 / 許地山 133 上海人眼中的香港 / 陸丹林 143 香港想像記 / 老向 149 米的故事 / 溫功義 151 寄懷上海 / 屠仰慈 157 香港竹枝詞 / 王禮錫 161 後街 / 袁水拍 163 對於港大的意見 / 陸丹林 169 門前雪總得掃掃--給旅港的文藝朋友們 / 蕭乾 171 續談香港 / 陸丹林 175 香港閒眼 / 錫金 181 可厭的都市 / 文兪 191 我從上海回來了(續) / 柳存仁 199 香港半年 / 楊彥歧 207 深水埗之戀 / 胡春冰 213 到香港的那一天 / 李廉俊 217 歐戰變動中的香港 / 屠仰慈 221 香港中秋之夜 / 加因 231 給'香港學生'--給殖民地根下的一羣之一 / 彭耀芬 233 百年來的第一聲砲 / 加因 237 太平洋序詩--動員起來,香港! / 徐遲 239 附錄:國父於香港大學演講紀略 -
哈哈镜
内容简介: 《哈哈镜》探讨了1880至1930年代这一动荡历史时期,中国市民主体在与新兴视觉文化的相互碰撞中,观看自身的多重而复杂的方式。书中广泛涉及了印刷术、摄影、广告、电影与戏曲表演等一系列媒体和视觉形式。市民积极投入并享受这些视觉文化,而它们皆为主体对空洞的现代性 许诺——由新兴、刺激与时尚等抽象和短暂的观念组成——之欲望所大力驱动。 作者详述并分析了各种视觉再现,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复杂互动。由此证明视觉现代性并非独立的文化现象的结合,而是一个颇为紧密的社会文化话语,影响了文化的差异与典型之所在。 本书首先对十九世纪末兴起的印刷文化做了总括性的历史描述和理论探讨,并检视了现代性对于探究“真实”的迷恋。接下来的章节讨论了新兴视觉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形象,视觉文化展开与展示的娱乐场所,都市人与新兴现实主义的相互妥协,而对各种形象的生产和接受间的动力学关系则成为了贯穿全书的主题。 如作者所示,现代性通过奇观向中国人展现。尽管奇观纷至沓来,俘获着现代的主体,但却无法完全驯服或限制那些投身其中的人们。作者特别指出,他们在崭新而现代的自我认同尝试之中,参与和表演着这一稍纵即逝的视觉文化。这里讨论的中国视觉文化是高度竞争性的,在持续的流动和变化中,呈现出对现代主体的全新理解:他面临的不仅是过去的消逝,而且是未来的歧路。中国的现代视觉文化揭示出主体及其环境的激烈碰撞和相互渗透中,现代性的不断更新。 权威推荐: 彭丽君的著作对“视觉”做了细致的历史化考察。她并未把观看当作天然之事,而是充满睿智地将视觉作为一种现代现象,并拓展和转换成凝视与观看的本土文化塑型。本书中,理论性与经验感协调缜密,趣味盎然,洞见迭出,提供了对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杰出观察。 ——纽约大学 瑞贝卡•卡尔 彭教授处理了现代中国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视觉现代性。在奇观的政治学中,她通过中国人的万花筒与现代视觉装置的相遇,展开了从新奇话语到媒体技术、再生产等诸多面向的讨论。《哈哈镜》是一项中国人在现代历史关键时刻如何看与被看的迷人的研究。 ——哈佛大学东亚系 王德威 作为中国视觉现代性的“观察者”,彭丽君在《哈哈镜》一书中不仅呈现了各类视觉样式构造的都市文化奇观;而且揭示出诸种观看欲望形塑的“视觉无意识”。正是上述两方面的相互生产,彼此运作,如“魔术”与“摩登”,似真似幻,亦真亦幻,于真假难辨间,决定了观看的主体何时“凝神关注”,何时“视而不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罗岗 晚清报刊,月份牌女郎,摄影术,慈禧,西洋镜,梅兰芳,戏院,妓女,电影,上海,戏曲,魔术,《哈哈镜》几乎收纳了有关中国视觉文化的所有关键词,但此书的成就不光在媒介覆盖和知识场域的辽阔,还在历史纵深和细节考察上示范了中国经验和现代性理论的交锋和撕扯。这确乎是饱含温度和强度的研究著作,我们在彭丽君的写作中感受到真正的理论活力,一种从微观政治回望过去和眺望未来的激情。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 毛尖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