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香港
-
嘴賤是怎樣煉成的
到底小時候須歷盡父母多少掌摑 親友幾許白眼 才練出這等霸氣亂露的口活 -
女人就是女人
《女人就是女人》由邓小宇著,小宇写女人,够不够得上人类学的“浓叙述”?但愿你能够进入斯人的语境,细味斯时斯地斯文,那真是乐趣无穷。《女人就是女人》的作者是带着品评态度来写女人的,文章之好看好玩,正因为小宇有分辨心也够狠,但也不乏同理心。书里的女人,大部分是小宇认识的,但也有不认识的。认识不认识,都是他欣赏的女人。他对笔下的女人有真感觉,他抓到神采,他为她们造像,他愉悦。 -
吃罗宋餐的日子
自 序 我最怕就是碰到一些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的朋友时﹐对方总是喜欢问我:「你还有没有写作﹖」 这些年来﹐虽然不是每期都例必交稿﹐甚至当中会有一段日子停了没写﹐其实我的文章至今一直都断断续续刊登在《号外》杂誌。但似乎朋友中没有什么人知道我仍在写文的事实﹐也即是说﹐他们塬来都没有读过我多年以来所写的文章。或许我那一辈的朋友早已过了看《号外》的年龄了。那么现时它那羣「目标读者」呢﹖他们翻看《号外》时可有读我发表的文章﹖ 我真的不知道。 除了几年前《明报》副刊转载过我写的〈碎钻镶成的皇冠〉之外﹐我从来都没有收到任何的反应或回响。 那种感觉是挺寂寞的。 特别是在博客盛行的今日﹐看到网上的热闹景象﹐看到某些莫名其妙的博客的热爆指数﹐更令我倍感孤清。 所以当叁联书店邀请我结集出书时﹐我是很雀跃。虽然我很清楚我的文章始终是小众趣味﹐理应不会打入什么畅销书榜﹐即使如此﹐起码每卖出一本书﹐我就知道会有着一个至少会去阅读其中一部份文字的读者﹐依然叫我开心不已。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博益出版社曾替我出版两本文集──《偏见与傲慢》及《女人就是女人》﹐今次这本书是辑录了那两本书之后至今﹐我发表过的文章精选。另外我又添写了不少补充及说明﹐当中有些旧文我更重新作了些修订﹐所以如大家发觉有些内容和文章日期有出入﹐不要惊讶﹐我不是未卜先知。 要感谢很多朋友﹐在我「放风」说要出书开始已一直给我支持和鼓励﹐特别是梁卓恩彭嘉碧夫妇﹐我曾把初稿以电邮传给他们指正﹐想不到竟马上收到他们各自的批註﹐并义务替我作校对。现住在纽约的平面设计师 Wing Chan 也是第一时间给我很多在美术及设计方面的意见及提点。住在叁藩市的中学时期好友 Ruby Liang 又翻出她珍藏的绝版黑胶唱片﹐把其中一些封套拍下来给我做插图﹐以及众好友发来对这书的慷慨讚赏﹐推荐词﹐令我再一次感受到欠违了的 comradeship 。 还有陈冠中从北京传来的〈读后记〉。有好友比我更明白自己﹐我还可以再说些什么? 更令我难以置信的﹐是陆离除了主动帮我仔细校对之外﹐竟然肯为我这本书破例再次执笔﹗我实在感到受宠若惊。陆离这个名字对很多读者来说可能是全然陌生﹐但在本地的文化界﹐她确是有她极独特的位置。相信我﹐有一部份读者买这本书﹐不是想看我写的那五十几篇文章﹐而是为了保存陆离那篇前言﹐作为留念﹗ 和陆离很不同﹐年轻时的也斯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当时可以说是「名门正派」的〈中国学生周报〉。他似乎更爱打游击﹐文章很多时都投去一些较「另类」﹐甚至较「激进」、「愤怒」的年青人刊物﹐也许多少反映到当年他性格反叛的一面。 虽然我一直都很欣赏也斯的影评﹐但我们其实说不上认识﹐所以今次确是很难得他在百忙中仍抽时间认真把我这本书看完﹐以及在截稿前衝线传来他的心意。读到他情深地点滴我们共同或各自的成长心路歷程﹐以及我们的「根」﹐我是无限的感动和感激。 最后一定要多谢本书的编辑陈静雯﹐居然不摆我上神枱﹐一直和我紧密沟通﹐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给我参考﹐以及负责设计的黄沛盈所花的心思。除了文字﹐我个人很注重视觉效果﹐希望本书在这方面的成绩也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惊喜。 当然更要衷心感谢策划编辑李安﹐没有她的全情支持﹐你们现时也不可能拿住这本书﹐读到这篇序了。 写到这里﹐我真的感到自己还是很幸福的。 2009年5月 -
蔡澜食单·日本卷2
《蔡澜食单:日本卷2》内容简介:蔡谰先生数十年心血之作,饮食文章汇编。领略蔡澜先生生活哲学,将食物视为老友,执著如一,爱生活,爱美食。 对于食物,我只分好吃和不好吃,不会用很多花巧的词句去形容。友人批评我的文字不能嚼噬,我一笑置之,嚼噬的应该是食物呀。这一辑书,只是我个人的记录,希望能反映我这个年代的人,吃过的是什么东西,就此而已。没有什么文化价值,看与不看,无所损失,特此告知。 -
男人來自那星
男人來自那星。 這不是一個傳說,而是鐵一般事實。 「那星人」睇準地球上有一種名為「女人」的生物, 她們所需要的所謂「愛情」,其實只是地球人語言中的四個字──「呃呃(乙水)( 乙水)。 那星人於是變身成地球人稱之為的「男人」,向「女人」提供愛情,即「呃呃(乙水) (乙水)」她們,以換取「女人」無微不至的照料。 這是「那星人」的行騙紀錄。 金句: 黃曉明會媾你就信,平實男會媾你就係假象?呢個係甚麼道理? 有時要留住一個男人,最佳方法不是爭取,反而是放棄! 男人一樣有買錯返屋企要對住(口既)(口野),(口個)樣叫老婆! 當「愛情」只是「感情」上的調劑品,當「愛情」再沒有被放大,「愛情」其實好容易得到。 女人不快樂,不是因為人家對她不好,而是她想得太多了! -
迷魂陣
「本書作者乃資深影迷,自小酷愛在黑暗中注視銀幕,並不幸養成評頭品足習慣。 識字後以借題發揮的塗鴉賺取零用錢,歷年來屢被誤認影評人,深感遺憾。曾於上世紀末出版四不像電影散文結集《影印本》以正視聽,《迷魂陣》是他十餘年後再振再厲的第二本電影專書,拉雜成章,滿口胡言,絕無評論成份,更欠研究精神,希望能夠一了百了,澄清坊間的美麗誤會。 「全書共分六部分,由維琴妮亞.吳爾芙的鼻子到王家衛的夢囈,四面包抄人身攻擊,生理心理內外夾攻,務求完成個人的意淫宏願。受害人不計其數,艾慕杜華、妮歌.潔曼、裴勇俊和張曼玉等當紅炸子雞固然劫數難逃,慘遭作者上下其手,劉別謙、余麗珍、黑澤明及柯德莉.夏萍等已退出江湖的老行專也不得安息,被揪出來肆無忌憚調戲,甚至非正式電影從業員如湯顥祖、翩娜.包殊、亦舒和聖羅蘭也被拖下水,在光影雜交會中拋頭露面。 「書末附詳盡人物及片名目錄,讀者閱讀時可以擇善而從,大幅減低眼冤機會。」 -
愛是永恆 (當所愛是你?!?)
什麼是放手呢?你不愛一個人了,這不叫放手,這叫做放棄; 你移情別戀了,這也不叫放手,這叫做淘汰; 你覺得很悶所以分手,這也不叫放手,最多只叫轉身走。 相反,愛一個人,但發現(無論如何還是)相處不來,唯有分開,這才叫做放手。 又或,愛一個人,但明白對方已經不愛自己了,唯有忍痛退出,也叫做放手。 「放手」一詞,往往包含戚然與無奈。 我見過有人不停哀求對方回來,無所不用其極, 電話日打夜打、電郵日傳夜傳、巴結朋友、喊生喊死, 我知道,她一定很愛他,只是她還是未明白,有時, 愛就是要學會放手。 -
人情.世故
請留意書名: 在「人情」與「世故」之間隔著那一個小黑點 這點很重要 我們一出世就難免入世 於是誰都懂得一點點的人情世故 可是在人情世故之中過活 也未免太沒趣了 我們抱著如三歲小孩的好奇心看大人的人間世 感受人情的溫度 重繪人心的圖畫 品味人間的煙火 見過世面之後用自己的鏡頭拍成電影 我相信這是最值得上的終身學習課 是保持生趣最方便的動力 -
微喜重行
黄碧云的“遗书之作”。 这样一段文字描述黄碧云再合适不过:“如此才情横溢,却又如此苍凉酸楚,这扬眉女子也算是世纪末香港的独特产物了。”的确,她是一个独特的作家,爱她的粉丝总是爱进了骨髓里,尽管黄碧云一再强调她的小说只要有一千人读就足够了。所以她从来不加印不再版,也不会在内地出版她的作品。所以今天介绍的新书中,《微喜重行》是唯一一本你不可能买到简体版的书。从《沉默·黯哑·微小》到《末日酒店》,黄碧云曾休笔了七年。随后去年出版了《列佬传》,一下子摘得“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微喜重行》尺度很大,写的是一对亲生兄妹的乱伦之爱。“你将我视作微喜,亦无不可,这是我写给我哥哥的遗书。”而黄碧云的回答更大胆,写作中的悲凉甚至牢牢渗透进了自己的生命。 -
香港十年
本书是著名新闻人曹景行先生回顾香港回归十年历程的作品,其中真实记录了1997年六七月间香港社会的各色景象,以大量的生动细节丰富了关于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作者长期在香港生活工作,以资深新闻人敏锐独到的观察、寓庄于谐的语言,剖析了回归以来香港在社会心理、文化心态、经济生活各方面所进行的调适以及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见证了不平凡的十年中,亚洲金融危机、非典、中国“入世”等重大事件带给香港社会、香港人的深远影响;通过一个个热点事件的评述,对香港社会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本书对于纪念香港回归、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香港社会具有极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
又一城狂想曲
這 本 書 是 作 者 身 為 一 個 生 活 在 這 個 資 本 主 義 香 港 的 人 的 所 思 所 行 。 在 資 本 主 義 全 球 化 的 衝 擊 下 , 作 者 能 做 的 只 是 如 本 書 這 樣 閱 讀 、 觀 察 、 思 考 。 作 者 常 想 到 , 身 在 其 中 的 「 又 一 城 」 , 是 否 就 是 一 種 所 謂 後 現 代 拱 廊 ? 身 在 其 中 意 味 著 什 麼 ? 這 個 商 場 的 設 計 者 顯 然 有 「 柳 暗 花 明 」 的 居 心 , 就 是 讓 你 迷 路 , Walk 的 意 思 就 是 要 我 們 消 費 者 散 步 到 各 家 店 舖 , 他 有 意 不 讓 你 走 直 路 , 也 無 所 謂 的 正 途 , 一 層 又 一 層 , 上 上 下 下 的 扶 手 電 梯 把 你 載 到 商 品 的 雲 端 , 目 迷 五 色 耳 亂 五 音 , 不 知 身 在 何 處 , 只 好 情 迷 意 亂 地 遊 走 , 不 知 不 覺 地 走 進 商 店 , 一 次 又 一 次 地 成 為 商 品 的 俘 虜 。 既 歡 天 喜 地 又 惆 悵 失 落 。 -
一峰一人一結他
歌是心情,歌是生活,林一峰以一支結他譜出不一樣的生活態度。這不止是一本教人彈結他的歌書,也不是一本簡簡單單的結他譜,當中還有一峰的生活感想、創作靈感,看著彈著,你會發現另一片天空。 -
泰晤士河畔[珍藏版]
《泰晤士河畔》是陶傑旅居英倫多年的心影錄, 是徹底的一本「英國指南」, 內容由社會、政治、文化以至潮流, 無所不包。作者學識廣博、文筆優美, 《泰晤士河畔》更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獎。 現已將原書重新修訂。[終極大英文化全書,經典作品重新編選。] -
我就是主角
廢話少講,先說一個重要消息:這本書的「限量精裝」版(硬皮封面)已在書店發售,講明「限量」,絕對絕對不會再版,而每一本「限量精裝」版內都有一個精緻的信封,打開來看......你會發現一張由我親筆書寫的神秘字條,我強調每一張都是我親筆寫的,每一張都寫上我當日寫字條時的日期和時刻,我花了極大的心力和時間去做這件事,為的是創作一本對讀者來說用錢也買不到的作品,大家一起看我的文章已四年了,我希望有這麼一次,我親自一筆一畫給你們寫點東西,這就是我所說,不能用錢買到的誠意。 但我一副血肉之軀能親筆寫的數量很是有限,所以只能推出「限量」精裝版,供讀者珍藏。喜歡這本書的話得趕快去書店看看了。平裝版將於稍後推出,但平裝版沒有我親筆書寫的神秘字條。 這是我公開露面後第一部作品,對我來說是富有特殊意義的一本書。我個人愛極了這本寸爆、有型、囂張又幽默的作品!(alright,I know,沒有人會囂張到稱自己的書為《我就是主角》,然後還要「哈哈哈哈」大笑起來。真討厭。) 這本書另一特別之處就是「王迪詩的私情書」,由公開露面前的王迪詩,寫給露面後的王迪詩,透露了2011年7月8日所發生的一件事,這事促使我作出了公開露面的決定。至於當天發生了什麼事?大家自己看看吧。 我亦親自挑選了37篇文章,包括27篇從未刊於單行本的文章和從未曝光的照片,還有10篇我特別鍾愛的、曾收錄於單行本的文章,全部均代表著我的個性品味,內容涵蓋愛情、職場、生活品味等。今天當我回首看這10篇文章,或有感觸,或有啟發,因此我為部分文章添上後記,讓讀者首次窺看我寫這些文章時的心情。 這本書的設計還有許多有趣的地方,現在暫且不說,讓讀者自行在閱讀的過程中去尋找樂趣吧!過一段時間,我會挑選這本書其中一些設計上的趣味之處,在facebook跟大家分享。即使是細微的設計,背後可能藏著許多心思,這是設計好玩的地方。 大家一頁一頁的閱讀,就如跟我一起經歷了一場好玩的旅程。人生最重要是什麼?Have fun!工作如是,戀愛如是,閱讀如是。我一直這樣活著。 Daisy -
我们香港这些年
繁华闪耀的香港,文艺作品里的香港,娱乐明星的香港,街巷美味的香港,疯狂购物的香港,迪士尼乐园的香港,颠沛流离终于回家的香港,充满活力又无所依傍的香港。受关注的香港,被遗忘的香港。自由的香港,压抑的香港。 你的香港,我的香港。 他的香港。 自称“港怂”的北漂律师徐天成,看到廖信忠所著《我们台湾这些年》之后,深受启发,希望能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视角,通过自己那支微小但真切的笔,来说说一个真实甚至未知的香港。 徐天成与廖信忠同为1977年生人,这30多年来,香港的发展?香港人的心理归属感究竟是怎样的?香港的身份和台湾有什么不同?香港回归前后,当地人的生活有何变化?香港人是怎么看内地人的? 一本书无法展现全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香港人的真实告白。在“借来的地方”,他们如此生活30年。 -
等待香港
本书撷取了林奕华二十多年来在香港、伦敦等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文字,书名取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只要内心有个等的对象,我们就可以被动地永远等待下去。等待香港同样的荒谬,作为永远的香港人,林奕华自豪、无奈而又满怀恨意——恨铁不成钢的恨。 林奕华的《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无疑是香港的一幅芸芸众生像:小男人、女强人、世故少年、犬儒学者,香港既是平庸泛滥的“师奶之城”,也是光影迷幻的欲望都市…… 个中也有几位不甘沦落的英雄挺身而出,孤独的光芒将这座浮华之城衬托得益发苍白。 《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再版推出的精装本,加入了一些作者新写的文章,重做了版式和封面,让整本书内容更充实,外观更漂亮大方。 -
香江心事
本书是香港中文大学三年级学生田子读大学期间“重重心事”的真实记录,采用了日记体的写作形式,每一篇日记有自己独立的题目,都可以独立成篇。读者既可按时间顺序次第感受作者香江生活的日日夜夜,又可单独欣赏作者大学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剪影。 本书揭密了一个阳光少年心灵深处真实而幽深的情愫与思索。读这部书,你会感同身受,与作者一同徜徉青春岁月,品味淡淡的酸甜苦辣和涩涩的喜怒哀愁。本书其实不只是心事。从天津的第一中学,到香港的中文大学,一个是内地直辖市的名牌高中,一个是特别行政区的著名院校。这部书,从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和角度,真实描述了两者在外部教育环境、内部教育机制、教学课程安排、业余学生生活等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差异。同时,通过作者的对比与分析,也引领着我们对内地与香港在教育深层文化背景方面的进一步思索。 -
香港味道3當叉燒愛上餐包
《香港味道 3 - 當叉燒愛上餐包》內容簡介 香港著名文化、飲食人歐陽應霽帶您遊走於大街小巷,尋找最具道地特色的「香港味道」。從高級食府的經典名菜,到街頭排檔的燃手小炒;從茶樓的一盅兩件,到茶餐廳的奶茶西多;還有傳統的零嘴小吃、麵包餅食……一一細窺本地飲食文化原汁原味的點點滴滴。作者還邀來一眾城中名人好友街坊親朋,邊大快朵頤邊暢談對每種食物的回憶感受,令這趟味道之旅滿載了精彩的個人與集體回憶。 -
蘋果的中文是什麼?
不妨試試捉弄朋友,方法如下: 跟朋友說:現在問你一個問題,你得儘快回答……(裝作若無其事地問)蘋果的中文是什麼? Apple。 十個人,九個答 apple。 蘋果的中文是 apple? 反應快,不一定是好事。 為了達至速度,我們犧牲了多少真正思考的機會? -
味覺現象學
這是一部別開生面的飲食寫作,既非餐飲指南,也非文學創作,甚至不是那種說飲食文化就要從蘇東坡談起的典故雜談。在這本書裏,梁文道以旁徵博引的一貫本色加上不時閃現的幽默風格,和大家探討食經的作用,豆腐與中國美學的關係,厭食的意義,公平貿易的理念,和知識產權對飲食工業的衝擊等多種與飲食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在他筆下,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變得有深度,而所有嚴肅甚至學術的課題都變輕鬆起來。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